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917.1-2025代替GB/T 9917.1-2002
照相镜头 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Camera lensPart 1:Zoom len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ernc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符号3.2号. 3.1术语和定义4分类、命名与分级 4.1系列与基本参数4.2命名4.3产品分级5技术要求..5.1外观和感观要求5.2焦距误差5.3F数误差5.4像面亮度均匀度5.5杂光系数5.7色贡献指数 5.6分辨率5.8畸变 5.9光学畸变5.10 像面位移5.11 定位截距5.12 操作力和承力强度5.13 光学防抖5.14 可靠性5.15 互换性.5.16环境适应性.6试验方法6.2焦距误差. 6.1外观和感观要求106.3F数误差 6.4像面亮度均匀度.10
6.5杂光系数6.6分辨率.6.7 色贡献指数6.9光学畸变 136.10像面位移 146.11定位截距 146.12操作力和承力强度 146.13光学防抖6.14可靠性 156.16环境适应性 6.15互换性7检验规则 157.1检验分类.7.2不符合项分类 157.3检验项目与不符合项分类表 157.4评判准则 168使用说明 168.1产品标志.8.2包装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169包装、运输及贮存9.1包装 179.2运输、贮存 1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9917《照相镜头》的第1部分.GB/T991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第2部分:定焦距镜头,
本文件代替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与GB/T9917.1-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光学畸变”的术语和定义(见3.1.8); 更改了适用的范围(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删除了“微距照相分辨率”的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3.1.5);删除了F数误差指标等级(见2002年版的5.2):增加了拍摄法像面亮度均匀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4和6.4):更改了分辨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6和6.6,2002年版的5.4); 更改了镜头色贡献指数的技术要求(见5.7.2002年版的5.6);增加了光学畸变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9和6.9):更改了定位截距技术要求(见5.11 2002年版的5.9);更改了操作力和承力强度技术要求(见5.12,2002年版的5.10); -增加了光学防抖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3和6.13):更改了畸变试验方法(见6.8,2002年版的6.7和附录A):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2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灿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爵影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照相机械研究限公司、杭州国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科益泰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正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科谱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杰、陈铭勇、厉冰川、陈宝锋、李杰、任森、葛世清、曾水云、叶波、王健、王均.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8年首次发布为GB/T9917-1988;一2002年第一次修订,代替了GB/T9917-1988中的变焦距镜头部分,标准编号调整为GB/T 9917.1-2002;本次为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