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 标 電准
DB11/T2453-2025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通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 for event medicalcare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 5活动现场医疗保障要求6院内医疗保障要求7持续改进..附录A(资料性)医疗设备配置示例附录C(资料性)医用耗材配置示例 附录B(资料性)药物配置示例.附录D(资料性)防护消毒物品配置示例参考文献...
前言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姜媛媛、钟晓军、尹志涛、秦岩、黄大海、任景怡、杨锋、谢苗荣、薛文英.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的基本要求、活动现场医疗保障要求、院内医疗保障要求、持续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和规范医院开展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不适用于体育赛事医疗保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4160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WS/T292救护车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839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标准 DB11/T1749.6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第6部分:救护车辆DB11/T1865医务人员传染病个人防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大型活动event
按照规则,在一定时间和场所创造某种体验和(或)传递某种讯息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的聚集行动.
性活动,以及政府组织举办的有特定需求的重要群体性活动. 注:大型活动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面向公众举办的非日常性的文艺演出、展览、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
[来源:GB/T44160-2024,3.1,有修改]
4基本要求
4.1组织架构
4.1.1组织方应明确承担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的医院、数量和分工.4.1.2承担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的医院(以下简称“医疗保障医院”)负责活动现场的医疗救治、医疗转运和转运至医疗保障医院内的综合诊治.4.1.4活动现场医疗组应负责活动现场的医疗教治、传染病症状监测、健康宣教和医疗转运. 4.1.3医疗保障医院应组建活动现场医疗组,成立管理组,分别设置组长.
DB11/T 2453-2025
4.1.5管理组应统筹协调转运至医疗保障医院内的综合诊治,并与组织方沟通.
4.2制度要求
4.2.1管理组应制定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4.2.2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安全保密制度、沟通联络制度. 4.2.3工作方案至少包括组织构架、工作内容、活动现场医疗保障方案、院内医疗保障方案、传染病防控方案、培训演练方案,必要时宜有大规模样本实验室检测方案.4.2.4应急预案至少包括突发严重疾病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预案.按组织方要求开展演练.
4.3人员和培训要求
4.3.1管理组组长应具备决策、组织、调度能力.组员应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医疗相关专业技能.4.3.2活动现场医疗组组长应具备组织、应急处理、沟通协调的能力和高水平的医疗专业技能.组员应由具有相关执业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医务人员组成,具有团队协作意识.4.3.3管理组组织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包括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应急预案.活动现场医疗组还应增 加院前医疗急救技能培训,并符合WS/T839的要求.4.3.4管理组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改进.
5活动现场医疗保障要求
5.1筹备要求
5.1.1活动现场医疗组应在活动前了解大型活动的性质和内容、活动参与者和活动场所的基本情况.5.1.2活动现场医疗组应对活动现场常见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常见医疗风险因素见表1.必要时,活动现场医疗组应上报组织方和活动现场相关业务领域,并尽快采取措施.
表1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活动现场常见医疗风险因素
分类 因素活动参与者 人数、年龄、性别、身份、健康状况、来源地、语言、民族习惯、宗教信仰、健康需求所属行政区域、地点:公众开放程度:重点区域的范围、布局、设施、人员流动性,公共区域的活动场所 电梯轿厢规格:致病生物病种:食物和种植物种类:场所周边环境、交通、转运路线:就近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活动时间 季节、气候:活动持续时间
5.1.3活动现场医疗组应设置固定医疗站和(或)临时医疗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a)按组织方要求明确数量和运行时间:b)固定医疗站和(或)临时医疗点应选择在便于转运的位置,具有醒目标识:c)固定医疗站应设置预检分诊区、接诊区、处置区、物品存放区、医疗废物暂存处和医务人员休 息区.宜设置传染病和疑似症状隔离区域,至少具备手卫生和通风设施:d)配备满足医疗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物资.
5.1.4活动现场医疗组应制定转运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医疗保障医院联络人、转运人员配置、转运路线、交接记录、报告流程、教护车清洁消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