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2035 共同规划
新北区概况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位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3位,全省国家级高新区第3位,下辖5镇5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508.91平方公里.
注:本次成果为征求意见稿,最终以审批文件为准.
常州 2035 共同规划
新北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城乡统筹 优化产城空间布局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以常州高铁新城建设带动产城空间布局优化,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江南特色田园水乡魅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 “一核四心四板块、一带三轴多节点” 空间结构.
常州高铁新城
功能结构图
注:本次成果为征求意见稿,最终以审批文件为准.
常州 2035 共同规划
新北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便捷高效 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构建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对外交通体系,内部形成"三纵三横"的快速路系统和方格网式路网结构
干线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常泰铁路专用铁路:通江铁路支线
铁路
客运站:常州北站货运站:奔牛站
铁路枢纽
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通用机场:新北通用机场
机场
沪蓉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常泰过江通道
高速公路
长江、京杭大运河、德胜河
注:本次成果为征求意见稿,最终以审批文件为准.
常州 2035 共同规划
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
绿地和开敞空间
以人为本 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功能复合、安全韧性的城乡生活圈,全区形成"1小时都市生活圈-30分钟城镇生活圈-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级体系,根据城乡特点差别化配置设施,实现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同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建设韧性城市
新北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目标
规划至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5.5平方米,人均综合公园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 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85% ,各级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
绿地布局结构
“两带、一轴、多廊、多园”的绿地形成“布局结构.
两带:农田生态特色带、沿江生态涵养带;
一轴:大运河文旅休闲特色轴
多廊:新孟河、德胜河、澡港河、京杭高速一沪蓉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一城际铁路、122省道、346国道、龙江路、龙城大道等多条生态绿廊;
多园:多个绿地节点.
常州 2035 共同规划
新北区国土空间规划 (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对标一流 聚力常州高铁新城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东至江阴界、南至汉江路、西至玉龙路、北至S122,规划人口约42万人.紧紧围绕“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总体定位,践行"区域竞合支点、生态创智社区、活力站城一体、现代时尚江南四大理念,谋划构筑"绿智优先、核心驱动、特色引领"的未来之城,致力构建"一核四带"的前沿产业高地 奋力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新模式新样板"的规划建设目标.
注:本次成果为征求意见稿,最终以审批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