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814-2024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指南
Guideline of evalua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lectric powerinnovation achievement to standard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体原则4.1科学性4.2可行性4.3实用性5 评价指标.5.1评价指标体系5.2评价指标要素,6评价内容和判定依据7评价形式,7.1自评价.7.2专家评价8评价程序8.1评价流程.8.2评价准备8.3评价实施.9评价结果9.1评价结论9.2评价报告附录 A (资料性)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标准类型(资料性)B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报告(资料性)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流程 10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科技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C/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长沙学院、广州南网科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九域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益军、陈向莉、刘振国、胡娟、韩文德、刘新霞、欧繁、唐鹤、汪胜和、高志雅、冀慧敏、阚伟民、张晓虎、吴集光、邹林杰、詹清华、张自锋、陈荣敏、杨芳、费益军、张琪祁、高昂、惠娜、邓桃、段传和、赵雅文、侯春杰、付红娟、张用、周育忠、刘哲、张殷、王智娇、张博、张梅、段云肖、王思思、万晓、石俏、郝兴辉、赵红军、杨波、刘鹏、赵一茜、王亚超、王宁、王丽丽、王增彬、张丽、谢伟、卓浩泽、郑金、邹岸新、裴星宇、唐力、王昕、张营帅、刘群、王婧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请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总体原则,并给出了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判定依据、评价形式、评价程序、评价结果和跟踪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活动,管理创新成果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部分)标准编写规则GB/T22900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33450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创新成果electricpowerinnovationachievement
注:一般包括电力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电力应用研究创新成果、电力开发研究创新成果及电力软科学研究创新成果.[来源:GB/T33450-2016,3.1,有修改]
在电力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产品.
3.2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transformationfromelectricpowerinnovationachievementtostandard在电力创新成果产出过程中或基于已有成果,研制新标准或修订现行标准的过程或方法.
3.3
评价主体evaluationbody
开展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成果相关方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来源:GB/T22900-2022,3.7,有修改]
4总体原则
4.1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