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32005-2024 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pdf

2024,32005,pdf,方桩,纱线,纺织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553.7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纺织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FZ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32005-2024代替FZ/T32005-2006

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

Ramie and cottonblended grey yar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32005-2006(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与FZ/T32005-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股线拾度变异系数考核指标(见第5章); 增加了产品标记(见第4章);更改了百米重量变异系数为线密度变异系数(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百米重量偏差为线密度偏差率(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纤维含量(绝对值)为纤维含量偏差(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黑板粒杂质数(粒/g)为千米麻粒(200%)/(个/km),相应检验方法发生变化(见第5 章、6.3.5.2006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千米细节(一50%)/(个/km)检验项目(见第5章);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见附录A);删除了黑板条干均匀度检验项目(见2006年版的第4章):删除了股线黑板粒杂质数、条干均匀度检验项目(见2006年版的第4章); 删除了普梳纱线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要求的区分(见2006年版的第4章);删除了成包重量的内容(见2006年版的5.9);

-删除了原附录A、附录B、附录C(见2006年版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国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克芮绮亚时装(中国)标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市忘优草服饰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深圳市玮言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健、刘士杰、成雄伟、储波兰、谢堂堂、刘勇、唐昀、楼钱坤、马凯彬、王琴琴、陈明、陈玲、应永昌、黄丽玲.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6年第一次修订时,发布为FZ/T32005-2006; 1998年首次发布为FZ/T32005-1998;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志.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苎麻棉混纺(苎麻含量在50%及以上)本色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43955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检验、标志与包装FZ/T30003纺织品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光学显微镜法

3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标记

4.2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时,苎麻代号为Ra、棉代号为C、精梳生产工艺代号为J,普梳生产工艺不作标识.4.4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

4.1苎麻棉混纺纱线的产品规格以不同生产工艺、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4.3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的混纺比例以纤维含量递减顺序标识.

其混纺比,具体表示见示例:

示例:精拖些麻棉混纺本色纱的线密度为12.5tex,些麻含量为55%,棉含量为45%,用代号表示时写为]Ra/C55/45 12 5 tex.

5要求

5.1普梳苎麻棉混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普梳苎麻棉混纺纱的技术要求

线密度 单纱断 单纱断裂 千米细节 千米麻粒 纤维公称线 线密度 变异系数/ 裂强度/ 强力变异 条干不匀 /(%0) (200%)/ 含量密度/tex 等级 偏差率/ % (eN/tex) 系数/% 变异系数/% (个/km) (个/km) 偏差/> %优等品 2.5 14.0 17.0 21.0 800 2 00015~26 一等品 ±2.5 12.0 22.0 25.0 900 2 400合格品 4.0 10.0 26.0 28.0 1 100 2 800优等品 2.5 14.0 16.0 20.0 600 1 80027~38 一等品 ±2.5 3.5 12.0 21.0 24.0 700 2 000合格品 4.0 10.0 25.0 27.0 800 2 600优等品 2.5 15.0 15.0 19.0 500 1 400 ±3.039~63 等品 ±2.5 3.5 13.0 20.0 23.0 600 1800合格品 4.0 10.0 25.0 26.0 700 2 300优等品 2.5 15.0 14.0 18.0 400 110064~100 一等品 ±2.5 3.5 13.0 19.0 22.0 500 1 500合格品 4.0 10.0 24.0 25.0 650 1800

5.2精梳苎麻棉混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精苎麻棉混纺纱的技术要求

线密度 线密度 单纱断 单纱断裂 千米组节 千米麻粒 纤维公称线 等级 偏差率/ 变异系数/ % 裂强度/ (cN/tex) 强力变异 系数/% 变异系数/% 条干不匀 (50%)/ (个/km) (200%)/ (个/km) 偏差/ 含量密度/tcx %14. 7~ 优等品 2.5 14.8 12.0 20.0 500 1 80019.3 等品 ±2.5 3.0 12.8 14.0 23.0 600 2 000合格品 4.0 10.8 18.0 26.0 700 2 40019. 6~ 优等品 2.5 15.0 11.0 17.0 400 1 600 ±3.028.6 一等品 ±2.5 3.0 13. 0 13.0 21.0 500 1 800合格品 4.0 11.0 17.0 25.0 600 2 00029. 4~ 优等品 2.5 15.8 10.0 15.0 300 1 30036.7 ±2.5 3.0 13.8 12.0 20.0 400 1 800 1 500合格品 4.0 11.8 16.0 24.0 500

5.3普梳苎麻棉混纺股线的技术要求见表3.

表3普梳苎麻棉混纺股线的技术要求

线密度 线密度变异 单线断裂强度/ 单线断裂强力密度/tex 公称线 等级 偏差率/ 系数/% (cN/tex) 变异系数/% 捻度变异 系数/% 纤维含量% > 偏差/%15×2~ 优等品 2.0 14.0 12.0 5.026×2 ±2.5 3.0 12.0 15.0 6.0合格品 优等品 4.0 10.0 21.027×2~ ±2. 5 2.0 14.0 12.0 11.0 16.0 5.038×2 合格品 3.0 4.0 10.0 20.0 6.0优等品 2.0 15.0 10.0 5.0 ±3.0~2×65 2X89 一等品 ±2.5 3.0 14.0 15.0 6.0合格品 4.0 12.0 19.064×2~ 优等品 2.0 15.0 10.0 5.0100×2 合格品 一等品 ±2.5 3.0 14.0 14.0 6.04.0 12.0 18.0

5.4精梳苎麻棉混纺股线的技术要求见表4.

表4 精梳苎麻棉混纺股线的技术要求

公称线 线密度 线密度变异 单线断裂强度/ 单线断裂强力 拾度变异 纤维含量密度/tex 等级 偏差率/ 系数/% (cN/tex) 变异系数/% 系数/% 偏差/%优等品 2.0 15.0 11.0 5.014.7×2~ 19.3×2 一等品 ±2.5 2.5 13.0 14.0 6.0合格品 3.5 10.0 17.019.6×2~ 优等品 2.0 15.0 10.5 5.028.6×2 一等品 ±2.5 2.5 13.0 13.0 6.0 ±3.0合格品 3.5 11.0 16.029.4×2~ 优等品 等品 ±2.5 2.0 2.5 14.0 16.0 10.0 12.0 5.0 6.036.7X2 合格品 3.5 11.0 15.0

5.5分等规定

5.5.1 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品等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5.5.2 共麻棉混纺纱线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