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规划 PKUPDI ENERGYFOUNDATION 能源基金会 面向碳中和、碳达峰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响应研究 Optimiza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owards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子课题1 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 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响应 Optimization and Response to the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owards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23.8 Peking Univers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Co.ltd August 2023
目录 目录... 2 致谢.. 4 研究背景.. .6 1.1.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面临的危机 1.2. 中国在气候变化危机下的形势 ..8 1.3. 中国在气候变化危机下提出“双碳战略” .10 1.4. 国土空间规划响应“双碳战略”的必要性.
..1 2.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3 2.1. 研究目标 ...13 2.2. 技术路线.. ...13 3. :国际经验借鉴. .15 3.1. 新加坡:完善的目标规划和评估体系 ...1.5 3.2. 美国纽约: “目标-策略-行动-指标”的传导路径 ..15 3.3. 英国伦敦: “总体规划实施导则监测报告”的规划减碳政策体系 3.4. ESPON:统筹区域可再生能源资源 17 4. 国土空间规划的双碳目标与愿景. ..19 4.1. 区域层面 ...19 4.2. 城市层面 ...0 4.3. 社区层面.. .22 5. 旧三年行动计划分析 ...24 5.1. 旧三年行动计划梳理 .24 5.2. 旧三年行动计划问题剖析 .26 6. 新路径设计 ...27 6.1. 两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碳排碳汇核算清单体系的结合 ...27 6.2. 传导:目标-策略-指标的传导. ...29 6.3. 区域层面的核心问题 ...30 6.4. 城市层面的核心问题 31 6.5. 社区层面的核心问题. ...33 6.6. 实施保障的核心问题.
.34 7. 面向双碳的规划编制相关策略建议... .35 7.1.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 ...35 7.2. 全国专项规划.. ..39 7.3. 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42 7.4. 省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46 7.5.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9 7.6. 市级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57 7.7. 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67 7.8.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69 7.9. 县级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71 7.10. 县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71 7.11. 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72
7.12.乡镇级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73 8.面向“双碳”的实施保障相关策略建议 75 9.面向双碳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的建议 .76 9.1.近期行动建议. .78 10.总结与展望 87 11.参考资料 88
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并协助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成果的审 阅讨论.
本课题由如下研究团队核心编写成员共同完成: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PKUPDI):姜洋、李沂 瑪、殷洁滢、冻冰、谢吴霖、向社赛、李智晓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位专家参与了专家咨询会.
研究团队衷心感谢为本课题成 果完善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的各位.
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张丽君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原处长) 杨秋惠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主体功能区处干部 张晓玲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京京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自然与文化保护所所长 田志强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 贾克敬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所规划总师 张辉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董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 何东全能源创新公司中国区主任 徐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张赫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 王成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任 戴国雯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绿色生态所所长 张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免责声明 若无特别声明,报告中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能源基金会的观点.
能源基金会不保证本报告中信息及数据的准确性,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引起的后果 承担责任.
凡提及某些公司、产品及服务时,并不意味着它们已为能源基金会所认可或推荐,或 优于未提及的其他类似公司、产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