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413-2025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pdf

2025,3413,DB14T,城市绿地,建植,山西省
文档页数:16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山西省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DB14

山 西省地方 标 准

DB14/T3413-2025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体原则,5设计6施工.7养护管理,附录A(资料性) 常用海绵设施.附录B(资料性) 海绵城市绿地常用植物.附录C(规范性) 海绵设施常规维护要求.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太原市园林质量植保站、太原市林业和草原工程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胜涛、刘娜、张志梅、王志刚、郎朗、赵龙海、硅喆、付磊、李关娟、刘凯英、郭红新、张金拴、张三平、王雯、杨星字、乔雪娟、段清、邵晶.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海绵城市绿地建植.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绿地建植的总体要求、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等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作: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市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T51345-2018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CJJ/T7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4/T1850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标准 DB14/T2621公园绿地养护规范DB14/T2698屋面绿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YHANXI

3.1

海绵城市绿地

地. 为实现对雨水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和利用等生态功能,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成的城市绿

3.2

植草沟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3. 3

生物滞留设施

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

3. 4

植被缓冲带

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等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部分污染物的坡度较缓的植被带.

4总体原则

4.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宜明确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目标,确定海绵城市绿地布局和规模,完善绿地系统海绵功能,与城市水系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互协调,并应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相衔接.

4.2海绵城市绿地设计应符合GB50420、GB51192和GB55014的相关规定,并根据绿地类型、海绵 功能定位和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合理的设计控制指标、雨水消纳方式和技术措施,在消纳自身径流同时,统筹考虑周边雨水消纳,避免简单采取下沉方式.

4.3海绵城市绿地建植应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优先选用生态型、低成本、低维护的海绵设施,提升绿地对雨水径流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能力.

5设计

5.1绿地设计

5.1.1公园绿地应减少排入雨水管渠的雨水量,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承担区域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的公园应根据区域内涝防治标准和区域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规划要求接纳客水:b)综合公园海绵设施应包含雨水渗透、受纳调蓄、传输等相对完善的径流控制体系,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不低于90%:c)专类公园可结合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营造雨洪管理主体的特色主题园,应用径流控制的设计理念:d)社区公园宜考虑同时分担公园内部以及周边街道的地表径流,适当减少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e)历史名园、古典园林等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应维护原有的海绵功能. 网:

5.1.2广场绿地可结合雨水管渠、泵站等设施承担周边场地径流,符合GB/T51345-2018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指标要求.

5.1.3道路绿地设计应符合CJJ/T75的规定,宜采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承接非机动车道 雨水径流:宜采用连续树池,增大树木根部土壤的调蓄空间:城市立交等区域可依据径流的实际情况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塘等海绵设施.

5.1.4居住区等附属绿地新建时应结合现状地形与建筑布局进行设计,保护并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坑塘、沟渠等低洼地,并通过切断雨落管与地表径流、管道截留等方式,使建筑屋面、道路、广场雨水径流就近汇入绿地、城市水体或调蓄设施:改造时应结合现状场地条件,增加绿地面积、透水铺装或结构性透 水地面比例,并结合场地竖向,组织雨水自然汇聚、减缓径流.

5.2设施设计

5.2.1一般要求

5.2.1.1常用的绿地海绵设施包括渗透设施、受纳调蓄设施、转输设施和净化设施,适用场所及布局见附录A,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渗透设施布局宜与建筑、园路、活动场地、停车场的规划同步进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丝雨へい飘渺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