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952-2019
高原湖泊主要水生生物类群 采样及观测技术规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德平、杨逢乐、刘晓海、刘薇、金竹静、张春敏、张逸庭.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高原湖泊主要水生生物类群 采样及观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原湖泊主要水生生物类群的采样及观测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水生生物类群、浮游植物采样、浮游动物采样、底栖动物采样、大型水生植物采样、鱼类采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原湖泊主要水生生物类群的采样与观测,其它湖泊与水体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浮游植物
又称浮游藻类,是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供其他消费性生物利用,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2.2
浮游动物
是小型漂浮生活的无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烧足类4大类所组成,以浮游植物、细菌或水中的微小有机碎屑为食,是湖泊水体食物链的初级消费者,对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的种群及数量的变化,优势指示种和生物指数等指标均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2.3
底梧动物
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类群.依个体大小分为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底栖动物.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水生票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是鱼类等经济水生生物 的天然饵料.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水体底部,故能确切地反映该水体质量状况,是监测污染、评价水质的理想的天然监测者.
2.4
大型水生植物
生的大型藻类,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适应的表现型,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 是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中的水生类群和藻类植物中以假根着初级生产者.根据水生植物对水分的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三个生态类型: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包括漂浮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和提水植物.
2. 5
鱼类
是以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都必须在水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