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3.020.30 J7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379-2002 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 通用测定方法. General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flowresistance ofheat exchangers 2002-12-27发布 2003-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JB/T10379-200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 4测定系统. 5测定用仪表.. 8 5.1流量测量仪表.. .8 5.2温度测量仪表.. 5.3压力降测量仪表, 8 6测定方法和要求, 8 7性能确定. 8 7.1传热性能. 8 7.2压力降. ..8 8数据处理. .8 9检验报告, .10 9.1任务来源... .10 9.2试验目的... ..10 9.3试验条件. ..10 9.4试验起止时间及人员 ...10 9.5数据处理. .10 9.6结论及分析. 10 图1液一液测定系统. 图2液一气测定系统, 3 图3液一汽测定系统, 4 图4气一气测定系统. 5 图5气一汽测定系统... 6 图6温度测量仪表安装, 图7测压环及静压测孔
JB/T10379-2002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起草.
JB/T10379--2002 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和试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型式的换热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冷却器、 加热器、散热器、空冷器、油冷器、冷凝器、蒸发器、船用换热器、通用机械辅机换热器传热元件 等(以下简称“换热器”).
本标准适用的试验介质为液一液、液一气、液一汽、气一气、气一汽,常用介质为冷热水、冷热油、 冷热气和蒸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eqv ISO 5167-1:1991) GB/T15386-1994空冷式换热器 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 JB/T5095一1991内燃机机油冷却器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JB/T6919--1993螺旋板式换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JB/T7356-1994列管式油冷却器 JB8701-1998制冷用板式换热器 3符号 换热面积,单位为m²: Cpe"" 冷介质定压比热容,单位为J/(kgK); Cph 热介质定压比热容,单位为J/(kgK): Eu 欧拉数: 总传热系数,单位为W/(m²K): Nur 努塞尔数: Pe1 冷介质进口的压力,单位为MPa; Pe2 冷介质出口的压力,单位为MPa: Pa1 热介质进口的压力,单位为MPa; Ph2 热介质出口的压力,单位为MPa; p 冷介质侧压力降,单位为MPa; pb 热介质侧压力降,单位为MPa; Ω 冷介质的热流量,单位为W: Q 热介质的热流量,单位为W: 平均换热量,单位为W; Re 雷诺数:
JB/T10379-2002 Pr--普朗特数: S-冷介质流通面积,单位为m²: Ss- 热介质流通面积,单位为㎡²; tci" 冷介质进口温度,单位为℃: te2- 冷介质出口温度,单位为℃: ta1 热介质进口温度,单位为℃: b2 热介质出口温度,单位为℃: m 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 V 冷介质体积流量,单位为m/s: V 热介质体积流量,单位为m/s: W 冷介质流速,单位为m/s: W 热介质流速,单位为m/s; a 膜传热系数,单位为W/(m²K); pe 冷介质密度,单位为kg/m²; pt 热介质密度,单位为kg/m²: 汽化潜热,单位为J/kg; P 蒸汽比容,单位为m/kg: Q 热平衡相对误差,%; K 一总传热系数的相对误差,%.
4测定系统 4.1换热器测定系统由冷源、热源、被测换热器(以下简称“试件”)、冷热介质循环系统及测试仪 表等组成.
4.1.1液一液测定系统见图1.
热介质出口 冷介质出口 热介质进口 冷介质进口 --- 1-液体贮槽:2冷却塔:3-冷却器:4试件:5-加热器.
T一温度或温差测口:P一压力或压差测口.
图1液一液测定系统 冷、热介质经试件换热后,热介质再经加热器升温至所要求的温度:冷介质经冷却器或冷却塔降温 至所要求的温度,再循环使用.
4.1.2液一气测定系统见图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