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24-2025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pdf

GBZ,职业卫生
文档页数:8
文档大小:388.06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职业卫生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24-2025代替GBZ24-2017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depression sicknes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24-2017《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与GBZ24-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急性减压病的诊断分级(见5.1.2017年版的5.1):

一一增加了消化系统临床表现(见5.1.2d):

更改了减压性骨坏死的分期(见5.2.2017年版的5.2):

删除了处理原则(见2017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2017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兴亚、金媛媛、杨德华、陈鸿、杨志前、姚峰、马雪松、续晋铭、荆岩林、肖吕武.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8年首次发布为GB8782-1988:

--2002年第一次修订为GBZ24-2002,2006年第二次修订,2017年第三次修订:

一一本次为第四次修订.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原则及诊断分级(期). 本标准适用于高气压环境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

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

4.1急性减压病

高气压作业减压结束后36h内,出现因体内游离气泡所致的皮肤、骨关节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必要时参考诊断性加压治疗效果,结合

4.2减压性骨坏死

有高气压作业史,影像学检查X射线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主要发生于肱骨、股骨和(或)腔骨及其骨关节坏死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骨病或骨关节病后,方可诊断.

5诊断分级(期)

5.1急性减压病

5.1.1轻型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b)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肌肉骨骼不同程度的酸胀和疼痛,表现为屈肢症. a)皮肤表现如瘙痒、皮疹、大理石斑纹、皮下出血或局部肿胀:

5.1.2重型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严重者出现昏迷: b)循环系统: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低血容量休克,严重者可致猝死:

c)呼吸系统:剧烈阵咳、略血、气喘、胸骨后吸气痛或呼吸困难等:

d)消化系统:腹部剧烈疼痛、腹泻等,多伴有恶心、呕吐,血便,严重者可致血运性肠梗阻.

5.2减压性骨坏死

5.2.1壹期

GBZ24-2025

可出现轻度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影像学检查无关节塌陷,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X射线检查:见局部的骨致密区、致密斑片影、条纹影或小囊变透亮区:b)CT检查:见轮廊清晰的坏死灶或囊变透亮区:c)MRI检查:TI加权像(TIWI)呈带状低信号包绕脂肪(中、高信号)或坏死骨(中信号)、T2 加权像(T2WI)双线征:T2WI抑脂相坏死灶周边或边缘高信号带.

5.2.2贰期

可出现中度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关节塌陷前期,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X射线检查:股骨或肽骨头外轮廊中断,新月征阳性:或出现大片骨髓钙化:b)CT检查:关节软骨下骨折,新月形坏死区:

c)MRI检查:新月形坏死区:T1WI带状低信号、T2WI抑脂相提示骨髓水肿征象.

5.2.3叁期

出现重度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关节畸形,影像学检查提示关节塌陷,X射线或CT示病变累及关节,骨或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间隙可变窄,髋白或肩关节盂囊性变或硬化,严重者出现骨关节炎表现.

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7减压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参见附录B.

GBZ 24-2025

附录A

(资料性)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高气压环境是指压力高于海平面大气压力的特殊环境.高气压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包括潜水员、沉 箱工和暴露于高气压环境的隧道工等作业人员.暴露于1.25附加压下(相当于12.5m水深)为不减压压力环境,暴露于超过此附加大气压环境应按规定减压.

A.2减压病是由于高气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导致氮气泡游离体内而发生,减压不当是指未按规定减 压,或虽按规定减压,但因个体差异或各种环境因素变化以致相对减压过速.高气压暴露时间、压力大小与减压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根据工作气压大小以及高气压环境中工作时间确定减压方案(GB/T12521).若从高气压环境迅速回到正常大气压极易发病,减压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

A.3急性减压病最短发病时间在减压过程中或减压后数分钟即可发生,最长潜伏期为36h,超过36h后发生的症状基本可以排除急性减压病的可能.急性减压病皮肤局部肿胀多在面部及四肢,是淋巴系统循环局部受阻表现:肌肉骨骼系统的典型表现为屈肢症(患肢保持弯曲位,以求减轻疼痛):神经 系统出现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包括站立或步行困难、偏瘫、截瘫等,大小便障碍包括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视觉障碍可有复视、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偏盲、一过性失明等,听力障碍表现为耳鸣、疾病,如肺气压伤、急性缺氧、氧中毒及氮麻醉等鉴别.当症状难以鉴别诊断时,需要尽早诊断性加 突发性耳聋等.急性减压病疼痛症状应与一般外伤和肌肉骨关节炎症性疾病相鉴别,还应与其他潜水压治疗,若加压后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可根据GBZ/T265进行归因分析以明确诊断.

作业环境后多年仍会发病,为退发性减压性骨坏死.减压性骨坏死的发生与急性减压病病史呈正相关. A.4减压性骨坏死发病工龄不等,文献报道最早在高气压作业七个月后发生,部分劳动者离开高气压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主要根据双肩、双髋和(或)双膝关节及邻近长骨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分期.X射线、CT、MRI影像学较特征性的骨质破坏,主要发生于肱骨头及上段、股骨上/中/下段、胫骨上 段,即四肢长骨的特定部位,可累及肩关节和髋关节,建议对X射线检查阴性但有关节疼痛症状者或X射线检查可疑阳性者行CT检查或MRI检查:MRI检查为骨或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金标准,推荐的序列为T1WI、T2WI、及T2WI抑脂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叁期减压性骨坏死通过X射线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断分期.本标准参考中国微循环学会骨微循环专业委员会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技术专家共识(2022年), A.5根据双肩、双髋和(或)双膝关节的临床表现和骨骼影像学改变,对职业性减压性骨坏死进行诊按骨坏死的面积或体积与骨或股骨头的比例,将病灶分为小(30%):按关节面的长度的比例分为轻(30%):按关节面塌陷 深度分为轻(4mm),根据病损的部位、面积或体积及有无关节塌陷判断骨坏死进展情况.

A.6急性减压病的治疗应根据工作环境气压、停留时间、病情以及对治疗气压的反应,选择加压治疗 方案并尽快加压治疗(见GB/T17870).治疗时高气压环境下停留和减压时间不宜过短,按照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未及时加压治疗或未进行正确的治疗且症状未消失者,仍应积极加压治疗.减压性骨坏死应根据病情,采用加压治疗、高压氧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的方法.

A.7确诊为壹期减压性骨坏死者,若无症状可参加深度不超过18m的潜水或不超过0.18MPa附加压的高气压作业,并且水(高气压)下停留时间不超过最大不减压工作时间极限(45min),同时严格遵照GB/T16180处理. 守操作规定:确诊为贰期和叁期减压性骨坏死者应调离高气压作业岗位.如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

A.8职业性减压病重在预防,高气压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和在岗期间年度体检(见GB20827和GBZ188):如果发生过急性减压病,或者大关节长时间疼痛和 活动障碍,可以缩短检查周期:脱离高气压环境作业者离岗后健康检查的期限可延长至3年.如果发现可疑病灶,应定期随访:如确诊为减压性骨坏死,随访发现进展,可以晋级诊断.

A.9诊断书写格式:职业性减压病(急性轻型减压病):职业性减压病(左肱骨、右股骨壹期减压性 骨坏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