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588.1-2016代替QB/T1588.11992
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welding part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对QB/T1588.1-1992的修订,本标准与QB/T1588.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焊接件的设计(见3.2):增加了焊接工艺(见3.3);增加了焊接件的焊后处理(见5.5): 对基本要求(见3.1,1992版的4.1)、板型材的下料(见4,1992版的4.2)等进行了增补和重新排列.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温州市鸿奥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慧忠、王建勤、李东、童向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 1588.11992.
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轻工机械产品中焊接件的要求、焊接部件、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由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材料,采用电弧焊、电阻焊和钎焊等方法制造的轻工机械焊接件.其他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4焊缝符号表示法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3323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5185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2212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GB/T19804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B/T26952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3要求
3.1基本要求
3.1.1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3.1.2对焊接件有超出本标准范围的其他特殊要求时,应在图样技术要求中注明.化表示法应符合GB/T12212的规定: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应符合GB/T5185的规定.3.1.4焊接母材及焊接材料的牌号、规格、机械性能等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3.1.5焊接母材应尽量选用焊接性能良好的钢材,如:碳素结构钢材料有Q195、Q215、Q235:低合金结构钢材料有Q345、Q390、Q420、Q460等:铸造碳钢材料有ZG200-400、ZG230-450等:常用优 质碳素结构钢材料有08、10、15、20、15Mn、20Mn等:常用不锈钢材科有06Cr19Ni10(S30408)、022Cr19Ni10(S30403)、 06Cr17Ni12Mo2(S31608). 022Cr17Ni12Mo2(S31603)、06Cr19Ni13Mo3(S31708)022Cr19Ni13Mo3(S31703)、 06Cr13(S41008)、 06Cr18Ni11Ti(S32168)等.3.1.6焊缝质量的分级应符合GB/T3323的规定,1、IⅡ、ⅢI类焊缝为重要承载焊缝,其焊接级别和焊缝的力学性能及其他性能的试验要求,应在图样技术要求或技术文件中注明.凡未注明焊接级别的焊
缝,可不进行无损探伤和力学性能检验.
3.2焊接件的设计
3.2.1焊缝分布应均匀对称,避免过分集中,相邻两条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100mm.3.2.2相同厚度的板材,在同一平面或曲面拼焊时,应避免十字焊缝. 3.2.3焊缝设计应避开构件的应力集中区,在保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长度.
QB/T 1588.1-2016
3.2.4应避免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内开孔或焊接零部件.无法避免时,应进行100%无损检测.
3.2.5电阻焊点焊的排数不应多于3排.点焊接头的装配间隙宜为0.1mm~2.0mm.钎焊接头的装配间限宜为0.05mm~0.20mm.
3.2.6拼装定位焊接的定位焊缝所采用的焊接材料与工艺参数应与正式焊缝相同;其焊缝高度和宽度不应超过最终焊缝尺寸;定位焊缝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杂等缺陷时,应铲除并重焊.
3.3板、型材的下料
3.3.1火焰切割法下料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火焰切割下料的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用于不需切削加工 用于需切削加工下料尺寸 钢板厚度20~40 ±1.5 >40~60 ±2.0 ±2.0 20 >20~40 ±2.5 >40~60 ±3.0>500~1 000 ±1.5 ±2.0 ±2.5 ±3.0 ±3.5 ±4.0>1 000~1 600 ±1.8 ±2.3 ±2.8 ±3.7 ±4.2 ±4.8>1 600~2 500 ±2.2 ±2.7 ±3.2 ±4.5 ±5.0 ±5.5>4 000~6 300 >2 500~4 000 ±2.7 ±33 ±3.2 ±3.8 ±3.7 ±4.3 ±5.4 土6.6 ±5.9 ±7.1 ±7.8 ±6.4>6300 ±4.0 ±4.5 ±5.0 ±8.0 ±8.5 ±9.0
3.3.2机械切割切口端面应与板材表面垂直,斜度不应大于1:10,毛刺高度不应大于0.5mm.3.3.3 剪切下料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剪切下料的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用于不需切削加工下料尺寸 钢板厚度 用于需切削加工3 >3~8 >8~14 3 >3~8 >8~14≤500 ±0.7 ±1.0 ±1.4 ±1.4 ±1.7 ±2.1>500~1 000 ±1.0 ±1.3 ±1.7 ±2.0 ±2.3 ±2.7>1600~2 500 >1 000~1 600 ±1.4 ±1.2 ±1.7 ±1.5 ±2.1 ±1.9 ±2.8 ±2.4 ±2.7 ±3.1 ±3.1 ±3.5000 ~00521~2 >2~3 >3~4 >4~5 9~56~8 >8~10 >10~14≤500 ±0.2 ±0.5 ±1.0 ±2.0 ±2.5 ±3.0 ±3.5 ±4.0 ±4.5>500~1 000 ±1.0 ±0.5 ±1.0 ±2.0 ±1.5 ±2.5 ±2.5 ±3.5 ±3.0 ±4.0 ±3.5 ±4.5 ±4.0 ±5.0 ±4.5 ±5.5 ±5.5 ±7.0>1 000~1 600 >1 600~2 500 ±1.5 ±3.0 ±35 ±4.5 ±5.0 ±5.5 ±6.0 ±6.5 ±8.0>2 500~4 000 ±2.0 ±3.5 ±4.0 ±5.0 ±5.5 ±6.0 ±6.5 ±7.0 ±8.5
3.3.6 零件的角度下料,其偏差由相应的尺寸偏差决定.3.3.7 板材的平面度公差在任意1000mm长度内应为2mm,在全长范围内的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全长范围内的平面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钢板厚度下料尺寸 ≤3 >3~14 >14>1 000~1600 3.0 2.5 2.0>1 600~2 500 4.0 3.0 2.5 3.0>2 500~4 000 >4 000~6 300 5.0 6.0 4.0 5.0 4.0>6 300 7.0 6.0 5.0
3.3.8板材的棱边在其平面内相互间的平行度、垂直度和直线度的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板材的棱边在其平面内相互间的平行度、垂直度和直线度的公差
单位为毫米
垂直度 直线度下料尺寸 ≤500 平行度 2.0 1.5 1.0>500~1 000 25 2.0 1.2>1 000~1 600 2.8 2.3 1.4>1 600~2 500 3.2 2.7 1.6>2 500~4 000 3.7 3.2 1.8
3.3.9型材的纵向直线度公差、各垂直面相互间的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