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 > 9月 ( 第 87 页)

2021年一建经济》考前急救三页纸2021年一建,经济,2021年一建《经济》考前急救三页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21年一建管理》考前急救三页纸2021年一建,管理,2021年一建《管理》考前急救三页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21年一建法规》考前急救三页纸2021年一建,法规,2021年一建《法规》考前急救三页纸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00.01   CCS Q 04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060—20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ing construction waste aggregate in pavement base
2021-06-04 发布 2021-12-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060-2021,DB32/T 4060-2021 规范,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标准,DB32/T 4060-20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应用技术标准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原材料 .......................................................................... 2

5.1 再生骨料 .................................................................... 2

5.2 天然骨料 .................................................................... 4

5.3 水泥 ........................................................................ 4

5.4 水 .......................................................................... 4

6 配合比设计 ...................................................................... 4

6.1 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 .......................................................... 4
6.2 再生级配骨料 ................................................................ 5

7 施工 ............................................................................ 5

7.1 一般规定 .................................................................... 5
7.2 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 .......................................................... 6
7.3 再生级配骨料 ................................................................ 7

8 质量检验与验收 .................................................................. 7

8.1 一般规定 .................................................................... 7
8.2 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 .......................................................... 7
8.3 再生级配骨料 ................................................................ 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城镇道路路面基层中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和再生级配骨料
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与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工程,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施工便道、
广场的基层设计、施工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摘 要】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存在海量数据难以获取、管理条线协同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造过程中资金、成本管控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九洲花园 2. 1. 2 期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 BIM 技术,进行项目 BIM模型的创建与维护、材料过程管控、各专业碰撞检查、虚拟施工指导等内容,有效地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1 工程概况
九洲花 园 2. 1. 2 期 建 设 项 目( 如 图 1 ) 由 常州道成置业有限公司开发,东方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江苏武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九洲花园 2. 1. 2 期总建筑面积为 55 700m2,其中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5 700m2,地上为50 000m2, 由 18 # 楼 ( 28 层,82 . 65m 高) 、23 # 楼 ( 27 层, 79 . 75m高) 、P3 平 台、人防地下车库四部分组成。

2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和需求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和项目流程梳理上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制约项目发展的质量、安全、成本问题至今是困扰各企业和高管层。现在行业内的企业普遍都有了一套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体系,但是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工程项目数据量大、各岗位间数据流通效率低、团队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比较典型地体现在成本管控的各环节中。

2. 1 项目管理各条线获取数据难度大

工程项目开始后会产生海量的工程数据,这些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班组的协调性水平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然而,现实中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基础数据获取能力是比较差的,这 使 得 采 购 计 划 不 准确、限额领 料 难 执 行、短周期的多算对比无法实现、过程数据难 以 管 控、“飞 单”、“被 盗”等 现 象严重。

2. 2 项目管理各条线协同、共享、合作效率低

工程项目的管理决策者获取工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不够,严重制约了各条线管理者对项目管理的统筹能力。在各工种、各条线、各部门协同作业时往往凭借经验进行布局管理,各方的共享与合作难以实现,最终难免大家各自为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骤升、浪费严重。 2. 3 工程资料难以保存
现在工程项目的大部分资料保存在纸质媒介上,由于工程项目的资料种类繁多、体量和保存难度过大、应用周期过长,在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竣工结束后大量的施工依据不易追溯,尤其涉及到变更单、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等重要资料的遗失,将对工程建设各方责权利的确定与合同的履行造成重要影响。 2. 4 设计图纸碰撞检查与施工难点交底困难多
设计院出具的施工图纸中由于各专业划分不同,设计人员的素质不同,图纸最难以考量的是各专业的相互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碰撞问题易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问题,更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现如今建筑物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建筑施工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对于建筑施工的协调管理和技术交底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素质的施工人员,反复变化的设计图纸使按图施工的要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同班组同一部位施工采用不同蓝图的情况;也出现了建筑成品与施工蓝图对不上的情况。施工交底的难度不断增大。

3 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
3. 1 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是以创建的 BIM模型和全过程造价数据为基础,把原来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工程信息模型汇总到企业,形成一个汇总的企业级项目基础数据库,企业不同岗位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总部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部的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工程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流程分为三步: 汇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利用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成本管控( 见图 2) 。
工程基础数据库由实物量数据和造价数据两部分构成,其中实物量数据可以通过算量软件创建的 BIM 模型直接导入,造价数据可以通过造价软件导入。通过建立企业级项目基础数据库,可以自动汇总分散在各个项目中的工程模型,建立企业工程基础数据; 自动拆分和统计不同部门所需数据,为部门决策做依据; 自动分析工程人、材、机数量,形成多工程对比,有效控制成本; 通过协同分享提高部门间协同效率,并且建立与 ERP 的接口,使得成本分析数据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3. 2 项目基础数据全过程服务
项目基础数据全过程服务( Project Data Provi- ding Service,PDPS) 是由第三方专业团队直接为客户提供工程 BIM 数字建模、项目基础数据全过程应用支持的服务性产品,让苦于缺乏 BIM 技术人才又很想应用 BIM 技术创造价值的项目部和建企达到利用 BIM 技术进行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PDPS 服务首先是由委托方将业主方、设计、顾问单位的图纸和变更资料转给服务团队。其后,服务团队利用先进的 BIM 建造工具和专业的团队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与所取资料完全对应的 BIM模型和工程量清单。随后,在项目过程中服务团队依据变更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签证单等工程相关资料实时维护更新 BIM 数据,并将其及时上传至 BIM 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委托方各条线管理人员即可通过 BIM 浏览器随时随地看到最新的数据。

PDPS 服务体系的核心是由 BIM 云数据中心和BIM 浏览器组成的支撑系统。有了 PDPS 的支持系统,客户几乎可以得到从图纸到 BIM 数据的实时服务,利用 BIM 数据的实时性、便利性大幅提升,实现最新数据的自助服务,从而大大扩展 BIM 应用价值,也使 PDPS 实现了标准化服务,可以规模化复制扩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工程概况
本文主要针对“福州某商业中心CBD工程设计,应用 Revit三维建模设计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M)。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6多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地上5层,地下2层。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工期紧,地下室、管综布置、空间关系复杂项目设计图纸分批出图,设计过程不断地修改调整方案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完成施工图设计及管道综合碰撞检查等通过BM技术应用于该项目,旨在推广应用绿色、三维设计,解决各专业三维建模完成施工图的深度及建立各专业初级族库”等,重点解决各专业内部错漏碰、专业之间碰撞及管线综合设计。由于三维建模随时都可模拟虚拟现实空间,动态的观察推敲空间结构,展示各商业业态的要求,满足了业主对施工图高标准设计要求。
2三维设计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三维建筑设计软件开始逐步进入建筑信息模型阶段。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推广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互动关联,实现模型视图任一处修改,它将各种分散的二维CAD图纸和数据表格统一到信息化建筑模型中,使高效快捷设计变为现实,让设计人有更多地时间考虑方案构思现实建筑物实体都是以三维空间状态存在,若用三维设计表达更具有优势。如复杂管综设计,一般情况下,二维CAD设计是在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完成设计后,设计师要对不同专业的图纸反复比对,也只能进行原则性管综设计,对于管综碰撞冲突很大程度凭经验判断,有些问题只能遗留到施工时解决。用三维建模时,随时自动检测及解决管综设计初级碰撞,其效果相当于将校审部分工作提前进行,这样可大大精确的提高成图质量。 Revit可视技术还可以动态地观察三维模型,生成室内外透视图,模拟现实创建三维漫游动画,使工程师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建筑空间,大大减少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协调错误,简化人为的图纸综合审核。
我们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方面作了有意义的应用尝试
(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阶段应评估工程规模、充分理解建筑方案意图及设计特点为项目模型的创建选择优化的方
案。根据工程规模划分为区域功能模块或系统模块来完成建模。如:结构专业可按分层建模并用链接架构整个模型。
本项目三维建模主要根据提供的CBD建筑设计技术资料,直接从方案阶段CAD图纸导入到三维建模软件平台,为该项目创建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电气(桥架)和暖通三维信息化模型基础轴网等。当然可以新构建轴网来达到统一建立基本的轴网及坐标基准等,使用共有的轴网坐标,这样不论做后期整合项目及管综仿真碰撞等都相当重要。

(2)创建项目模型具体分工
本工程有地下室,绘制时应从一层平面开始绘制,然后才是地下室平面图
建筑专业主要完成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平面、立面、剖面施工图和门窗明细表详图大样(包括自动扶梯和楼梯大样等),图纸表示深度相当于施工图。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要绘制结构梁、板等,任意转折剖才能真实准确表达剖面尺寸,当然也可以将设计资料导出到CAD中整理成设计文件再导入 revit中为节约时间,提高出图效率,标准详图大样可直接导入 AUTOCAD图块。
结构专业根据结构电算等建立出梁、柱板、屋面及楼梯等的三维信息模型,主要用于结构业态模型自检及管道碰撞检测的基础数据资料即参照物等。
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Revit MEP)主要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纸以及设备的型号、外观及各种参数提供完整的给排水、暖通、消防、电气信息模型、管道平立剖图、材料统计表(格式自定义)。这里要求提供准确的设备型号、外观及各种参数,才能保证提供的模型更准确。但在施工图设计中往往还有许多设备的型号等未确定因素,只能作为原则性假定,使用替代设备创建三维信息模型, REVIT还提供自动生成的轴测图形式。
给排水创建了地下室给排水和消防、喷淋系统模型:给水系统模型;排水系统模型;喷淋系统模型:消防系统模型等。
暖通主要完成管网及布管的三维建模即创建了地下一层、二层空调通风系统;地上一至三层空调及通风系统等等。电气建模完成桥架模型建立。
(3)各专业设计的配合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数据统一管理,互相参照,及时将数据互相更新,随时对项目进行审查,及时进行修改,如设备建模在管道系统布局创建之前,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设计人员要互相沟通统筹安排,确定各设备系统的层高;在设计时,根据平面布置图,定义不同颜色标识把复杂的管道系统区分开,直接绘制三维模型,可在任一视图中修改,自动协调变更,始终准确到设计图纸及文档建模过程中还可以随时进行阶段性检查如:三维模型自检,专业间初检以及三维模型数据集成等。
工作流程:单项工作分工→合作→专业精确模型→综合链接模型→碰撞检测→分析修改碰撞点→数据集成→综合模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机电安装BIM应用流程
一、建模:BIM基础
二、用模:BIM目标
三、成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

施工价值点分析·用模

成本管理:提出精确工程量;
图模合一(出图):图纸和模型准确及统一是顺利施工的基础;
交付有用的竣工模型:为运维提供有效依据。

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BIM应用流程,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 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BIM应用流程,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 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BIM应用流程,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 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BIM应用流程,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 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BIM应用流程,机电安装BIM ·施工价值点分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目录

01. 企业BIM专属数据库介绍
02. 企业BIM专属数据库技术服务
03.企业BIM专属数据库管理服务
04.建材厂商产品入库

企业库价值和作用

01数据安全
避免员工离职带走大量资源,企业资料外泄;
02标准统一
依据统一标准所建数据,可大幅度提高利用率
03省时省力
企业自建族库收集资源费时费力,自行开发耗资巨大
04随调随用
数据集中,便于查找,随调随用
05海量数据
工程需要海量BM族数据,软件无需再逐个载入族资源;
06更新持续
与BM技术发展趋势吻合,需不断更新、升级;
07专业维护
后期需根据实际中标产品修改模型,需耗费大量人力成本;
08应用广泛
种类全,覆盖广,真实产品BM模型;

企业专属BIM数据库 :是依托于住建BIM数据库成熟技术,将项目中应用的各类材料、设备、部品部件模型导入的企业专属BIM数据库,并可与住建BIM数据库资源共享。

企业库开发标准

符合国际标准;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政策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OmiClass-23》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ISO 16739:2013-IFC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BIM实施标准》T-CBDA-3-2016《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建筑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地基基础设计P-BIM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P-BIM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ISO 12006-2 Building construction --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

企业库核心特点及技术
*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统一接口,数据按需获取
# 结构化数据 - 表格等
# 非结构化数据 - 几何等
# 半结构化数据 - 属性等
* 数据挖掘,查询与读取快速响应
* 专业BIM软件插件,项目建模所见即可用
* 区块链确权、数据水印,SM国标加密,保护知识产权
* 专业分类,符合国标
* 主流数据格式,支持48种 * 网页直接三维浏览,无需安装专业BIM软件
* 产品模型数据真实可用
* API接口丰富,无缝对接浏览器、专业软件、BIM软件

住建BIM数据库、企业专属库 、BIM数据库建设管理方案,住建BIM数据库企业专属库 建设及管理方案 住建BIM数据库、企业专属库 、BIM数据库建设管理方案,住建BIM数据库企业专属库 建设及管理方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摘 要
介绍了 BIM 技术以及其在地下建筑建造中应用的现状,以实际地铁 BIM 应用工程为例,提出了目前 BIM 技术在地下建筑建造中应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一些思路,为推动 BIM在我国地下建筑更广泛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1、BIM 在地下建筑中应用现状
目前 BIM 技术在地下建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火车站的地下部分(如站前广场)以及地铁站点工程等方面。就火车站建设和改造项目而言,哈尔滨西站东广场以及济南西站站前广场等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均应用了BIM 技术。管线综合、施工模拟等方面的BIM 技术应用为工程提供了质量保证并节省了可观的工期。地铁工程的 BIM 应用而言,香港地铁到目前在全港八十二座地铁车站中 , 己经完成了二十多座的 B IM 建模,部分已经在开展应用 B IM 实现采光、能耗、烟雾、人流和可视化碰撞检测等 BIM 更深层次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国内而言北京、深圳地铁目前也有多座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站点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 BIM 技术,整体而言,BIM 应用深度较香港地铁,还多处于 3D 建模与可视化碰撞检测以及施工模拟阶段。经过和这些站点建设部门的了解,这些运用 BIM 技术的地铁站点多为试点性质,虽然试用的效果很好,但目前还没有在整条线路推广采用 BIM 技术的意向。
2、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应用分析
地铁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建设条件复杂,工程要求严格,对地铁工程的复杂空间表达、多专业(涉及 22 个专业)融合力不从心,而图纸之间信息的割裂也使“错漏碰缺”藏身其中,有香港学者统计,每 10m2 建筑面积图纸上就会有一个错误。另外,用横道图、网络图表示施工进度计划也无法准确表达出工程实体、人工材料设备等资源以及工程场地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大为降低。
以北京某地铁站 BIM 应用项目为例。该地铁站由站台与站厅两层组成,有 4 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站相连。地下建筑面积约 2.5×104m2。由于工期紧业主采取了平行发包方式,土建、机电等参建单位多达数十家,另外由于地处繁华地带,施工场地东侧紧邻一所小学,南北两侧均为高层居民楼,东侧为一正在建造的商场,施工场地狭小,建造初期由于部分拆迁尚在进行中,出入施工场地只有一条道路。因此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工期紧张,业主要求施工阶段不能有过多或较大的变更。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效率,业主决定从设计阶段开始即采用 BIM 技术,通过 BIM 技术减少设计变更,通过 BIM 模型指导项目施工。项目初期业主对 BIM 工作组订立的具体目标为和常规设计相比减少50% 以上的设计变更以及缩短工期 1 个月。BIM 在该项目中主要应用内容包括两个方
面 : 建立基于 BIM 技术的地铁站点工程全专业模型,对整体工程进行各专业间碰撞检查;对整体工程进行虚拟仿真及 4D 施工模拟。
2.1 碰撞检查
通过建立工程模型,真实反映各专业的空间分布和交叉关系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布线情况和交叉关系,通过软件自动捕捉碰撞点位置。
(1) 建立三维模型
根据甲方提供的二维图纸通过 BIM软件搭建三维模型,模型中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各个专业。下图 1 为项目整体模型图,图 2 是将建筑、结构半透明化后的整体模型图。本工程模型搭建中使用的是欧特克的 Revit 软件。

(2) 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包含三个层面的检测。土建模型内部的不合理碰撞:即土建之间布局不合理;管线与土建的碰撞 ( 见图 3);管线之间碰撞:即电气、水、暖通设备管线布局的不合理 ( 见图 4)。

在设计阶段采用 Revit 软件碰撞检查功能,对管线模型进行自动检测,再由具有施工经验的工程师对检测出的碰撞挑选出有必要调整的部分,形成书面报告,交由项目部处理。通过这样多轮处理,将极大的减少
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的问题。

2.2 施工模拟
4D 施工模拟能反映施工过程和各构件的进度安排,即用三维形式表示出的项目在各时间点的状态。4D 施工模拟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提前处理,为后期施工活动打
下坚固的基础。模拟施工的视频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可行性的指导或实际指导,以便项目部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的合理配置,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2.3 BIM 应用效果
(1)针对该地铁站建筑结构复杂、设备管线密集情况,经过统计采用 BIM 技术共检测出碰撞点 875 处 , 其中站台层部分碰撞点详见表 1。经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班组长筛查后,施工前修改了其中影响较大的 297 处设计图纸问题,避免了这些设计错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模拟,打破了传统项目管理和施工模式,通过施工模拟计算出地铁站建造过程中对材料的准确需求量,从而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施工材料的堆放。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只保留两天的材料预留,与常规施工过程相比,大大的减少了材料的堆放场地,从而有效解决了施工场地狭小,运输道路紧张等问题。通过制作的施工模拟视频资料,对地铁站内复杂位置的施工工人进行指导,使工人很快掌握了施工方案的要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工程质量。
(3)工程完工后,统计最终数据表明,项目最终完成的目标为较常规设计减少设计变更达 86%,缩短工期 34 天,可以说很好的证明了 BIM 技术在地下建筑建造中的应用效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BIM) 作为建筑业的全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中。文章介绍了 BIM 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发展,重点归纳了目前它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可推广应用途径。笔者通过自己参与的北京地铁 7 号线百子湾站 BIM 建模应用的实践体验,以及其他将 BIM 技术应用于地铁车站站内管线碰撞检查的案例经验,分析总结了 BIM 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对 BIM 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中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1 引 言
近几年,我国各大城市在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事业,地铁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涉及专业种类繁多、专业接口多、界面管理复杂,传统方法难以实现信息在整个设计过程的集成 和 闭 环。 而 三 维 建 筑 信 息 模 型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可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推广应用 BIM 技术,尤其是在设计阶段的方案设计、可视化表现、土建及设备各专业协同工作、土建设计及管线综合的自动碰撞检测、施工图设计等诸方面发挥其优势,有利于设计变更后的系统校核、对施工深化指导等,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将设计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BIM 的应用源自美国。从 2003 年起,美国总务管理局制定了 3D-4D-BIM 计划及 BIM 指南,后来陆续开展了 BIM 应用的研究,并有州政府要求州内新建公建项目必须应用 BIM。目前,欧洲、亚洲已有多国政府致力于 BIM 标准的制定。我国从2003 年开始在工程建设行业引进 BIM 技术,目前以设计院应用为主,政府及行业协会也越来越重视BIM 的应用价值和意义[1]。国内外学者对 BIM 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概念层面,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 BIM 的概念和标准、技术发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二方面是应用层面,以 BIM 本身为立足点,讨论在各工程建设行业中的使用、实践及推广。第三方面是技术层面,以 BIM 的技术特点为支撑点,做可视化、一体化、协同工作等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 BIM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步较 晚,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论述较少。

2 BIM 的概念、特点和发展
2. 1 BIM 的概念
建 筑 信 息 模 型 BIM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是以建筑物三维数字化为载体,贯穿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整个主线,将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相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关联起来,各工种协同工作而形成的建筑物信息集。

2.2 BIM 的特点
2.2.1 信息集成
BIM 技术通过数字信息来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包括建筑体量的空间关系,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各个设计要素,如梁、柱、墙、管线、设备的几何信息,各种建筑材料和构件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构件连接方式、荷载等分析信息。归根结底,BIM 的核心是通过数字信息来组建一个由计算机管控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便于建筑师从中提取相关设计信息。这种设计方法与使用传统 CAD 线条绘图的方法有很大差别。

2 .2.2 工作可传递性
BIM 的基本特性之一是工程数据在设计创建时就有随时保持一致的相互关联性,即当工程中的某项内容被修改后,BIM 系统会立即自动将修改反映到所有受影响的其他图元,而不需建筑师自己处理图纸。这种特点使得应用 BIM 系统的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工作成果能够迅速体现在相关工程阶段中,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2.3 支持协同工作
BIM 系统为设计方、施工方、建设方和运营管理者搭建了一个及时沟通、同步工作、时时监测的全新平台,提高了工作水平和设计质量。如: 利用BIM 搭建的三维模型来做梁、柱、管线等碰撞检测,可以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布设原则,同步自动检测出各构件间冲突或影响,提高了整个设计团队中各专业沟通配合的效率。

2.3 BIM 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现状
几年来,BIM 技术已从早先提出的理想概念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设计工具,给整个建筑设计乃至施工、建设、管理等行业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先进的建筑设计团队和地产公司都成立了BIM 设计工作组。 BIM 给建筑行业的软件应用,增添了更多的智能工具,实现了更多的职能工序。它除了继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应功能,并将其使用范围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如工程造价、进度安排,具有为工程建
设管理服务的潜能。

2.4 BIM 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对于 BIM 技术引入、应用及发展的研究层面大都在民用建筑设计领域,在轨道交通工程方面的使用和研究几乎是空白。BIM 技术近两年刚刚被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建设当中,主要是用于地铁车站及周边环境可视化设计和管线综合的碰撞检测。根据 BIM 技术目前的应用发展现状,未来它
可以在轨道交通工程前期、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中发挥重大作用,展现其三维可视化、分析优
化设计、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等特性。

3 BIM 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 1 前期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阶段,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 BIM 思想能够构造出城市交通的三维模型。这个模型的构成元素包含地质条件、道桥情况、管线地形、特殊建构筑物等固有特性,还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社会科学、人文经济等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如人口密度及组成、城市经济结构、出行分布等。基于这些模型信息能够进行线网规模、日客运量、日换乘量、轨道线网平均运距等各种分析和计算。

3.2 可视化设计
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建立车站三维实体模型,能够从全局把握站位周边地上地下的地形、道路、管线、建构筑物等情况,快速直观地推敲车站建筑主体和附属体量( 如图 1) ,还可结合车站一体化开发的范围、造型等,剖析其功能布局。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一般会探索多个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概念上的方案设计,也可以是详细的工程设计。BIM 使用设计选项允许建筑师利用一个模型同时开发和研究多个备选方案。由于模型的直观可视化和可靠性,业主方、设计单位可以运用 BIM 模型相互沟通,发现设计问题,进行方案的论证和优化,更大限度地发挥 BIM 的价值。

BIM 技术用数字化的建筑构件来表示真实的建筑物形态,对于传统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用物理信息的几何图形来表示的设计方法,无疑是个根本的改变。

3.3 协同设计
我国设计单位目前协同工作的基本现状是: 设计分散、成果集中、需要时协同,简单易行,比较符合目前设计单位网络现状和设计习惯。其协同设计主要是通过网络通信软件或数据中心,在设计单位局域网上建立电子邮件系统或即时通讯系统,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此平台环境下存取文件、查寻信息、交换或互提资料[3]。

BIM 技术中所谓的“协同设计”,就是建筑、结 构、设备等各个专业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下工作,设定的项目中心文件集体共享( 如图 2) 。不同专业人员使用各自的 BIM 核心建模软件建立自己专业
相关的 BIM 模型,与这个中心文件链接,并在与其同步后,将新创建或修改的信息自动添加到中心文件。这个中心文件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各专业都可以在此模型中查看其他专业构件的布置及信息,从
而实现信息共享。 图 2 BIM 工作集中心文件.

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乃至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可按各个专业分类: 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在一个设计平台上协同工作。建筑专业以墙柱、楼板、屋顶、门窗等构件为基本图元; 结构专业以梁、板、柱为主; 设备专业的基本图元构件较多,大致分成水、暖、电、消防等几个系统。每一种基本图元都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体量,被归成“族”,类似 CAD 的块。最终,由各专业协同工作、搭建出完整的 BIM 模型。

3.4 优化设计
建筑设计是一个反复修改的优化过程。以往设计中稍有变更,就需要手动修改各种图纸中的相关信息,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信息不匹配的现象,如果到施工阶段才发现,便可能造成变更、返工、浪费资源。

在 BIM 模型中,图纸是其中的一种视图类型。根据要创建的图纸类型,可以在视图中直接添加平面、剖面、立面和三维视图等不同模型界面。BIM模型中的所有图元构件都是基于一定的逻辑关系生成的,设计文件中的各个图纸视图和模型构建等图元都是关联在一起的,任何部分的修改都能够自动修改并相应反映到其他图纸视图及与模型相关的全部子项,引起关联变更。因此,整个项目中多专业协同工作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由任何一个专业所做的任何变更,均可确保各专业设计文件保持协调一致和完整,并保证实时最新的信息。这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和错误率,节约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10  CCS P11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4070—2021
江苏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Jiangsu Province code for construction survey of landscaping engineering
2021 - 08 -03 发布 2022 - 02 - 01 实施
江苏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32/T 4070-2021,DB32/T 4070-2021 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测量标准,江苏省,DB32/T 4070-2021 江苏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4

5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 4
5.1 一般规定 ...................................................................... 5
5.2 管理制度的制定 ................................................................ 5
5.3 基本工作内容 .................................................................. 6
5.4 放样数据的准备 ................................................................ 6
5.5 点位放样方法选择 .............................................................. 7

6 控制测量 .......................................................................... 7
6.1 一般规定 ...................................................................... 7
6.2 卫星定位测量 ................................................................. 10
6.3 导线测量 ..................................................................... 16
6.4 三角形网测量 ................................................................. 22
6.5 建筑方格网测量 ............................................................... 26
6.6 建筑基线测量 ................................................................. 27
6.7 水准测量 ..................................................................... 28
6.8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 30
6.9 卫星定位拟合高程测量 ......................................................... 31
6.10 资料提交 .................................................................... 32
7 土方工程施工测量 ................................................................. 32
7.1 一般规定 ..................................................................... 32
7.2 土方工程施工测量 ............................................................. 32
7.3 土方工程量计算 ............................................................... 34
8 绿化栽植工程施工测量 ............................................................. 35
8.1 一般规定 ..................................................................... 35
8.2 栽植基础施工测量 ............................................................. 36
8.3 栽植穴、槽的挖掘施工测量 ..................................................... 37
8.4 植物材料规格测量 ............................................................. 38
8.5 植物的修剪、栽植与移植测量 ................................................... 38
8.6 设施空间绿化施工测量 ......................................................... 39
8.7 坡面绿化施工测量 ............................................................. 39

8.8 重盐碱重黏土土壤改良施工测量 ................................................. 39
9 园林附属工程施工测量 ............................................................. 40
9.1 一般规定 ..................................................................... 40
9.2 园路、广场工程施工测量 ....................................................... 41
9.3 园林理水工程施工测量 ......................................................... 41
9.4 园林石景工程施工测量 ......................................................... 42
9.5 园林建筑、桥梁与设施工程施工测量 ............................................. 42
9.6 园林设备工程施工测量 ......................................................... 43
10 竣工测量 ........................................................................ 43
10.1 一般规定 .................................................................... 43
10.2 绿化栽植工程 ................................................................ 44
10.3 园林附属工程 ................................................................ 45
10.4 资料整编 .................................................................... 46
11 资料管理 ........................................................................ 46
11.1 一般规定 .................................................................... 46
11.2 资料整理与归档 .............................................................. 47
11.3 资料管理程序 ................................................................ 4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常用放样方法的精度估算公式..................................... 4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悬挂钢尺传高法................................................. 5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5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 ......................... 6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 63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64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自由设站法测量................................................. 66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单基站 RTK 放样 ............................................... 68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关于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的定义及转换 ............................. 7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控制测量、土方工程施工测量、绿化栽植工程
施工测量、园林附属工程施工测量、竣工测量、资料管理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城镇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类园
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测量及相关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GJ32/TJ20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110  CCS K70
DB32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 32/T 4072-2021
智慧家居工程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smart home
2021-08-03 发布 2022-02-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072-2021,DB32/T 4072-2021规范,智慧家居工程设计标准,DB32/T 4072-2021 智慧家居工程设计标准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基本规定 ........................................................................... 4
5 技术架构 ........................................................................... 4
6 功能要素 ........................................................................... 5
7 设备配置 ........................................................................... 7
8 安全、供电及接地 .................................................................. 10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成品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的智慧家居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99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GB/T 30246 家庭网络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A 374 电子防盗锁
DGJ32/J 26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DGJ32/J 173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JGJ/T 33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080.40  CCS Q72
DB32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32/T 4075—20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2021-08-03 发布 2022-02-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075-2021,DB32/T 4075-2021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DB32/T 4075-20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规程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 2

4 总则 ............................................................................... 3

5 基本规定 ........................................................................... 3

6 预制构件材料质量检验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混凝土用原材料 ............................................................... 4
6.3 钢筋与预应力材料 ............................................................. 6
6.4 连接材料 ..................................................................... 7
6.5 预埋件材料 ................................................................... 8
6.6 其他材料 ..................................................................... 9

7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 9
7.1 一般规定 ..................................................................... 9
7.2 模具和台座 .................................................................. 10
7.3 钢筋工程 .................................................................... 11
7.4 混凝土工程 .................................................................. 14
7.5 预应力工程 .................................................................. 16

8 成品质量验收 ...................................................................... 18
8.1 一般规定 .................................................................... 18
8.2 成品质量检验及方法 .......................................................... 18
8.3 检验规则 .................................................................... 23

9 堆放、运输与成品保护 .............................................................. 25
10 档案资料 ......................................................................... 2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原材料进场复检清单............................................... 2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纤维增强塑料(FRP)拉结件节点组合性能抗拉试验 .................... 2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预制叠合板结构性能试验........................................... 3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叠合梁结构性能试验............................................... 34
附录 E(规范性附录)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表面粗糙度试验................................... 38
附录 F(规范性附录)预制构件生产质量资料核查记录..................................... 4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规程的术语、总则、基本规定、制构件材料质量
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检验、成品质量验收、堆放运输与成品保护、档案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材料质量、生产过程质量和成品质量的检验,堆放运输,
成品保护和档案资料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
GB/T 1596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081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13475 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19889.3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GB/T 15227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8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JGJ/T 378 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GJ32/TJ 14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DB32/T 3754-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220  CCS P97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073—2021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afety of disk lock steel tubular scaffold in construction
2021-08-03 发布 2022-02-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073-2021,DB32/T 4073-2021 规范,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32/T 4073-2021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3.1 术语 ............................................................................ 3
3.2 符号 ............................................................................ 5

4 基本规定 ............................................................................ 6

5 荷载 ................................................................................ 7
5.1 荷载分类 ........................................................................ 7
5.2 荷载标准值 ...................................................................... 8
5.3 荷载设计值 ...................................................................... 9
5.4 荷载效应组合 .................................................................... 9

6 结构设计 ........................................................................... 10
6.1 基本设计规定 ................................................................... 10
6.2 地基承载力计算 ................................................................. 11
6.3 支撑架计算 ..................................................................... 12
6.4 作业架计算 ..................................................................... 13
6.5 构配件计算 ..................................................................... 15
7 构造要求 ........................................................................... 15
7.1 一般规定 ....................................................................... 15
7.2 支撑架 ......................................................................... 15
7.3 作业架 ......................................................................... 18
8 搭设与拆除 ......................................................................... 19
8.1 一般规定 ....................................................................... 19
8.2 支撑架搭设与拆除 ............................................................... 20
8.3 作业架搭设与拆除 ............................................................... 20
9 检查验收 ........................................................................... 21
10 安全管理与维护 .................................................................... 22
附录 A(资料性) 构配件承载力......................................................... 24
附录 B(资料性)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25
附录 C(资料性) 有关设计参数......................................................... 26
附录 D(资料性)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27
附录 E(资料性) 脚手架施工验收记录................................................... 29

1 范围
为使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使用和管理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使用和管理。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使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1210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T 194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G/T 503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GB/T 51443一2021   锢冶炼回收工艺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process design of indium recovery

2021一06一28 发布 2021一12一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联合发布

GB/T 51443-2021,GB/T 51443-2021规范,铟治炼回收工艺设计标准,GB/T 51443-2021 铟治炼回收工艺设计标准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 :总则 ,术语 ,原料 、辅助材料、燃 料 , 物料储存及准备 ,冶炼工艺,冶金计算,主要设备选择,厂房配置。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 业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负责 日常管理工作,由中国恩菲工程技 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 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复兴路 12 号,邮编:100038)。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原料、辅助材料、燃料 ····································…… (3)

3.1 原料 ······················································… … (3)
3.2 辅助材料、燃料 ··········································… … (3)
4 物料储存及准备 ··········································…… (5)

4.1 物料储存 ················································… … (5)
4.2 物料准备 ··································,·············… … (5)
5 冶炼工艺 ···················································…… (6)

5.1 一般规定 ················································…… (6)
5.2 浸出及浸出液处理 ·······································… … (6)
5.3 锢萃取、锢反萃液置换 ·································…… (7)

5.4 电解精炼 ················································…… (7)
5.5 废液处理 ················································…… (8)
6 冶金计算 ···················································…… (9)

7 主要设备选择 ·············································…… (11)

8 厂房配置 ···················································…… (12)
8.1 一般规定 ················································…… (12 )

8.2 物料的储存与准备 ·······································…… (12)
8.3 锢萃取 ···················································…… (13 )
8.4 电解精炼 ················································…… (13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4)

引用标准名录 ···················································…… (15)

附:条文说明 ···················································…… (17)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锢冶炼回收工艺设计标准,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提高设计质量及生产效率,做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锢冶炼 回收项 目工艺设 计 。1.0.3 锢冶炼回收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经济、适用、可靠的先进工艺、先进 设备和新材料;
2 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3 锢回收率指标达到先进水 平;
4 满足安全和环保要求; 5 有价金属综合回收。
1.0.4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副产品及能源等应设有计 量设施。 1.0.5 锢冶炼回收工艺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共包含四个方案文档,如下:

穿越河流的管道埋深设计、河道内管道敷设施工设计方案、直埋供水管道河底穿越施工方案、涵管埋设技术交底

河道内管道敷设,河道埋设管涵,涵管埋设,管道穿越河底方案,河道埋设管涵埋深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内容摘抄一:

管线穿越工程设计选点是关键,穿越点 的选择涉及河流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条 件等。较优的位置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符合线路的走向要求。对于中小型工 程,施工容易,穿越点的位置应服从线路的总 走向;对于大型穿越工程,受客观地形、地质 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条件复杂,投资较 高,穿越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线路走向应 在局部服从穿越要求。 "河段自然边界条件基本固定,主槽稳 定,河道顺直。 从河床的纵断面看,管线穿越部位以 在逆坡段上较好。 宜定在施工便利之处。  影响冲刷深度的几个有关因素 对于穿河管道的埋深设计,洪峰期最低 点的冲深是威胁安全的决定因素。从洪水前 后的实测河床变化估计河床的冲刷深度和设 计管道埋深是很不安全的。涨水期冲刷,落水 期回淤,且河床冲刷深度与洪水涨率有关。

内容摘抄二:

1工程概况 1
2施工方案的确定 1
3施工准备 3
4.测量放线 3
5.主体组焊及无损检测 3
6.管道防腐补口 5
7.围堰导流 5
8.坝间排水 6
9.管沟开挖 6
10.管道下沟 7
11.各段连头、碰死口 7
12.管道稳管 8
13.管沟回填 8
14.拆除围堰 8
15.管道清管、测径、试压、干燥 8
16.三桩埋设 10
17.地貌恢复 10
18.清理现场 10
19.人员、设备、材料需求计划 10
19.1人员需求计划 10
19.2设备机具需求计划 11
20.质量管理 11
21. HSE保证措施 11
21.1健康保证措施 11
21.2施工工地与驻地安全措施 12
21.3环境保护措施 1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