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模型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风险分析.pdf

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4
文档大小:2.0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施工技术2015年8月下 42CONSTRUCTION TECHNOLOGY第44卷第16期 DOI:10. 7672/sgjs2015160042 基于ISM模型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风险分析*
张荫',刘潇',卢俊龙²,韩佑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2.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对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内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采用ISM原理,对风险因素 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是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主要风险,应当重点控制。

该方 法为其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实际工程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解释结构模型;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98(2015)16-0042-04 RiskAnalysis oftheMulti-ribbed CompositeWall StructureSystemBasedonISM Zhang Yin', Liu Xiao',Lu Junlong²,Han You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Architecture &Technology,Xi'an,Shaanxi710055,China; 2.School of Civil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55,China) Abstract:Therisk factors of the multi-ribbed posite wall structure system of the life cycle in loess area was identified,and by using ISM principle,the risk factors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risks a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s are the main risk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structure system,which should focus on control.Themethod provides abasisfor the risk management.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given. Key words:precast; the multi-ribbed posite wall structure;ISM;risk analysis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能源消耗暗梁 巨大。

为适应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由课题组研发的 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是适应墙体材料革新、住宅建筑楼板 生态节能化及工业化要求的产物,是一种生态环保、边框柱(中高层)
或连接柱(多层) 节能保温、耗能减震、快速建造、经济实用的住宅结构 新体系。

它以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的结合为重要 特征,由预制密肋复合墙板、楼板(密肋复合楼盖、现密肋复合墙板 浇空心楼板或普通混凝土楼板)与现浇连接构件(连连接柱 接柱、暗梁或边缘构件)装配整浇组合而成的一种新 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构造示意 密肋复合墙结构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新型Fig.1Multi-ribbed posite wall structure 装配式结构体系,有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 还面对着该结构体系所特有的风险因素。

密肋复合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研究,对该结构体系的风 墙结构目前正处于再研发与推广应用的重要阶段,在险管理与推广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广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所以对其独特的风结合在建和已建的密肋复合墙结构工程项目 资料,并且通过对密肋复合墙结构工程设计、施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地区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密肋复合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丰富的项目经验的专家进 (SJW2014027)墙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西安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行拜访调查,把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全生 [收稿日期】2014-12-15[作者简介]张荫,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zhangy@...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