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波信号分析的多端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pdf

行波,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3
文档大小:2.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基于行波信号分析的多端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

杨晓丽舒勤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提出了基予双端行波原理的多端配电网行波效障定位方法,只需要判断初始行波波头到达时刻,因此受分支影响小.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各分支末端测量点电压线模行波分量进行分解,再通过求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来确定初始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然后根据波 头到达各测量点时间长短排序,确定波头最先到选的测量点.最后在母线端点和波头最先到达的测量点之间利用双端行波测距原理确定故障点到母线端的距离,从而实现故障定位.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误差小,能够实现政障定位.

关键词:行波:小波变换:配电网:故障定位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39-03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1小波变换及行波波头检测

网络故障的80%左右-配电网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快速、 在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故障为主要的故障类型,占配电准确的进行故障定位,并在短时间内隔离或排除故障,从面能够最小化或避免故障范围扩大,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

线路在发生故障后产生的暂态行波具有奇异性和突变性.传统傅里叶变换分析法是一种纯频城分析方法,利用其分析暂态行波会将某些能够反映故障特征的局部信号在整个频域内平滑掉,会因有 用信息丢失而导致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时域分析法(微分、相关法等)又受线路参数频率特性以及噪声的影响较大叫,而小波分析对信号的突变性具有良好的检测能力.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阻抗法、行波法、注人信号寻踪法.由于行波法不受系统参数、补偿电容、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线路不对称以及互感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输电网已经有很好的

表示如下: 设平(x)为基小波,任意信号f(x)cE(R)的连续小波变换可以

本文利用D型行波原理,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来确定电压线模的竭点的信号来确定故障点到母线端的距离,实现故障定位.通过 行波的初始波头到达时刻,利用母线端采集到信号和离故障点最近PSCAD仿真验证了该方法测距拥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测距效果.

(11)

设该小波函数在尺度a下,在x 的某一领域s,对一切x都有

图1双端行波测距原理图

图2配电网络仿真拓扑结构图

算法分析

图3配电网络架空线路参数

4和,MN之间线路的总长度为L,则有

表1测距结果

故障点位置 实际距离 测距结果 测距误差q段0.5km c段0.2km 3.2km 3 9km 3.87km (主) 3.18km (01) 0.03km 0 02kmP段0.7km 3.7km 3.705km (02) 0.005kmd段0.5km 4.3km 4.275km (03) 0 025kmg段0.1km 2.1km 2.085km (06) 0 015kmh 段0.4km i段0.5km 2.7km 2.6km 2.58km (06) 0.02km 0.02kme段0.5km 4.15km 2.68km (05) 4.125km (02) 0 025kmm 段 0.05km 3.45km 3.43km (09) 0 02kmk段0.5km 2.9km 2.885km (04) 0 015km

(21)

. = s s其中s、8分别为故障点到MN竭距离.解得:

(22)

式(2-2)即D型行波测距法的测距公式,D型行波原理优点在于:只需识别初始行波波头,不受行波折反射影响,易于辨识,测距精度高.缺点在于:要求线路两竭测量系统有精确到微秒的时钟同 步,技术难度、成本都较高*”,但随着GPS时钟同步技术和数字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时钟同步难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m(a x】≤py(a x),则x 为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w(a x)为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

3定位算法以及仿真实验及其结果

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与信号突变点一一对应.信号的小波模极大值点说明信号在该点有最大变化率,小波模极大值的幅值表示信号的变化强度,模极大值的极性表示信号的变化方向.通常情况下,信号有两类间断点:(1))在某一时刻信号的幅值发生突变,导致信 号的不连续,称为信号的第一类间断点,(2)信号外观上很光滑,没有幅值突变,但是在信号的一阶微分上有突变且不连续的,称此为信号的第二类间断点.

统参数如下:电源额定电压10.5kV,额定容量100MVA,频率50Hz, 在PSCAD仿真中建立如图2所示的配电线路进行故障仿真.系线路参数如图3所示,

测量端线模数据.对各测量点采集电压线模行波进行小波变换求取 设k段0.5km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电阻为10Q,采集0-9其模极大值点,模极大值点对应的即是第一个波头到达时刻.通过对波头到达时刻进行升序排序,可以得出波头最先到达的测量端点 离故障点最近.设故障发生时刻为T,波头达到各个端点的时间分别为4,,行波到达首(0)端端时间为4-T,到达末(8)端时间为4-T,首末两端之间的距离为L,线模波速为v.有以下两种情况:

暂态行波信号和噪声信号在小波变换下有不同的表现,行波信号的模极大值随尺度增大面增大(对于阶跃信号,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保持不变),噪声信号的模极大值随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因 此选择合适较大尺度的小波变换就能规避噪声对行波波头的检测的影响.

由双端测距原理有: (1)故障发生在主干(线路0-8)线上,距离首(0)端的距离为s,则

2D型行波测距原理

(31)

D型行波测距原理需要在线路两端装设行波采集装置.如图1,故障行波,故障行波以速度v沿输电线路首末两端传播,首末两竭 在某一时刻线路中F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会立刻产生一个行波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故障行波初始波头到达M.N端时刻分别为

(2)故障发生在分支点上,分支点距离首(0)竭距离为m.同理由双端行波测距原理有:

(32)

万方数据

1998 177190 .

该式可以用于粗略判断故障点位置,通过s的值可以大致判断障大致位置,精确定位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故障点是否发生在主干线上,或者在那个分支上.根据判断出的故

[2]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三版汇M].北京:. 2007.

[3]马丹丹,王晓茹.基于小波模根大值的单编行波故障测距[].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3):5559.

(1)故障发生在主干线上,即利用式(3-2)算出的s值不在任何以计算出故障点距离首(0)端的距离. 分支点附近,则可以判定故障在首末端连线之间,则利用式(3-2),可

[4]Nagata T Sasaki H Yokoyama R. Power Systems restorationby joint usage of expert system and mathematica1 programmingapproach[J]. IEEE Trars on PwRS 1995:10(3):1 .

(2)故障发生在分支点上,即利用式(3-2)算出的m值在某个分支点附近,则结合之前计算出的波头到达时刻,可以判定故障发生在该分支上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测量端m与首(0)端之间,那么利用双 端测距公式,改写成如下(3-3),则可计算出故障点在0一m连线之间距离首(0端的距离x.

[5]赵妍卉,王少荣,基于小波模根大值理论的HDC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J].继电要(Relay) 2007 35(1):1317.

[6]Deshpande Anuradha S Shah Grishma S. Transmission lineprotection based on travelling waves [J] . WSEAS Transact:ions on Cirouits and Systems 201 1 10(12):423441.

(33)

通过上诉判定方法便可精确的确定故障点位置.

[7]8ernadic Alen1 Leonowicz Zbigniew Fau7t locat:ion in powernetworks with mfixed feeders using the plex spacephasor and HiTbertHuang transform [J] International Jouma1 of Electrica1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1 2 42(1 )208209.

测距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4结语

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确定故障电压线模行波波头,再利用双端行波测距原理分两种情况测定故障距离.利用PSCAD进行仿真验证了测距方法的可行性,并且测距误差较小,精度较高.但是需要在每个分支末端装设行波检测装置,成本较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减 少测量竭点的行波定位方法.

[8]Draxler Kare1 Styblikova Renata Hlavacek Jan et aL. . Cali[J].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 1. bration of Rogowski coils with an integrator at high currents60(7).

参考文献

[1]刘万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第二版[M].北京:.

...上接第138页

李 2007. [2]张则飞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植被信鬼提取方法研究[D].吉林大[3]稀永健,张志 王力宝,等.基于FastICA的高光谱图像目标分制[J].光子学报 2010 39(6): [4]Hyvarinen A Karhunen J Oja E. Independent ponent analysis. John Wiley New York. 2001.[5]Roberts S J Everson R. Independent ponent analysi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ness. 2001. [6]整媛王岭售,金伟其.独立成分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光学技术 2012(5):520-527.[J].计算机伤真 2008 25(9):196197. [7]寻目姆方勇华.独立分量分析在高光语图像舰船检测中的应用

在原始卫星图像的多个波段之间总是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基于高阶统计的独立成分分析,不仅消除了原始波段之间的相关性,面且还使获得的各分量彼此独立的可能性最大.能够用不同的分量图像反应不同的对象和背景信息.本论文将其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应 用于云特征提取,验证了算法在卫星图像分析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高阶统计的独立成分分析可以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通道信息,有效消除通道之间的相关性,ICA处理后的数据不仅大大降低 了数据的维数,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提高了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作为盲源分离的新的处理方法,独立分量分析(ICA)将在图像处理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茂希永健,郑林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高光谱图像目标检测算法[J].信号处理 2009 25(12):.

上接第137页

国电机工程李报 2013 33(22):103112.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 24(10):152-159. [8]束洪春.基于娅窗数据S变换能量的缆线混合配电网络故障选线[9]李志斌.基于S变换的行波法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J].电测与仪表 2014 51(1):4042.

[5]C.R. Pinnegar. Generalizing the TTtransform [J]. Digita1 Sigmal Processing 15 (2005) 604620.Signal Processing 19 (2009) 144152.[6]张钧.何正友.基于S变换的故障选线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7]束洪春.利用故障特征频警和TT变换的电缆单编行波测距[J]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