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961.2-2024 隐私计算 跨平台互联互通 第2部分:通信要求(备案版).pdf

2024,pdf,烟道,跨平台,通信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通信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35.240 CCS L67 Y 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 第2部分:通信要求 Privacy preserving putation cross platform interconnection -Part2:Communication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引言.. Im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通信协议 6通信内容 6.1消息类型 6.2消息结.. 7通信安全 7.1数据安全. 7.2密码算法安全 7.3身份认证 8网络传输环境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一第1部分:总体框架: 第2部分:通信要求; 一第3部分:互联协议: 一第4部分:应用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 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洞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蓝象智联 (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数渎科技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数 科技有限公司、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错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玉真、吕艾临、袁博、闫树、魏凯、姜春宇、贾轩、王思源、 杨靖世、童锦瑞、宋佳楠、姚明、何浩、靳新、王煜坤、赵永坤、王超、王慧敏、喻博、 徐潜、贺伟、陈卓、茹志强、孙林、谢云龙、裴超、金银玉、单进勇、蔡超超、昌文婷、 彭晋、袁鹏程、赵原、胡晓龙、卞阳、杨天雅、卫赛、黄翠婷、陈涛、陈治宇、于欢、徐 静、唐丹叶.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引1 言 当前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从试点部署 阶段转入落地应用,市场竞争火热.

但是,不同技术厂商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设计原 理和功能实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部署于不同平台的隐私计算参与方之间无法跨平台 完成同一计算任务,为实现与部署于不同平台的多个合作方之间的数据融合,用户往往不 得不部署多套产品以逐一适配.

作为促进跨机构间数据共享融合的关键技术,隐私计算有 望成为支撑数据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但高额的应用成本不利于隐私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解决不同产品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计算任务在跨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已成为产业的 追切需求.

为规范异构技术平台实现跨平台协同交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开展相关标准 的制定工作.

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标准结构和名称如下: 第1部分:总体框架.

目的在于规范异构隐私计算技术平台实现跨平台互联互通的 思路和步骤.

一一第2部分:通信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异构隐私计算技术平台间建立信息交互的基础 通信规则.

第3部分:互联协议.

目的在于规范异构隐私计算技术平台间在节点互通、资源互 通和算法组件互联时的交互规则和要求.

一第4部分:应用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异构隐私计算技术平台间协同完成同一计算任 务的具体流程.

本文件是“隐私计算跨平台互联互通”系列文件第2部分:通信要求,主要规定了异 构隐私计算平台进行跨平台信息交互时,通信协议、通信消息、通信安全、身份认证、网 络传输环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Max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