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修订草稿).pdf

2024,pdf,年本,草稿,锂电池,电力能源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217.3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电力能源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修订草稿

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安全、分类指导、提高质量、支持创新、促进应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

(一)锂电池企业的生产及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二)在划定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法律法规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电池及配套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关闭拆除,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三)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

(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锂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组装、销售和服务能力,且具有持续研发能力,主要产品具有有效发明专利.

3、研发经费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

4、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

5、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二)企业应来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满足以下要求:

1、锂电池企业应具有正负极涂覆后均匀性及含水量的监测能力.正负极涂覆厚度控制精度优于2um,涂覆长度控制精度优于1mm,含水量控制精度优于10ppm.

2、锂电池企业应具有注液过程中环境温湿度和洁净度等条件控制能力,露点温度<-45%℃;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高压测试(HI-POT)在线检测能力. 3、锂电池企业应具有剪切过程中电极毛刺控制能力,控制精度优于1um;具有卷绕或叠片过程中电极对齐度控制能力,控制精度优于0.1mm. 4、正负极材料企业应具有有害杂质的控制能力,控制精度优于10ppb. 5、锂电池组企业应具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内阻等一致性控制能力,控制精度分别优于1mV和1mΩ. 6、锂电池组企业应具有电池组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和静电防护能力. (三)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能应满足以下指标: 1、电池 (1)消费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聚合物单体电池体积能量密度≥500Wh/L,电池组能量密度≥180Wh/kg.循环寿命≥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动力型电池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其中,使用三元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1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50Wh/kg;其他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5Wh/kg.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5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350W/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3)储能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4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00Wh/kg.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4)固态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6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比容量≥145Ah/kg,三元材料比容量≥165Ah/kg,钴酸锂比容量≥160Ah/kg,锰酸锂比容量≥115Ah/kg,其他正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 3、负极材料 碳(石墨)比容量≥335Ah/kg,无定形碳比容量≥250Ah/kg,硅碳比容量≥450Ah/kg,其他负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 4、隔膜 (1)干法单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10MPa,横向拉伸强度≥10MPa,穿刺强度≥0.133N/um. (2)干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00MPa,横向拉伸强度≥25MPa,穿刺强度≥0.133N/um. (3)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00MPa,横向拉伸强度≥60MPa,穿刺强度≥0.204N/um. 5、电解液 水含量≤20ppm,氟化氢含量≤50ppm,金属杂质钠含量≤2ppm,其他金属杂质单项含量≤lppm,硫酸根离子含量≤10ppm,氯离子含量<5ppm. 三、安全和质量管理 (一)企业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他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当年及上一年度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锂电池设计、制造、运输、储存、安装、应用、回收和处理处置等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相关安全要求,有效采取安全控制措施. (三)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设立产品制造安全质量追溯手段,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 (四)企业应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组建事故处置专业队伍,并配备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人员和装备. (五)锂电池产品安全应符合《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GB31241)、《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GB4016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XXXXX)、《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