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体 标 准
T/CQGFA05-2025
设施辣椒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重庆西农植物保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基江区农业服务中心、合川区蔬菜发展指导站、铜梁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重庆市正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首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雪峰、彭翎凌、李娜蓉、况觅、易廷辉、李玉芳、雷世梅、丁伟、杜霞、王冬梅、周利、詹雪萍、文娟、黄世春、王裕翠.
设施辣椒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辣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辣椒的优质高效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GB/T23416.2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茄果类GB/T26432新鲜蔬菜贮藏与运输准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2118蔬菜有苗基质NY/T2119蔬菜穴盘育苗通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宜选择地下水位低,远离交通干道,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地块.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耐低温、耐弱光、耐高湿,低温及高温条件下座果率强的品种,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的规定.
6育苗
6.1场地
宜选择对温度、湿度、光照具有环境调控能力的大棚、温室.采用冷床或温床育苗.
6.2穴盘和基质
家肥:园土:沙土=3:3:1自制.可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早春育苗宜选择72孔穴盘,越冬育苗宜选择50孔穴盘.选用商品基质,或者按照腐熟农哈茨木霉等有益微生物菌剂.穴盘的质量应符合NY/T2119的规定,育苗基质的质量应符合
NY/T2118的规定.
6.3种子处理
非包衣种子采用温汤浸种.播种前将种子用冷水浸种15min,后转入55°C温热水中,保持水温并不断搅拌15min~20min,之后迅速降温至常温后再浸种12h,洗净粘液晾干备用.已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无需再处理.
6.4播种
6.4.1播种时间
a.海拔300m以下区域:10月中旬~11月中旬. b.海拔300m~600m区域:11月,6月下旬~7月上旬.c.海拔600m~1000m区域:12月下旬~1月中旬,5月中下旬.d.海拔1000m以上区域:3月下旬~4月下旬.
6.4.2播种操作
用叠盘方式压出1cm深的播种穴,每穴播2粒种子,覆盖基质刮平,浇透水至盘底渗水,覆 基质浇水放置,待其含水量达到55%~65%(手握成团但不滴水)时,装盘.刮平表面,膜保温保湿.有条件可采用机械播种.
6.5苗期管理
6.5.1温湿度管理
出苗前,白天保持20°℃~28°℃,夜间15°℃~18°℃.出苗70%~80%后揭膜降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5d~7d炼苗,白天温度为20°℃~25°℃, 夜间11°℃~13℃.设施排风口、小拱棚膜、穴盘覆膜等,应随早揭晚盖,及时通风排湿.
6.5.2间苗
两叶期疏苗补缺,每穴定苗1株.辣椒幼苗2片~3片真叶时,进行拖盘断根.
6.5.3水肥管理
播种后浇透水,出苗前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后发现基质干燥及时补水.定植前可叶面喷施0.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补肥.
6.5.4壮苗规格
幼苗具6片~8片真叶,叶色亮绿健康,根系发达无损伤,无病虫害.
7定植
7.1设施选择
宜选择单体大棚或连栋大棚.定植前20d,清除前茬残体及杂草,清理并检修大棚等设施,布设防虫网和遮阳网.秋延后栽培,宜在7月~8月,土壤浇透水后覆盖高强度加厚膜,密闭设施,进行高温闷棚.定植前3d,通风降温.
7.2整地施肥
2000kg,和三元复合肥(15-15-15)45kg~5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土壤pH 深翻土壤30cm以上,每667m²基施商品有机肥300kg~500kg或腐熟有机肥1000kg~值低于5.5,应施用牡蛎钾或生石灰等进行土壤调酸改良.宜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0.7m~0.9m,浇透水,每奎铺设2条滴灌带,滴灌带间距45cm,用银黑双色膜覆盖垄面.设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哈茨木霉等有益微生物菌剂.耙平整细后做睡,睡宽1.1m~1.2m,沟宽施地面宜覆盖地布.
T/CQGFA 05-2025
7.3定植密度
双行种植,株距30cm~40cm,行距50cm~60 cm,每667m²种定植3500株~4500株.浇透定根水.
8田间管理
8.1环境调控
8.1.1温度
定植后的缓苗期,白天保持28°℃~32°℃,夜间18°℃~20°℃.进入开花结果期,白天25°℃~28°℃,夜间15°℃~20°℃,当温度高于30°℃时,及时逃阳,或通风降温.结果盛期,白天25°℃~30°℃,夜间15℃~18°℃,并随天气转暖逐渐加大放风量.
8.1.2湿度
宜采用膜下滴灌或喷灌带补水,控制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75%.湿度较大时,应及时通风降湿.
8.2水分管理
每7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或采取膜下滴灌,每667m²浇水5m~8m²,应早晚浇水.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可随水按照每667m²添加0.1%三十烷醇20ml30%聪霉灵20ml氨基酸水溶肥(钙≥30g/L,氨基酸≥100g/L)20ml.开花坐果期不遮阴、不浇水,加大通风量,土壤干早时浇小水.坐果后,根据土壤墙情勤浇水,浇水以土壤见湿为准.开花结果盛期,每 次浇透水但不积水,晴天中午加大通风降温排湿.
8.3施肥管理
膜下滴管栽培,在果实膨大期,每667m²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kg.在开花结果盛期,每667㎡²追施水溶复合肥(15-15-15)10kg和高磷钾肥(0-45-45)4kg,同时喷施硼钙肥.开花结果后期,每667m²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水溶液60kg及钙、硼、锌 等微量元素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8.4整枝打权
摘除“门椒”及以下胶芽,株高超过30cm,应整枝吊蔓.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植株过于茂密,宜在晴天上午整枝、打权.
9病虫害防治
9.1主要病虫害种类
主要病害有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甜菜夜蛾等.
9.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9.3防治措施
9.3.1农业防治
前作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