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ZYC 体 标 准
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Ganodermalucidum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华润丽水医药有限公司、龙泉市食药用菌服务站、龙泉市科技农机服务站、龙泉市张良明菌种场.
芬、叶晓菊、叶良波、金群力、孙孔兰、曾莹、张晓华、周丽娟、谢良明、李春利.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松梅、毛碧增、丁星辰、李玲珑、文冬华、叶圣益、蔡为明、余功满、何建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芝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菌种、生产技术、包装、标识与贮藏、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灵芝工厂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30768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NY/T1935食用菌裁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菌段
以树、栎树、树等壳斗科树种木屑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麸皮等辅料,经特殊工艺生产的近似段木的菌棒.
4生产条件
4.1场地选择
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整开阔、无污染源的场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要求.
4.2厂房建设
a)遵循操控便捷、节能减排的原则,按工艺流程的要求,科学布局原料贮存、菌种生产、拌料、 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出芝、干制、成品库等功能区.应保温、防虫、防潮、阻燃、防台风、易清洁.材料宜选用彩钢板.b)原材料贮存应分区,保持通风干燥. c)拌料、装袋、灭菌区域应配置搅拌机、装袋机、灭菌器等机械设备.d)培菌室、出芝房设有培养架和出芝床架,层(架)之间留作业通道.同时室内应配置智能控温、控湿、光照和通风设施.如:菇房13mx8mx5m(长×宽×高),可设置4列出芝架,每架 设置8层.e)菌种生产室、冷却室、接种室等需配置液体菌种生产设备、自动接种设备等.室内环境应达到万级净化标准,符合GB50073要求.
4.3其他条件
T/ZJZYC
应配备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供电、供热系统和消防安全、物联网设施,同时配套应急供电系统.锅炉、铲车等特种设备定期检测维护,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5菌种
5.1品种选择
质、高产、稳产的赤芝品种(菌株),如(浙益1号等). 宜选用经过省级及以上品种审(认)定、登记或鉴定,或经2个生产周期以上适合工厂化裁培的优
5.2菌种生产
扩繁用种源应来自具有相应菌种生产资质的菌种单位.宜采用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液体菌种生产的厂房设施、生产环境和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应符合NY/T528.
5.3液体菌种制作和培养
5.3.1生产工艺
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图1灵芝液体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图
5.3.2摇瓶菌种
0.1MPa~0.12MPa、温度121C下灭菌1小时:自然冷却至23C~25C:无菌操作下接入母种,置摇 将配置好的培养液分装入1000ml三角瓶内,每瓶600ml~700ml:将装有培养液的三角瓶在压力床上培养,培养条件及配方见附录B.培养期间定期检查菌丝生长状态.
5.3.3培养罐液体菌种
按培养罐容积的70%~80%倒入培养液,接入蒸汽灭菌,在压力0.1MPa~0.12MPa、温度121C下灭菌1小时.冷却至23C~25C后,在火焰保护的无菌环境下接入摇瓶种子,然后通入无菌空气,设 置压力为0.11MPa~0.14MPa.培养期间定时检查菌丝状态.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见附录B.
培养基的配制和技术规范,应符合NY/T528要求.
6生产技术
6.1生产安排
收.第二批5月~6月制菌段,7月~8月上架,8月~9月份出芝产粉,10月~11月采收. 每年宜出芝二批.第一批2月~3月份制菌段,4月~5月份上架,5月~6月份出芝产粉,7月~8月采
6.2菌段制作
6.2.1原料
选择可溯源的壳斗科等阔叶树种的木屑、麸皮和轻质碳酸钙等原料,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木屑颗粒大小以2mm~3m×3mm~5mm为宜.
6.2.2配方
栽培基质的配方为木屑90%~96%、麸皮3%~8%、轻质碳酸钙1%~2%.
6.2.3拌料
采用机械拌料,要求均匀,含水量为55%~58%.水质符合GB5749的要求.
6.2.4装袋
将基质装入规格为22cm×45cm、厚0.04mm~0.05mm的耐高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紧实、均匀,湿料重2400g~2600g,料密度达到0.74g/cm².拌料到灭菌,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
6.3灭菌
时. 料棒放置在专用灭菌框或灭菌架上,棒与棒之间留有一定空隙.采用高压灭菌,121C下保持1小
6.4冷却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降至80C~90C时,将料棒整框或整架推入冷却室冷却,待料温降到26C以下,方可接种.
6.5接种
接种室温度应控制在25C以下.每棒接入30ml~40ml液体菌种.接种后,立即用经高温灭菌后的海绵密封接种口.
6.6菌段培养
接种后的菌段移入培养室层架中培养.培养时,控制料温在23C~25℃,室内空间湿度60%~70%,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以下,避光.菌丝发满后继续培养20天~25天,待菌段表面菌丝洁白浓密,部分产生红褐色菌皮时,转入出芝管理.培养的不同阶段,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发菌不良菌段.
6.7出芝管理
6.7.1上架
菌段在出芝架栽培出芝.出芝架设置5层~8层,层间距以40cm~50cm为宜.以100平方米出芝房为例,设8层出芝架,每平方米放置60段~80段为宜,架之间留作业通道,可层架式或墙式排放.层架 式排放方式见图2.
图2层架式排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