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166.5-2025代替Q/GDW11604-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5部分:35kV变电站
Codeofcontentprofundityforpreliminarydesignfor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Part 5:35kV substation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的要求 5总的部分5.1概述5.2站址概况5.3主要技术方案5.4 5.5 标准化设计、差异化设计及新技术 三维设计5.6机械化施工5.7 二级及以上重大风险作业清单5.8绿色设计. 5.9防灾抗灾措施5.10特殊情况说明5.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电力系统6.1概述 6.2建设规模6.3主要电气参数6.4电力系统图纸7电气一次 6.5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7.1电气主接线7.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7.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7.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7.5站用电及照明.7.6防雷接地 87.7电缆、光续敷设辅助设施 87.8电气一次图纸 87.10专题研究 7.9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 108二次系统 108.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08.2系统调度自动化 8.3系统及站内通信 11
Q/GDW 10166.5-2025
8.4监控系统.8.5辅助监控系统 12 12元件保护 128.7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8.8 时间同步系统 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68 8.10 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138.11 光/电缆的选择8.12 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138.14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 8.13 二次系统图.. ..14 .149土建 149.1 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149.2建筑... 9.3结构 ...16 179.4 预制舱.. .189.5改、扩建工程 ...189.6土建图纸10暖通 9.7 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 19 1910.1 设计原始资料 ...- 1910.2 采暖方案及设备选型 ..1910.3 通风方案及设备选型 2010.5 10.4 空调方案及设备选型 采暖、通风及空调的控制 .20 ..2010.6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2010.7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 ..2011水工及消防 11.1站区给、排水条件 2011.2给水系统. ...2011.3排水系统 2011.4防洪排涝 .2111.5消防措施. 11.6水工及消防图纸, ..111.7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1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 2212.1环境保护.. .2212.3节能减排综述 12.2水土保持. 2213劳动安全卫生 .2214机械化施工14.1施工条件 14.2机械化施工 22Ⅱ
Q/GDW 10166.5-2025
15停电过渡方案16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3 2216.1编制内容及要求 2316.2编制说明 2317概算部分 16.3编制分项 2317.1编制内容 2317.2概算编制说明 2317.3造价水平分析 2418附件 17.4概算表及附表、附件 24 24编制说明 25
前言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
本文件是Q/GDW10166《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第5部分.Q/GDW1016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2部分:110(66)kV变电站: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一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第4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第5部分:35kV变电站:第7部分:330kV~75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6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第8部分:220kV变电站;第9部分:330kV~750kV变电站:一第10部分:特高压及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第11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
本文件代替Q/GDW11604-2016《35kV智能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与Q/GDW11604一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平面布置图(见7.8)、变压器高、中压侧接地电容电流计算(见7.9)、防烟排烟系统相关内容
a)增加了差异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5.4)、三维设计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5.5)、机械化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见5.8)、防洪防涝措施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5.9)、全站主接地网 施工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5.6)、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5.7)、绿色设计在及要求(见10.5)、停电过渡方案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见第15章):删除了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b)更改了二次系统中监控系统、辅助监控系统、元件保护、时间同步系统、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 计算(见2017年版的7.9).等相关内容及要求(见8.4~8.12).
c)删除了变电站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成果应用表(见2017年版的“总的部分”表1).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宿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彭涛、李红军、徐菁菁、黄燕、薛凯、宋小丽、张齐、杨露露、徐林、姜文秀、杨卫星、葛爱欣、骆彦凌、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金山、赵宇尘、李敬如、王佳来、俞菊芳、黄霞、申思聪、郑开明、薛振宇、冯明灿、于国梅、郑宇光、朱建威、颜景娴、王一清、梁文茹、李毅、王婷婷.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6月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