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4484-2025
胡麻耐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linse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魏、严兴初、谭美莲、汪磊、王利民、张建平.
胡麻耐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胡麻耐早性鉴定程序,规定了胡麻耐旱性鉴定程序的构成、耐早性鉴定方法、耐旱性评价、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胡麻品种(系)及种质资源的耐早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NY/T3759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亚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早性drought resistance
作物在干早胁迫下,其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对干早胁迫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3.2相对发芽率relative germinationpercentage同一材料种子胁迫培养的发芽率与对照发芽率的百分比.
反复干早胁迫存活率survival Percentage after rePeated drought stress
幼苗经过2次干早胁迫-复水处理后的存活苗数占总供测苗数的百分率.
耐早指数drought resistance index
以待测材料籽粒产量为依据,以对照品种作为比较标准,评价待测材料耐早性的指标.
3.5
同级早地区域试验应用的抗早参照品种.
4胡麻耐早性鉴定程序的构成
分为6个步骤;花期耐旱性鉴定细分为4个步骤;全生育期耐早性鉴定细分为4个步骤,程序流程如图1 胡麻耐旱性鉴定程序包括个7阶段.其中,萌发期耐早性鉴定细分为4个步骤;幼苗期耐早性鉴定细所示,
5耐早性鉴定方法
5.1种子萌发期耐早性鉴定
图1胡麻耐早性鉴定流程
5.1.1试验设计
试验使用培养Ⅲ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采用模拟干早胁迫培养和对照培养.试验设置4次重复,每次重复50粒种子.
5.1.2种子准备
每份待测材料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数量满足检测需要,混匀后备用: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1的要求,禁止包衣或择种.
5.1.3仪器设备
5.1.3.1培养m
直径9cm、高5cm的透明带盖定制培养Ⅲ,9cm定性滤纸,镊子.
5.1.3.2光照培养箱
光照度≥20001x、控温范围10℃C~40℃C的光照培养箱.
5.1.4胁迫溶液配制
将180g聚乙二醇-6000溶解在1000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8%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
5.1.5模拟干早胁迫培养
发芽试验按GB/T3543.4的规定进行.以50粒种子为1个重复,共4次重复,分别放入培养Ⅲ中,以2层滤纸为芽床,各加人10mL胁迫溶液,加盖.分别标记为T1、T2、T3和T4.将培养Ⅲ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在25C条件下进行2d暗培养,然后设置光暗周期为16h/8h,光照度为12501x~1500lx,继续培养5d
5.1.6对照培养
对照发芽试验按GB/T3543.4的规定进行.用去离子水代替胁迫溶液,其他同5.1.2.4次重复分别标记为CV1、CV2、CV3和CV4.
5.1.7性状调查
暗培养2d之后,16h/8h光暗周期条件下继续培养5d,调查发芽种子数.
5.1.8相对发芽率计算
2 以相对发芽率评价待测材料种子萌发期的耐早性,相对发芽率按公式(1)、公式(2)、公式(3)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