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1637-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pdf

2025,31637,pdf,规范,食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5
文档大小:198.64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强制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1637-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本标准与GB31637-201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水分限量;增加了氢氰酸指标:删除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淀粉.

2术语和定义

2.1食用淀粉

通过物理方法从禾谷类、根茎类、豆类等可食用植物中提取的原淀粉,或者在淀粉分子上未引入新化学基团且未改变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类型的可食用变性淀粉(包括预化淀粉、湿热处理淀粉、多孔淀粉和可溶性淀粉等).

2.2原淀粉类

2.2.1禾谷类淀粉

从禾谷类植物(如玉米、小麦、大米等)中提取出来的且未经改性处理的可食用淀粉.

2.2.2根茎类淀粉

从根茎类植物(如马铃薯、本薯、甘薯、山药、芋头、藕等)中提取出来的且未经改性处理的可食用淀粉.

2.2.3豆类淀粉

从豆类植物(如豌豆、绿豆、蚕豆等)中提取出来的且未经改性处理的可食用淀粉.

2.2.4其他类淀粉

从其他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且未经改性处理的可食用淀粉.

2.3变性淀粉类

2.3.1预糊化淀粉

采用滚筒干燥、喷雾干燥、挤压干燥等工艺将淀粉处理得到的具有与冷水接触后明显溶胀或成胶态分散体特性的,未引人新化学基团且未改变淀粉分子中糖昔键类型的可食用变性淀粉.

2.3.2其他类变性淀粉

采用物理或酶处理等工艺在淀粉分子上未引人新化学基团且未改变淀粉分子中的糖苷键类型的其他可食用变性淀粉,如湿热处理淀粉、多孔淀粉、可溶性淀粉等.

3技术要求

3.1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色泽 白色或类白色,无异色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无异味 取适量样品置于洁净、干燥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 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状态 粉末或颗粒状(预糊化淀粉可呈现片状),无 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3.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水分/(g/100 g)原淀粉禾谷类淀粉 14 0根茎类淀粉木薯淀粉 甘薯(红薯)淀粉 17 0 15 0马铃薯淀粉 八 20 0 GB 5009 3蒋淀粉 13.0其他根茎类淀粉 18 0豆类淀粉 b. 15 0其他类淀粉 18.0变性淀粉预化淀粉 12.0氢氰酸/(mg/kg) 八 10 0 GB 5009 36仅限木薯淀粉.

3.4污染物限量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3.5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限量

项目 采样方案”及限量 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CFU/g) 10 GB 4789 15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按GB4789.1执行.

3.6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3.6.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3.6.2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丝雨へい飘渺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