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30 页)

2021版,国家电网,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线路工程分册,高清pdf,高清PDF《2021版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变电工程分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2021 年版)))是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全面加强基建施工作业单元管控长效机制建设、进-步加强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等有关要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2018 年版)))基础上修编完成。
本分册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 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2 021 年版)变电工程分册)),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项目部设置、项目部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造价管理 章,以及名词术语、标准化管理模板个附录。其中,书中还将标准化管理模板以二维码形式呈现 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扫描本手册封底的防伪码 还可以享受增值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单位 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管理。

本手册修编体现了五个特点:一是总结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及运作经验,并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和12项配套政策要求;二是结合《35kV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对35kV输变电工程管理内容的精简,对部分管理内容分电压等级做了不同程度的精简;三是继续保持按五大专业描述的架构,并对相关内容、流程等进行优化、完善;四是突出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及主要管控节点、工作流程等有关内容,并统一了管理模板;五是对在基建数字化平台中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明确。
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施工项目部设置。明确了施工项目部的定位、组建原则、组建方式与要求;明确了施工项目部工作职责及各岗位职责,以及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与关键管控节点。
(2)专业管理要求。明确了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五个专业的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管理流程和管理依据。
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明确了施工项目部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方法,并标注了完成各项工作所采用标准化管理模板的编号。附录B中详细收录了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模板(可登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内网“基建管理”专栏下载使用)。
2)管理流程。明确了施工项目部各专业管理重要单项业务的工作流程。
3)管理依据。在各章节后列出了施工项目部各项工作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公司管理制度等,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不再列出文号,只对于通知、文件等列出文号。

内容索引:

编制说明
1施工项目部设置……
1.1施工项目部组建………1
1.2施工项目部工作职责…………………7
2项目部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14
2.1项目总体管理流程………14
2.2项目部总体工作描述……………15
2.3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与关键管控节点…17
2.4施工项目部重点记录汇总……19
3项目管理……24
3.1管理工作内容及方法…………24
3.2管理流程……………26
3.3管理依据……………………31
4安全管理………32
4.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32
4.2管理流程………………37
4.3管理依据…………42
5质量管理…………43
5.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43
5.2管理流程………45
5.3管理依据48

6技术管理…49
6.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49
6.2管理流程……50
6.3管理依据…52
7造价管理…53
7.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53
7.2管理流程…54
7.3管理依据………61
附录A名词术语……63
附录B标准化管理模板……65

B.1施工项目部设置部分………65
SSZB1: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成立通知……65
SSZB2:注册建造师施工管理签章文件目录………66
B.2项目管理部分………68
SXMB1: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资格报审表…68
SXMB2: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关键人员变更申请表70
SXMB3:分包管理人员变更申请表………71
SXMB4:特种作业人员报审表·……72
SXMB5: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74
SXMB6: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80
SXMB7: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报审表…………82
SXMB8:施工日志…83
SXMB9:工程开工报审表………86
SXMB10:单位(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89
SXMB11:工程复工申请表………………91
SXMB12:工作联系单……………………93
SXMB13:会议纪要…………94
SXMB14:文件收发记录表…………96
SXMB15:道用报审表………97
SXMB16:工程总结……………………98
SXMB17:施工分包备案表……
B.3安全管理部分……100
SAQB1:施工安全管控措施报审表·…100
SAQB2: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报审表.109

SAQB3:大中型施工机械进场/出场申报表………………….111
SAQB4: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场验收单…………112
SAQB5:三级及以上风险管控计划……………114
SAQB6:检查问题通知单………115
SAQB7:检查问题整改反馈单……….116
SAQB8:安全管理台账目次…117
SAQB8-1:应有并做好以下账、表、册、卡…117
SAQB8-2:施工班组应有并做好以下账、表、册、卡……117
SAQB8-3:环境管理台账……117
B.4质量管理部分…140
SZLB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范围划分报审表…·………140
SZLB2:工程控制网测量报审表·……142
SZLB3:计量器具台账………143
SZLB4:主要测量计量器具/试验设各检验报审表………143
SZLB5:试验(检测)单位资质报审表·……144

S7R6:工程枪测试脸项日计划报审表………145
SZLB7:乙供主要材料及构配件供货商资质报审表……158
SZLB8:乙供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160
SZLB9:产品检验记录……161
SZLB10:甲供主要设备(材料/构配件)开箱申请表…162
SZLB11: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缺陷通知单……163
SZLB12:设备(材料/构配件)缺陷处理报验表…164
SZLB13:试品/试件试验报告报验表……165
SZLB14: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报告表………166
SZLB15: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处理方案报审表……167
SZLB16: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处理结果报验表……168
SZLB17:工程质量问题台账……169
SZLB18:调试报告报审表………………170
SZLB19:旁站/隐蔽验收告知单……171
SZLB20:公司级专检申请表………172
SZLB21:验收中请表……173
B.5技术管理部分…180
SJSB1图纸预检记录………180
SJSB2:专家论证报告………181
SJSB3:图纸收发登记表…………182
SJSB4:设计变更收发登记表………182
SJSB5:交底记录183

SJSB6: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执行报验单……186
SJSB7:专项施工方案(措施)目录……………187
B.6造价管理部分………-190
SZJB1资金使用计划报审表…………190
SZJB2:工程预付款报审表……191
SZJB3:工程进度款报审表…………192
SZJB4:设计变更联系单………197
SZJB5:现场签证审批单………198
SZJB6:索赔申请表……199
SZJB7:工程竣工结算书…200

高清PDF《2021版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变电工程分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已关闭评论

ICS93.020
P22 DB32
备案号:54438—2017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217—2017
公路工程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路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mbankments using EPS beads mixed lightweight materials
2017-05-05发布 2017-06-0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 3217,DB32/T 3217-2017,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公路工程,路堤技术,DB32/T 3217-2017 公路工程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路堤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路堤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的路堤填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O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EA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EPS颗粒EPS beads
EPS是膨胀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的英文简称,一种颗粒状树脂,颗粒直径约为1mm~3mm。通过与物理性发泡剂融合,经过发泡后形成密度为11kg/m3~15kg/m3的颗粒。
3.2
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EPS beads mixed lightweight material
EPS颗粒、土、水泥和水等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拌合而成的重度在9.0kN/m3~13.5kN/m3的路堤填料。
3.3
EPS颗粒混合轻质路堤EPS beads mixed lightweight embankment
路堤主体采用EP颗粒混合轻质材料填筑,封顶层和包边土采用黏性土或低剂量灰土等。
3.4
松铺系数loose paving coefficient
路堤在分层填筑过程中,每层填料压实前的填筑厚度与压实后厚度的比值,一般取值范围为1.1~1.3。松铺系数与材料的配合比和施工过程相关,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4总则
4.1在保护自然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广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路堤新型绿色环保技术,建设绿色环境友好工程,制定本规程。
4.2采用EPS颗粒混合轻质材料路堤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1版,国家电网,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线路工程分册,高清pdf,高清PDF《2021版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线路工程分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2021 年版)))是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全面加强基建施工作业单元管控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等有关要求,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管理手册 2018 年版) 基础上修编完成。
本分册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 (2021 年版)线路工程分册)),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项目部设置、项目部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造价管理 章,以及名词术语、标准化管理模板个附录。其中,书中还将标准化管理模板以二维码形式呈现,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扫描本手册封底的防伪码,还可以享受增值服务。
本手册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单位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管理。

本手册修编体现了五个特点:一是总结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及运作经验,并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用制度和12项配套政策要求;二是结合《35kV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对35kV输变电工程管理内容的精简,对部分管理内容分电压等级做了不同程度的精简;三是继续保持按五大专业描述的架构,并对相关内容、流程等进行优化、完善;四是突出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及主要管控节点、工作流程等有关内容,并统一了管理模板;五是对在基建数字化平台中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明确。
本手册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施工项目部设置。明确了施工项目部的定位、组建原则、组建方式与要求;明确了施工项目部工作职责及各岗位职责,以及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与关键管控节点。
(2)专业管理要求。明确了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五个专业的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管理流程和管理依据。
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明确了施工项目部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方法,并标注了完成各项工作所采用标准化管理模板的编号。附录中详细收录了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模板(可登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内网“基建管理”专栏下载使用)。
2)管理流程。明确了施工项目部各专业管理重要单项业务的工作流程。
3)管理依据。在各章节后列出了施工项目部各项工作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公司管理制度等,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不再列出文号,只对于通知、文件等列出文号。

内容索引:

编制说明
1施工项目部设置1
1.1施工项目部组建……1
1.2施T项目部工作职责……7
2项目部重点工作及关键管控节点………13
2.1项目总体管理流程……………………………………………13
2.2项目部总体工作描述………14
2.3施工项目部重点工作与关键管控节点…………16
2.4施工项目部重点记录汇总…………………18
3项目管理…………23
3.1管理工作内容及方法…………23
3.2管理流程….…25
3.3管理依据……………30
4安全管理……31
4.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31
4.2管理流程…………35
4.3管理依据……40
5质量管理………41
5.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41
5.2管理流程………43
5.3管理依据……46

6技术管理47
6.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47
6.2管理流程………………48
6.3管理依据………50
7造价管理…………51
7.1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51
7.2管理流程52
7.3管理依据…59
附录A名词术语61
附录B标准化管理模板63

B.1施工项目部设置部分63
SSZX1:施工项目部组织机构成立通知……63
SSZX2:注册建造师施工管理签章文件目录…………64
B.2项目管理部分66
SXMX1: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资格报审表………66
SXMX2: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关键人员变更申请表……………67
SXMX3:分包管理人员变更申请表……68
SXMX4:特种作业人员报审表69
SXMX5: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70
SXMX6: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76
SXMX7:施工进度调整计划报审表……78
SXMX8:施工日志…79
SXMX9:工程开工报审表·…82
SXMX10:单位(分部)工程开工报审表…………85
SXMX11:工程复工申请表………87
SXMX12:工作联系单…………89
SXMX13:会议纪要………90
SXMX14:文件收发记录表……………92
SXMX15:通用报审表…………93
SXMX16:工程总结…+………94
SXMX17:施工分包各案表……95
B.3安全管理部分…………96
SAQX1:施工安全管控措施报审表………96
SAQX2: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报审表104
SAQX3:大中型施工机械进场/出场申报表……106

SAQX4:安全文明施工设施进场验收单107
SAQX5:三级及以上风险管控计划……109
SAQX6:检查问题通知单………110
SAQX7:检查问题整改反馈单111
SAQX8:安全管理台账目次………112
B.4质量管理部分……134
SZLX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范围划分报审表134
SZLX2:计量器具台账……………136
SZLX3:主要测量计量器具/试验设备检验报审表136
SZLX4:试验(检测)单位资质报审表137
SZLX5:工程检测试验项目计划报审表……138
SZLX6:乙供主要材料及构配件供货商资质报审表……144
SZLX7:乙供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146
SZLX8:产品检验记录……147
SZLX9:甲供主要设备(材料/构配件)开箱申请表……148
SZLX10: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缺陷通知单,149

SZLX11:设备(材料/构配件)缺陷处理报验表150
SZLX12:试品/试件试验报告报验表……151
SZLX13: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养护温度记录152
SZLX14: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表……153
SZLX15: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汇总及评定表154
SZLX16:跟踪管理记录……155
SZLX17: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报告表…157
SZLX18: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处理方案报审表158
SZLX19:工程安全/质量事故(事件)处理结果报验表…159
SZLX20:工程质量问题台账………160
SZLX21:旁站/隐蔽验收告知单161
SZLX22:公司级专检申请表162
SZLX23:验收申请表………163
B.5技术管理部分………170
SJSX1:图纸预检记录…………………170
SJSX2:专家论证报告………171
SJSX3:图纸收发登记表……………172
SJSX4:设计变更收发登记表…172
SJSX5:交底记录……173
SJSX6: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执行报验单…176
SJSX7:专项施工方案(措施)目录…………177
B.6造价管理部分………180
SZJX1:资金使用计划报审表-180

SZJX2:工程预付款报审表181
SZJX3:工程进度款报审表…182
SZJX4:设计变更联系单…187
SZJX5:现场签证审批单……188
SZJX6:索赔申请表…………189
SZJX7:工程竣工结算书……190

ICS93.020

P22 DB32
备案号:4757-215
江苏省地方标准
IN32/T2799-2015
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规程
Teehnicnl standard for trentment ef liquefiable greuad by resenant methad
2015-04-10发布 2015-11-1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 2799,DB32/T 2799-2015,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规程,DB32/T 2799-2015 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十字振动翼共振法的术语与定义以及该工法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的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十字振动翼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78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TG BO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TB02-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D31-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E40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共振法resonant compaction method
利用振杆-土系统共振时的振动效应,使土层与振杆同步振动,实现振动能量从振锤到振杆和周围土中的最佳传递,从而达到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目的,
3.1.2
十字振动翼crisscross section vibratory probe
由两根垂直相交的具有均匀分布圆形通孔的钢板连接成横截面呈十字形的振杆,该振杆的四条直翼边设有连续的凸形半圆齿,振杆的底端设有尖刺齿。
3.1.3
液化地基liquefiable ground
在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粉砂中的孔晾水压力骤然上升,在振动短暂的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原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得砂土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造成地表喷砂冒水、地裂、滑坡和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3.1.4
共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
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顿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此一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共振法适用于处理松散饱水粉土、砂土等无黏性土或黏粒含量少的液化地基。
4.1.2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要求及液化土层的类型等因素,精心设计,以保证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2资料准备
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设计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a)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应按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察,并提供岩土工程察报告,具体内容应包括:
1)现场工程地质钻孔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
2)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赋存条件;
3)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现场原位测试资料;
4)根据相关试验,按GB50011JTG/TB02-01及GB50021进行场地土的类型、场地类别、地基土的液化判别,并提供液化土层的位置、厚度及场地液化等级评价资料。
b)工程场地与环境条件有关的资料,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场地的总平面图,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地下结构物的分布图等;
2)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水、电及材料供应条件等。
c)建(构)筑物有关的资料,具体内容包括:
1)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建(构)筑物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
3)建(构)筑物安全等级;
4)设计要求的地基液化处理要求。
d)施工条件有关的资料:
1)施工机械的设备条件、动力条件;
2)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3工艺性试验
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以及该技术在地区使用的成熟程度,应在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测,通过分析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4.4振动监测
共振法处理可液化地基施工中应进行施工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施工中的振动监测、沉降监测、周围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当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修改设计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4.5设计计算
4.5.1十字振动翼共振法设计流程见图1。

4.5.2十字振动翼共振法的适用性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分析确定,应分析土体饱和度、相对密度、地下水位、贯入阻力、土的颗粒级配、液化土层厚度等参数,判断是否适合采用共振法处理。
4.5.3十字振动翼共振法处理液化地基的加固深度,应根据岩土工程勒察报告液化土层的厚度及GB50011和GB50021中的条文规定确定。
4.5.4十字振动翼共振法单点振动液化的范围1.2m~2.7m,安全施工距离≤3m
4.5.5共振法激振频率宜根据现场波速测试得到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及室内试验获得的土体阻尼比,按振动系统单自由度模型得到[见式(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AutoCAD 全套市政工程,图纸绘制,图纸绘制自学手册,张日晶,胡仁喜,高清pdf,高清PDF《AutoCAD 全套市政工程图纸绘制自学手册》胡仁喜、张日晶

本书围绕一个典型的城市市政建设全套设计图纸的绘制讲解在市政设计工程实践中利用AutoCAD
2013中文版绘制从市政供热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市政给排水工程到市政园林工程全方
位设计的思路与技巧。
全书中心明确,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按市政工程设计范畴共分6篇14章,第1篇为基础篇,主要
介绍AutoCAD2013入门、二维绘图命令、编辑命令、辅助绘图工具等内容;第2篇为市政供热工程篇,
主要介绍市政供热管网工程设计基础、某城市小区采暖管网室外总平面图绘制等内容;第3篇为市政桥梁
工程篇,主要介绍市政桥梁工程设计基础、钢结构天桥施工图绘制等内容:第4篇为市政道路工程篇,主
要介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基础、市政道路管线综合绘制等内容;第5篇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篇,主要介绍市
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基础、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图的绘制等内容;第6篇为市政园林工程篇,主要介绍市政
园林工程基础、街旁绿地设计工程图的绘制等内容。各章之间紧密联系,前后呼应。
本书面向初、中级用户以及对市政工程设计比较了解的技术人员编写,旨在帮助读者用较短的时间快速熟练地掌握市政工程设计全范畴工程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并提高读者工程实践能力,达到一学即会的快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内容索引:

第1篇基础知识篇
第1章AutoCAD2013入门
1.1操作界面
1,1,1标题栏3
1.1.2绘图区3
1,1.3坐标系图标…5
1.1.4菜单栏…6
1,1,5工具栏…7
1.1.6命令行窗口……9
1.1.7布同标签…9
1.1.8状态栏…10
1.1.9状态托盘10
1.1,10滚动条11
1.1.11快速访问工具栏和交互信息工具栏12
1.1.12功能区…12
1.2配置绘图系统……12
1.21显示配置……12
1.2.2系统配置……13
1.3设置绘图环境…13
1.3.1绘图单位设置……13
1.3.2图形边界设置……14
1.4文件管理……15
1.4.1新建文件……15
1.4.2打开文件……16
1.4.3保存文件…-17
1.4.4另存为…17
1.4.5退出m…18
1.4.6图形修复ma…18
1.5基本输入操作…19

1.5.1命令输入方式……19
1.5.2命令的重复、撒销、重做-…20
1.5.3透明命令20
1.5.4按键定义21
15.5命令执行方式21
1.5.6坐标系统与数据的输入方法…21
1.6图层设置…23
1.6.1建立新图层--…23
1.6.2设置图层……-26
1.6.3控制图层…-28
1.7绘图辅助工具………-29
1.7.1精确定位工具--…-29
1.72图形显示工具……-34
第2章二维绘图命令37
2.1点与直线类--39
2.1.1绘制点--39
2.1.2绘制直线段40
2.1.3实例—阀…40
2.2圆类图形…41
2.2.1绘制圆…41
22.2实例—绘制管道泵…41
2.2.3绘制圆弧…42
2.2.4实例——绘制螺纹连接……43
2.2.5绘制圆环-…-44
2.2.6绘制椭圆与椭圆弧-……44
2.2.7实例——盟洗盆……45
2.3平面图形…46
2.3.1绘制矩形mm…46
2.3.2绘制正多边形…48
2.3.3实例——风机符号…48
2.4多段线50

2.4.1绘制多段线…50
2.4.2编辑多段线…50
2.4.3实例——交通标志的绘制……52
2.5多线…54
2.5.1绘制多线……54
2.5.2定义多线样式……55
2.5.3编辑多线55
2.5.4实例——绘制墙体……56
2.6样条曲线58
2.6.1绘制样条曲线…58
2.6.2编辑样条曲线.59
2.6.3实例道路高程线……60
第3章编辑命令61
3.1选择对象63
3.2删除及恢复类命令65
3.2.1删除命令65
3.2.2恢复命令……65
3.2.3清除命令…65
3.3复制类命令66
3.3.1复制命令-……-66
3.3.2实例一十字走向交叉口育道……67
3.3.3镜像命令m-68
3.3.4实例—一道路截面…69
3.3.5偏移命令70
3.3.6实例—桥梁钢筋剖面……-71
3.3.7阵列命令.-73
3.3.8实例—提示自道……73
3.4改变位置类命令75
3.4.1移动命令75

3.4.2旋转命令75
3.4.3缩放命令76
3.4.4实例弹簧安全阀……77
3.5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78
3.5.1圆角命令78
3.52倒角命令79
3.5.3剪切命令80
3.5.4延伸命令81
3.5.5实例——行进育道……82
3.5.6拉伸命令84
3.5.7拉长命令85

3.5.8打断命令……86
3.5.9打断于点……86
3.5.10分解命令86
3.5.11合并命令……87
3.5.12实例变更管径套管接头…87
3.6对象编辑……89
3.6.1钳夹功能…a…90
3.6.2修改对象属性…a…90
3.6.3特性匹配
3.6.4实例——桥梁平面布置图……92
3.7图案填充……95
3.7.1基本概念…96
3.7,2图案填充的操作……96
3.7.3编辑填充的图案……101
3.7.4实例——变更管径套管接头…102
第4章辅助绘图工具…-105
4.1查询工具……107
4.1.1距离查询-…107
4.1,2面积查询……107
4.2图块及其属性……108
4.2.1图块操作……108
4.2.2图块的属性……109
4.2.3实例—一标注标高符号…111
4.3设计中心与工具选项板……112
4.3.1设计中心……112
4.3.2工具选项板……113
4.4文字…115
4.4.1文字样式115
4.4.2单文本标注…117

4.4.3多行文本标注…118
4.4.4文本编辑…121
4.4.5实例—一标注道路断面图说明文字122
4.5表格123
4.5.1定义表格样式123
4.5.2创建表格125
4.5.3表格文字编辑126
4.5.4实例—绘制A3市政工程图纸样板图形126
4.6尺寸标注…131

4.6.1尺寸样式……131
4.6.2尺寸标注-……134
4.6.3实例——桥边墩平面图……137
4.7综合实例一公园茶室……141
4.7.1茶室平面图的绘制……142
4.7.2文字、尺寸的标注……150
4.7.3茶室顶视平面图的绘制……152
第2篇市政供热工程篇
第5章市政供热管网工程设计基础……161
5.1供热管网布置原则……163
5.2供热管网布置形式…163
5.3供热管道的排水、放气与疏水装置……164
5.4供热管道检查室及检查平台……164
5.5供热工程施工图绘制的具体要求…165
第6章采暖管网室外总平面图……176
6.1小区热网图设计说明…178
6.2小区总平面图的绘制…179
6.2.1设置绘图环境……180
6.2.2建筑物布置-……183
6.2.3场地道路、绿地等布置……184
6.2.4绘制挡土墙……193
6.2.5绘制台阶及剩余图形……200
6.3小区总平面图采暖管网的绘制…212
6.3.1绘图准备m…213
6.3.2绘制及布置采暖管网图例-…214
6.3.3绘制给水及回水管线……216
6.3.4添加文字说明……217

6.3.5绘制标高220
6.3.6
绘制坡度符号220
6.3.7绘制指北针…222
6.4检查井大样图的绘制222
6.4.1检查井大样图1的绘制……222
6.4.2检查井大样图2的绘制……230
第3篇市政桥梁工程篇
第7章市政桥梁工程设计基础……231
7.1桥梁设计总则及一般规定…233
7.2桥梁设计程序240

7,2.1前期工作…240
7,2.2设计阶段…241
7.3桥梁设计方案比选……241
第8章天桥钢结构施工图……244
8.1钢结构天桥设计说明……246
8.2绘制图框….-248
8.3天面平面图的绘制……-252
8.3.1绘制基础轮廓……253
8.3.2添加标注…256
8.3.3添加文字及图框……263
8.4柱网布置图的绘制-…263
8.4.1绘制轴线……264
8.4.2添加标注……270
8.4.3添加文字及图框……273
8.5结构布置图的绘制……274
8.5.1绘图准备……275
8.5.2增加图形-276
8.5.3添加标注及文字……280
8.5.4插入图框……281
8.6钢架布置图的绘制-…282
8.6.1绘制轴线…m…283
8.6.2绘制钢架…284
8.6.3添加标注-……284
8.6.4添加文字…285
8.6.5插入图框…286
8.7龙骨布置图的绘制287
8.7.1绘制轴线……287
8.7.2绘制龙骨-………288
8.7.3添加标注290

8.7.4添加文字293
8.8B-C结构立面图的绘制…-294
8.8.1绘制轴线294
8.8.2绘制立面295
8.8.3添加标注303
8.8.4添加文字及标高305
8.8.5插入图框308
8.9A-D结构立面图的绘制…309
8.9.1绘图准备309
8.9.2绘图图形310
8.9.3绘图图表312

8.10剖面图的绘制-…313
8.10.1绘制8-1剖面图-…313
8.10.2绘制8-2剖面图…318
8.10.3插入图框-318
8.11主梁与混凝士柱连接节点大样图319
8.11.1绘制图形………320
8.11.2添加标注……325
8.12次梁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大样图…327
8.12.1绘制图形……327
8.12.2添加标注……331
8.13主梁与钢柱连接节点大样图……331
8.14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大样图……-332
8.15次梁与次梁连接节点大样图……332
8.16钢柱与钢柱连接节点图……333
第4篇市政道路工程篇
第9章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基础……334
9.1道路设计总则以及一般规定……335
9.2道路通行能力分析……335
9.2.1设计速度……335
9.2.2设计车辆-…336
9.2.3通行能力-337
第10章市政道路管线综合设计……345
10.1设计说明--347
10.2绘制图框…-348
10.3道路管线综合平面图…352
10.3.1绘图准备352

10.3.2绘制图形354
10.3.3添加文字359
10.3.4绘制指北针360
10.4路口管线交叉标高控制图……361
10.5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一)的绘制…-363
10.5.1绘制基础图形364
10.5.2添加标注及文字说明……369
10.6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二)的绘制-370

第5篇市政给排水工程篇
第11章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基础……372
11.1给排水系统概述…-374
11.1.1给排水系统的组成……374
11.1.2给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与特点……375
11.2给排水管网系统……375
11.2.1给水管网系统……375
11.2.2排水管网系统…-377
11.3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380
11.3.1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380
11.3.2给水管网定线……380
11.4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381
11.4.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381
11.4.2污水管网规划布置……382
11.4.3雨水管的布置及排水系统选择……384
11.4.4雨水口和检查井的的布置……386
11.5给排水制图简介……387
11.5.1一般规定……387
11.5.2常用给排水图例……389
第12章市政道路排水施工图绘制……391
12.1排水施工说明及图例……393
12.2道路排水平面图绘制……394
12.2.1绘制基础图形……395
12.2.2绘制高程符号……406
12.2.3添加文字说明……407
12.3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408
12.3.1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1……408

12.3.2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2……423
12.3.3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3-…426
12.3.4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4426
12.3.5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5427
12.3.6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6……427
12.3.7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7…428
12.3.8绘制污水管道纵立面图8……428
12.4绘制雨水管道纵立面图……428
12.4.1南侧雨水管道纵立面图1……428
12.4.2南侧雨水管道纵立面图2……429

第6篇市政园林工程篇
第13章市政园林工程基础430
13.1概述…432
13.1.1园林设计的意义……432
13.1.2当前我国园林设计状况……432
13.1.3我国园林发展方向-…432
13.2园林设计的原则.433
13.3园林布局434
13.3.1立意……434
13.3.2布局434
13.4园林设计的程序…436
13.4.1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436
13.4.2总体设计方案阶段……436
13.5园林设计图的绘制……437
13.5.1园林设计总平面图……437
13.5.2园林建筑初步设计图-…437

13.5.3园林施工图绘制的具体要求·…438
第14章街旁绿地设计…445
14.1概述……447
14.2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447
14.2.1街旁绿地的规划……447
14.2.2街旁绿地的设计……447
14.3实例分析448
14.4平面图的绘制448
14.4.1必要的设置448
14.4.2入口确定449
14.4.3地形的设计450
14.4.4道路系统451
14.4.5详细设计454
14.4.6景点的规划设计……455
14.4.7景点细部的绘制……460
14.4.8植物的配植…469
14.5上机实验474

本书为《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5册,主要内容包括: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城镇河湖、排水泵站、城镇污水处理总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一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一生物膜法、深度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设计、城镇垃圾处理及处置、村镇排水。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2017年版,9787112200740,城镇排水,第5册,第三版,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高清无水印《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5册 城镇排水(第三版)》2017年版.pdf

城镇排水》自2003年第二版修订以来,已有13年之久,有必要进行第三版修订。
其中主要章节的修改为:第二版中第8章“三级处理”,改为深度处理;第12章改为村镇排水;原12章内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改编为附录5。
主要内容修改为:
第1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增设内涝防治设施章节,增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排水管道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系统描述;增加“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流量”、“管线综合规划”及“综合管廊设计”小节。
第2章城镇河湖工程设计中特别增加了对河道的生态功能要求,将水闸设计章节改为闸坝类型,并简化内容;将原手册4.6利用水体稀释和自净能力的计算、4.7污水排人江海的扩散稀释计算章节转人第2章内容里并做了相应的修改。
第5章删除了原手册中斜板沉淀池章节;增加了一级强化处理章节;新增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负荷关系表的内容。
第6章补充完善了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计算方法及实例;新增紫外消毒、外加碳源、化学除磷及活性污泥数学模型介绍及应用实例。
第8章深度处理部分,相比原手册增加了深度处理常用方法及处理对象表,对适用条件进行了适当归纳,重新梳理了深度处理流程组合。对于用于深度处理中的生化工艺如MBR、生物滤池等做了关联性介绍,并增加了反硝化深床滤池、活性砂滤池等内容。
第9章污泥处理与处置,新增污泥干化、好氧发酵、污泥焚烧、污泥碳化和污泥的最终处置章节。
第11章主要对焚烧技术的特点、焚烧特性、焚烧厂选址、建设规模以及焚烧厂工艺设施的组成进行了插述。与之前版本相比,本章节的改动较大,本章注重了垃圾焚烧原理的介绍以及基础计算的思路与过程,本章中的计算方法、公式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基础验算。此外,在理论描述的同时本章节对项目工程中经常涉及的选址原则、工艺、设备的选择要求进行了阐述,尽可能全面地覆盖了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第12章村镇排水为新增章节,主要包括村镇污水排放特点,水量、水质确定方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设施选择等内容。
本手册主编单位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由李艺主编,黄鸥、曹志农副主编。以下为各章节的编写人员:1-曹志农、姚玉健、赵和惠、张楠、郭磊、侯良洁;2-邓卫东、刘德昭;3-宋文波、李萍、王铜、李慧颖、李浩;4李艺、吴巍;5-崔健、高守有、程树辉;6-冯凯、戴前进、周楠、冯硕、王铜、李振川、黄鸥、顾升波、刘雷斌;7-李振川、杭世珺、程树辉、顾升波、何翔;8-李振川、杨京生、赵志军、冯硕、孟瑞明;9黄鸥、王平、陈怡、戴明华、关春雨;10宋文波、高守有、王铜、冯硕、刘斌;11-杭世、曹志农、罗凯、梁小田、刘力、张成、王琦、矫伟、马顺勤、高杰飞;12赵志军、戴前进;附录李萍、郭磊、汤曙光、李安;机械设备专业相关内容刘燕云;电气专业相关内容王进民;自控专业相关内容赵捷。
由于本册涵盖城镇排水各个方面,内容较多,受编者水平及掌握资料的局限性,修编工作肯定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人士的期望,不当之处以及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意见,以利再版时修正。

ICS03.220.20
R11 DB31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T1174-201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规范
Timetable scheduling standard for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2019-08-15发布 2019-11-01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1/T 1174,DB31/T 1174-2019,列车运行图,城市轨道交通,编制规范,DB31/T 1174-2019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以下简称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求、运行图编制的相关技术规定、运行图编制的方法和运行图编制的管理与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独立路权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工作,其他轨道交通制式可参照使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的运行图编制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118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具有独立路权的城市轨道交通independent ROW of 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且与其他交通方式完全隔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城(郊)快速轨道等。
3.2
列车运行图train/time-space diagram
列车运行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图解,表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状态的二维线条图。
3.3
列车交路train routing
根据运营组织和运营条件的变化,调度指挥列车按规定区间运行、折返的运营模式。
3.4
网络能力配置计划network capacity scheme
从线网层对每条线路运能(包括开行交路、最小与最大间隔、开行列次、车底运用数量等规定)供需协调性的规定。
3.5
换乘节点协调计划transfer station coordination scheme
从线网层对换乘节点不同线路列车到达时序关系协调性的规定。
3.6
断面客流量cross section passenger volume
在单位时间内,沿某方向(上行或下行)通过线路某一地.点(区间》的客流量。

3.7
首班车first service train
运营开始的第一班载客列车。
3.8
末班车last service train
运营结束的最后一班载客列车。
3.9
运营时间service period
首班车驶离运营起点至末班车到达运营终点的时间。
3.10
全日行车计划daily operation plan
运营时间内各个时段(通常为1h)开行列车对数(或行车间隔)的计划.
3.11
区间运行时分running time in the section
列车在两个相邻车站之间的运行时间标准,需要通过列车牵引计算和列车试运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3.12
停站时间dwell time
列车停稳至列车作业完成后离站动车的时间。
3.13
越行overtaking
先到的列车在车站停车,等待后一同方向列车通过或到站停车后先开的过程。
3.14
发车间隔departing time interval
同一线路的相邻两列同向列车驶离起点站的时间间隔。
4运行图编制的基本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运营单位应根据客流需求和设备技术条件,合理编制和优化运行图。
4.1.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启动运行图的编制工作:
新线或线路延伸段开通运营;
客流特征与线路的运输能力不匹配;
首末班车变更或交路方案发生变化;
线路的设施设备或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如线路施工、设备更新等);
举办会引起线路客流发生较大波动的重大活动《如大型体育赛事、大型展览会、大型文艺活动等)。
4.1.3运行图编制应符合JT/T1185的有关规定,满足行车作业程序和各项时间标准。
4.1.4运行图编制应合理分配元余时间,使运行图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抗干扰能力。
4.1.5运行图编制宜遵循相关流程的规定,流程包括客流分析、运行图参数修正、全日行车计划编制、运行图草图编制、运行图优化调整、运行图审核、运行图发布、运营信息更新等。
4.1.6运行图编制应考虑线路、车辆基地、车辆等设施设备的综合运用,也应考虑司机、维保、站务等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高效作业要求。

4.1.7运行图编制应考虑与行车有关各部门工作的综合协调。
4.1.8运行图编制宜考虑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合理衔接。
4.1.9运行图应附《运行图有关规定》的说明文件,文件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
4.2网络能力配置
4.2.1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应在单一线路运行图编制之前制定网络能力配置计划。
4.2.2网络能力配置计划编制应以网络的运能需求、分方向换乘客流和线路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为依据,并且考虑线路之间的换乘客流量和车站能力适应性。
4.2.3网络能力配置计划应考虑线路能力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使线路的运输能力得到均衡利用。
4.2.4网络能力配置计划编制应兼顾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明确线路的交路方案、停站方案、编组方案、最小与最大间隔、可运用的车底数量等。
4.2.5为满足未来网络能力的有效供给,应提前对网络的总体能力做好规划与配置。
4.3换乘节点协调
4.3.1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应考虑为相继到达换乘站的不同线路的列车建立时序衔接关系,尽可能减少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
4.3.2对单个换乘节点而言,应根据线路的走向特征和承担运送客流的重要程度,选择主要协调线路和主要协调方向进行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
4.3.3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换乘节点协调计划的编制宜针对不同时段的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对整个路网的换乘站和换乘方向划分不同优先级进行分层协调。
4.4首末班车衔接
4.4.1网络化运营条件下,首末班车衔接计划的编制宜满足以下原则:
首班车:使早间市郊范围的乘客经换乘后能够尽快搭乘列车进入市区范围。
末班车:尽量使晚间市区范围的乘客换乘后能搭乘列车返回市郊范围。
4.4.2特殊运营(如重大活动)情况下,宜先指定某条特殊线路的首末班车在某站的发车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推算路网中其他线路的首末班车的发车时间。
4.4.3首末班车的开行时间宜考虑与航空、铁路、长途汽车、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需求。
4.5运营时间
4.5.1每条线路全天运营时间不宜小于16h,首班车始发站发车时刻不宜晚于6:00,末班车始发站发车时刻不宜早于22:00。
4.5.2遇重大活动等特殊情况,宜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线路运营时间。
4.6行车间隔
4.6.1行车间隔的安排宜满足“高峰满足客流、其他时段满足服务”的总体要求。
4.6.2每条线路的具体服务要求如下(早晚收发车时段除外):
·中心城以内区域最小行车间隔不宜大于5min;
·中心城以外区域最小行车间隔不宜大于10min。
4.6.3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当可提供的最大计划运力无法满足运量需求时,宜充分挖掘设施设备潜力,实现运能最大化:当可提供的最大计划运力能满足运量需求时,车厢平均满载率宜控制在100%以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29-296-2021
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236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
2021-11-23发布 2022-04-01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

DB29 296,DB29 296-2021,海绵城市,设计规范,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DB29 296-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指导京津冀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及市政工程中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也适用于海绵城市专项改造及系统化治理等项目的相关设计。
1.0.3规划和设计阶段文件应包括雨水控制及利用内容: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0.4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5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海绵城市sponge 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和方式。
2.1.2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3源头减排source control
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或模拟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通过渗透、调蓄和净化等措施,在排入排水管渠之前,控制径流产生量、减少径流污染、削减峰值流量和收集利用雨水。
2.1.4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利用市政排水设施最大转输、调蓄和净化能力,通过削峰、错峰、减少溢流污染等措施,结合模拟预测和实时在线控制,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和削减溢流污染。
2.1.5系统治理systematic governance
利用水系、绿地和灰色设施的调蓄和净化能力,通过河道整治、绿地调蓄、生态补水等措施,协同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2.1.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2.1.7雨水调蓄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8雨水滞蓄stormwater r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2.1.9雨水储存storm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2.1.10雨水调节stormwater detention
也称调控排放,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
2.1.11铺装层容水量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 layer
单位面积透水地面铺装层可容纳雨水的最大量。
2.1.12下凹式绿地sunken green area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且可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
2.1.13雨量径流系数pluvio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1.14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1.15绿化屋面green roof
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植被层、覆土层和排水设施构建的屋顶。
2.1.16硬化地面impervious surface
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地面。
2.1.17透水铺装地面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2.1.18透水路面结构pervious pavement structure
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全透水路面的统称。路表水只能够渗透至面层或基层(或垫层)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半透水路面结构;路表水能够直接通过道路的面层和基层(或垫层)向下渗透至路基中的道路结构体系为全透水路面结构。
2.1.19透水沥青路面pervious asphalt pavement
由较大空隙率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沥青路面。
2.1.2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由具有较大空隙的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结构层、容许路表水进入路面(或路基)的一类混凝土路面。
2.1.21植被浅沟grass swale
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
2.1.22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facility
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统称,包括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和生态树池等。
2.1.23渗透塘infiltration pool
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渗透,可减少径流污染和削减峰值流量的滞蓄水塘。
2.1.24渗透检查井infiltration manhole
具有渗透功能和一定沉砂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

3基本规定
3.0.1海绵城市建设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灰绿结合,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建设目标。
3.0.2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应包括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工程设计和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应提供设计专篇。
3.0.3海绵城市建设应科学评估确定近远期建设目标和指标。新建、改建项目应满足规划指标要求,改造项目应以问题为目标兼顾指标要求。
3.0.4建设项目应优先利用洼地、水系、绿地作为滞蓄空间,合理控制标高,充分发挥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的源头滞蓄、入渗作用,科学布局排水设施,形成安全、绿色的径流组织,构建蓄排平衡的竖向格局。
3.0.5宜通过植被浅沟、排水浅沟等设施将雨水导流至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利于雨水通过地面径流汇入设施;
2应满足防涝系统的需求,并应与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有效衔接。
3.0.6平面布局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保留和利用场地内现有自然水体、湿地、坑塘等做为滞蓄雨水的生态设施;
2不得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体的竖向关系,维持原有水文条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防涝安全。
3.0.7建筑与小区应根据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和条件选择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适宜的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满足源头减排要求,设施排口及项目雨水接至市政排口均应以溢流方式与雨水管渠衔接。3.0.8城市道路应采取措施满足源头减排要求,道路绿化隔离带以及道路周边应设置下凹式绿地,充分发挥绿地对雨水的滞蓄和消纳作用。车行道雨水应采取初期弃流或其他净化措施处理后排放。
3.0.9应遵循“绿色优先、绿灰结合”的原则,优先利用现有低洼地、水系、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设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施,发挥削峰、错峰的功能。
3.0.10海绵城市片区改造建设项目应先编制海绵城市改造系统化设计方案,科学分配指标,合理确定目标及设施规模并采用数学模型法对工程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0.11集中发展区、地势低洼区或者周边市政雨水管网接纳能力不足的新建项目,应采用数学模型法对项目在设计排水标准和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情况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模拟计算。
3.0.12对居住环境或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以及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3.0.13雨水供水管道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分开设置,严禁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3.0.14雨水供水管道上不得装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管道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
2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3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雨水”标识。

4参数与计算
4.1设计参数
4.1.1降雨参数应根据项目区域内或临近地区雨量观测站30年以上降雨资料确定。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降雨量应按多年平均降雨量计算,典型频率降雨量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参见附录A。
4.1.2京津冀典型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详见附录B。
4.1.3设计降雨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2在规划或方案设计时,建筑小区设计降雨历时可按10min~15min计算。
4.1.4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按表4.1.4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4.1.5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应以实测值为准,无实测资料时可按表4.1.5取值。

4.1.6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处理后回用的雨水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当同时回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4.1.7水面蒸发量宜根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数据时可按附录C取值。
4.1.8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数据为准,缺乏实测数据时,可按表4.1.8取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系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计局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同策划并组织各大设计研究院编写。1986年、2000年分别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并曾于1988年获得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给水排水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行业内最具指导性和权威性的设计手册。

带书签,建筑给水排水,第2册,第三版,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高清pdf,高清PDF带书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2册 建筑给水排水(第三版)》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国外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引进,大批面向工程应用的科研成果在实际中的推广,使得给水排水设计从设计内容到设计理念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大量的给水排水工程标准、规范进行了全面或局部的修订,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了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新的内容。由于这套手册第二版自出版至今已经1多年了,其知识内容已显陈旧、设计理念已显落后。为了使这套给水排水经典设计手册满足现今的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和设计工作的需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各主编单位进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第三版修订的基本原则是:整套手册保持原有的依据工程设计内容而划分的框架结构,更新书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容,遵选收录了已在工程实践中有应用实例的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成果,为现今工程设计提供权威的和全面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指导。
为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编委会领导下,各册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修编工作。各册的主编单位为:第1册《常用资料》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第3册《城镇给水》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4册《工业给水处理》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第5册《城镇排水》、第6册《工业排水》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7册《城镇防洪》为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第8册《电气与自控》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第9册《专用机械》、第10册《技术经济》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11册《常用设备》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第12册《器材与装置》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和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在各主编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修订编写任务圆满完成。在修订过程中,还得到了国内有关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PDF书签目录索引:

前言 6
目录 8
1 建筑给水 21
1. 1 水质标准 21
1. 1. 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1
1.1. 2 建筑中水水质标准 23
1. 1. 3 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 24
1. 1. 4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25
1. 2 用水定额和水压 21
1. 2. 1 居住小区生活用水定额 28
1. 2. 2 住宅生活用水定额 29
1. 2. 3 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29
1. 2. 4 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定额 31
1. 2. 5 生产用水定额 32
1. 2. 6 汽车冲洗用水定额 32
1. 2. 7 消防用水定额 32
1. 2. 8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定额 32
1. 2. 9 卫生器具一次和一小时用水定额 32
1. 2.10 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 33
1. 3 防水质污染 35
1. 3. 1 防水质污染 35
1. 3. 2 防回流污染的设施 37
1. 4 给水系统和给水图式 42
1. 4. 1 给水系统 42
1. 4. 2 给水图式 44
1. 4. 3 给水系统加压及流量调节 49
1. 4. 4 给水管道布置及附件 54
1. 5 管网计算 56
1. 5. 1 设计流量计算 56
1. 5. 2 管网水力计算 60
1. 6 贮水池和吸水池(井) 66
1. 6. 1 贮水池 66
1. 6. 2 吸水池(井) 67
1. 7 水泵和水泵房 68
1. 7. 1 水泵的计算 68
1. 7. 2 水泵隔振 69
1. 7. 3 泵房 74
1. 8 水箱 76
1. 8. 1 设置原则 76
1. 8. 2 水箱容积和设置高度 76
1. 9 气压给水 90
1. 9. 1 概况 90
1. 9. 2 适用范围 90
1. 9. 3 分类与原理 91
1. 9. 4 气压水罐和水泵的计算与选用 100
1. 9. 5 系统及设置要求 105
1. 9. 6 计算实例 106
1. 10 变频调速给水 110
1. 10. 1 概述 110
1. 10. 2 组成与工作原理 111
1. 10. 3 计算与设计要点 113
1. 10. 4 计算实例 117
1. 11 无负压给水 119
1. 11. 1 概述 119
1. 11. 2 适用范围 120
1. 11. 3 分类、组成和原理 120
1. 11. 4 计算与选用要点 122
1. 11. 5 计算实例 126
2 建筑消防 129
2. 1 概述 129
2. 1. 1 建筑消防设计主要侬据 129
2. 1. 2 注意事项 130
2. 2 消火栓给水系统 130
2. 2. 1 消火栓的设置场所 130
2. 2. 2 组成和类型 134
2. 2. 3 要求 138
2. 2. 4 设计计算 157
2. 2. 5 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计算实例 168
2. 3 闭式自动暖水灭火系统 174
2. 3. 1 组成 175
2. 3. 2 设置 175
2. 3. 3 分类 176
2. 3. 4 主要组件及使用要求 180
2. 3. 4. 1 闭式啧头 180
2. 3. 4. 2 报警阀 183
2. 3. 4. 3 水流报警装置 185
2. 3. 4. 4 延迟器 186
2. 3. 4. 5 管网检验装置 187
2. 3. 4. 6 加速器 187
2. 3. 4. 7 信号蝶阀控制阀 187
2. 3. 4. 8 火灾探测器 188
2. 3. 5 设计与计算 190
2. 3. 5. 1 基本设计参数 190
2. 3. 5. 2 喷水流量 194
2. 3. 5. 3 喷头选用与布置 194
2. 3. 5. 4 管道与报警阀的布置 198
2. 3. 5. 5 管材及安装 199
2. 3. 5. 6 节流装置 201
2. 3. 5. 7 管道充气和排气 202
2. 3. 5. 8 监测装置 202
2. 3. 5. 9 消防给水 202
2. 3. 5. 10 水力计算 204
2. 3. 6 其他 216
2. 3. 6. 1 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 216
2. 3. 6. 2 局部应用系统 217
2. 4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18
2. 4. 1 雨淋系统的设置场所 219
2. 4. 2 水幕系统的设置场所 219
2. 4. 3 系统组成 219
2. 4. 4 主要组件 220
2. 4. 4. 1 雨淋阀 220
2. 4. 4. 2 火灾探测自动控制传动系统 224
2. 4. 4. 3 喷水器和喷头 225
2. 4. 5 系统设计 226
2. 4. 5. 1 系统控制方式的分类及选用 226
2. 4. 5. 2 传动控制系统的设置 227
2. 4. 5. 3 雨淋阀的设置 230
2. 4. 5. 4 淋水管网的设置 230
2. 4. 6 系统计算 235
2. 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241
2. 5. 1 系统设置场所 241
2. 5. 2 系统分类 242
2. 5. 3 系统组成 243
2. 5. 4 系统组件 245
2. 5. 5 系统设计 248
2. 5. 6 系统计算 253
2. 6 水喷雾及细水雾灭火系统 259
2. 6. 1 水喷雾灭火系统 259
2. 6. 1. 1 系统应用范围 259
2. 6. 1. 2 系统组成 260
2. 6. 1. 3 主要组件 261
2. 6. 1. 4 系统设计 264
2. 6. 1. 5 系统计算 267
2. 6. 2 细水雾灭火系统 269
2. 6. 2. 1 系统应用范围 269
2. 6. 2. 2 系统分类 269
2. 6. 2. 3 主要组件 270
2. 6. 2.4 系统设计 273
2. 6. 2. 5 系统计算 275
2. 6. 2. 6 细水雾灭火装备 277
2. 7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277
2. 7. 1 系统设置场所 278
2. 7. 2 系统组成 278
2. 7. 3 系统组件 279
2. 7. 4 系统设计 281
2. 7. 5 系统计算 284
2. 7. 6 自动寻的消防炮灭火装置 285
2. 8 泡沫灭火系统 286
2. 8. 1 系统分类 287
2. 8. 2 设备与组件 288
2. 8. 3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303
2. 8. 4 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317
2. 8. 5 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319
2. 8. 6 泡沫-水喷淋系统 324
2. 8. 7 泡沫喷雾系统 334
2. 9 气体灭火系统 334
2. 9. 1 概述 334
2. 9. 2 气体灭火系统的基本构成、分类及适用条件 336
2. 9. 3 各种灭火剂的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 340
2. 9. 4 各种灭火剂的灭火浓度、最小设计浓度、惰化浓度、最小设计惰化浓度 340
2. 9. 5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 344
2. 9. 6 各种气体灭火系统的计算 346
2. 9. 7 向各专业提出的要求 364
2. 10 建筑灭火器配置 367
2. 10. 1 适用范围 367
2. 10. 2 设计程序和内容 368
2. 10. 2. 1 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368
2. 10. 2. 2 确定火灾种类和灭火器选择 371
2. 10. 2. 3 测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374
2. 10. 2. 4 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375
2. 10. 2. 5 确定各计算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376
2. 10. 2. 6 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377
2. 10. 2. 7 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377
2. 10. 2. 8 验算各设置点和配置单元实际配置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380
2. 10. 2. 9 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在工程图上用灭火器图例和文字标明灭火器的型号、数量与设置位置 380
2. 10. 3 示例 381
2. 11 人民防空工程消防设计 384
2. 11. 1 灭火设备的设置范围 384
2. 11. 2 消防水源和消防用水量 385
2. 11. 3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 386
2. 11. 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387
2. 11. 5 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 388
2. 11. 6 消防排水与排水泵 388
2. 11. 7 灭火器配置 388
2. 12 汽车库消防设计 388
2. 12. 1 汽车库的种类和防火分类 388
2. 12. 2 消防系统设置规定和消防用水量 389
2. 12. 3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390
2. 12. 4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391
2. 12.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91
2. 12. 6 消防排水系统 391
2. 12. 7 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设置 392
2. 12. 8 灭火器设置 392
2. 12. 9 示例 392
3 热水及饮水供应 395
3. 1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 395
3. 1. 1 热水用水定额 395
3. 1. 2 热水水温 398
3. 1. 2. 1 热水使用温度 398
3. 1. 2. 2 热水供应温度 399
3. 1. 2. 3 冷水计算温度 400
3. 1. 2. 4 冷热水比例计算 401
3. 1. 3 热水水质及水质处理 406
3. 1. 3. 1 热水水质 406
3. 1. 3. 2 水质处理 407
3. 2 热水供应系统选择 411
3. 2. 1 热水供应系统分类 411
3. 2. 2 热水供应系统图示 412
3. 2. 2. 1 热水供应系统选择的主要原则 413
3. 2. 2. 2 热水供应系统图示 413
3. 2. 2. 3 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要点 417
3. 3 热源及常用加热、贮热方式 418
3. 3. 1 热源 418
3. 3. 2 常用的加热、贮热方式 420
3. 4 热水供应系统的计算 436
3. 4. 1 耗热量计算 437
3. 4. 1. 1 日耗热量计算 436
3. 4. 1. 2 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 437
3. 4. 2 热水量计算 438
3. 4. 2. 1 日热水量计算 438
3. 4. 2. 2 设计小时热水量按式( 3-7 )计算: 438
3. 4. 3 加热设备供热量的计算 439
3. 4. 4 热媒耗量计算 439
3. 5 常用的加热和贮热设备 441
3. 5. 1 种类 441
3. 5. 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加热、贮热设备 441
3. 5. 2. 1 选用原则 441
3. 5. 2. 2 间接水加热设备的设计计算 441
3. 5. 2. 3 热水机组的设计计算 446
3. 5. 2. 4 地热水(温泉水)贮热、补热系统设计计算 449
3. 5. 2. 5 利用低谷电制备生活热水的贮热、加热系统设计计算 451
3. 5. 3 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加热、贮热设备 452
3. 5. 3. 1 太阳能集热器的产品分类和特点 452
3. 5. 3. 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 453
3. 5. 3. 3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 454
3. 5. 3. 4 设计参数 455
3. 5. 3. 5 太阳能集热器的定位 459
3. 5. 3. 6 设计计算 460
3. 5. 4 热泵热水系统的加热、贮热设备 464
3. 5. 4. 1 概述 464
3. 5. 4. 2 热泵工作原理 464
3. 5. 4. 3 水源热泵设计要点 465
3. 5. 4. 4 设计计算 467
3. 5. 5 局部加热设备 470
3. 5. 5. 1 燃气热水器 470
3. 5. 5. 2 电热水器 473
3. 5. 6 热水供应系统的卫生管理 474
3. 6 管网计算 475
3. 6. 1 第一循环管网{热媒管网)的计算 476
3. 6. 1. 1 热媒为热水 476
3. 6. 1. 2 热媒为高压蒸汽 476
3. 6. 2 第二循环管网(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的计算 477
3. 6. 2. 1 配水管网计算 477
3. 6. 2. 2 回水管网计算 480
3. 6. 3 机械循环管网的计算 480
3. 6. 3. 1 全日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管网计算 480
3. 6. 3. 2 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机械循环管网计算 483
3. 6. 3. 3 机械循环热水管网设计注意事项 484
3. 7 热水系统的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 484
3. 7. 1 热水系统的管材 484
3. 7. 2 热水系统的附件 485
3. 7. 2. 1 自动温度调节装置 485
3. 7. 2. 2 膨胀管、膨胀水罐和安全阀 490
3. 7. 2. 3 疏水器 497
3. 7. 2. 4 减压阀 498
3. 7. 2. 5 自动排气阀 499
3. 7. 2. 6 分水器、集水器、分汽缸 499
3. 7. 2. 7 阀门 499
3. 7. 2. 8 止回阀 500
3. 7. 2. 9 水表 500
3. 7. 2. 10 管道伸缩器 500
3. 7. 2. 11 其他 510
3. 7. 3 热水管道的敷设和保温 510
3. 7. 3. 1 热水管道的敷设 510
3. 7. 3. 2 热水管道与设备的保温 513
3. 8 饮水供应 520
3. 8. 1 饮用水 520
3. 8. 1. 1 饮水系统分类 520
3. 8. 1. 2 饮水水质标准 520
3. 8. 1. 3 饮水定额及饮水温度 520
3. 8. 1. 4 饮水制备和供应 521
3. 8. 1. 5 冷饮水和饮用温水的制备、供应 522
3. 8. 1. 6 饮用净水的制备及供应 523
3. 8. 1. 7 饮用水供应计算 523
3. 8. 2 管道直饮水 525
3. 8. 2. 1 直饮水定额 525
3. 8. 2. 2 直饮水质标准 525
3. 8. 2. 3 水压要求 527
3. 8. 2. 4 管道直饮水系统选择与计算 527
3. 8. 2. 5 直饮水系统计算 533
3. 8. 2. 6 管道直饮水处理 537
3. 8. 2. 7 管道直饮水净水机房 545
3. 8. 2. 8 管道直饮水系统的管材、附配件及敷设 546
3. 8. 3 饮用矿泉水 548
4 建筑排水 551
4. 1 排水系统 551
4. 1. 1 小区排水系统应采用生活排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 551
4. 1. 2 排水系统划分 551
4. 1. 3 排水系统选择 551
4. 2 卫生器具和卫生间 552
4. 2. 1 卫生器具设置定额 552
4. 2. 2 卫生器具材质和功能要求 554
4. 2. 3 卫生器具设置与安装 554
4. 2. 4 卫生间布置 559
4. 3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562
4. 3. 1 排水定额 562
4. 3. 2 设计秒流量 563
4. 3. 3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566
4. 4 排水管道的材料与接口 571
4. 4. 1 排水管道材料选择 571
4. 4. 2 排水管道接口 573
4. 5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574
4. 5. 1 排水管道布置原则 574
4. 5. 2 排水管道连接与敷设 575
4. 5. 3 排水管道的防护和支吊架 580
4. 6 水封装置和地漏 581
4. 6. 1 水封装置 581
4. 6. 2 地漏 583
4. 6. 3 排水沟 587
4. 7 排水管道附件 588
4. 7. 1 检查口 588
4. 7. 2 清扫口 589
4. 7. 3 吸气阀 590
4. 7. 4 检查井 593
4. 8 通气管系统 594
4. 8. 1 通气管设置目的 594
4. 8. 2 通气管设置原则 594
4. 8. 3 通气管系统图式 595
4. 8. 4 通气管连接方式与敷设 596
4. 8. 5 通气管管材和管径 597
4. 9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598
4. 9. 1 特殊单立管排水的特点 598
4. 9. 2 特殊单立管排水适用条件 598
4. 9. 3 特制配件 599
4. 9. 4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设计 600
4. 9. 5 螺旋单立管排水系统 604
4. 10 同层排水系统 606
4. 10. 1 同层排水系统特点 606
4. 10. 2 同层排水适用条件 606
4. 10. 3 同层排水系统技术要求 608
4. 11 真空排水 609
4. 11. 1 真空排水的特点 609
4. 11. 2 真空排水适用条件 611
4. 11. 3 真空排水技术要求 611
4. 12 排水泵房和集水池 611
4. 12. 1 排水泵房位置 611
4. 12. 2 排水泵房布置 611
4. 12. 3 排水泵的选择与要求 612
4. 12. 4 集水池设计 615
4. 12. 5 集水池格栅 618
4. 12. 6 吸水管与出水管 619
5 屋面雨水 620
5. 1 雨水系统分类 620
5. 1. 1 半有压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620
5. 1. 1. 1 外排水系统 620
5. 1. 1. 2 内排水系统 622
5. 1. 1. 3 混合式排水系统 623
5. 1. 1. 4 雨水系统的布置与安装 623
5. 1. 2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629
5. 1. 2. 1 系统的选用和敷设 629
5. 1. 2. 2 系统的组成及其安装 630
5. 1. 3 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631
5. 1. 3. 1 重力流屋面雨水系统的特点 632
5. 1. 3. 2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632
5. 2 雨量计算 632
5. 2. 1 降雨强度 632
5. 2. 2 汇水面积 656
5. 2. 3 径流系数 657
5. 2. 4 雨水流量计算 657
5. 3 雨水系统水力计算 657
5. 3. 1 半有压流屋面雨水系统水力计算 657
5. 3. 1. 1 基本参数 657
5. 3. 1. 2 水力计算方法 658
5. 3. 1. 3 PVC-U 雨水管的水力计算 668
5. 3. 2 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水力计算 669
5. 3. 3 示例 672
5. 3. 3.1 半有压流屋面雨水系统(雨水外排水)计算示例 672
5. 3. 3. 2 半有压流屋面雨水系统(雨水内排水)计算示例 674
5. 3. 3. 3 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水力计算示例 676
6 建筑中水 679
6. 1 适用范围及设计规模 679
6. 2 中水水源及其水量、水质 679
6. 2. 1 中水水源 679
6. 2. 2 原水水量 681
6. 2. 3 原水水质 681
6. 3 中水应用及水质标准 682
6. 3. 1 中水应用及要求 682
6. 3. 2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683
6. 4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685
6. 4. 1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原则 685
6. 4. 2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685
6. 4. 2. 1 几种典型的处理工艺流程及性能比较 685
6. 4. 2. 2 处理装置设计参数 687
6. 5 中水管道系统设计 697
6. 5. 1 中水系统组成 697
6. 5. 2 中水原水收集系统 698
6. 5. 3 中水供水系统 698
6. 5. 4 水量平衡 699
6. 5. 4. 1 水量平衡计算及调整 699
6. 5. 4. 2 水量平衡措施 701
6. 6 中水处理站设计 702
6. 6. 1 位置选择及布置要求 702
6. 6. 2 隔声降噪及防臭措施 703
6. 6. 3 安全防护及控制监测 703
6. 6. 3. 1 安全防护 703
6. 6. 3. 2 监测控制与管理 704
6. 6. 4 示例 704
7 特殊建筑给水排水 706
7. 1 游泳池 706
7. 1. 1 分类 706
7. 1. 2 规格 706
7. 1. 3 水面面积指标 707
7. 1. 4 用水量定额 707
7. 1. 5 水质水温标准 709
7. 1. 6 供水方式 710
7. 1. 7 循环水处理 714
7. 1. 8 附属装置 722
7. 2 水景工程 729
7. 2. 1 水景作用 729
7. 2. 2 水流形态 729
7. 2. 3 水景葛本形式 733
7. 2. 4 水景工程设计原则 735
7. 2. 5 水景工程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735
7. 2. 6 喷头设计与计算 738
7. 2. 7 水景工程计算 742
7. 2. 8 水景构筑物设计 754
7. 2. 9 水景工程的运行控制 757
7. 2. 10 水景工程示例 760
7. 3 洗衣房 764
7. 3. 1 设置目的 764
7. 3. 2 分类 765
7. 3. 3 组成 765
7. 3. 4 位置 765
7. 3. 5 工艺流程 765
7. 3. 6 工艺布置 766
7. 3. 7 洗衣量的确定 766
7. 3. 8 干织晶质量 767
7. 3. 9 设计数据 768
7. 3. 10 洗衣设备选择 769
7. 3. 11 洗衣设备布置 769
7. 3. 12 给水排水设计 771
7. 3. 13 蒸汽用量 771
7. 3. 14 洗衣房设计对各专业的要求 772
7. 3. 15 示例 773
7. 4 公共浴室 775
7. 4. 1 分类及组成 775
7. 4. 2 用水要求 775
7. 4. 3 设备定额 777
7. 4. 4 设计小时耗热量 778
7. 4. 5 供水系统 779
7. 4. 6 加热方式及加热设备 781
7. 4. 7 排水设计 783
7. 5 人防工程 784
7. 5. 1 总则 784
7. 5. 2 给水 784
7. 5. 3 柴油发电机房给水排水 792
7. 5. 4 洗消 796
7. 5. 5 排水 800
7. 6 健身休闲设施 805
7. 6. 1 组成 805
7. 6. 2 桑拿浴 805
7. 6. 3 蒸汽浴 807
7. 6. 4 水力按摩浴 808
7. 6. 5 嬉水乐园 813
7. 6. 6 示例 818
8 循环水冷却 819
8. 1 适用范围及设计特点 819
8. 1. 1 适用范围 819
8. 1. 2 设计特点 819
8. 2 设计基础资料 819
8. 2. 1 气象参数的选择 819
8. 2. 1. 1 基本气象参数 819
8. 2. 1. 2 选择 819
8. 2. 2 工艺用水要求 822
8. 2. 2. 1 基本数据 822
8. 2. 2. 2 数据选用 822
8. 3 系统组成和分类 822
8. 3. 1 组成 822
8. 3. 2 分类 822
8. 4 设备选型和计算 823
8. 4. 1 冷却塔 823
8. 4. 1. 1 冷却塔种类 823
8. 4. 1. 2 冷却塔选型 824
8. 4. 1. 3 冷却塔计算 825
8. 4. 2 循环水泵 826
8. 4. 3 过滤器 828
8. 4. 4 除垢装置 828
8. 4. 4. 1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中的水质变化 828
8. 4. 4. 2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 828
8. 4. 4. 3 补充水的水质标准 828
8. 4. 4. 4 防垢措施 829
8. 4. 5 集水池 829
8. 5 冷却塔布置和系统设计 830
8. 5. 1 冷却塔布置 830
8. 5. 2 系统设计 831
9 给水局部处理 833
9. 1 范围 833
9. 2 内容 833
9. 3 方法和特点 834
9. 3. 1 方法 834
9. 3. 2 特点 834
9. 4 工艺流程选择 834
9. 4. 1 选择原则 834
9. 4. 2 基本类型 834
9. 5 活性炭吸附 836
9. 5. 1 活性炭特性 836
9. 5. 2 性能及活性炭选择 836
9. 5. 3 活性炭滤柱(过滤器)设计 837
9. 6 精细过滤 838
9. 6. 1 特点 838
9. 6. 2 设备类型 839
9. 6. 3 使用要求 841
9. 7 局部消毒措施 841
9. 7. 1 紫外线消毒器 841
9. 7. 1. 1 紫外线消毒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841
9. 7. 1. 2 紫外线消毒设计要求 841
9. 7. 1. 3 紫外线消毒器选用 842
9. 7. 2 二氧化氯消毒器 843
9. 7. 2. 1 二氧化氯消毒的特点及应用 843
9. 7. 2. 2 二氧化氯消毒的设计要求 843
9. 7. 2. 3 二氧化氯发生器的选用 843
9. 7. 3 臭氧发生器 845
9. 7. 4 水系统自洁灭菌仪 847
9. 8 防垢和除垢 849
9. 8. 1 防垢 849
9. 8. 1. 1 软化处理 849
9. 8. 1. 2 静电、电子水处理器 851
9. 8. 1. 3 磁水器 853
9. 8. 2 除垢 857
9. 8. 2. 1 盐酸除垢 857
9. 8. 2. 2 烧碱除垢捷 859
9. 8. 2. 3 纯碱除垢法 859
9. 8. 2. 4 磷酸三铺除垢法 859
10 污水局部处理 861
10. 1 医院污水处理 861
10. 1. 1 原则 861
10. 1. 2 医院污水水量和水质 861
10. 1. 2. 1 医院、污水水量 861
10. 1. 2. 2 医院污水水质 862
10. 1. 3 工艺流程和主要设计参数 862
10. 1. 3. 1 工艺流程 862
10. 1. 3. 2 主要设计参数 863
10. 1. 4 消毒 865
10. 1. 5 特殊废水处理 867
10. 1. 5. 1 放射性废水处理 867
10. 1. 5. 2 其他特殊废水处理 868
10. 1. 6 污泥处置 869
10. 1. 7 废气排版 869
10. 1. 8 污水处理站 869
10. 2 化粪池 870
10. 2. 1 设置条件 870
10. 2. 2 总容积计算 870
10. 2. 3 单个化粪池容积确定 872
10. 2. 4 尺寸规定 872
10. 2. 5 选型 872
10. 2. 6 布置要求 873
10. 3 隔油池(器) 873
10. 3. 1 应用范围 873
10. 3. 2 隔油池计算 873
10. 3. 2. 1 隔油池计算 873
10. 3. 2. 2 隔油沉淀池 874
10. 3. 3 构造和选型 874
10. 3. 4 设置要求 875
10. 4 降温池 876
10. 4. 1 设置要求 876
10. 4. 2 容积计算 877
10. 4. 3 选型 878
10. 5 小型污、废水中和处理 878
10. 5. 1 要求 878
10. 5. 2 方法比较和选择 878
10. 5. 3 酸碱中和当量计算 879
10. 5. 4 构筑物和中和设备 880
10. 6 毛发聚集井(器) 882
11 湿陷性黄土区及地震区给水排水 884
11. 1 温陷性黄土区给水排水 884
11. 1. 1 黄土湿陷性评价 884
11. 1. 2 建筑物分类 885
11. 1. 3 建筑物防护范围 886
11. 1. 4 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887
11. 1. 5 给水排水管道设计 887
11. 1. 6 给水排水构筑物 890
11. 1. 7 施工及维护管理 891
11. 2 地震区给水排水 894
11. 2. 1 设计地震烈度的确定 894
11. 2. 2 抗震设防一般规定 894
11. 2. 2. 1 工程地址选择 895
11. 2. 2. 2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896
11. 2. 2. 3 埋地管道的抗震验算 897
11. 2. 3 管网设计要求 900
11. 2. 3. 1 室外给水管网设计 900
11. 2. 3. 2 室外排水管网设计 901
11. 2. 4 给水排水构筑物、建筑物 902
11. 2. 4. 1 架空管道的支架、支座、支墩 902
11. 2. 4. 2 阀门井、检查井等附属构筑物 903
11. 2. 4. 3 泵房 903
11. 2. 4. 4 水池 903
11. 2. 4. 5 水塔 903
11. 2. 5 室内给水排水 904
11. 2. 5. 1 管道系统 904
11. 2. 5. 2 机器设备 904
12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 906
12. 1 给水 906
12. 1. 1 水量、水质和水压 906
12. 1. 2 水源 911
12. 1. 3 给水系统 911
12. 1. 3. 1 给水系统确定的原则 911
12. 1. 3. 2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类型 912
12. 1. 4 给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912
12. 1. 5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914
12. 1. 6 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 915
12. 1. 7 水泵房、水池和高位水箱{水塔) 916
12. 2 排水 917
12. 2. 1 体制 917
12. 2. 2 排水量 917
12. 2. 3 管道布置与敷设 918
12. 2. 4 管道水力计算 919
12. 2. 5 管材、检查井、跌水井和雨水口 921
12. 2. 5. 1 管材及接口 921
12. 2. 5. 2 检查井、跌水井、雨水口 922
12. 2. 6 泵房和集水池 924
12. 2. 7 污水排放 925
12. 3 小区雨水利用 926
12. 3. 1 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设置 926
12. 3. 1. 1 总体要求 926
12. 3. 1. 2 雨水利用径流量 926
12. 3. 2 雨水收集团用系统 929
12. 3. 3 雨水入渗 933
12. 3. 4 雨水调蓄排放 936
12. 3. 5 建筑小区的雨水排除 937
12. 4 热水 937
12. 4. 1 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 937
12. 4. 2 热源 938
12. 4. 3 系统选择 938
12. 4. 4 耗热量、热水量计算 939
12. 4. 5 水加热系统、设备及站室 939
12. 4. 6 管材、附件、保温及管道敷设 940
12. 5 居住小区室外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计算 942
12. 5. 1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942
12. 5. 2 室外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942
12. 5. 3 室外雨水管渠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943
12. 5. 4 室外商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计算步骤 946
12. 5. 5 算例 947
13 仪表及设备 951
13. 1 水表和流量计 951
13. 1. 1 水表 951
13. 1. 2 流量计 956
13. 2 压力表(计)、真空表和温度计 959
13. 2. 1 压力表和真空表 959
13. 2. 2 温度计 961
13. 3 安全阀 964
13. 4 减压阀、调压孔板和节流塞 966
13. 4. 1 减压阀 966
13. 4. 2 减压孔板 987
13. 4. 3 节流管 995
13. 4. 4 节流塞 995
13. 5 节流阀 996
13. 6 自动排气阀 997
13. 7 液压水位控制阀 998
13. 8 止回阀、水力控制阀及柱塞阀 1001
13. 8. 1 止回阀 1001
13. 8. 2 水力控制阀 1006
13. 8. 3 柱塞阀 1008
13. 9 倒流防止器 1008
13. 10 凝结水疏水装置 1015
13. 10. 1 水封管 1015
13. 10. 2 疏水器 1016
14 管道 1021
14. 1 材料 1021
14. 2 敷设 1026
14. 2. 1 敷设要求 1026
14. 2. 2 安装尺寸 1031
14. 2. 3 敷设的特殊处理 1035
14. 2. 3. 1 穿楼板 1035
14. 2. 3. 2 通过沉降缝、伸缩缝 1036
14. 2. 3. 3 穿基础 1036
14. 2. 3. 4 穿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 1037
14. 2. 4 支吊架及支座 1037
14. 2. 4. 1 管道支吊架 1037
14. 2. 4. 2 管道支座 1044
14. 2. 4. 3 几种常用的支座 1044
14. 2. 5 伸缩器和自然补偿管道 1045

ICS91.010.30 DB21
CCS P0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518-2021
备案号J XXXX-XXXX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审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Review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2021-11-30发布 2021-12-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DB21/T 3518,DB21/T 3518-2021,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规程,设计审查,DB21/T 3518-202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审查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落实辽宁省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规划,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用,促进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推广,提高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水平,支撑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实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对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
1.0.3辽宁省建筑信息模型审查,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辽宁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模型)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BIM模型)。
2.0.2建筑信息模型软件BIM software
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使用、管理的软件。简称BIM软件。
2.0.3设计信息design information
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所形成的描述建筑(物理实体)本体特征的信息集合。
2.0.4设计阶段design phases
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之前,根据基本建设程序而划分的重要设计交付过程分划。
2.0.5工程对象engineering object
构成建筑工程的建筑物、系统、设施、设备、零件等物理实体的集合。
2.0.6模型单元model 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2.0.7模型架构mode1 framework
组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级模型单元之间组合和拆分等构成关系。
2.0.8模型精细度1 evel of model definition

建筑信息模型中所容纳的模型单元丰富程度的衡量指标。
2.0.9几何表达精度level of geometric detai1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2.0.10信息深度level of information detail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2.0.11定位基点positioning base point
模型单元的空间定位特征点。

3基本规定
3.0.1BM模型设计审查交付内容应包含:设计成果审查文档清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项目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BIM模型、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文档等。
3.0.2设计成果审查文档清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0.3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3.0.4有助于BM模型审查的其他成果文件(如分析报告、效果图、分析图、虚拟漫游、动画等),可作为拓展交付物进行审查交付。拓展交付物不作为BIM模型审查内容。
3.0.5提交审查的BIM模型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提交的BIM模型、文档、图纸应保持一致性。
3.0.6提交审查的BIM模型应以工程项目为单位进行交付。
3.0.7BM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3.0.8BIM模型宜考虑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
3.0.9设计审查交付成果类型及格式应符合表3.0.9的规定。

3.0.10BM模型单元应分级建立,可嵌套设置,分级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3.0.11除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另有规定外,BM模型交付内容应包含全部待审设计专业的BIM模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动力、电气、智能化、工艺、仪表、自控等)。各专业模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分级划分.机电专业模型单元的系统分类宜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BM模型中的各级系统未在附录中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添至对应级别系统内,并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注明。
3.0.12项目的交付的各类文件命名应包含专业代码,专业代码应符合表3.0.12相关规定。

4建筑信息模型审查准备
4.1一般规定
4.1.1交付审查的BM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
4.1.2BM模型具有索引(或链接)关系时,应确保索引(或链接)准确有效。
4.1.3工程项目需分区或分段建模时,除应提交各分区分段模型外,还应提交独立的整合模型(可为链接方式)。整合模型中应准确定位各区段模型相对位置。分区分段情况应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明确。各分区分段BIM模型的轴网、标高应统一。
4.1.4单项工程的定位基点宜设置为横向与纵向起始轴网位于首层建筑标高处的交点。当项目形体复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说明。
4.1.5BM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地理空间参考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地基准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在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明确定位基点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相互转换关系;
2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或在项目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明确定位基点与“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相互转换关系;
3BIM模型应真实反映正北方向.
4.1.6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编号宜符合表4.1.6的规定。

4.1.7提交BIM模型设计审查的图纸应由模型中的视图、表格或图像组合而成。表4.1.7中列举的图纸应直接从模型生成。

4.1.8设计图纸应根据工程图纸出版要求进行图纸表达。
4.1.9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计算文档的表达深度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
4.1.10当工程图纸电子文件中包含索引文档、多媒体或网页时,应确保链接准确有效。
4.1.11设计说明的内容应与BM模型的设计信息一致。
4.1.12设计分析计算文档应包含各专业及专项设计的计算书或分析报告。
4.1.13设计分析计算文档应设首页、目录,内容要求完整连贯。正文内容应反映全部计算内容。当某项内容篇幅较大时(如电算结果),可列为附件。附件为正文的补充,附件位置应在正文中索引。
4.1.14用于电算的软件名称及版本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情况说明中注明。
4.2文档组织
4.2.1交付审查的文件,应进行分类、分项整理。项目交付审查的各类文件应汇总在独立的电子文件夹下。
4.2.2较大工程应分章节合并、整理成多个分册。
4.2.3模型文件的组织,应分别按照专业、分区、分层、分部位的方式进行组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4定额,土建定额2014,江苏14定额,江苏定额说明,江苏省,章节说明,带书签PDF版《江苏土建2014定额章节说明》

一、为了贯彻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以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适应江苏省建设工程市场计价的需要,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计价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人员对《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年)(以下简称本定额)。本定额共分上下两册。

二、本定额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及其单独装饰工程。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与装饰工程应执行本定额;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与装饰工程可参照使用本定额;当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按本定额规定计价时,应遵守本定额的相关规定。

三、本定额的编制依据:

1.《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

2.《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

3.《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GYD-901—2002);

4.《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工程》[LD/T 72.1~11—2008];

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装饰工程》[LD/T 73.1~4—2008];

7.《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2000年);

8.《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编制规则》;

9.南京市2013年下半年建筑工程材料指导价格。

四、本定额的作用:

1.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的依据;

2.编制工程标底、结算审核的指导;

3.工程投标报价、企业内部核算、制定企业定额的参考;

4.编制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的依据;

5.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工程价款争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五、本定额由24章及9个附录组成,包括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实体项目和部分措施项目;不能列出定额项目的措施费用,应按照《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4年)的规定进行计算。

六、本定额中的综合单价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等五项费用组成。一般建筑工程、打桩工程的管理费与利润,已按照三类工程标准计入综合单价内;一、二类工程和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应根据《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4年)规定,对管理费和利润进行调整后计入综合单价内。定额项目中带括号的材料价格供选用,不包含在综合单价内。部分定额项目在引用了其它项目综合单价时,引用的项目综合单价列入材料费一栏,但其五项费用数据在项目汇总时已做拆解分析,使用中应予注意。

七、本定额是按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结合江苏省颁发的地方标准《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GJ 32/ 27~52—2006)、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江苏省颁发的部分建筑构、配件通用图做法进行编制。

八、本定额的装饰项目是按中档装饰水准编制的,设计四星及四星级以上宾馆、总统套房、展览馆及公共建筑等对其装修有特殊设计要求和较高艺术造型的装饰工程时,应适当增加人工,增加标准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一般控制在10%以内。

九、家庭室内装饰可以执行本定额,执行本定额时其人工乘以系数1.15。

十、本定额中未包括的拆除、铲除、拆换、零星修补等项目,应按照《江苏省房屋修缮工程计价表》(2009年)及其配套费用定额执行;未包括的水电安装项目按照《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14年)及其配套费用定额执行。因本定额缺项而使用其它专业定额消耗量时,仍按本定额对应的费用定额执行。

十一、本定额中规定的工作内容均包括完成该项目过程的全部工序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工、材料、半成品和机械台班数量。除定额中有规定允许调整外,其余不得因具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和工、料、机等耗用与定额有出入而调整定额用量。

十二、本定额中的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檐口高度按以下情况确定:

1.坡(瓦)屋面按檐墙中心线处屋面板面或椽子上表面的高度计算。

2.平屋面以檐墙中心线处平屋面的板面高度计算。

3.屋面女儿墙、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等高度不计入。

十三、本定额人工工资分别按一类工85.00元/工日、二类工82.00元/工日、三类工77.00元/工日计算。每工日按八小时工作制计算。工日中包括基本用工、材料场内运输用工、部分项目的材料加工及人工幅度差。

十四、材料消耗量及有关规定:

1.本定额中材料预算价格的组成:

材料预算价格=[采购原价(包括供销部门手续费和包装费)+场外运输费]?1.02(采购保管费)

2.本定额项目中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均按合格的品种、规格加附录中的操作损耗以数量列入定额,次要材料以“其它材料费”按“元”列入。

3.周转性材料已按“规范”及“操作规程”的要求以摊销量列入相应项目。

4.使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时综合单价应调整。本定额按C25以下的混凝土以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C25以上的混凝土以42.5级硅酸盐水泥、砌筑砂浆与抹灰砂浆以32.5级硅酸盐水泥的配合比列入综合单价;混凝土实际使用水泥级别与定额取定不符,竣工结算时以实际使用的水泥级别按配合比的规定进行调整;砌筑、抹灰砂浆使用水泥级别与定额取定不符,水泥用量不调整,价差应调整。本定额各章项目综合单价取定的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设计与定额不符时可以调整。

5.本定额中,砂浆按现拌砂浆考虑。如使用预拌砂浆,按定额中相应现拌砂浆定额子目进行套用和换算,并按以下办法对人工工日、材料、机械台班进行调整:

(1)使用湿拌砂浆:扣除人工0.45工日/m3(指砂浆用量);将现拌砂浆换算成湿拌砂浆;扣除相应定额子目中的灰浆拌和机台班。

(2)使用散装干拌(混)砂浆:扣除人工0.3工日/m3(指砂浆用量);干拌(混)砂浆和水的配合比可按砂浆生产企业使用说明的要求计算,编制预算时,应将每立方米现拌砂浆换算成干拌(混)砂浆1.75t及水0.29t;扣除相应定额子目中的灰浆拌和机台班,另增加电2.15kW穐/m3(指砂浆用量),该电费计入其它机械费中。

(3)使用袋装干拌(混)砂浆:扣除人工0.2工日/m3(指砂浆用量);干拌(混)砂浆和水的配合比可按砂浆生产企业使用说明的要求计算,编制预算时,应将每立方米现拌砂浆换算成干拌(混)砂浆1.75t及水0.29t。

6.本定额项目中的黏土材料,如就地取土,应扣除黏土价格,另增挖、运土方费用。

7.现浇、预制混凝土构件内的预埋铁件,应另列预埋铁件制作、安装等项目进行计算。

8.本定额中,凡注明规格的木材及周转木材单价中,均已包括方板材改制成定额规格木材或周转木材的加工费。方板材改制成定额规格木材或周转木材的出材率按91%计算(所购置方板材=定额用量?1.0989),圆木改制成方板材的出材率及加工费另行计算。

9.本定额项目中的综合单价、附录中的材料预算价格仅反映定额编制期的市场价格水平;编制工程概算、预算、结算时,按工程实际发生的预算价格计入综合单价内。

10.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建设单位完成了采购和运输并将材料运至施工工地仓库交施工单位保管的,施工单位退价时应按实际发生的预算价格除以1.01退给建设单位(1%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保管费);建设单位供应木材中板材(厚25mm以内)到现场退价时,按定额分析用量和每立方米预算价格除以1.01再减105元后的单价退给甲方。

十五、本定额的垂直运输机械费已包含了单位工程在经江苏省调整后的国家定额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垂直运输机械台班费用。

十六、本定额的机械台班单价按《江苏省施工机械台班2007年单价表》取定,其中:人工工资单价82.00元/工日;汽油10.64元/kg;柴油9.03元/kg;煤1.1元/kg;电0.89元/(kW穐);水4.70元/m3。

十七、本定额中,除脚手架、垂直运输费用定额已注明其适用高度外,其余章节均按檐口高度在20m以内编制的。超过20m时,建筑工程另按建筑物超高增加费用定额计算超高增加费,单独装饰工程则另外计取超高人工降效费。

十八、本定额中的塔吊、施工电梯基础、塔吊电梯与建筑物连接件项目,供编制施工图预算、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标底使用,投标报价、竣工结算时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十九、为方便发承包双方的工程量计量,本定额在附录一中列出了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钢筋含量表,供参考使用。按设计图纸计算模板接触面积或使用混凝土含模量折算模板面积,同一工程两种方法仅能使用其中一种,不得混用。竣工结算时,使用含模量者,模板面积不得调整;使用含钢量者,钢筋应按设计图纸计算的重量进行调整。

二十、钢材理论质量与实际质量不符时,钢材数量可以调整,调整系数由施工单位提出资料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定。

二十一、现场堆放材料有困难,材料不能直接运到单位工程周边需再次中转,建设单位不能按正常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材料、构件堆放场地和临时设施用地的工程而发生的二次搬运费用,按第二十四章子目执行。

二十二、工程施工用水、电,应由建设单位在现场装置水、电表,交施工单位保管使用,施工单位按电表读数乘以单价付给建设单位;如无条件装表计量,由建设单位直接提供水电,在竣工结算时按定额含量乘以单价付给建设单位。生活用电按实际发生金额支付。

二十三、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系数时,采用连乘方法计算。

二十四、本定额的缺项项目,由施工单位提出实际耗用的人工、材料、机械含量测算资料,经工程所在市工程造价管理处(站)批准并报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备案后方可执行。

二十五、本定额中凡注有“鬃滓阅Ú”均包括“鬃×”本身, “鬃滓陨Ï”均不包括“鬃×”本身。

二十六、本定额由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00
CCS A 12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506—2021
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2021-09-30发布 2021-10-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 3506,DB21/T 3506-2021,建设规范,智慧景区,DB21/T 3506-2021 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设施、智慧产品的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接待游客的各类旅游景区的智慧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7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30225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景区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具有较为完备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主动、及时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游客等各方面信息,结合景区区域环境、资源特色、业务流程与实际服务需要,实现智慧营销、服务、产品、管理、设施及其集成应用的景区。
3.2
智慧营销smart marketing
旅游景区的营销活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基于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开展多渠道、线上线下等多种手段,招律游客的活动。
3.3
智慧服务smart service
旅游景区的服务活动,采用位置服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综合分析游客需求与服务资源信息,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主动式、人性化的服务。
3.4
智慧管理smart management旅游景区的管理活动,利用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动态感知景区人员、源、环境、设施设备等各方面状态信息,及时掌握景区运营状况,以业务系统为支撑,实现景区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设施管理、部门管理的高效化与智能化。
4智慧景区建设质量等级评定的一般要求
4.1应具备智慧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或在景区规划中有智慧景区建设的内容。
4.2应具备明确的智慧景区建设目标、建设方案。
4.3应具备相对完善的智慧化管理体系。
4.4应具备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管理职能。
4.5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6其他一般要求应符合GB/T1777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必备条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040.40
CCS A 0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496—20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编写指南
Guidelines for compiling inspection record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 equipment
2021-08-30发布 2021-09-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 3496,DB21/T 3496-2021,机电类,检验记录编写指南,特种设备,DB21/T 3496-20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编写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的一般要求、记录组成及编号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所出具的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记录编写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408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10827.1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第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除无人驾驶车辆、伸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
GB/T16178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GB/T18158转马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59滑行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0陀螺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1飞行塔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2赛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3自控飞机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4观览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5小火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6架空游览车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8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GB/T18169碰碰车类游艺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2005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N000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Q70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Q7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
TSGQ7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第1号修改单
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1,2,3号修改单)
TSGT700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液压驱动电梯(含1,2号修改单)
TSGT7005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含1,2号修改单)
TSGT7006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杂物电梯(含1,2号修改单)
TSGS7001客运索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国质检锅[2002]124号文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
国质检锅[2002]16号文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2002)3术语与定义
TSG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
检验记录inspect record
检验机构统一编制,由检验人员现场填写,用于记录机电类特种设备现场检验各检验项目的规范性记录文件。
4一般要求
4.1检验记录编号应具有唯一性标识
4.2检验记录应当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4.3检验记录中应保留必要的数据项。
4.4检验记录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4.5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现场填写。
4.6检验记录应由检验检测单位存档保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3.040
CCS G33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486—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Periodical Inspection Regulation for Buried Polyethylene(PE)Fuel Gas Pipeline
2021-07-30发布 2021-08-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 3486,DB21/T 3486-2021,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DB21/T 3486-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作温度在-20℃一40℃,公称外径大于等于50m且不大于630mM,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且不大于0.8MPa的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本文件中的燃气输送介质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58燃气用理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GB/T33488化工用塑料焊接制承压设备检验方法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CJ33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63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NB/T47013.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JB/T10662无损检测聚乙烯管道焊缝超声检测
TSGD7004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一公用管道
TSGD7005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一工业管道
3术语和定义
TSGD7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管道检验机构Pressure piping inspection agencies
是指从事压力管道检验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
3.2
年度检查annual inspection
是指使用单位在管道运行条件下,对管道是香有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3
全面检验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是指检验机构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根据本文件与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对管道安全状况所进行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3.4
定期检验periodical inspection
本文件中的管道定期检验包括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4总则
4.1承担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全面检验的检验机构,应当经市场监管总局核准,在核准的范围内开展全面检验工作。
4.2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全面检验计划,在有效期届满前至少1个月约请检验机构进行全面检验。
4.3检验机构接到检验约请后,应及时安排全而检验工作,指派检验人员。
4.4检验机构应当对委托检验的埋地聚乙烯管线信息进行查阅并制定详细的检验方案。检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过检验机构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4.5从事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全面检验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注册。从事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年度检查的人员可以是使用单位公用管道作业人员,也可以是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人员。
4.6使用单位应当做好定期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管道处于适合的待检状态,并且提供安全的检验环境,负责检验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协助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7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
4.8新建管道的首次全面检验时间一般为投用后的3年内进行,首次全面检验之后的检验周期按照本文件确定。
4.9根据全面检验结果确定管道下一全面检验日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3.080.20
Q20 DB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999—2018
辽宁省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rm Mix Asphalt in Liaoning Province
2018-07-30发布2018-08-30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1/T 2999,DB21/T 2999-2018,技术规范,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辽宁省,DB21/T 2999-2018 辽宁省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基于表面活性原理实现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设计与施工。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新建、改建和养护工程。特别适用于长大隧道路面铺装、橡胶沥青、薄层罩面以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城市道路工程和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的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
3.1术语和定义
3.1.1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 mix asphalt(WMA)
相对于同类型的热拌沥青混合料,通过添加剂或工艺等措施,使拌和温度降低3℃以上、性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同等水平的沥青混合料。
3.1.2
温拌添加剂warm mix additive
添加到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拌和温度,并实现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等同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材料。
3.1.3
沥青混合料操作温度working temperature of asphalt mixture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摊铺温度和压实温度等。
3.1.4
温拌界定温度warm mix threshold temperature
是判断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依据。出料温度低于温拌界定温度的混合料被认定为温拌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高于温拌界定温度的混合料被认定为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界定温度分常温施工和低温施工两种。

3.1.5
常温施工normal construction
在最低平均气温高于10℃的条件下进行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属常温施工。
3.1.6
低温施工cold season construction
在最低平均气温介于5℃~10℃的条件下进行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属低温施工。
3.1.7
表面活性温拌技术surfactant based WMA technology
采用表面活性类添加剂的温拌技术。在拌和过程中,通过表面活性添加剂独特的界面作用,加速沥青分散和裹覆石料,在沥青内部形成独特的润滑结构,该结构帮助混合料在温拌界定温度下维持足够的工作性。在混合料成型后,添加剂及其施工工艺不会降低路面使用性能。
3.2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及其意义详见表1。

4材料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2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在符合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就地取材。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2沥青
4.2.1辽宁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沥青为A级70号、9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GF40)的相关规定。
4.2.2改性沥青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以及其他改性材料制备。常用的SBS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2规定的技术要求。

4.2.3若选用其他天然沥青、橡胶沥青等高黏度沥青胶结料,应满足其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
4.2.4沥青在储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人沥青中。
4.3集料
4.3.1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GF40)的相关规定,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
4.3.2温拌沥青混合料用的粗集料、细集料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集料: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洁净的天然砂、石屑等。机制砂应采用优质碱性石料为原料.使用专用的制砂机生产:采用天然砂石时,其用量不应超过矿料总量的8%~10%,WSMA不宜使用天然砂;采用石屑时,应清洁、干净,不得含有泥土杂质。
4.3.3填料应采用洁净的碱性石料磨细的矿粉,允许同时掺加1%~2%(与混合料质量比)的消石灰粉替代部分填料。
4.3.4矿粉应干燥、洁净、无结块。其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GF40)的相关规定。
4.4其他材料
4.4.1温拌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WSMA)中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有机纤维等。
4.4.2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纤维的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
4.5温拌添加剂
4.5.1温拌添加剂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加入温拌添加剂后可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及压实温度降低30℃以上;
b)加入温拌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应达到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并满足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
c)加人温拌添加剂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4.5.2温拌添加剂应在成熟应用的基础上,设定其质量检验标准。
4.5.3为确保温拌添加剂的有效性,添加剂必须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使用前添加剂必须保持均匀状态,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温拌添加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要求,有关添加剂的胺值和固含量的检测方法,详见本规范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040.30
CCS P33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885-2017
备案号J10922-201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7-11-16发布 2017-12-16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21/T 2885,DB21/T 2885-2017,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 2885-201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和辽宁省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居住建筑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居住建筑设备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集体宿舍、公寓、养老院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居住建筑必须进行节能设计,并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说明,专项说明中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汇总表可参照本标准附录A编制。
1.0.4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
1根据辽宁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筑与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严格控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2通过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各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输送效率。
3通过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给水排水和电气系统的用能效率。
1.0.5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供暖度日数(HDDl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on18℃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供暖度日数。
2.1.2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on26℃

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26℃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调度日数。
2.1.3计算供暖期天数(Z)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
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数。计算供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供暖天数不一定相等。
2.1.4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mean outdoor tempera- ture during heating period
计算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1.5建筑物体形系数(S)shape factor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供暖楼梯间内墙和户门的面积。
2.1.6建筑物耗热量指标(gu)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在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2.1.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为单位温差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1.8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section of the wall
受保温类型、主断面传热系数以及结构性热桥等因素影响的修正系数。
2.1.9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
考虑了外墙存在的结构性热桥影响后得到的传热系数。
2..10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e;)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考虑太阳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制定的修正系数。
2.1.11窗墙面积比(M)window to wall ratio
该朝向外窗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的外墙总面积(包括外窗洞口面积)之比。
2.1.12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7)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输人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
2.1.13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electricity con- 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 ratio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荷(kW)的比值。
2.1.14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 (heat)quantity ratio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冷(热)负荷(kW)的比值。
2.1.15计算集热器总面积(Az)calculation for gross collector area

指单栋住宅全楼所有用户均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生活热水,太阳能保证率满足标准要求时,所需设置在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面积计算值。

3气候子区与室内外热环境计算参数
3.0.1根据辽宁省各地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及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可将辽宁地区划分为两个气候区。辽宁省城市气候子区及分区依据见表3.0.1。

3.0.2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楼梯间和封闭外廊等不供暖公共空间取12℃。
2冬季供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0.5h-1。
3.0.3辽宁省各主要城镇气候区属及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外气象参数见表3.0.3。

4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组织好自然通风,并有利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4.1.2建筑物朝向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物不应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3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S不应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
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3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4.1.4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M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4.1.4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权衡判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值不得比表4.1.4中的对应值大0.1。

4.1.5居住建筑外墙保温设计方案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鼓励采用保温性能好、施工工艺合理的新型墙体保温系统。常用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及计算参数见本标准附录H。
4.1.6楼梯间宜供暖。建筑出人口处应设过渡空间或双道门等防寒措施。
4.1.7居住建筑宜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要求,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根据建筑物所处城镇的气候子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1-1、表4.2.1-2中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4.2.1-1、表4.2.1-2中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CS13.220.10
C83 DB21
备案号:58515-2018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2847—2017
建筑消防水池改造统一技术措施
The Uni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On Transforming The Building Fire Pool
2017-08-26发布2017-09-26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1/T 2847,DB21/T 2847-2017,建筑消防,水池改造,统一技术措施,DB21/T 2847-2017 建筑消防水池改造统一技术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既有建筑消防水池改造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消防水池和对既有消防水池的改造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她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二装工程施工
GB50275风机,压缩机
GB50303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超大城市综合体large urban complex
总建筑面积大等于0平方米(不包含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算面积),集购物,旅店,展览,餐饮,文娱,交通枢纽等两种及以上功他于一体的建筑
3.2
水泵式取水口water intake of water pump
通过专用水泵从供水管网或采用在消防水池底部安装深井泵方式从消防水池内吸水并通过管道向消防车提供水源的取水装置。
4设计
4.1消防水池取水口
4.1.1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池,应设置在地上或地下一,二层,并应满足消防车自带水泵吸水高度的要求:当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室时,宜靠外墙布置:确有困难时,距外墙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加。
4.1.2消防水池应设置远传液位计及就地观察水位计,就地观察水位计可采用玻璃管式,磁耦合式液位计等。就地观察液位计应安装在明显且宜观察的地点,并能显示最高至最低间的水位,并能将液位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4.1.3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可不包括由专用消防供水干管所提供的水量。

4.1.4消防水池应设置供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取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采用消防车直接吸水方式;
b)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
c)消防水池取水口可采用室外取水口(井)和消防水池直接设置取水口的取水方式;当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内且底标高高于室外地面时,取水口宜采用室外消火栓与消防水池直接连接取水方式;
d)当采用取水井时取水井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3m,尺寸应方便取水及人员进入清理,检修。取水井与消防水池的连通管管径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200。取水井应采用混凝土结构;
e)每个取水口宜按一个室外消火栓用水量计算。
4.1.5消防水池设置消防车取水口确有困难时,应增设消防专用取水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消防专用取水泵应设在消防泵房内,并应设置备用泵,取水口应设置在建筑外墙上,并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直接启泵按钮;
b)专用水泵吸水管宜独立从消防水池引出,不宜在消防水泵的进水管引出管线进行吸水;当消防水泵有两条进水管线时,可以在进进水管上连接专用水泵吸水管线。不得用室外消火栓泵代替麦用水泵;
c)取水口应同时设有DN65求地种力你准禁设置位满足消防车停安
d)消防控室的手动。
4.1.6消防水池取水元例见附盘应能直接启动消防专用取水泵并接收其信
4.2消防泵房
4.2.1消防聚房应合下列规
a)消防专用取水泵应设置在消防水泵房内,当原消防水泵房条件受限不能设时应尽量靠近原泵房设置专甲取水系的泵房;
b)水泵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安装前应校验产品合格证,并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c)水泵规格,型号,流量和扬程等应符合计爱求;
d)泵房的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或室外,进入泵房不得穿越其它房间;
e)水泵房应采取防止水淹的措施;
f)当需要人员值班时,值班室应单独设置。
4.2.2泵房应设置供暖,通风,应急照明等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供暖温度不应低于10℃,但当无人值守时不应低于5℃:当设有值班室时,值班室内的温度宜为18℃;
b)泵房应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有条件时宜设外窗通风。设置在地上或地下,半地下室无外窗的水泵房,应设机械通风设施,通风量可按6次/h设计;
c)泵房内应设置排水设施并宜设置排水沟排水。设置在地下,半地下的泵房宜设置集水坑及污水泵,采用压力排水方式:
d)消防水泵房应设备用照明,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设备用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4小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1.120.10 DB
辽宁省地方标准
P32 DB21/T2480-2015
J13270-2015
发泡陶瓷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foamed ceramic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2015-11一10发布 2015—08—08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21/T 2480,DB21/T 2480-2015,发泡陶瓷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DB21/T 2480-2015 发泡陶瓷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政策,规范发泡陶瓷保温板在建筑外保温工程和防火隔离带的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安全适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采用发泡陶瓷保温板作外保温和防火隔离带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发泡陶瓷保温板外保温工程和发泡陶瓷保温板防火隔离带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辽宁省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2术语
2.0.1发泡陶瓷保温板foamed ceramic thermal insulation board
以陶瓷废料、页岩、煤矸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发泡剂等功能组分,经计量、混拌、浇筑成型、高温焙烧、常温切割而制成的预制板,简称发泡陶瓷板。
2.0.2发泡陶瓷板外保温体系ceramic plate external insulation system
以砌体或混凝土为基层墙体,或以混凝土为基层屋面,采用发泡陶瓷板为保温层的外保温体系,包括发泡陶瓷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发泡陶瓷板屋面外保温体系。
2.0.3发泡陶瓷板外墙外保温体系ceramic plate external wall external insulation system
以发泡陶瓷板为保温层,采用粘、错、托(托、砌)相结合方式安装于外墙外侧,由抹面胶浆和增强用玻纤网复合而成的抹灰面层,用涂装材料或面砖进行表面装饰,具有保温功能和装饰效果的构造形式。
2.0.4发泡陶瓷板屋面外保温体系ceramic plate roof external insulation system
以发泡陶瓷板为保温层,铺设在屋面板外侧,采用普通砂浆找平、防水卷材防水和刚性保护层进行防护,具有保温功能和防水效果的构造形式。
2.0.5发泡陶瓷板防火隔离带ceramic plate fireproof isolation belt
设置在可燃或难燃保温材料外保温体系中,按水平方向分布,采用发泡陶瓷板阻止火灾沿外墙面(屋面)或外保温体系内蔓延的防火构造。

3基本规定
3.0.1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发泡陶瓷板外保温体系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发泡陶瓷板防火隔离带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相应外保温体系的设计使用年限。
3.0.2采用发泡陶瓷板作外保温、防火隔离带的建筑,基层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3发泡陶瓷板外保温体系和发泡陶瓷板防火隔离带采用的各种材料应由供应商配套供应,供应商应对组成材料的性能负责。
3.0.4发泡陶瓷板外保温体系和发泡陶瓷板防火隔离带的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相容性,并应具有防腐蚀和防生物侵害性能。
3.0.5发泡陶瓷板外保温工程和防火隔离带应具有防水透气性能。
3.0.6发泡陶瓷板外保温工程和防火隔离带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3.0.7发泡陶瓷板外保温工程、发泡陶瓷板防火隔离带施工之前,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采用与施工技术方案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件。
3.0.8应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采取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防火措施,并应设专人监管。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发泡陶瓷板及其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并应经法定检测机构确认。
4.1.2玻纤网应有成分化验报告和质保年限证明。
4.1.3发泡陶瓷板及其配套材料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不得对环境产生污染。
4.2发泡陶瓷板
4.2.1发泡陶瓷板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4.2.1的要求。

4.2.2发泡陶瓷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2022二建,三页纸,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十页纸,考试重点,2022二建各专业考前押题三页纸、十页纸、考试重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