ICS65.020 B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621-2014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2014-10-17发布 201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62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济宁市植物保护站、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娟、姜玉英、关秀敏、苏加岱、纪国强、高军、朱先敏、徐永伟、刘杰、王莉、邱坤. I NY/T2621-2014 玉米粗缩病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虫卵量、灰飞虱带毒率测定、玉米粗缩病病情调查和预测 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江淮、黄淮、华北及东北南部玉米产区玉米粗缩病调查和预测预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 jivirus)第二 组成员.其基因组由10条线性的双链RNA(dsRNA)组成,含有29142个核苷酸(nt);病毒粒子成二 十面体对称结构,外观呈球形. 2.2 传毒介体和传毒方式the vector and transmission of RBSDV in maize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以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Fallen)]为主要传毒介 体进行持久性传播.灰飞虱一旦获毒,终身带毒,并能连续传毒,但不经卵传毒.灰飞虱在病毒寄主上 吸汁获毒,获毒时间最短为1h 一般24h~48h就可以充分获毒;获毒最低温度为8℃左右,获毒效率以 2龄~3龄期若虫最高.病毒在虫体内的循回期为8d~35d 在适温条件下,循回期随气温升高而缩 短.传毒最低温度为4℃~5℃,传毒时间最短2h(在最适气温24℃下),一般48h可充分传毒. 2.3 灰飞虱带毒率RBSDV-infected rate of vectors 带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灰飞虱虫量占参与测定的灰飞虱总虫量的比率,按式(1)计算. H= S Z .(1) 式中: H—灰飞虱带毒率; S—带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灰飞虱虫量,单位为头; Z—参与测定的灰飞虱总虫量,单位为头. 2.4 病株率the rate of diseased individual plant 调查发病的玉米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 2.5 严重度分级指标severity level of disease 按病株与健株在整株高度、雌雄穗长度、叶面症状等方面的不同,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为5级: 0级:全株无病症; 1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以上,雄穗轴短,仅上部叶片叶背面有白色蜡泪状突起; 2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2/3,整株显症,雌穗长度为健穗的3/4左右; 3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2/3~1/2,整株显症,雌穗长度为健穗的1/2以下; 1 ...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NY/T 3816-2020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胡椒瘟病.pdf
-
NY/T 3815-2020 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技术规程 槟榔黄化病.pdf
-
NY/T 3814-2020 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毛叶枣.pdf
-
NY/T 3624-2020 水稻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
NY/T 3626-2020 西瓜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pdf
-
NY/T 3265.1-2018 丽蚜小蜂使用规范 第1部分:防控蔬菜温室粉虱.pdf
-
NY/T 3262-2018 番茄褪绿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NY/T 3114.6-2017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6部分:大豆抗食心虫鉴定技术规范.pdf
-
NY/T 3114.5-2017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大豆抗大豆蚜鉴定技术规范.pdf
-
NY/T 3114.4-2017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大豆抗细菌性斑点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
NY/T 3114.3-2017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大豆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范.pdf
-
NY/T 3114.2-2017 大豆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大豆抗灰斑病鉴定技术规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