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技术规程,农业
文档页数:12
文档大小:412.71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农业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esistanceidentification ofricetobacterialpaniclebl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雨萱、黄世文、卓富彦、梁燕、季芝娟、曾宇翔.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程序,规定了鉴定程序、接种体准备、鉴定材料种植、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鉴定后材料处理、记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248水稻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rice bacterial Panicle blight

是由颖壳伯克氏菌(Barkholderia glamae)引起的一种水稻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和谷穗,导致烂秧、谷粒变色和稻穗枯死.

4鉴定程序

鉴定程序包含6个阶段,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流程

5接种体准备

5.1接种体选择

根据试验需要选取当地的优势菌株作为接种体,菌株见附录A.

5.2接种体繁殖、制备

取一80C冻存的颖壳伯克氏菌株,以1:1000的比例转接N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50pg/mL的

NY/T 4457-2025

氨苄青霉素,在37C.200r/min的条件下培养16h~24h.采用灭菌的蒸馏水稀释菌液,使其在600nm处的吸光值(OD)为0.2~0.3(含0.01%的吐温-20),作为接种体备用.

6鉴定材料种植

6.1鉴定围选择

应设置在土地平整、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细菌性穗枯病常发田.

6.2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常规稻或杂交稻一级种的要求,不应带检疫性病虫.

6.3种植要求

细菌性穗枯病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日均气温大于25℃,相对湿度大于70%)相遇,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或适当调整,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水稻性.鉴定材料的育苗和移栽按NY/T4248的规定执行.

6.4种植设计

每份鉴定材料种植4行,每行6丛,行间距为20cm,丛距为16cm,3次重复,鉴定材料按顺序或随机排列,每50份鉴定材料设附录B中已知抗病和感病对照材料,或设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作 为对照.

6.5保护行设置

在鉴定材料四周种植不少于2行的保护行品种,丛行距与鉴定材料相同.保护行品种应选择相对抗病的品种.

6.6田间管理

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要求,鉴定材料在全生育期内不使用杀菌剂. 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的大田生产习惯进行.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农药

7接种

7.1接种时期

当水稻30%~40%的穗抽出时,于16:00~18:00时进行接种.

7.2接种方法

接种采用喷雾法.将OD值为0.2~0.3的菌液(含0.01%的吐温-20)装人容积为1000mL的塑料喷壶,对整个稻穗均匀喷雾直至叶片有微小菌液滴形成隔1d喷雾1次,共喷3次.每份鉴定材料重复3次,每个重复接种不少于20株.

7.3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接种前后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使田间保持2cm~3cm的水层.

8病情调查

8.1调查时间

接种后21d.

8.2调查与记载

粒)比率.调查结果的记载采用附录C中的表C.1. 观测鉴定材料的发病情况,每份鉴定材料随机调查10丛,计算每丛发病最产重稻穗的病粒(变色谷

9抗病性评价

9.1病情级别划分

依据鉴定材料稻穗上谷粒的病粒比率,进行病情分级病情级别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