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816-2025 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技术指南.pdf

2025,2816,DB41T,pdf,集约,河南省
文档页数:65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河南省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 東准

DB41/T2816-2025

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技术指南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6收集资料, 5工作流程,8综合论证报告内容, 7开展联合选址选线9技术论证.61附录A(资料性) 综合论证报告成果,附录B(资料性) 综合论证报告大纲, 22附录C(资料性) 综合论证报告图件主要表达内容.附录D(资料性)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样式. 28附录E(资料性) 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样式..附录F(规范性) 建设项目矢量数据入库内容. 30附录G(资料性) 综合论证报告简本.. 31附录H(规范性) 综合论证报告评分表. 33附录I(资料性)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综合论证意见表样式. 37附录J(资料性) 项目建设单位关于邀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联合选址选线的函样式51附录K(资料性) 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设施最小安全距离汇总表样式. 52附录L(资料性) 备选方案综合比选表样式, 53附录M(资料性) 备选方案综合评分表样式., 55附录N(资料性) 推荐方案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情况分析表样式 56附录0(资料性) 建设项目功能分区划分表样式, 57附录P(资料性) 推荐方案用地指标对比情况表样式. 61参考文献. 6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有限公司.

焦杰旺、姚通、马希龙、李帅博、朱嘉伟、卢帅、陈鹏、邢楠楠.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百钢、邵帅、王唯、田温、樊林京、刘赏、杨满、威玲、梁流涛、孙大伟、

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技术指南

1范围

综合论证报告内容、技术论证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提供了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的总则、工作流程、收集资料、开展联合选址选线、

本文件适用于用地涉及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且位于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D/T1018-2024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耕地

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来源:GB/T33469-2016,3.1]

3.2

永久基本农田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

[来源:GB/T 43214-2023 3.11]

3.3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来源:GB/T 43214-2023,3.12]

3. 4

城镇开发边界

一定时期内,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

[来源:GB/T 43214-2023,3.13]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3.5

DB41/T

以基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应用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集成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所需现状数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数据,形成的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体系.

[来源:GB/T 39972-2021 3.2]

3.6

自然保护地

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

[来源:GB/T 39740-2020 3.1]

3. 7

节约集约用地

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采用先进技术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 项行为与活动.

3. 8

生态敏感区

响而产生生态负面效应的地区.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具有特殊敏感性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湿地、天然林,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润游通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等.

4总则

4.1论证目的

通过开展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论证,整合现行的规划选址论证、耕地踏勘论证、永久基本农由占用补划论证、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节地评价等事项,规范并加强综合论证的技术引导:强促进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国家重要矿产保护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地震断裂带、蓄滞洪区、河湖管理范围等区域,提高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4.2论证原则

4.2.1依法依规,严守底线

保护、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等底线要素的约束性.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强调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历史文化

4.2.2保护优先,节约集约

术和节地模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节地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