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18-2025 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pdf

国家电网,国家电网
文档页数:15
文档大小:449.02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国家电网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618-2025代替Q/GDW11618-2017

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 on content and depth of grid interconnection systemdesignforphotovoltaicpowerstations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 II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 5任务依据和主要原则 26电力系统现况及光伏发电站概述 27电力发展规划8光伏发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9接入系统方案 310 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要求11 系统继电保护.12安全自动装置13 14 电能计量 调度自动化 5系统通信16投资估算 617结论及建议 18主要附图 6编制说明 0

前言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Q/GDW11618-2017《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与Q/GDW11618-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b)删除了部分已标准化术语和定义(见2017年版的第3章): a)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见第2章、第3章):c)增加了储能等灵活调节资源的相关设计要求(见4.3、6.2.3、7.2、9.5、10.2):d)增加了任务依据的相关要求(见5.1):f)更改了光伏发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设计要求(见第8章): e)更改了电力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见第7章):

g)增加了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计算的相关要求(见9.5、9.6).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怡、韩学、安之、魏聪、刘斯伟、张翼、李晖、李涛、富子豪、江璟、张春辉、王晓旭、王茶荃、宋宝同、刘晓明、王智冬、戚庆茹、魏楠、王东淼、邓畅宇、郭尊、邢栋、付贻川、贾鸿屹、徐尧宇、王浩翔、潘建辉、张艳、顾盼、张静怡、李晓飞、周鹏、肖学权、张潇、沈梁、沈舒仪、潘乐真、张曼颖、翁华、戴攀.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6月首次发布: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

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内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94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导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T4058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计算规范DL/T2335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导则Q/GDW12290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计算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递变

[来源:GB/T19964-2012 3.1]

3.2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renewable energy station short circuit ratio(MRSCR)

新能源发电单元并网点的短路容量与考虑其他新能源影响后的新能源等值视在功率的比值.

[来源:Q/GDW12290-2023,3.9]

3.3

容配比PVpower to inverter power ratio

光伏系统的安装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来源:NB/T10394-2020,3.5]

Q/GDW11618-2025

4总则

4.1开展接入系统设计的项目应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列入国家规定的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批准的电力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内,或已纳入省级及以上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年度实施(开发建设)方案.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成果及评审意见,应体现在光伏发电站本体设计中.

4.2接入系统方案应与电力规划相协调、与电网规划相适应.对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站(群) 开发规模或容量比重较大的地区,可先行开展光伏消纳能力研究:对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在相同规划期间投产的光伏发电站群项目,为充分利用输电通道的输电能力,宜针对规划期内投产总装机容量统筹规划外送方案,开展输电规划研究,用于指导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4.3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一次部分和系统二次部分.一次部分明确光伏发电站 电能消纳方向和范围,研究提出接入系统方案,提出光伏发电站升压站(开关站)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明确电能质量治理要求,提出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无功补偿、储能等灵活性调节资源的要求,必要时开展宽频振荡评估.二次部分提出接入系统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安全防护、系统通信等方案.

4.4接入系统设计应远近结合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并提出推荐方案.当负荷预测、电源和电网规 划及其他系统方案的不确定性对光伏发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影响较大时,应做敏感性分析.

4.5当光伏发电站规划容量、建设进度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其他边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对原推荐方案产生较大影响时,应对已完成的接入系统设计进行必要的复核调整.

5任务依据和主要原则

5.1介绍任务依据及相关说明.5.2确定设计水平年、远景水平年及过渡水平年.5.3阐述设计思路和研究重点.5.4明确主要边界条件及有关原则.

6电力系统现况及光伏发电站概述

6.1与光伏发电站有关的电力系统现况

概述与光伏发电站有关的电力系统现况.主要内容如下:

a)电网装机容量、电源结构、发电量、用电量、最大负荷、负荷特性、系统调峰情况等:b)相应电压等级的电网情况:c)相应地区电网与区外电网的送、受电情况:d)主要运行指标,如发电利用小时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利用率等: e)地区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消纳情况:f)地区电源前期进展和接入电网情况:g)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6.2光伏发电站概述

6.21介绍光伏发电站的地理位置、建站条件、最终规划容量与分期建设容量以及纳入各级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发展规划情况、计划投产时间、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等.

6.22介绍光伏发电站的主要特征,包括光伏发电站所在地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峰值日照时数、日照时数,光伏发电站特点,光伏发电站容配比、内部汇集方案,各月出力曲线、典型日出力曲线,光伏发 电站群出力同时率,年发电量、利用小时数,静态总投资、单位千瓦投资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重庆的飞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