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0367-2025/ISO6872:2024代替GB30367-2013
牙科学 陶瓷材料
Dentistry-Ceramicmaterials
(ISO6872:2024.ID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材料3.2加工工艺 3.3性能4分型、分类及其标识5要求5.1均匀性5.2无外来异物5 3 I型陶瓷的混合及压实性能5.5收缩因子 5.4理化性能6取样6.11型陶瓷6.2I型陶瓷7试验方法7.1试样制备7.1.1总则 7.1.2试样组分(I型陶瓷)7.1.3调和器具7.1.4调和方法7.1.5试样制备过程7.1.6烧制7.2牙科陶瓷的放射性7.2.1试样准备 7.2.2计数步骤7.2.3结果评价7.3弯曲强度7.3.1总则7.3.2三点弯曲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
7.3.3双轴弯曲试验(活塞-三球试验)7.4线胀系数 117.4.1器具.. 117.4.2试样制备(I型和Ⅱ型陶瓷) 117.4.3热膨胀测量 7.4.4结果评价 11 127.5玻璃化转变温度 127.5.1操作步骤 127.5.2结果评价 127.6化学溶解性 127.6 1试剂 7.6.2器具 127.6.3试样制备 12 137.6.4试验步骤 137.6.5结果计算和评价 138信息和说明书 138 1信息 138.1.1通则. 138.1.3II型陶瓷 8.1.2I型陶瓷 13 138.2使用说明书. 149包装、标识和标签 149.1包装 149.2标识和标签 14附录A(资料性) 断裂韧性 15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韦布尔统计 钇稳定四方氧化锆(Y-TZP)水热稳定性评价方案 23参考文.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代GB30367-2013(牙科学陶瓷材料3,与GB30367-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陶瓷分类的描述(见表1、表A.1.2013年版的表1、表A.1); 更改了术语和定文(见3.1 3.2、3.3.2013年版的3.1.3.2、3.3)删除了要求中的”生物相容性“(见2013年版的5.5):增加了“收缩因子”表述的要求(见5.5): 更改了对有多种色泽的瓷粉的取样的表述(见6.1.2003年版的6.1);删除了“采用Y能谐技术须注意排除干枕“(见2013年版的7.2.2)更改了可测量载荷范围(见7.3.2.1.1 7 3 3 1.1.2013年版的7.3.2.1.1、7 3.3.1.1):增加了跨距测量的精度(见7.3.2.1.2.1、7.3.2.1.2.2); 将“挑曲强度试验固定装置“更改为“弯曲试验夹具”(见7.3.2.1.2.2013年版的7.3.2.1.2):对于薄试样,增加了对小厚度试样尺寸要求(见7.3.2.2.1.1);增加了试样打磨方向和打磨时机的建议(见7 3.2.2.1.1);1次.(2013年版的7.3.2.2.2);增加了公式(3)及注(见7.3.2.4.2);删除了由于试样尺寸的要求,对试样进行烧结的具体情况(见2013年版7.3.3.2.1):一增加了“对于线胀系数不受多次烧制影响的材料,不必进行多次烧制”(见7.4.2): 增加了可以对“烧制“试样进行测试的条件(见7.3.2.2.2、7.3.2.2.3、7.3.3.2.1、7.3.3.2.2);将热膨胀测量起始温度“从25C开始“更改为“从25C或50C开始”(见7.4.3,2013年版的7.4.3):0~0.00~200~2 7.4.4、8.2.2d) .2013 年般的 7.4.3、7.4.4 8.2.2d)];一试样的总表面积精度故宽,且从1个容器改为1个或多个容器(见7 6.4.2013年版的7.6.4);增加了计算公式(5)(见7.6.5)增加了对于需要进一步热处理的部分烧结陶资和玻璃陶瓷处理的建议(见8.1.3): 增加了冷却速度[见8.1.2a)];一增加了预成的陶瓷片或陶瓷块的计量单位的数量[见9.2.1e)]:增加了部分烧结陶瓷材料的收缩因子[见9.2.2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等网采用ISO6872:2024(牙科学陶瓷材料)本文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GB30367-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