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3048.2-1994 GB/T3048.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ic cables and wires-Part 2:Test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metallic materials
(IEC 60468:1974 Method of measurement of resistivityof metallic materials MOD)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目
1范围 前言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试验设备5试样制备 6试验程序7试验结果及计算8试验记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EC60468:1974章、条编号对照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铜和铝在20C时的特性 温度校准 11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误差分析 12D.1电阻、电阻率及单位长度电阻误差分析. 12D.2截面测量误差分析 13参考文献 15
前言
GB/T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一第3部分: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第7部分:耐电痕试验;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一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一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一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一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一第16部分:表面电阻试验,
本部分为GB/T3048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1EC60468:1974(金属材料电阻率的测量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的结构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并与GB/T3048的其他部分相协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60468:1974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文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这些技术差异如下: 考虑到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测量的实际需要,在采用IEC60468:1974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
按照GB/T1.1-2000规定的标准结构和与GB/T3048其他部分协调统一的原则,本部分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第4章“试验设备”;IEC60468:1974中除表1列出各参数测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外,在标准条文中相关部分还重复一在本部分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补充3.5"惠斯顿电桥”和3.6"凯尔文电桥”,以与本部分 表述,本部分对此进行了整合,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加第4章"试验设备”,以完善对于电阻、长度、质量、温度等测量仪器和设备的要求,还在4.1中补充了“也可使用电桥以外的其他仪器”,主要是为纳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高精度数字式直流电阻测试仪:一章,即本部分的第6章"试验程序”,本部分统一地在第6章中对这两种试验方法分别作出规定:一考虑到试验的实际操作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本部分作了下述更改:
1)由于现在温度控制技术的提高,本部分的6.1.2和6.1.3对于1EC60468:1974中规定分
大的修改,分别改为(20士0.1)C和(20土5)C,使其更接近标准温度20℃;
2)本部分补充6.4.1.1和6.4.1.2.给出简单截面试样的截面积计算公式,并规定了取“”值的有效位数:
1EC60468:1974的6.2.6,中指出.对于较小的温差(r-4)数值来说,线膨胀温度系数y”是比电阻温度系数小得多的参数,在相关公式中可不必将“y"包括进去.与IEC60468:1974相比,本部分规定的测试温度更接近标准温度20C(),因此在第7章“试验结果及计算"的7.1中明确”Y”可忽略不计,这适用于相关的计算,并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为便于使用,对于1EC60468:1974,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剩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
本部分代替GB/T3048.2-19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试验》.本次修订按照GB/T1.1-2000对本部分进行了调整.
本部分与GB/T3048.2-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英文名称改为“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ic cables and wiresPart 2 : Test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metallic materials" ;
一标准的中文名称改为"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
一本部分的总体结构和编排按GB/T1.1-2000进行了修改:
1)第1章为"范围”(1994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3)第3章为"术语和定义”(1994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4)第4章为"试验设备”(1994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4章); 5)第5章为"试样制备”(1994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6)第6章为"试验程序”(1994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7)第7章为“试验结果及计算”(1994年版的第7章;本版的第7章);8)第8章为"试验记录”(1994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8章);
“常规试验”(1994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
在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按GB/T2900.4《电工术语电工合金》进行编辑性修改,并补充了直流电桥的条目(1994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3.5、3.6);
一在第5章“试样制备”中合并了对试样的“形状”和”特性”的分别要求,进行了统一的综合规定,并补充了试样的特殊制备方式(1994年版的第5章;本版的第5章、5.5);
2)补充了简单截面导体试样的截面积计算公式(1994年版无;本版的6.4.1.2、6.4.1.3); 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3)对试样温度作了更严格的规定(1994年版的6.2.1、6.9.1;本版的6.1.2、6.1.3);
一在第7章“试验结果及计算”中确认本部分规定的测试温度下,计算公式中的线膨胀温度系数"y"可忽略不计并具有足够的准确度(1994年版的7.3;本版的7.1);
在第8章“试验记录”中修改了部分要求,删除了“试验报告”的提法,统一规范为“试验记录”(1994年版的第8章、8.2;本版的第8章、8.2).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万树德、夏凯荣、余震明、沈建华.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3048.2-1983 GB/T3048.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