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对高抗水泥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pdf

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3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4 NO.4 FLYASH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试验与应用 粉煤灰对高抗水泥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Fly Ash on High Resistance of Cement Concrete Anti Erosion Performance 胡全',李双喜²,朱永斌” (1.新疆天山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19; 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高抗硫水泥胶砂试件,进行硫酸盐侵蚀试验。

结果发现:粉煤灰掺量对高抗硫水泥混 凝土的抗侵蚀能力有一定影响,在遭遇较高浓度(10000mg/L~20250mg/L)硫酸盐环境水情况下,采用较大掺量 (≥25%)粉煤灰的方法可增强高抗硫混凝土抗侵蚀能力。

关键词:高抗硫水泥;粉煤灰;混凝土;抗侵蚀能力 中图分类号:TQ172.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49(2014)04-0014-03 Hu Quan , Li Shuang=xi ,Zhu Yong=bin (Xinjiang Tianshan Building Materials Test Co.,Itd,Urumqi 830019, China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Hisulfatistat mt withditt ffyhthpmntrseutsthf ly ash has a certain efet on the high sulfte resistant cement concrete’s anti erosion ability, in the fa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 10000mg/L ~ 20250mg/L) sulfte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using large volume ( ≥ 25% ) method of fly ashcan enhance high sulfate resistant concrete anti erosion ability. Key wordsHigh sulfte resistant cement;Fly ash;Conerete;Resistane torsive ability 长期以来,对处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 望能为实际工程中应用高抗硫水泥混凝土提供参考。

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习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配制的 1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混凝土来抵抗硫酸盐的侵蚀。

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 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其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有一定 1.1试验原材料 的局限性(3,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受抗硫酸盐水 (1)水泥乌鲁木齐市天山水泥厂生产的42.5高 泥本身的抗侵蚀能力所限外,是否掺人粉煤灰也会对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其各项物理指标见表1,化学指 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产生影响。

为探究 标见表2;(2)粉煤灰本试验的粉煤灰选用乌鲁木齐 粉煤灰掺量对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抗侵蚀能力的影 苇湖梁电厂生产的Ⅱ级粉煤灰,其化学成分及物理指 响,本文以高抗硫酸盐水泥配制的不同粉煤灰掺量的胶 标见表3、表4。

(3)砂:ISO标准砂;(4)减水剂:FDN 高效减水剂;(5)水:自来水。

不同硫酸钠浓度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测试其抗蚀系 表1天山42.5高抗硫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指标 数,分析粉煤灰掺量变化对试件抗侵蚀能力的影响,希 密度 比表漏积 标准鸭安凝结时间桃压强度抗折强度 水泥 /(g/cm²)/(m²/kg) 度用水定 /hmin /MPa/MPa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11B16) P2PRZPE请改%/奢 第一作者:胡全(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工混 天山42.5 高抗碱硅 3.1 382 26.1 合 凝土附久性 格 02:37 03;34 22.7 46.5 5.8 8.4 酸盐水倪 通讯作者:李双喜(1978-),男,副教授,硕士.E-mail:xjlkx123@126. *GB748-2005* 合> 收稿日期:2014-04-25 要求 280 格0:4510:001542.536.5 14. 万方数据
粉煤灰综合利用 FLYASH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2014 NO.4 试验与应用 注:(1)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