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1564-2025
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框架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port collecting and dispatching (distributing)system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4系统通信架构6 通信功能实体7 通信参考点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静林、张欣、罗贵阳、邹鹰、袁泉、王广玮、凌强、许庆、田士海、沈汝超、邢国敬、泰晓辉、肖长征、张奇助、徐栋、黄伟科、杜艳艳、敖婷、戴文君、李亚檬、高博麟、杨帆、张传捷、田宇、 王秋晨.
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框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通信架构、通信功能实体以及通信参考点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港口集疏运系统车-路-船-港-云间通信网络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
GB/T8487港口装卸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8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港口集疏运系统port collecting and dispatching(distributing)system
运输系统. 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实现在港口区域内外部散货和集装箱的集散、转运和运输功能的
3.2
通信参考点municationreferencepoint
通信系统网络中用于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特定位置或节点.
路侧终端road side unit
安装在道路两侧或门架上,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车载终端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支持车辆与基础设施信息交互的功能实体.
[来源:JT/T1458 3.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LTE-V2X;基于LTE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Vehicle to Everything) AIS: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e Identication System)NAVDAT:海上数字广播(NavigationalData)RSU :路侧终端(Road Side Unit)VDE:甚高频数据交换(Very High Frequeney Data Exchange)
5系统通信架构
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架构由四层结构组成:服务层、业务层、控制层以及终端层,见图1.
图1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架构
注:图中字母为每类系统组成实体及实体间通信参考点的代码,见第7章.
6通信功能实体
6.1服务层
服务层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提供船务、物流、海关、交通等其他系统的协同互操作;
一提供面向港口业务层的通信能力.
6.2业务层
6.2.1船岸协同
船岸协同应具备以下功能:
面向散货船舶与集装箱船舶(以下简称船舶)、拖轮等水上终端的无线通信;面向靠离泊控制、港机控制的有线通信;一船舶从锚地到泊位及垂直运输过程中的各终端和控制系统的跨系统协同调度.
6.2.2转运协同
转运协同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面向港机、集卡及其他运输方式协同控制的有线通信;一支撑发布货物从桥区到场区水平运输过程中的装卸调度计划、转运计划、指挥调度策略等业务指令;一港区内货物从桥区到场区的水平运输过程中和堆存管理过程中的跨系统协同调度.
6.2.3集疏运协同
集疏运协同应具备以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