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SA
室外道路智慧照明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用LED隧道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intelligent lighting for outdoorroads
Part 3: smart tunnel lights for highway tunnel lighting
目次
4.1试验检测环境要求 54.2结构与外观要求 54.3安全要求 4.4电-光-色性能要求,4.5智慧控制性能要求 7 84.6环境适应性要求, 114.7 电磁兼容性要求. 124.8有害物质限定值要求 4.9寿命及光通量维持率要求, 12 124.10防护等级要求, 124.11运输和包装 12
5.1试验检测环境检验 125.2 结构与外观检测 135.3 安全检测 135.4 5.5 电光色性能试验检测 智慧控制性能试验检测 14 145.6 环境适应性试验检测. 155.7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检测 155.8有害物质限值试验检测 5.9寿命及光通量维持率试验检测 16 165.10防护等级试验检测. 165.11运输和包装试验检测 16
7.1标志. 187.2包装 817.3运输 187.4储存. 18
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公路隧道智慧照明控制逻辑图.. 19附录B(规范性附录)隧道照明各段长度与亮度曲线图.. 0Z附录C(资料性附录)公路隧道的分类与照明基本要求. 21附录D(规范性附录)洞口环境亮度L20的测试与计算方法..24附录E(规范性附录)公路隧道各段长度与亮度的计算方法.附录F(资料性附录)智慧隧道灯系统运行参数检测-计算-分析和报警逻辑图..
引言
,,,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在规划和建设适用于本国国情和实际需求的“智慧城市”.公路隧道照明因一般远离城市市区,而且隧道间比较分散,采用人工直接管理和控制方式十分不便.在科技发展到监控传感器、数据转换、控制手段和通信方式比较发达的今天,利用先进技术和智慧控制系统来管理远离城市的公路隧道灯照明已成为必要和可能.在隧道智慧照明的基础上,其他功能如“交通监管”、“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会使远离城市的公路隧道与城市愈来愈近.特别是即将面世的“5G”传输网络,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设施组建成“物物相联”的物联网,相互感知,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智慧照明为基础的隧道智慧照明设施,包含了:隧道内外环境的监测,照明光源亮度(或照度)分时段、分隧道区段、按车流量及隧道内控制车速等多因素的控制条件,达到在不同状况下的隧道照明的亮度与地面照度的智慧控制,不仅解决了人工守护的困扰,而且因智慧照明可达到“按需照明”的目的,则可大幅度地节约能源:由于智慧照明系统可自动收集、处理、传输、记录、统计和分析智慧照明况”时,具备“远程监测”和自动报警功能,使控制平台能及时掌握故障点的基本原因,尽快作出处理决断,使故障时间大幅度缩短,有利于公路隧道的行车安全.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在公路隧道灯智慧照明方面,目前尚处于规划和建设的初始阶段,应区别《智慧照明》、《智慧灯杆》和《智慧隧道灯》三个意义相近、而内涵相异的概念.在公路隧道照明方面,也应区别《自动控制隧道灯》、《智能控制隧道灯》和《智慧控制隧道灯》的概念和实质性内容.为了明确区分以上概念,本标准《公路隧道照明用LED隧道灯》在《智慧灯杆》系统内只涉及照明 的《智慧隧道灯》部分.在本标准中,一部分控制与操作功能必须由嵌入的程序检测和收集的环境条件与设置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计算而得出结果,才能对各个时段、各个区段的隧道灯进行控制,属于《智慧控制隧道灯》的范畴.
而在“隧道灯固定装置”(也可统一称为“智慧灯杆”)上除智慧照明隧道灯以外的其余部分,包括“交通监管”、“安防视频监控”、“市政监控”、“环境监测”和“相关信息发布”等应用内容,各种通信网络与设施组成的“信息传输系统”等,应归属于不同部门或单位管控或信息收集、信息发布的独立专属系统,除了共用“灯杆”、借用灯杆已具备的电源和“共同的信息传输通道”外,从物理关系和逻辑控制关系上,从信息的来源和信息收集后的处理上,基本上处于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些系统不需要照明专业公司设计、制造和安装.所以,对于智慧照明设计、制造、安装厂商只需要在隧道灯固定装置上或装置附近按照总体设计,预留安装位置、预留电源接口和便于信息源的引入和导出的信息接口,而“智慧隧道灯照明”则为相对独立的照明系统.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
《室外道路智慧照明技术规范》分为3个部分:
--T/SZSA027.1-2020室外道路智慧照明技术规范第1部分:城市道路照明用路灯--T/S2SA027.2-2020室外道路智慧照明技术规范第2部分:公路照明用路灯--T/SZSA027.3-2024室外道路智慧照明技术规范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用隧道灯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深圳市LED产业标准联盟提出.
本标准由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邦贝尔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深圳市清飞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龙华区分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雷铭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太平洋经济研究会、深圳市坝光开发署深圳市雷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创人居环境促进中心、深圳市捷士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拓享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立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电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普电力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万业隆太阳能有限公司、深圳市尚为集团、深圳中科智联有限公司、深圳祥硕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捷达有限公司、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岩、苏遵惠、刘淮源、孙学明、蔡纯、吴春海、姚秋、戴文涛、许彪、赵海天、吴豁、李剑、钟如仕、陈解群、王宁、黄剑、何琳、何荣虎、庄杰富、马化盛、张飞、张海卫、吴海生、张烈朵、林大千、刘武斌、陈博、韦晓琦、武广敬、李刚、刘北斗、蔡晟、吴启保.
本标准为202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