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102-2021 电力物联网平台层技术导则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2—2021
电力物联网 平台层 技术导则
Platform layer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el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台层在电力物联网架构中的定位,确立了平台层总体架构,界定了平台层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为平台层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中平台层的概念理解和信息交流,指导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单位电力物联网平台层的建设,包括平台层各组成部分的架构设计与内在关系,各组成部分的详细规范应参考对应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3474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T33745物联网术语
Q/GDW12098一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ITU-TY.2060物联网概述(Overview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ETF RFC791(1981)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SO/IEC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Internet of Things Reference Architecture)
3术语和定义
GB/T33474、GB/T33745、Q/GDW12098一2021、ITU-TY.2060和ISO/IEC301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01-2021 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技术导则
ICS33.06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1-2021
电力物联网 本地通信网 技术导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electric I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的总体架构、设计要求、能力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本地通信网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5153.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它非电影响因素)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4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5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6部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8部分: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0部分: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1部分: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与测量技术第18部分:阻尼振荡披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29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DL/T395低压电力线通信宽带接入系统技术要求
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DL/T814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要求
DL/T1297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DL/T1406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DL-T1407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DL/T143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DL/T5505电力应急通信设计技术规程
YD/T2050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0N)设备
YD/T2571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Q/GDW365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2100-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本地通信网络lo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用于边缘物联代理、业务终端以及采集控制终端等本地智能设备间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本地通信网络处于用户现场,主要包括以太网、RS485、电力线载波等有线通信方式,以及无线专网、微功率无线、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
3.2
本地网接入单元local network access unit
电力物联网部署在本地网实现数据计量动作终端接入本地通信网络的通信单元,包括独立装置和片上系统模块两种形态。
3.3
本地网汇聚单元local network convergence unit
电力物联网部署在本地网实现对本地接入单元数据进行集中信息上传和控制下发的通信单元,包括独立装置和片上系统模块两种形态。
3.4
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
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并用单独的通道使中央节点与其他各节点相连,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的拓扑结构,具有易于管理的特点。
3.5
网状拓扑mesh topology
每一个网络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网络节点相连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缩略语
D2D: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HPLC:高速电力线载波(High-speed Power Line Carrier)
ISM:工业科技医疗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
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
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MESH:网格(Mesh)
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 Control Protocol)
OAM: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CI-E:扩展外围设备互联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LC: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
PCS: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PMA: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sublayer)
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sublayer)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
QCI:业务质量等级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
SRRC: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State Radio Regulating Committee)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00-2021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技术导则
ICS33.06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0—2021
电力物联网 感知层技术 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perception layer of electric I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总体技术要求、体系结构,以及感知层终端和本地通信网络的功能、安全及调试导则。
本标准适用于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单位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规划、设计、建设的指导,感知层各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需参考相应细化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72-2019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Q/GDW12108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
Q/GDW12109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接入安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传感器sensor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根据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具有与外部通信能力的传感器是一种采集控制终端。
3.2
业务终端service terminal
侧重于处理业务功能的专用装置,不具备与主站通信能力,可通过通信接收采集控制终端的数据,并根据需要就地控制采集控制终端,与边缘物联代理通信,将经业务逻辑处理后的数据上送边缘物联代理,并接收上层的控制命令,可实现局部的业务自治功能。
3.3
感知层终端perception layer terminal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30kHz~3GHz频率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3.4
射频电子标签radio frequency label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30kHz~3GHz频率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3.5
物模型model of things
一种对物联网感知层设备信息进行描述的数据模型,通过对设备中的应用和数据进行建模管理,并对相关性进行描述,以实现不同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重用、变更和分享。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PLC:高速电力线通信(High-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JSON:JS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LoRa: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
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PLC: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WiFi: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99.3-2021 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 第3部分:标识注册管理与技术要求
ICS35.0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99.3—2021
电力物联网标识 规范第3部分:标识注册管理 与技术要求
Identific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Part 3:Identification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1-06-25发布2021-06-25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标识注册管理的技术要求、接入要求和业务流程。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标识服务参与方开展标识注册管理相关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745物联网术语
GB/T37032-2018物联网标识体系总则
Q/GDW12099.1-202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1部分:总则
Q/GDW12099.2-2021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第2部分: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
IETF RFC 1034域名概念和设施(Domain names-concept and facilities)
IETF RFC 1035域名实现和标准(Domain names-implem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
IETF RFC1945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一HTTP/1.0)
IETF RFC261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一HTTP/1.1)
IETF RFC4627JS0N格式定义(The application/json media type for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9.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户user
电力物联网对象信息的获取者或/和使用者。用户可以是电网内部的企业用户、外部的企业用户,以及普通个人用户和监管机构等,用户通过调用电力物联网应用或直接访问电力物联网标识服务系统,基于电力物联网标识获取相关信息,或进行相关操作。
3.2
标识服务提供方identifier service provider
提供电力物联网标识前缀分配服务、标识注册服务、标识解析服务、标识维护服务等的责任主体。
3.3
标识前缀分配服务identifier prefix assignment service
为电力物联网对象分配对应电力物联网标识前缀的过程。由用户向标识服务提供方进行申请,由标识服务提供方根据申请内容分配相应标识前缀,获得标识前缀使用授权,并进行信息记录。
3.4
标识注册服务identifier registration service
对象标识与其对应可寻址标识间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标识分配至特定对象后,在记录对象信息之前,需要确定信息记录位置,即可寻址标识,形成对象标识与可寻址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向上级标识服务提供方提交注册,由上级标识服务提供方记录并维护该映射关系。
3.5
标识维护服务identifier maintenance service
对象标识和可寻址标识的删除、更新的过程。
3.6
标识数据服务identifier data service
能够借助标识编码资源和标识解析系统开展标识数据管理和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数据共享共用。
3.7
标识注册系统identifier registration system
标识服务提供方提供标识前缀、对象标识、元数据和可寻址标识的注册服务的系统。
3.8
标识维护系统identifier maintenance system
标识服务提供方提供对象标识和可寻址标识的删除、更新服务的系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JSON:JavaScript.对象符号(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99.2-2021 电力物联网标识规范 第2部分: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99.2—2021
电力物联网标识 规范第2部分:标识编码 、存储与解析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identification specification-Part 2:Identification coding, storage and analysis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接入的实体设备及虚拟对象标识编码、存储与解析方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84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18347128条码
GB/T29768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Q/GDW11712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技术规范
Q/GDW12098-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
4.1编码构成
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电力物联网标识的编码由十进制数据表示,编码结构可分为标识前缀和标识后缀两部分,由版本号、行业代码、企业编码、对象编码和校验码五部分组成。
b)编码格式为:版本号.行业代码.企业编码/对象编码/校验码(可选),标识前缀代码之前用“.”分隔,标识前缀与标识后缀之间用“/”分隔。
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构成见图1,电力物联网标识解析架构参见附录A,编码结构说明参见附录B.1。
4.2编码版本
编码版本使用十进制的整数编码表示,长度为1位,取值范围为0-9,分别表示十个不同的编码版本,编码版本应符合以下要求:
a)编码版本O,命名为Code-V0,用于兼容资产实物ID编码,标识后缀的对象编码代表资产实物ID编码,按照Q/GDW11712要求执行。
b)编码版本1,命名为Code-V1,用于兼容电能计量器具条码,标识后缀的对象编码代表电能计量器具条码,按照Q/GDW1205-2013要求执行。
c)编码版本2,命名为Code-V2,用于资产实物ID和电能计量器具条码不能覆盖的电力物联网实物对象编码,编码主体总长度不定长,限定总长度不超过99位。
d)编码版本3,命名为Code-V3,用于电力物联网虚拟对象编码,编码主体总长度不定长,限定总长度不超过99位。
e)编码版本4-9,备用编码版本,用于将来电力物联网标识编码扩展,编码主体总长度不定长,限定总长度不超过99位。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98-2021 电力物联网术语
ICS35.11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98—2021
电力物联网 术语
Terms for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中一些共性的、基础性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相关概念理解和信息交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71.28一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GB/T32400一2015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
GB/T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T33745—2017物联网术语
GB/T34982-2017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
GB/T35295-2017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一般概念
3.1.1
电力物联网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eloT)
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能化服务系统。
3.1.2
电力物联网基础设施 eloT infrastructure
电力物联网能力构建所需的基础软硬件环境。
3.1.3
电力物联网服务eloT service
按照服务提供商配置或用户定制的规则,通过自动地采集、传输、处理、共享和应用数据而提供的
服务。
3.1.4
电力物联网应用eloT application
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实例,向用户提供电力物联网服务的集合。
3.1.5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的任何具体或抽象的实物,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加以区分。
[GB/T33745-2017,定义2.1.2]
3.2参考体系结构
3.2.1
层layer
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
3.2.2
参考体系结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RA)
对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描述。
[GB/T33745一2017,定义2.2.4]
3.2.3
电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eloT RA
对电力物联网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描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IoT:电力物联网(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RA:参考体系结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
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 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大彭安置房地库模板支撑方案(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通过版本)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3
第二章 编制依据 8
第三章、施工计划 9
一、施工准备 9
二、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9
三、材料配备计划 10
四、试验准备 11
五、施工进度计划 12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13
一、模板及支架搭设方案选择 13
二、模板及支架搭设参数设计 13
三、主要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28
四、模板支撑架体构造措施设置 29
五、施工工艺流程 29
六、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31
七、高大模板的使用及混凝土浇筑 34
八、模板及支架的拆除 36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9
5.1 、组织保障措施 39
5.2 、技术保障措施 43
5.3 、高支模支架监测监控 44
第六章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49
一、项目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 49
二、专业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安排 49
三、特种作业人员配备计划 50
第七章 验收要求 50
一、 质量标准及验收批次划分 50
二、 验收 50
三、 验收内容及资料收集整理 51
第八章 应急处置措施 53
一、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53
二、危险源的识别与措施 55
三、应急反应 56
四、应急救援物资 58
五、应急救援线路图 58
第九章 计算书及附图 59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安置房四期
2工程地址 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南侧紧邻 310 国道,北侧紧邻
楚王路
3 建设单位 徐州新盛绿源置业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徐州正大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 施工单位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7建筑概况 建筑功能 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 17.47 万 m2
建筑层数 11/16/17/18
车库层数 负一层
8结构概况 基础结构形式 桩基础
主体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屋盖结构形式 平屋顶形式
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安置房四期总平面图
2、高大模板区域工程概况:
区域一:人防地库
序号 主要梁尺寸(mm) 现浇板厚(mm)
人防地库 400×600、700、800、900
450×600、700、800、900 普遍为 300、
500×800、900、950、1000
550×1000 局部板块 350、
600×1200、600×1000 400
650×1200
地库人防防护分区门框梁 500×1250 ;口部洞梁 300× 300
1750、1600
模板支撑
高度 人防一层地库:3.850m 立杆基础: 400 厚筏板
详见单体图纸
人防地库平面图(阴影部分为非人防部分)
区域二 非人防地库
序号 主要梁尺寸(mm) 现浇板厚(mm)
普通地库 300×700、800、900
350×700、900
400×900
450×900、1000 普遍为 300、个别板块 400
地库出入口:上翻框梁 300×900 300
模板支撑
高度 纯地库区域:3.850m (局部 4.5m) 立杆基础: 400 厚筏板
人防、非人防地库剖面示意图
非人防地库平面图
3、高支模范围判定
根据《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2019 版):
本工程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混凝土板厚大于等于 350mm,梁截面面积大于 0.45 平方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4、施工要求
1、根据总体施工部署,模板工程施工前,各班组长、专职安全员、技术人员等必须到位,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进场安全教育;项目负责人要求在现场履职;
2、进场材料规格、型号等经检查符合方案及规范标准要求;
3、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相应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帽带应扣紧;
4、在现场大门口处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在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未按照方案施工的,应立即要求整改,并及时汇报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限期整改;
6、按规定对危大工程进行施工监测和安全巡视,发现危机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5、技术保证条件
1、方案的编制前,组织安全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2、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监理审查同意后,工序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方案编制人)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工长、专职安全员进行方案交底;
3、作业人员进场后,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节点做法、安全技术要求和风险告知,并与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第二章 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规范规程名称 编号
1国家标准 《混疑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版)
2 《混疑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6 《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2006
7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GB51210-2016
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2011
9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
10 《木结构设计标准》 GB50005-2017
11行业标准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住建部令第37号
12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办质【2018】31号13 江苏省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苏建质安【2019】378号
1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
1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2008
1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
18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1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20图 纸 本项目施工图纸 建筑、结构图
21 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计划一、施工准备
1、施工总体顺序
地库基坑施工---地库筏板施工---地库外墙、柱施工---地库顶板结构施工---地库外防水---基础回填土夯实---其它层施工。
2、生产技术准备
表 2-1 模板工程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序号 准备工作要点
1 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结构几何尺寸、标高,查阅图纸会审资料及相关的变更洽商资料。学习模板支撑体系的相关规范规程,掌握相关材料质量标准、验收流程及节点设计要求
2 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责任工长、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劳务公司管理人员对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案交底
3 责任工长在施工前对劳务公司专业技术工长、专业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质量、安全、文明、绿色施工交底;施工班组应按责任工长下达的的交底及质量标准和施工管理要求进行施工
4 施工班组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培训,并接受三级安全教育,且应熟悉和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架子工属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5 施工班组操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等不得从事模板工程施工
6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主轴线测设完成后,应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7 施工前,施工员、安全员、施工班组长应对施工环境及所需的防护用具进行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进行施工
二、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表 2-2、大型机械及主要机具配置计划表 2-3 、 测量仪器、工具配置计划
序号 名称 精度指标 单位 数量 说明
1 拓普康全站仪 1″1mm+2ppm
×D 套 1 平面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及
竖向测距
2 J2 光学经纬仪 2″ 台 1 角度测量、平面定向
3 普通水准仪 ±3mm 台 1 水准测量、标高传递
4 钢卷尺 100m 把 1 距离测量
5 线坠、塔尺等 符合规范要求 3 测量辅助工具(根据实际需
要配置)
6 钢尺 5m 把 5 短距离测量
7 游标卡尺 把 1 精密测量
8 钢板尺、塞尺 把 1 构配件检测
说明: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应按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标定、检测。
三、材料配备计划
表 3-1 材料用途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用途
1 钢管 Φ 48×2.8 若干 m 梁板模板支架、柱箍及墙模板龙骨
2 扣件 与钢管配套 若干个 梁板模板支架、柱箍及墙模板龙骨
3 普通木方 40×80 若干 m 梁底及梁侧模板龙骨、墙柱模板龙骨
4 对拉螺杆 M12 、M14 各 100 根 模板加固
5 PVC 管 Φ 20 300m 穿于对拉螺杆外
6 可调顶托 Φ 36.×600 100 个 与钢管配套
7 脚手板 木板 4000mm×
350mm×50mm 30 块 作业层施工平台
8 安全网 2200×1800 200m2 立面防护
表 3-2 模板及支架主要材料要求
类别 材料名称 技术及质量要求 双面覆膜木合板
H=15 mm 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具备保温性能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18 的规定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大于 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大于 5%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8-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ICS
29.240.99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8—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 节点设备安装 及验收规范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tandard of node devic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节点设备安装及验收的总体要求、安装前准备、安装要求、检查测试、试运行及验收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中节点设备的安装及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1292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YD/T5015通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
Q/GDW1799.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Q/GDW1799.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Q/GDW11448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安装调试与验收规范
Q/GDW12021一2019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Q/GDW12083—2020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节点设备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感知、互联互通及智能化应用的物联网。
[来源:Q/GDW12021—2019,3.1]
3.2
接入节点access node
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的通信主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自组网和终端接入功能。
[来源:Q/GDW120212019,3.2]
3.3
汇聚节点sink node
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的通信中继设备,具备自组网和终端接入功能。
[来源:Q/GDW12021—2019,3.3]
3.4
传感器sensor
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的终端设备,可感知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方式接入汇聚节点或接入节点。
[来源:Q/GDW120212019,3.4]
3.5
节点设备node device
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的通信中继设备与通信主设备的统称,包括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
注1: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是节点设备在逻辑功能上的划分,可以由同一个设备承担,也可以由不同的设备承担。
注2:节点设备按用途可分为输电节点设备和变电节点设备,输电节点设备对应于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监测终端,变电节点设备对应于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综合监测单元及站端监测单元。
4总体要求
4.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的安装应做到规范、安全,安装方式、位置应不影响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内主辅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检修维护。
4.2安装作业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Q/GDW1799.1、Q/GDW1799.2及节点设备技术文件中的规定。对重要的安装项目或工序,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4.3节点设备安装前应完成入网检测并验收合格。
4.4节点设备安装前应具备相应的安装方案。对于输电节点设备,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无线环境测试,并应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制定安装方案;对于变电节点设备,应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及无线环境测试结果制定安装方案。
4.5杆塔上安装的节点设备在正式安装前应提前进行预装,根据设备组成及各组部件的固定方式在杆塔下连接完整并通过预调试确认设备满足相关指标要求,预装后再安装到指定位置。
4.6现场安装宜结合变电站及杆塔结构特点,减少对构筑物和设备结构的影响。
4.7通信系统图形符号应符合YD/T5015中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7-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安装及验收规范
ICS29.240.99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7—2021
输变电设备 物联网 传感器安装 及验收规范
Installation and acceptance standard of sensor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安装及验收的总体要求、安装前准备、安装要求、安装后检查、试运行及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的安装工作。
2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W1799.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Q/GDW1799.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Q/GDW11448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安装调试与验收规范
Q/GDW1202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
Q/GDW12088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感知、互联互通及智能化应用的互联网。
[来源:Q/GDW120212019,3.1]
3.2
传感终端sensor terminal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中的终端设备,可实现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感知,并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方式接入汇聚节点或接入节点,以下简称传感器。
[来源:Q/GDW120212019,3.4]
3.3
节点设备node devic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感知层中的通信中继设备与通信主设备的统称,包括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
注1:汇聚节点,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理网感知层的通信中继设备,具备自组网和终端接入功能。
注2:接入节点,部署于输变电设备物理网感知层的通信主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自组网和终端接入能。
注3: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是节点设备在逻辑功能上的划分,可以由同一个设备承担,也可以由不同的备承担。
4总体要求
4.1传感器的安装应规范、安全,安装方式和位置不影响输变电主辅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检修维护。
4.2安装作业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Q/GDW1799.1、Q/GDW1799.2及传感器技术标准的规定。对重要的安装项目或工序,应事先有针对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4.3传感器安装前应完成入网检测并验收合格。
4.4传感器安装前应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制定安装方案。
4.5现场安装宜结合变电站及杆塔结构特点,减少对构筑物和设备结构的影响。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4-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信模组技术规范
4ICS01.040.29
K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4-2021
输变电设备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通信模组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wireless sensor communication modul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 通信模组的分类与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试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信模组的开发、使用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YD/T1484.1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Q/GDW12020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Q/GDW1202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20和Q/GDW12021界定的及以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线传感器通信模组wireless sensor communication modul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中,与传感器通过有线方式连接,与汇聚节点或接入节点通过无线方式连接的通信模块,简称通信模组。
3.2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嵌入式设计中,一种用于主机与辅助设备之间实现全双工发送和接收的通信收发器。以下简称UART.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MT: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3-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节点设备技术规范
ICS01.040.29
K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3—2021
输变电设备 物联网 无线节点设备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e wireless node devic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节点设备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节点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351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42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35697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YD/T1484.1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YD/T3729物联网终端原电池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Q/GDW11449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试验方法
Q/GDW12020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
Q/GDW1202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Q/GDW12079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数据规范
Q/GDW12080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边缘计算应用软件接口技术规范
Q/GDW12081输变电设备物联网通信安全规范
Q/GDW12082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20和Q/GDW12021界定的及以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线节点设备wireless node devic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中的通信设备,具备自组网和传感终端无线接入等功能。
3.2
无线接入节点设备wireless access node devic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感知层中的通信主设备,具备网络管理、自组网和传感终端无线接入等功能,下文简称“接入节点”。
3.3
无线汇聚节点设备wireless sink node devic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感知层中的通信中继设备,具备自组网和传感终端无线接入等功能,下文简称“汇聚节点”。
3.4
传感网系统sensor network system
由无线节点设备和无线传感终端组成的感知系统,实现无线传感终端数据的汇聚和无线传输。
3.5
I类无线传感终端type I wireless sensor terminal
符合Q/GDW12020的要求,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传感终端。
3.6
lI类无线传感终端type Il wireless sensor terminal
符合Q/GDW12021的要求,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传感终端。
3.7
标准测试无线传感终端standard test wireless sensor terminal
用于测试的标准传感器终端,可以是独立的实体,也可以是某个实体的一项功能,可衡量节点设备接入容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ID:设备标识符(Equipment Identifie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J/T 544-2021 聚合物透水混凝土(官方预览版)
2022年3月1日实施。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道路与桥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城投建筑有限公司、漳州城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厦门固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集茂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瑞恩弗新材料(成都)有限公司、福建山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新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建工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建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爆破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坤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乘鑫、林也坚、陈维灯、张勇林、赵令锋、陈宗华、吴承彬、林如涛、高庆强、管小健、陈颖、胡敬铨、薛军鹏、王振军、丁伟军、陈松和、陈晓玲、陈天助、张刚、王强、余弟弟、黄健、尹犟、吕夏阳、张量、黄剑、张时维、张德江、刘民军、徐振龙、刘小龙、贺恩明、谢吉宁、刘国润、邓宏、翟作卫、刘从学、廖文通、汪龙、许明朗、文志鹏、龚卫华、王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J/T 543-2022 城市轨道交通计轴设备技术条件(官方预览版)
2022年5月1日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铁路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玉琼、丁华伟、杨晓东、胡树宣、罗松、高建强、戴宏、张志倜、廖理明、杨金伟、于波、王伟、聂庆华、黄忠礼、孟蓓、王智新、李彩虹、谢研丽、黄道葳。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
ICS01.040.29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2—2021
输变电设备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 通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wireless sensor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的类型、命名、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的无线传感器,应用于其它电压等级设备的无线传感器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和导则:碰撞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2689.1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
GB/T351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388运输包装图示标志
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20和Q/GDW1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线传感器wireless sensor
具备与外部系统无线通信手段,用于发送测量、状态信息,接收和处理外部命令的传感器。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Identification(身份证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1-2021 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导则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1-2021
输变电项目 全过程工程咨询 导则
Guideline for the 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for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2021-05-12发布 2021-05-1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中基本咨询服务、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设备监造、环境保护咨询、水土保持咨询、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5032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
GB/T5037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T51095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
DL/T586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DL5279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
DL/T5434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service
采用多种业务组合,为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的服务。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one-stop engineer ing consultancy firms
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为工程项目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独立法人单位(简称咨询单位)。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部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project teams
由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而设立的组织机构(简称咨询项目部)。
3.4
咨询项目经理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project manager
由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法定代表人书面任命授权,负责履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主持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部工作的负责人。
3.5
专业咨询工程师specialty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engineer
由咨询项目经理授权,负责实施某一专业或某一岗位的工程咨询服务工作,且具备相应注册执业资格,有相应工程咨询文件签发权的人员。
3.6
委托方clients
按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具有项目发包主体资格和支付合同价款能力的当事人或取得该当事人资格的合法继承人。
3.7
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contract for 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受委托方委托,实施工程咨询服务,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简称咨询合同)。
3.8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划one-stop engineering consultancy program
由咨询项目经理组织编制,整体指导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简称工程咨询服务规划)。
4总则
4.1本标准明确了公司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策划和主要服务内容,可以作为咨询单位的工作指南,可用于指导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委托、项目部组建、服务开展和服务评价等。
4.2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应遵循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综合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和管理方法,为委托方提供智力型增值服务。
4.3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应树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理念,坚持以实现建设项目目标为宗旨,促进输变电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行的统筹实施,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4.4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包括基本咨询服务和其他咨询服务,其中基本咨询服务为必须提供的服务,其他咨询服务可根据具体工程和建设需求由合同双方协商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供。
4.5输变电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应进行集成化管理,以基本咨询服务为基础,同时根据合同委托范围统筹实施其他咨询服务,形成连续、系统、集成化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系统。
4.6咨询合同范围内的业务可依据本导则实施,合同范围外单独发包的业务仍按GB/T50326、GB/T50319、GB50021、GB/T51095、GB/T50375、DL/T586等标准实施。
4.7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清单(附录A)明确了输变电项目在项目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建设和工程总结评价阶段的主要咨询服务内容,委托方可按其确定委托服务范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80-2021 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80—2021
电力电缆隧道监测 及通信系统设计 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 of power cable tunnel
2021-05-12发布2021-05-1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电力电缆及隧道分级,电缆本体监测、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建设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110(66)kV及以上新建电力电缆、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1274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Q/GDW1814电力电缆线路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Q/GDW11455电力电缆及通道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缆隧道监测子系统cable tunnel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ubsystem
实现全部或部分电力电缆本体的温度、局部放电、护层电流等监测功能,以及隧道环境监测、巡视及联动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2
电缆隧道监控子站cable tunnel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ubstation
实现电力电缆本体和隧道环境的局部放电、护层电流、温度、水位等某方面监测或控制功能的系统。
3.3
电缆隧道监控主站cable tunnel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tation
与电缆隧道监控子站或电缆隧道监测子系统通信,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电力电缆隧道监测信息的汇集、存储、报警和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4
电缆隧道监测通信系统cable tunnel supervis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实现电缆隧道监测子系统与电缆隧道监控子(主)站间通信的通信系统。
3.5
话务系统telephone traffic system
实现隧道内人员与电缆隧道监控中心及外部通话的系统。
3.6
电缆隧道通信系统cable tu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由电缆隧道监测通信系统、话务系统组成,实现电缆隧道监测子系统与电缆隧道监控子站或主站间的通信以及隧道内人员与外界通话的系统。
4总则
4.1设计应符合国家各项法规、政策、技术方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4.2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4.3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并保持适度超前。
4.4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满足电力信息安全防护要求。
4.5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应根据电力电缆及隧道的分级进行设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79-2021 多旋翼无人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检查技术导则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79—2021
多旋翼无人机 输变电工程 安全质量检查 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of safet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for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 by applying multi-rotor UAV
2021-05-12发布2021-05-1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以电能为动力的多旋翼无人机辅助开展安全和质量检查作业要求,包括多旋翼无人机的配置、作业准备、检查环节和飞行轨迹、设备维护保养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在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新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和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工程建设阶段的安全和质量检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14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GB50127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
GB5014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3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774士800kV及以下换流站干式平波电抗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776士800kV及以下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8351000kV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8361000kV高压电器(GIS、HGIS、隔离开关、避雷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9931000kV输变电工程竣工验收规范
DL500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
DL5009.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部分:变电站
DL/T516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168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233士800kV及以下直流换流站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234±8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DL/T5235士800kV及以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L/T5236±800kV及以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DL/T5732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Q/GDW1153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旋翼无人机multi rotor UAV
一种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无人驾驶旋翼飞行器。
3.2
无人机系统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无人机以及与其相关的遥控器、任务载荷、控制链路和辅助设各等组成的系统。
3.3
链路link
无人机和遥控器之间用于飞行管理的数据链接,链路中断是指因某些原因造成的信号无法通行的现象。
3.4
空域审批手续airspace approval procedures
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使用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5
姿态模式attitude mode
无人机仅使用气压计、MU(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来保持飞行高度和基本姿态的飞行模式。
4无人机系统的配置要求
4.1基本配置
4.1.1机身上应配置航行灯,其发光强度不应小于25cd。
4.1.2应配置插拔式存储设备,存储空间应能满足无人机系统最大航摄能力的要求。
4.1.3具备避障或防撞功能。
4.1.4具备手动模式、姿态模式和GPS模式,三种飞行模式可相互切换,切换过程中飞行状态应保持平稳。
4.1.5具备链路中断返航功能。在链路中断后,多旋翼无人机应悬停等待通讯信号恢复,且等待时间可预先设置。在等待时间内若通讯信号恢复,多旋翼无人机可继续执行任务,否则按预设航线返航。
4.1.6返航航点、速度等参数可预先设置,可设置的航点个数不应少于10个。
4.1.7具备飞行区域限制功能。可设置允许多旋翼无人机飞行的区域范围,在航线规划时,可对超出范围的飞行航线进行报警提示,且飞控系统锁死;在飞行过程中,当多旋翼无人机接近区域范围时应在遥控手柄上报警提示,且有防止飞越措施。
4.1.8具备低电压报警功能。
4.1.9在高海拔地区应采用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无人机系统。
4.1.10无风环境中续航时间应大于20min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78-2020 超低频介损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78—2020
超低频介损检测仪器 技术规范
Very low frequency dielectric loss factormeasuring instru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低频介损 检测仪器的部件及使用条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配电电缆超低频介损检测仪器的购置、选型、检验、维护、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548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DL/T849.4电力设备专用测试仪器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超低频高压发生器
JJG1126高压介质损耗因数测试仪检定规程
Q/GDW11838配电电缆线路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介损dielectric loss factor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试品在施加电压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比值。
3.2
超低频介损检测仪器dielectric loss factor measuring device based on very low frequency voltage
一种在0.1Hz交流正弦电压下,测量绝缘介损随测试电压/时间变化特征,进而判断绝缘介质状态的试验仪器。
3.3
介损平均值mean tangent delta
在同一电压下多次测量所得介损值的算术平均值。
3.4
介损变化量differential tangent delta
在两个不同电压下测得的介损平均值的差值。
3.5
介损值标准偏差tangent delta stability
在同一电压下多次测量所得介损值的标准偏差。
4仪器部件及使用条件
4.1仪器部件
4.1.1仪器一般由测量单元、内置超低频试验电源和控制单元构成,宜采用一体化设计。
4.1.2应配置紧急断电的装置。
4.1.3宜配置终端泄漏电流测量补偿单元,用于补偿由电缆终端表面泄漏电流导致的介损检测值偏差,一般用于电缆终端严重污秽且无法短时消除的试验条件。
4.1.4宜针对不同电缆终端配置延长接线端子及必要的绝缘隔离配件。
4.2使用条件
4.2.1仪器的使用应满足如下要求:
a)环境温度:-10℃~+4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25℃),无凝露:
c)外部电源要求:
1)额定电压:交流单相220V士10%或三相380V±10%;
2)频率:50HzX(1士5%);
3)谐波总畸变率:≤5%;
d)海拔:不高于1000m。
4.2.2如工作环境条件超出4.2.1中规定,应经供需双方商定,进行特殊设计制造。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77-2020 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技术规范
ICS29.260.01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77—2020
输电线路 飘浮异物 激光清除装置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loating foreign objects laser removal equipment for transmission line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的组成与分类、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的选型、订货、验收和维护。变电站、配电线路等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47.1一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
GB10320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
GB/T13739激光光束宽度、发散角的测试方法以及横模的鉴别方法
GB/T13863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
GB/T15175固体激光器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GB/T15313激光术语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Q/GDW1799.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3术语和定义
GB/T153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飘浮异物floating foreign objects
悬挂在输电线路上的飘浮性物体,包括风筝、风筝线、塑料布、广告布、遮阳网、防护网、包装袋、气球、孔明灯、塑料薄膜等。
3.2
红外激光infrared laser
波长大于760nm的激光。
3.3
二氧化碳激光清除装置CO2 laser removal equipment
采用波长范围在9000~11000m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为光源的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
3.4
光纤激光清除装置fiber laser removal equipment
采用波长范围在800~2100m的光纤激光器为光源的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
3.5
激光功率laser power
激光光束在发射处发出的总功率。
3.6
激光功率密度laser power density
激光光束的总功率除以该光束投射在目标上的投影面积。
3.7
最大有效作用距离maximum effective distance
采用特定波段激光的清除装置,其输出光束的激光功率密度能够有效清除异物的最远距离。
3.8
辅助瞄准激光assistant aiming beam
与红外激光同轴同向合束输出的用于辅助瞄准的可见激光。
4组成与分类
4.1设备功能
将适当能量激光束照射到输电线路飘浮异物上,在确保安全条件下快速清除异物,典型飘浮异物类型参见附录A。
4.2设备组成
输电线路飘浮异物激光清除装置一般由激光光源、光束整形模块、辅助瞄准模块、电源及控制模块、安全防护模块、冷却模块组成。
4.3设备型号和分类
设备型号和分类要求如下:
a)按光源类型分:
1)C——二氧化碳激光光源;
2)F—光纤激光光源。
b)按冷却方式分:
1)W—水冷;
2)A——风冷。
c)按激光方向控制类型分:
1)E——电动控制,采用电动云台控制激光方向;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075-2020 架空输电线路防鸟装置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075—2020
架空输电线路 防鸟装置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rd prevention device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2021-04-30发布2021-04-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防鸟装置的一般要求、分类要求、横担防护宽度、试验与检验、标志与包装、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压等级为交流110kV~500kV和直流士400kV、士500kV架空输电线路,其它电压等级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2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式样)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043.1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1408.1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
GB/T1692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率的测定
GB/T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65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2694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T3428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
3术语和定义
GB/T35695和DL/T15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鸟装置device of bird guard
用来防范涉鸟故障的装置,包括防鸟刺、防鸟护套、防鸟拉线、防鸟盒、防鸟挡板、防鸟罩、防鸟针板、驱鸟器、人工鸟巢和防鸟锥等。
3.2
防护范围protecting range
为避免鸟类在杆塔横担、地线支架和耐张金具等部位活动引起鸟粪闪络,需布置防鸟刺(针板)的区域。
3.3
横担防护宽度protection width on cross arm
杆塔横担上防护范围的最远边界到绝缘子串中心点的距离。对于工型绝缘子串,中心点为绝缘子的挂点,对于V型绝缘子串,中心点为V型绝缘子串夹角中心线在横担上的投影。
4一般要求
4.1防鸟装置的设计应不影响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现场装拆方便,安装牢固,不妨碍架空输电线路的维护检修工作。
4.2防鸟装置应便于加工制造和批量生产。
4.3防鸟装置的制造图样应在供货合同图样内标示出具体的特征尺寸,并提供装配说明或施工图样。
4.4防鸟装置应能长期耐受紫外线、雨、雪、冰、风、温度变化等外部环境和短时恶劣天气,并通过相关材料、电气和机械性能试验。
4.5防鸟装置的选择应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应考虑覆冰、风速、温度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单一或组合使用。
4.6连接与紧固的要求如下:
a)防鸟装置的连接不应在杆塔上打孔,应采用专用连接金具:
b)防鸟装置的紧固件应采用热浸镀锌螺栓和螺母,其技术指标应符合DL/T284的规定;
c)防鸟装置用连接螺栓性能等级应不低于4.8级,并使用与之相配的螺母,加装防松脱措施。
4.7防鸟装置使用的环境条件如下:
a)环境温度:-40℃~40℃,最大日温差:40℃;
b)最大风速应与线路设计风速保持一致:
c)覆冰厚度:20mm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114
115
116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