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EE 005-2024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pdf

005,2024,pdf,THNEE,零碳,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886.93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13.020.30 CCS Z 04
T/HNEE 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团体标准 T/HNEE005-2024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Spcecifca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zero-carbon factory
2024-07-24发布2024-08-08实施
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发布
T/HNEE 00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合规性要求 4.2管理要求 5评价指标体系、 5.1自主减排.

5.2能源和碳排放信息化管理系统 5.3碳抵消. 6零碳工厂评价 参考文献.
T/HNEE00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河南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格林同创绿色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智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效能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计量节能检测中心、中联认 证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河南环碳科技有限公司、汇诚大工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有限公司、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河南浩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鑫安 达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政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艾 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郑州精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长葛中福金属有限公司、河南源网荷储电气研 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低碳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佳慧、李红培、陈杰、张俊伟、郑超超、张群、李新航、李彦令、刘可、牛 金伟、张默、彭雨、刘俊华、褚腾飞、孙志强、孙航、梁小波、孙飞扬、崔斓澜、郑大朋、贺世开、李 成学、李宁、邢晓光、吕学平、宋跃奇、高振民、潘金文、朱国栋、赵锐、谭建凯、成伟杨、徐兴豫.

T/HNEE 005-2024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零碳工厂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企业开展零碳工厂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256产品生态设计通则 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T 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 51245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GB 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T/CCAA 39碳管理体系要求 T/CIECCPA002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140641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 gases - Part 1: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al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零碳工厂zero carbonfactory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内,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量,按照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在自主减排的基础上,剩余排放量由核算边界外的减排项目清除,和 (或)相应数量的碳信用抵消的工厂.

3.2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X0)、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与三氟化氮(NF).

[来源:GB/T 32150-2015 3.1] 自主减排active emissionreduction 工厂通过策划,应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包括低碳能源的应用、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材料的替代、 管理等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过程或活动.

3. 4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 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00年)内,排放到大气中的1千克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与1千克二氧化碳的辐 射强迫的比值.

T/HNEE 3. 5 碳排放carbonemission 在核算边界内,产品、服务和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碳排放的数量以二氧 化碳当量的形式表示.

3.6 碳抵消carbonoffset 通过核算边界外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碳汇的措施,来补偿或抵消边界内直接或间接产生 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

3.7 碳配额carbonallowance 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时期内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计算)的 许可排放量.

注:1个单位碳配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8 碳信用offsetcredits 项目主体依据相关方法学,开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过第三方的审定和核查,依据其实现的 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效果所获得签发的减排量.

注:1个单位碳信用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3.9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 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与其清除的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 放.

注1:通常可由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碳汇,或者使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技术,以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边界范围内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状态.

注2:碳移除是指通过温室气体汇将某一温室气体从大气中撤除.

[来源:T/CCAA39-2022,3.5.6,有修改] 3.10 绿色电力greenpower 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依靠先进的能源技术和特定设备所生产的电 力. 3. 11 绿证green power certificate 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的简称,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 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注:由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核发绿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3. 12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CCER 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4基本要求 4.1合规性要求 4.1.1工厂应依法设立,边界清晰,生产经营正常,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4.1.2工厂近三年(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应未发生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无行 政处罚记录和失信行为记录.

4.1.3工厂能源消费强度应达到国家、行业和地方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先进值要求.

注1:对于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效有标杆水平的产品,产品能效应达到现行标杆水平.

注2:对于没有产品能耗先进值或能效标杆水平要求的行业,可利用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行业协会数据等相 关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一修
我的头像向阳而生!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