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564-2014 代替Q/GDW564-2010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terconnectingtoDistributionNetwork
目次
前 言 III2规范性引用文件 1范围....3术语和定义.3.1储能系统.3.2变流器.3.3接入点 3.4公共连接点.3.5储能系统短路容量,3.6接口..3.7电磁干扰 3.8系统接地3.9间谐波.3.10荷电状态.4一般性技术规定,4.1基本原则.. 4.2电压等级4.3短路容量4.4最大充放电电流.5接口要求..5.1隔离开关, 5.2电气设备耐压水平.5.3电磁干扰.6接地与安全标识, 6.1接地.6.2安全标识7电能质量...7.1一般性要求.7.2谐波和畸变.7.4电压偏差 7.3电压波动和闪变,7.5电压不平衡.7.6直流分量..8功率控制与电压调节. 8.1有功功率控制.8.2电压/无功调节.8.3异常响应9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9.1一般性要求.9.2元件保护9.3涉网保护9.4故障信息9.5同期并网
10自动化与通信..10.1基本要求..11电能计量... 10.2运行信息11.1计量点11.2电能计量装置12并网测试.... 12.1基本要求..12.2并网测试内容编制说明 10
前言
为规范储能系统科学、有序地接入配电网,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削峰填谷、平抑可再生能源电源波动、提供紧急功率支撑等作用,制定本标准.
的储能系统,本标准在储能系统接口装置、接地与安全、电能质量、功率控制与电压调节、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化 本标准针对对象为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以电化学或电磁形式存储电能装置、自动化与通信、电能计量方面对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微了相关的技术规定.本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区域电网公司、省(区、市)公司经营区域储能系统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指导性文件.
术规定》相比,主要技术性能差异如下: 本标准代替Q/GDW564一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与Q/GDW564一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
-增加了:
1)4.3节储能系统短路容量的内容;
2)4.4.2节对储能系统以最大方式进行充放电时公共连接点处电流的要求:
3)8.1.1.2节储能系统有功调节速率的内容:
4)8.1.2.1节无功补偿的内容:
5)8.3.2.3接入6kV~10(20)kV配电网的储能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内容:
7)9.3.3节对220V/380V并网的储能系统的保护功能的要求:
8)9.3.4节对储能系统防孤岛保护的要求;
9)10.1.4节对储能系统通信方式的要求:
10)10.1.5节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1)10.2节对220V/380V并网的储能系统监测和记录的运行信息的要求:
13)11.1节电能计量点设置原则的内容;
14)第12章并网测试的内容.
-修改了:
1)原3.6节对接口的定义.
2)原4.2节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容量和电压等级的内容;
口,口,9集(8
,,(
网调度协议的要求’:
6)原8.2.2节220V/380V并网的储能系统功率因数控制范围要求从“0.98(滞后)~0.98(超前)”修改为“0.95(滞后)~1:
改为“0.95(滞后)“0.95(超前),调节方式和参考电压、电压调差率等参数应“由电网调度部门确定”修改为“满足并网调度协议的要求”.
行分开规定,接入6kV~10(20)kV配电网的储能系统要求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9)原9.4节对供电范围内有储能系统接入10kV(6kV)~35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故障录波功能的规定从“应端”改为“应记录故障前3s到故障后10s的情况,且应能存储至少10次故障录波信息,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 记录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情况.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的信息输入量.故障录波信息能够主送到相应调度的信息输入量,宜具备将相应信息上送相应调度端的功能”.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2010年12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