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宿迁运河二号桥挂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doc,二号桥,宿迁,挂篮,某省,施组方案
文档页数:6
文档大小:512.5KB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施组方案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挂篮施工方案

主桥箱梁采用挂篮进行对称平衡悬臂浇筑施工,10"12"墩的最大块重131.7t,5"~9"、13"16副墩的箱梁最大块重93.3t.按设计图纸要求,须将一套挂篮自重控制在最大块重的0.5倍以内.为满足设计要求,拟采用斜拉式轻型挂篮,分成两种承载力的挂篮,承载力分别为163t、116t,挂篮自重控制在60.0t、42.0t以内.

挂篮主要由主梁系、底篮系、侧模系、锚固系及支行系组成.主梁采用抗弯抗扭性能良好的箱形截面,受力明确;内、外横板系按全断面一次浇注砼考虑,外模采用钢桁架钢模,内模采用组合钢模,箱梁腹板厚度变化引起内顶模宽度的变化通过顶模骨架横肋上设置的活动销来实现,内侧模的竖肋与顶模横肋连接处设铰以利于拆模.挂篮前吊杆采用4根板带式分段吊带,以适应梁体高度的变化.底篮后托梁采用2根锚杆锚固在前一已成梁段的底板上,主梁后锚则利用已成梁段的竖向高强预应力钢筋来平衡倾覆力矩,取消常规的尾部配重,有效地减轻挂篮自重.挂篮结构见图5-16斜拉式轻型挂篮示意图所示.

考虑到浇注砼时胀模超载及挂篮施工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挂篮设计的最大承载力取1.2×131.7×1.03=163t与1.2x93.3x1.03=116t两种,分别用于1012主墩和5"9"、13"16"副墩的箱梁悬臂浇注.挂篮浇注砼和前移时的抗倾覆稳定系数要不小于2.0.

挂篮的加工构件加工完毕后,先进行主要部件的X光探伤检测,满足要求后驳船运住现场采用80t船吊或40t汽车吊配合安装.由于0"1"块长度为12.0m,不够布置一套即两个挂篮导梁的长度,因此先拼成扁担式挂篮(见图5-17),施工完1#块后再分离接长挂篮.首先在0"块与1"顶板安放枕未及滑块,然后吊装上主梁系,并做好锚固:再吊装主梁系的前横梁.在主梁安装完成后,吊装底篮系并锚固,侧模系在挂篮压载试验完成后再进行吊装.

在挂篮安装完成后,对其进行水箱加载模拟梁体自重的压载试验,以检验挂篮加工质量,验证设计荷载下挂篮的设计参数及承载能力,并为箱梁悬浇施工高程控

制提供挂篮变形依据.在挂篮通过试验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船吊配合吊装挂篮的侧模系和工作平台.安装完毕后即可对称进行悬浇箱梁的施工.

图5-17挂篮尾部连接示意图

宿迁运河二号桥挂篮设计与施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宿迁运河二号桥施工用挂篮的结构型式、主要特点、结构计算、施工安装和注意事项,以及施工中采用的行走、穿束等系列轻便、快速施工工艺和挠度控制等.

关键词:桥梁挂篮 设计施工

宿迁运河二号桥主桥为457545m的PC连续箱梁体系,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主桥施工分为2个单T,每个单T以墩中心线为对称轴向两边分成9段.墩顶上部7m为0号段,1~5号段长3.4m,6~9号段长4.0m,最重梁段为1号段(886kN).

该桥设计分为上下游两幅,两幅间设计为70cm宽湿接缝.根据工期要求,挂篮设计必需考虑上、下游幅悬浇基本同步进行.

1结构型式和主要特点

挂篮由主桁系统、配重及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前后上下横桁、吊挂系统、底模、内外侧模几个部分组成.

1.1主桁系统

该挂篮主桁设计为两桁,三路贝雷桁架片利用型钢联结片连成整体形成主桁,贝雷上、下加设加强杆.设计最大允许弯矩为4700kNm,两主桁置于腹板位置,中心距6.4m,纵向长12m.

1.2后配重及后锚固系统

形成单只挂篮后,为保证挂篮不前倾,设计于两主桁间横担两根36号工字钢,其上放置重35t的钢箱装黄砂作为挂篮后配重;为抵消混凝土浇筑时的后拉力,主桁尾部50cm处以两根配重横梁作锚梁,每道主桁设计用2根IV级32精轧螺纹与已浇箱梁锚接起来.配重与锚杆同时作用确保了挂篮的安全,同时精轧螺纹可自由拆卸、安装、效果良好.后配重的黄砂、悬浇结束后材料可全部回收使 用,大大降低成本.

1.3行走系统

1.3.1上横桁移动

桁上作为横桁滑移使用,在挂篮移向2#块时,用50kN倒链将前后上横桁移至施 在两根前后上横桁于主桁位置处直接焊辅两块8=12mm钢板,覆盖于主工位置.

1.3.2挂篮整体走行系统

前支点下(已浇混凝土段端面向内50cm),后支点(配重位置)下设置16号工字钢 本次设计中彻底放弃了以往的滑道施工工艺,而直接用贝雷平滚置于主析加工的托板,下用32圆钢作滚筒,混凝土梁段上铺5mm钢板作为滚筒跑道.挂篮整体行走时,于已浇梁段顶部预埋16拉环一只,利用转向葫芦直接采取卷扬机牵引的施工工艺,当行走到待浇梁段位置时,前支点处用钢板垫牢,保证混凝 土浇筑时的支点承载.该施工工艺在施工中每行走4m长块件时,所需时间仅约20min,而准备工作均可以在等待混凝土强度上升、张拉压浆阶段穿插完成.

1.4前后上下横桁系统

桁中心距5m,横桁长13m,上横桁悬臂长3.5m.前后横桁上分别设有底模平台及 上横桁由两根45号工字钢组成,下横桁由2根36号工字钢组成,前后横内外侧模的吊挂点.

1.5吊挂系统

浇筑混凝土时,底模平台及其它各部分的重量吊挂是通过钢吊带实现的.前横桁设计有5根6=4cm钢吊带,后横桁于箱梁截面以外设计有2根6=4cm钢吊链,箱梁截面底宽6.5m范围内设计有3根IV级32精轧螺纹锚杆,施工中用两只32t千斤顶对每根锚杆加有约500kN的预紧力,使底模与成品混凝土夹紧不漏 浆,而且承担混凝土浇筑时的部分竖向分力.

1.6模板

由底模、外侧模、内芯模和端模组成.底模系将6=12mm钢板直接固定在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长6m、宽13m,承担浇筑时混凝土重量及施工机具设备的重

量,并兼作施工操作平台.底模平台以型钢(7组2根28号槽钢加6组2根20号槽钢)拼成加劲梁,并与前后下横桁直接焊接.为保证梁底线型,加劲梁加工时中段进行预压弯约8mm.

外侧模用10号槽钢依照翼缘尺寸加工成定型骨架片,按1#块尺寸连接组拼成整体骨架,满足不同长度块件使用.整体骨架表面钉附8=16mm竹胶板作为面板, 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光洁.内侧模为组合钢模与木模相结合,通过16拉杆内外侧模连接定位,控制变形.用内径20的硬塑料管作拉杆套管,且伸出内外侧模板,以消除混凝土浇注时套管进浆导致拉杆无法抽拔.结果表明,除个别套管因振捣碰撞破裂进浆,造成拉杆抽拔失败外,拉杆回收率达100%.拆模后,伸出混凝土表面的套管只需用铁铲铲断即可,既保证了外表美观,也避免了繁琐的 修复工作.芯模顶板施工采用搭设木排架,上铺组合钢模.

端模用组合钢模与木模结合,利用梁体钢筋临时固定,内外模将其夹紧、定位.

2结构计算

2.1主桁未分离计算

浇筑1#、2#块时,结构为双悬臂筒支梁,主要计算主桁前支座反力,验算主桁片的抗压变形破坏;其次计算主桁片的弯曲应力,以及上横桁承载及变形.

2.2形成单只挂篮计算

此时结构为单悬臂的简支梁,后锚固受拉,前支座受压,主要验算混凝土浇筑及行走时的倾覆稳定性.

2.3其它计算

挂篮前后下横桁在灌注混凝土时按4跨和3跨连续梁计算,行走时按简支梁计算,挂篮后上横桁按双悬臂简支梁计算.

2.4技术指标

挂篮行走时倾覆稳定系数K=2.28>1.5; 后锚固允许受力与最大受力比值K=3.24>1.5;混凝土浇筑时主桁承载(考虑贝雷组拼承载能力的削弱×80%)K=3.57;

上下横桁承载安全系数K=1.89.

3施工安装

(1)根据已有起吊设备,主桁先在岸上分段组装,底模平台拼装于浮箱上,侧模骨架拼装结束后放于底模平台上.

(2)在已浇0#块上整体拼装.按照主析支座、主桁、前后上横桁及吊挂系统、配重系统的顺序逐步安装.上横桁就位后,在0#块顶安放四台卷扬机,通过转向葫芦将拼装于浮箱上的底模、侧模系统起吊到位,通过吊带销接完成全部拼装.

(3)挂篮的一个循环周期大约经过如下步骤:

①混凝土养护期间拆除外模架支点,将外模架落于底模平台上,穿跑挂篮用的卷扬机并口、钢丝绳.

②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90%时,张拉、压浆.

③拆除底锚、后锚,用千斤顶安装前支座平滚.

④前后吊带系统下落10~20cm.

用卷扬机将挂篮整体行走到下一块的位置,锚好后锚杆,垫实前支点.

底模平台调整,侧模调整,吊带系统调整固定.

绑扎底板钢筋、腹板钢筋,组拼内模,上对拉杆,绑扎顶板钢筋.

③立端模准备浇筑新的块件.

本次挂篮设计结构受力明确、操作方便、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自1998年8月29日浇筑上游1#块至10月29号浇筑下游9#块全部结束,历时61d,共悬浇18块件.平均6d一周期,最快块件4.5d.

挂篮施工示意图

4挂篮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1)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主桁前支座材料强度满足受力要求,并因此支点反力较大,必要时须对主桁片进行加固,防止出现压杆破坏.

(2)外侧模底部与底模接触处设置必要的横向刚撑,确保底角不漏浆,影响外观. (3)设置必要的腹板拉杆数量,防止出现面板变形,影响质量.

铁皮管接头,使索道孔内径减小,人工穿束困难.经现场研究,决定采用卷扬机 (4)挂篮悬浇至7#块结束时,由于钢绞线较长,且预埋波纹管采用内接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