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模型的配电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设计.pdf

pdf,配电网,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1
文档大小:2.1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基于E-R模型的配电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设计

丁超前张鲁汪晓彤

(国网安徽合肥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安微合肥230022)

摘要:体随社会经济发晨,无论是生产和生活对用电的需求不断提高,面对海量信息,大量用电节点,传统的配电网数据库很难和当前需要所适应.本文基于E-R模型完成配电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设计,首先给出配电网络的E-R模型搭建,进而完成E-R模型的配电网数 据库设计,最后分析了配电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操作.

关键词:配电网:数据库:E-R模型;管理系统

中国分类号:P3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99-01

错综复杂并且变换频繁,因面数据库设计是研究者科研的重要课码,备用电源编码,线路名字,供电变压装置编码等部分.题.传统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输电网络数据库中依据层级构造建模,搭建网状节点模型,但忽视了特殊配电网络构造,并存E-R模型下配电网络数据库以电能输送,配准,使用为基准,反建,被设置变配和开闭装备,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数据库不易更新,线路中,若进行更新操作,仅需要改变链路表中相应供电标识部分.灵活度不高.

当前配电网络中用户节点繁多,存在大量数据,相互间的关联分.(6)电力负荷数据库.电力负荷数据库包含使用者名称,使用者编

2.2E-R模型下配电网络数据库特点

2.3配电网络数据库层次体系

配电网络数据库完成电网拓扑和数据搜索组合,能够实现数据的分层保存,使于解析图像,实现定位和移动操作,将电网作为分层模式并依据电能输配送进行网络层次化数据库分析.

1配电网络的E-R模型搭建

1.1E-R模型下的配电网络建模

(1)配电网络的实体.E-R模型由实体,连接和属性构成.实体作电线路等部分.而相同类别的实体则构成实体类,如配电网络中的装置的名字,编码,容量等相关属性数据

(1数据库标准化.配电网数据库标准化即去除元余信息,管理变压装置行程配电变压实体部分,(2)配电网络的连接,由于实体之系统完成标准化处理能够缩小数据库表,并减少信息占据空间,缩 间并不孤立并存在相互关联,而配电网络的连接代表了一个和多个减1/O时间.管理系统具体操作为:智能化识别表数目和列数目,减实体间连接,如配电变压装置和用电负荷间的电能供应关联,(3)配少元余表,荣誉列和元余字符.(2)数据库表的横向分割操作.将大的电网络的属性.配电网络的属性能够表述实体的特点,如配电变压数据库表拆分成多组表,并进行分段保存,以变电站和基础线路为 约束标准,构建已各组变电站为供电装置的线段数据表,能够显著提升查询速率.(3)增多标识列.在完成数据库设计时,往往需要用到

1.2配电网络中的杆塔和开关

包含几十个到儿百个分支线路,各部分线路采用配电变压装置的模能够在搜索中替代大型组合键,提升整体效能”.式给使用者供电,信息量巨大,因面构建科学的信息模型对设计数据库有很大帮助.

4结语

本文首先给出配电网络的E-R模型搭建,完成配电网络建模,置数据库,杆塔数据库,线路开关数据库和电力负荷数据库,并给出 E-R模型下配电网络数据库特点和配电网络数据库层次体系.最后给出配电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优化操作,包括数据库标准化,数据库表的横向分割操作以及增多标识列.

1.3变阻抗支路设计

点间通讯.

2E-R模型的配电网数据库设计

2.1E-R模型下配电网络数据库组成

压装置数据集合包含名字,编码、种类,容量,供电线路标定,衔接杆编码等部分.(4)杆塔数据库.杆塔数据库包含杆塔编码,所在线路编码,杆塔种类,挡距,材料等部分.(5)线路开关数据库.线路开关数据库包含开关编码,开关型号,关联杆塔,出场以及开关种类编码部

(1)线路数据库.线路数据库基准数据组成包含信息标识,线路参考文

[3]间爽,任国忠.基干空间GIS 的配电网络存储模型[J].信息系统.2006(1 9):273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