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2024,pdf,曲池,管理系统,出入境检验检疫
文档页数:14
文档大小: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出入境检验检疫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43.120 QC CCST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battery- Part1:Generalrequirements 2024-11-07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C/T 1206.1-2024 前言 定起草.

本文件是QC/T1206《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第1部分.

QC/T1206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液冷系统.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合肥国 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汽研新能源汽车 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郑州深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蜂果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极氮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有限公司、北 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芳、李海斌、郝维健、童邦、刘磊、廖丰行、胡建、李兴星、宋涂、李召阳、 刘华俊、田瑞生、林春景、李师、李世敬、谢敏敏、杨振宇、洪少阳、王远、张浩(比亚迪)、刘三兵、马小利、 张浩(北汽新能源)赵志伟.

QC/T 1206.1-2024 引言 动力蓄电池作为复杂的电化学系统,其电性能、寿命和安全性都与温度高度相关.

动力蓄电池热 管理系统使电池工作在适宜温度内,且不同单体之间的温度均匀,以提高电池的运行一致性.

QC/T1206《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了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测试 方法,将为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统一的测试方法,引导动力电池行业热管理系 统产品技术提升.

考虑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较多,各相关方对于技术内容的需求不同, 因此QC/T1206拟由5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加热、冷却、保温等通用要求及对应 测试方法.

-第2部分:液冷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一第3部分:风冷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风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一第4部分:电加热器.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电加热器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第5部分:直冷直热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直冷直热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 方法.

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产品开发与测试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术语及定义 GB/T19596、GB380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管理系统thermalmanagement system 通过冷却、加热和保温等方式对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系统.

3.2冷却系统 3.2.1 风冷系统air cooling system 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系统.

注:风冷系统按冷却方式可分为主动风冷系统和被动风冷系统.

3.2.2 液冷系统liquidcoolingsystem 3.2.3 直冷系统direct coolingsystem 采用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系统.

3.3 加热系统heatingsystem 采用加热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的系统.

3.3.1 电加热膜electricheatingfilm 由加热元件、绝缘包覆层、引出导线和接插件等组成的加热装置.

QC/T 1206.1-2024 3.3.2 PTC 加热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由具有PTC效应的热敏发热元件和封装件等组成的加热装置.

3.4 保温系统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采用保温材料对电池进行保温或隔热的系统.

3.5 电池控制单元battery controlunit;BCU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信的 电子装置.

3.6 最高温度maximumtemperature 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电池包中电池单体温度的最高值.

3.7 最低温度minimumtemperature 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电池包中电池单体温度的最低值.

3.8 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电池包中同一时刻采集到的电池单体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注:计算方法见公式(1).

Ti = max (T} T . T) min (Tj T} ... T)- (I).. 式中: -时间,单位为秒(s); Ta-时刻电池温差,单位为摄氏度(C); T:-时刻,第n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电池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4技术要求 4.1冷却性能要求 按照6.3进行试验,试验全程电池包应符合表1的要求或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表1电池包冷却性能要求 冷却系统类型 最高温度/℃ 最大温差/℃ 主动风冷系统 ≤10 液冷系统 不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温度 直冷系统 ≤8 4.2加热性能要求 如果电池配备了加热系统,应按照6.4进行试验,试验中电池包应符合表2中的温差和温升速率 要求,或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