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灰色样卡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rey scale
深圳市计量测试学会 发布
目次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概述5计量特性5.1第一组成要求5.2色牢度要求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6.2照明/观测条件6.3校准设备..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校准项目,7.2校准方法.8校准结果表达..9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资料性)灰色样卡原始记录参考格式.附录B(资料性)灰色样卡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C(资料性)CIELAB色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D(资料性)三刺激值Y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前言
本文件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计量测试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帝恩检测有限公司、深圳中恒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华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谢孟棋、石霞、张忠、陈克辉、徐群峰、杜岚、王达、沈家荣、黄梦、黄彦玮、司佳萌、钟妮、邓智超、杨华猛、张苑怡、郭海琳、李向召、贾锦龙、徐丽施、柴昕岳、万碧霞、詹燕妮、龚亮哗、吴春花、文秋芬.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灰色样卡校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中评定纺织品额色变化和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灰色样卡的校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与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其他类似功能的灰色样卡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T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3978-2008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 JJF1032-2005光学辐射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G453-2002标准色板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CIELAB色差 CIELAB colour difference
Eb
两种颜色的刺激之差定义为L'a'b色空间中代表它们的点间的欧几里德距离,且按式(1)计算:
式中:
△L",△a,△b”--在Lab"色空间中两色之间的在L"轴、a"轴和b"轴方向上的色差.
[来源:JJF1032-2005,5.98,有修改]
3.2
(色刺激的)三刺激值Y tristimulus valueY(of a colour stimulus)
三刺激值V是指在CIE1931色度系统中,用于量化颜色刺激的三个数值之一,它代表在给定的三色系统中,为了与所考虑刺激达到色匹配所需要的三参比色刺激量.在标准色度系统中,用符号或Y. 表示三刺激值了,后者用于标准色度系统中的10°视场条件.
4概述
的沾色程度面使用的标准灰色样卡.作为评定纺织品色差等级的核心标准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纺织 灰色样卡是印染纺织品的染色牢度测试时,为评定染色织物变色程度(原样褪色)与对白色贴衬织物品的质量评估.
基本灰色样卡即五档灰色样卡由五对无光的灰色或白色卡片(或灰色、白色布片)组成,根据观感色差分为五个整级色牢度档次,即5、4、3、2、1.在每两个档次中再补充一个半级档次,即4-5、3-4、2-3、1-2,就扩编为九档卡.
5计量特性
5.1第一组成要求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每对第一组成的三刺激值1应为12土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每对第一组成的三刺激值P应不低于85.
5.2色牢度要求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每对的第一组成均是中性灰色,第二组成只有色牢度是5级的与第一组成相一致.其他各对的第二组成依次变浅,色差逐级增大,各级观感色差均经色度确定.
其他各对的第二组成依次变深,色差逐级增大,各级观感色差均经色度确定.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每对的第一组成均是白色,第二组成只有色牢度是5级的与第一组成相一致.
每对第二组成与第一组成的色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灰色样卡色牢度要求
牢度等级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CIELAB色差 容差(4-5) 5 0 ±0.2 0.24 0.8 1.7 ±0.3(3-4) 2.5 ±0.35(2-3) 3 3. 4 4.8 ±0.4 ±0.52 6.8 ±0.6(12) 1 13.6 9.6 ±0.7 ±1.0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4-5) 5 2.2 0 ±0.3 0.24 4.3 ±0.3(3-4) 3 6.0 8.5 ±0.5 ±0.4(23) 12.0 ±0.7(1-2) 2 16. 9 24. 0 ±1.0 ±1.534. 1 ±2.0
注1:括号里的数值仅适用于九格灰色样卡.注2:以上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