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地下储罐.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识表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
表1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临界量(吨)氨[液化的,含氨>50%]502 苯,甲苯 503苯酚 104 苯乙烯 50丙酮 506 丙酮合氰化氢(丙酮氰醇) 10丙烯睛[抑制了的] 208 丙烯醛[抑制了的] 50丙烯亚胺[抑制了的](甲基氮丙环) 2010 二氟化氧11 二硫化碳 20
12 二氯化硫13 二氧化硫 2014 二异氰酰甲苯 2015 氟 1016 氟化氢(无水) 2017 谷硫磷 1018 光气19 过氧化钾 2020 过乙酸(浓度>60%) 1021 环氧丙烷 40环氧氯丙烷 102223 环氧溴丙烷 1024 环氧乙烷 20
25 甲苯 50甲苯-24二异氰酸酯26 5027 甲醇 10028 甲基异氰酰 0.229 甲醛 5030 甲烷 2031 可吸入粉尘的镍化合物(一氧化镍、二氧化镍、硫化 10镍、二硫化三镍、三氧化二镍等)32 联苯胺和/或其盐类 1°033 联氟螨 1034 磷化氢 0.535 硫化氢[液化的] 2036 六氟化硒 0.5氯化氢[无水]37 100
氯甲基甲醚 10氯气39 1040 氯酸钾 201 氯酸钠 2042 氯乙烯 2043 煤气(CO,CO与H2、CH4的混合物等) 1044 汽油(闪点>18℃~<23℃) 50045 氢 2046 氢氟酸 4047 氢化梯 0.548 氰化氢 1049 三甲苯 10050 三硝基苯甲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