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35044-2018
互联网种植服务项目运营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planting service project on interne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 项目条件3 职责分工 ..4 项目组织与运行25 项目预期成效分析6项目评价与管理附录A(资料性附录)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互联网十种植服务典型案例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董金锋、安洁、刘波林、孙兆洋、安鑫、程越、刘继世、王静、王波、组先涛.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种植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发展空间大,但多数贫困地区种植业科技服务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水平低、市场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种植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通过实施“互联网十种植服务”项目,能有效提高农民种植技术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互联网十种植服务”通过建立智慧农业种植管理系统、搭建移动互联网种植服务系统、组建村级站点种植服务队伍的“一站式”种植服务平台,向农户提供轻简高效的全程化种植服务,帮助农户走出传统农业种植效率低、收益少、风险高的困境,增加农户收入.经统计,通过项目实施,作物平均增产率达12%以上、农药减施1次~2次、肥料减施1/3、农户少投入1/3,呈现出低投人、高产出的显著特点.同时,贫困户可申请从事村级站点种植服务专员工作,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可成为精准扶贫的优选产业.为规范该产业在扶贫项目中的运营,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互联网种植服务项目运营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互联网十种植服务项目的项目条件、职责分工、项目组织与运行、项目预期成效分析、项目评价与管理的内容,并提供了我国互联网十种植服务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互联网十种植服务项目的运营管理.
2项目条件
2.1设施设备条件
2.1.1项目实施区域内通信网络畅通.2.1.2配备信息服务设备智能手机一部,安装种植服务APP工具,并熟练应用.2.1.3信息服务设备正常运行,可满足图文视频展示清断度要求.2.1.4配备自行车、电动车等适合田间道路的交通工具.
2.2人员条件
2.2.1应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肢体能够完成农事农活操作或种植服务工作.2.2.2应熟悉种植生产经营过程,愿意从事种植工作.2.2.3能够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主动学习并接受必要的种植知识和技术指导培训.
2.3其他条件
种植业发展区域(县、乡镇)已具有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种植产业优势基础或规划;已有或能聘请到能长期在发展区域进行实地技术传授的种植能手、农技员等技术骨干;区域内已有或组建种植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实施主体则更优.
3职责分工
3.1政府主要工作内容
3.1.1提供基础信息
3.1.1.2政府提供贫困户基本信息情况,协助帮扶实施主体精准对接贫困户.
3.1.2组织推广
3.1.2.1政府协助帮扶实施主体进行种植服务扶贫模式宣传推广,出台扶持政策.3.1.2.2政府将种植服务纳入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协助组织贫困户参加培训.3.1.2.3政府将种植服务列为当地创业扶持项目,支持贫困户从事村级站点种植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