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166.2-2017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2部分:110(66)kv 智能变电站.pdf

110,2017,国家电网,国家电网
文档页数:41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国家电网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0166.2-2017代替Q/GDW 1166.2-201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2部分:110(66)kV智能变电站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 2: 110(66)kV smart substation

目次

1范围.. 前言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的要求4总的部分.5电力系统,5.1电力系统概述5.2建设规模5.3主要电气参数5.4电力系统图纸6电气一次部分 5.5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6.1电气主接线.6.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6.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6.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6.5站用电及照明,6.6防雷接地,6.7光缆、电缆设施6.8电气一次部分图纸6.9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107二次部分 7.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17.2系统调度自动化 11 127.3 系统及站内通信 127.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37.5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147.6 直流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147.7其他二次系统. 147.8 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及布置 157.9 二次部分图纸, 167.10计算项目及深度要求 17

8土建部分8.1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8.2建筑. 078.3结构.8.4改、扩建工程 218.5土建部分图纸 218.6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9暖通部分. 239.1设计原始资料 9.2采暖方案及设备选型 239.3通风方案及设备选型 239.4空调方案及设备选型 249.5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控制 249.6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249.7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智能化 249.8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2410水工及消防部分.. 2410.1站区供、排水条件. 2410.2给水系统. 2410.3排水系统, 10.4防洪排涝 2410.5消防措施 25 2510.6消防给水系统 2510.7水工及消防部分图纸. 2510.8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261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 2611.1环境保护.. 2611.2水土保持... 2611.3节能减排综述. 2612劳动安全卫生 2713施工条件及机械化施工 13.1施工条件.. 27 2713.2机械化施工, 2714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714.1编制内容及要求 2714.2编制说明 2714.3编制分项.

15专题报告.. 2815.1试验研究项目 2815.2其它专题,16概算部分. 2816.1编制内容.16.2概算编制说明,16.3造价水平分析.16.4概算表及附表、附件 67编制说明 17附件. 3031

前言

kV智能变电站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 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110(66)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制定本部分.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9个部分:

一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第2部分:110(66)kV智能变电站:一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一第4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5部分:征地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第6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第7部分:330kV~75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8部分:220kV智能变电站:第9部分: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

本部分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66.2-2013,与Q/GDW1166.2-2013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相关内容,机械化施工相关要求及改、扩建工程设计深度要求:一补充了站外电源可靠性论述,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论证,工程安全及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管 理相关要求等内容:

一完善电气一次、二次、土建以及概算等部分内容.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邱斌、史京楠、王晖、胡劲松、胡君慧、刘颖、刘丽榕、陈炜、范漾丹、黄宝莹、杨小光、魏志强、王雄文、陈宏、杨雷雷、欧阳黔麟、曾文慧、邹盛、王冬冬.

本部分2008年1月首次发布,2010年11月第一次修订,2014年5月第二次修订,2017年11月第三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