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5193.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癌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癌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致癌试验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的致癌性作用.
2术语和定义
2.1致癌性
实验动物长期重复给予受试物所引起的肿瘤(良性和恶性)病变发生.
2.2靶器官
实验动物出现由受试物引起明显毒性作用的器官.
2.3最大耐受剂量
由90天经口毒性试验确定的剂量此剂量应使动物体重减轻不超过对照组的10%,并且不产生由非肿瘤因素引起的死亡及导致缩短寿命的中毒体征或病理损伤.
2.4卫星组
毒性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外加的动物组,其处理和饲养条件与主要研究的动物相似,用于试验中期或试验结束恢复期观察和检测,也可用于不包括在主要研究内的其他指标及参数的观察和检测.
3试验目的和原理
确定在实验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经口重复给予受试物引起的致癌效应,了解肿瘤发生率、靶器官、肿瘤性质、肿瘤发生时间和每只动物肿瘤发生数,为预测人群接触该受试物的致癌作用以及最终评定该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4仅器和试剂
4.1仪器与器械
实验室常用解剖器械、动物天平、电子天平、生物显微镜、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离心机、切片机等.
4.2试剂
甲醛、二甲苯、乙醇、苏木素、伊红、石蜡、血球稀释液、生化试剂、血凝分析试剂、尿分析试剂等.
5试验方法
5.1受试物
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淮胃给予. 受试物应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将
5.2实验动物
5.2.1动物选择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GB14923、GB14922.1GB14922.2).应选择肿瘤自发率低的动物种属和品系,可选用大鼠、小鼠,一般6周龄~8周龄.试验开始时每个性别动物体重差 异不应超过平均体重的土20%,每组动物数至少100只,雌雄各半,雌鼠应为非经产鼠、非孕鼠.若计划试验中期剖检(卫星组),应增加动物数(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动物性别和数量应与受试物组相同.
5.2.2动物准备
试验前动物在实验动物房至少应进行3d~5d的环境适应和检疫观察.
5.2.3动物饲养
GB14924.2、GB14924.3).试验期间动物自由饮水和摄食,可按组分性别分笼群何,每笼动物数(一般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饮用水、何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GB14925、GB5749、GB14924.1、大鼠不超过3只,小鼠不超过5只)应满足实验动物最低需要的空间,以不影响动物自由活动和观察动物的体征为宜.试验期间每组动物非试验因素死亡率应小于10%,濒死动物应尽可能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大体解副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每组生物标本损失率应小于10%.
5.3剂量及分组
5.3.1试验至少设3个受试物组,1个阴性(溶媒)对照组,对照组除不给予受试物外,其余处理均同受试物组:必要时增设未处理对照组.
5.3.2高剂量应选择最大耐受剂量,原则上应使动物出现比较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过高死亡率: 低剂量不引起任何毒性效应;中剂量应介于高剂量与低剂量之间,可引起轻度的毒性效应.一般剂量的组间距以2倍~4倍为宜,不超过10倍.
5.4试验期限
延长.
5.4.2试验期间,当最低剂量组或对照组存活的动物数仅为开始时的25%时(雌、雄性动物分别计算),可及时终止试验,高剂量组动物因明显的受试物毒性作用出现早期死亡,不应终止试验.
5.5试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5.5.1受试物给予
5.5.1.1根据受试物的特性和试验目的,选择受试物掺人何料、饮水或灌胃方式给予.若受试物影响动物适口性,应灌胃给予.
5.5.1.2受试物灌胃给予,要将受试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媒中,首选溶媒为水,不溶于水的受试物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试物可使用甲基纤维素、淀粉等配成混悬液媒可能对受试物被机体吸收、分布、代谢和蓄积的影响:对受试物理化性质的影响及由此而引起的毒性 或期状物等.受试物应现用现配,有资料表明其溶液或混悬液储存稳定者除外,同时应考虑使用的溶特征的影响;对动物摄食量或饮水量或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保证受试物在动物体内浓度的稳定性,每日同一时段灌胃1次(每周灌胃6d),试验期间,前4周每周称体重2次,第5周~第13周每周称体重1次,之后每4周称体重1次,按体重调整灌胃体积.灌胃体积一般不超过10mL/kg体重;如为油性液体,滥胃体积应不超过4mL/kg体重.各组灌胃体积一致.
5.5.1.3受试物掺入何料或饮水给予,要将受试物与何料(或饮水)充分混匀并保证该受试物配制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以不影响动物摄食、营养平衡和饮水量为原则.饲料中加人受试物的量很少时,宜先将受试物加人少量何料中充分混匀后,再加人一定量饲料后再混匀,如此反复3次~4次.受试物掺入何受试物无热量或营养成分,且添加比例大于5%时,对照组饲料应填充甲基纤维素等,掺人量等同高剂 料比例一般小于质量分数5%,若超过5%时(最大不应超过10%),可调整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若量),使其与受试物各剂量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同时增设未处理对照组;亦可视受试物热量或营养成分的状况调整剂量组伺料营养素水平,使其与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受试物剂量单位量单位亦可表示为mg/kg(或g/kg)饲料,掺人饮水则表示为mg/mL水.受试物掺人饲料时,需将受 是每千克体重所摄入受试物的毫克(或克)数,即mg/kg体重(或g/kg体重),当受试物掺人饲料,其剂试物剂量(mg/kg体重)按动物每100g体重的摄食量折算为受试物饲料浓度(mg/kg何料).
5.5.2一般观察
5.5.2.1试验期间至少每天观察1次动物的一般临床表现,并记录动物出现中毒的体征、程度和持续时 间及死亡情况.
5.5.2.2应特别注意肿瘤的发生,记录肿瘤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大小、形状和发展等情况.
5.5.2.3对濒死和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并尽量准确记录死亡时间.
5.5.3体重、摄食量及饮水量
试验期间前13周每周记录动物体重、摄食量或饮水量(当受试物经饮水给予时),之后每4周1次.试验结束时,计算动物体重增长量、总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前3个月)、受试物总摄入量.
5.5.4眼部检查
试验前,对动物进行眼部检查(角膜、球结膜、虹膜).试验结束时,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眼部检查,若发现高剂量组动物有眼部变化,则应对其他组动物进行检查.
5.5.5血液学检查
5.5.5.1试验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血液学检查,必要时,试验第18个月和试验结束时也可进行,每组至少检查雌雄各10只动物,每次检查应尽可能使用同一动物.如果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剂量水平相当且未见任何血液学指标改变,则试验第3个月可不检查.
5.5.5.2检查指标为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至少三分类)、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 压积、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如果对造血系统有影响,应加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5.5.6血生化检查
5.5.6.1按5.5.5.1规定的时间和动物数进行.如果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剂量水平相当且未见任何血
生化指标改变,则试验第3个月可不检查.采血前宜将动物禁食过夜.
5.5.6.2检查指标包括电解质平衡、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肝(细胞、胆管)肾功能等方面.至少包含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钠、总胆红素等,必要时可检测磷、尿酸(UA)、总胆汁酸(TBA)、球蛋白、胆碱酯酶、山梨醇脱氢酶、高铁 (Urea)、肌酐(Cr)、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氯、钾、血红蛋白、特定激素等指标.
5.5.7尿液检查
5.5.7.1试验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进行尿液检查,必要时,试验第18个月及试验结束时也可进行,每组至少检查雌雄各10只动物.如果90天经口毒性试验的剂量水平相当且未见任何尿液检查结果异常,则试验第3个月可不检查.
5.5.7.2检查项目包括外观、尿蛋白、相对密度、pH、葡萄糖和潜血等,若预期有毒反应指征,应增加尿液检查的有关项目如尿沉渣镜检、细胞分析等.
5.5.8病理检查
5.5.8.1大体解剖
实验动物,包括试验过程中死亡或濒死面处死的动物及试验期满处死的动物都应进行解剖和全面系统的肉眼观察、包括体表、颅、胸、腹腔及其脏器,并称量脑、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子宫、卵巢、率脏器,如甲状腺(包括甲状旁腺)等. 丸、附案、胸腺、肾上腺的绝对重量,计算相对重量[脏/体比值和(或)脏/脑比值],必要时还应选择其他
5.5.8.2组织病理学检查
5.5.8.2.1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原则(重点检查肿瘤和癌前病变):
a)可以先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固定保存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b)发现高剂量组病变后再对较低剂量组相应器官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c)试验过程中死亡或濒死而处死的动物,应对全部保存的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d)对大体解剖检查肉眼可见的病变器官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e)成对的器官,如肾、肾上腺等,两侧器官均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5.5.8.2.2应固定保存以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唾液腺、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 肠、盲肠、结肠、直肠、肝脏、胰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垂体、坐骨神经、脊髓(颈、胸和腰段)、肾上腺、甲状旁腺、甲状腺、胸腺、气管、肺、主动脉、心脏、骨髓、淋巴结、脾脏、肾脏、膀胱、前列腺、率丸、附翠、子宫、卵巢、乳腺等.必要时可加测精囊腺和凝固腺、副泪腺、任氏腺、鼻甲、子宫颈、输卵管、阴道、骨、肌肉、皮肤和眼球等组织器官,应有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病变组织给出病理组织学照片.
6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
6.1数据处理
6.1.1应将的数据和结果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列出各组试验开始前的动物数、试验期间动物死亡数及死亡时间、出现肿瘤及其他毒性反应的动物数,重点描述肿瘤发生部位、数量、性质、癌前病变及肿瘤潜伏期.
6.1.2肿瘤发生率是整个试验结束时患肿瘤动物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有效动物总数指最早发现肿瘤时存活动物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