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91.2-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2部分:损害调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39791.2 —2020
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技术 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 2 部分:损害调查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General principles and key components —Part 2:Damage Investigation
2020-12-29 发布 2021-01-01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损害调查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本标准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5(所有部分)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34330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2990 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 法
GB/T 13266 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GB/T 13267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GB/T 15441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
GB/T 16310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GB/T 21281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
GB/T 21805 化学品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GB/T 21807 化学品 鱼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阶段的短期毒性试验
GB/T 21808 化学品 鱼类延长毒性 14 天试验
GB/T 21809 化学品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GB/T 21810 化学品 鸟类日粮毒性试验
GB/T 21812 化学品 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GB/T 21814 工业废水的试验方法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GB/T 21830 化学品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GB/T 21854 化学品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GB/T 29763 化学品 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
GB/T 31270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GB/T 34546.2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第 2 部分:海洋溢油
GB/T 39791.1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 1 部分:总纲
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1069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斑马鱼卵法
HJ 710(所有部分)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58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SN/T 3524 化学品 鱼类生殖毒性试验方法
CJ/T 150 城市供水 致突变物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田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789 农药残留分析样本的采样方法
NY/T 1669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
SF/ZJD 0606001 农业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操作技术规范
SF/ZJD 0606002 司法部指定的农作物污染司法鉴定调查技术规范
LY/T 1814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DD 2014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DZ/T 0282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 号) 全国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 号) 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 号)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 号)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27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environmental damage investigation
采用科学、系统的现场踏勘、监测、观测、访谈、航拍、资料查阅等方法,搜集信息和数据,为生 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提供支持的过程。
4 调查原则
4.1 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调查行为,由专业人员运用国家规定的、公认的技术方法进行现场 调查、监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调查过程中,数据和资料的搜集、样品的采集与运输、 样品的分析检测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
4.2 中立性原则
调查活动不受任何部门和个人因素的干扰。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应当保持中立,不受鉴定评估委托 方以及其他方面的干扰。
4.3 全面性原则
调查应力求严谨周密、不以偏概全,确保调查数据和结论能够客观反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损害情 况。
4.4 及时性原则
在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发生后尽早介入,尽早开展工作,及时制定调查方案和监测计划,取得有关 资料,进行环境监测,获得鉴定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791.1-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39791.1 —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指南 总纲 和关键环节 第 1 部分:总纲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General principles and key components —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2020-12-29 发布 2021-01-01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鉴定文书格式的通知(司发通〔2016〕112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环境损害 environmental damage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环境空气、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等环境要素和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服务减少。
3.2 生态服务功能 ecological functions
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为人类与生物提供的各种惠益,通常包括供给 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功能。
3.3 调查区 survey area
为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范围和程度,需要开展勘察、监测、观测、观察、调查、测量的区域, 包括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区域、可能的影响区域、损害发生区域和对照区域等。
3.4 评估区 assessment area
经调查发现发生环境质量不利改变、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识别、分析和确 认的区域。
3.5 基线 baseline
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未发生时评估区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状态。
3.6 期间损害 interim damage
自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到恢复至基线期间,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的丧失或减少。
3.7 污染清除 pollution clean-up
采用工程和技术手段,将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阻断、控制、移除、转移、固定和处置的过程。
3.8 环境修复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污染清除完成后,为进一步降低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采用工程和管理手段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体 健康或生态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过程。
3.9 生态环境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将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过程,包括环境 修复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按照恢复目标和阶段不同,生态环境恢复可分为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和 补充性恢复。
3.10基本恢复 primary restoration
采取必要、合理的自然或人工措施将受损的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恢复至基线的过程。
3.11补偿性恢复 compensatory restoration
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补偿生态环境期间损害的过程。
3.12补充性恢复 complementary restoration
基本恢复无法完全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或补偿性恢复无法补偿期间损害时,采取额 外的、弥补性的措施进一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并补偿期间损害的过程。
3.13永久损害 permanent damage
受损生态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恢复,其向人类或其它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完全丧失。
3.14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 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 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 损害数额的过程。
4 总则
4.1 鉴定评估原则
4.1.1 合法合规原则
鉴定评估工作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禁止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
4.1.2 科学合理原则
鉴定评估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鉴定评估工作方案应包含严格的质量控制 和质量保证措施。
4.1.3 独立客观原则
鉴定评估机构及鉴定人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客观地开展鉴定评估,不受鉴定评估 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4.2 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构成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由总纲和关键环节、环境要素、生态系统和基础方法等四类 技术指南组成。总纲和关键环节技术指南规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 法。环境要素类技术指南侧重因污染环境致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地下水、海水等环境要素损害的 鉴定评估。生态系统类技术指南侧重因破坏生态致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服务 功能损害的鉴定评估。基础方法类技术指南规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方法。 实践中,应以环境要素类和生态系统类技术指南为主,参考总纲和关键环节、基础方法类技术指 南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24160-2022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ICS23.020.30
CCS J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160-2022代替GB/T24160—2009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Hoop-wrapped composite cylinders with steel liner for the on-board storage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 as a fuel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ISO 11439:2013,Gas cylinders-High pressure cylinders for the on-board storage of natural gas as a fuel for automotive vehicles,NEQ)
2022-03-09发布 2023-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以下简称“缠绕气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涂敷、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制造公称工作压力为20MPa、25MPa、30MPa,公称容积为30L~450L,工作温度为一40℃~65℃,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的缠绕气瓶。
按本文件制造的缠绕气瓶,仅用于固定在汽车上、充装符合GB18047的用作汽车燃料的车用压缩天然气储存容器;使用条件中不包括因外力等引起的附加载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145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3362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4157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室试验方法
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4612塑料环氧化合物环氧当量的测定
GB/T5777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全圆周自动超声检测
GB/T7690.1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1部分:线密度的测定
GB/T7690.3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玻璃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8335气瓶专用螺纹
GB/T8336气瓶专用螺纹量规
GB/T9251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B/T9252气瓶压力循环试验方法
GB/T12137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GB/T13005气瓶术语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320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5385气瓶水压爆破试验方法
GB/T17926车用压缩天然气瓶阀
GB/T19466.2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GB/T33215气瓶安全泄压装置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批量batch
内胆批量:采用同一设计、同一炉罐号材料、同一制造工艺、同一热处理工艺规程连续制造的内胆的限定数量。
缠绕气瓶批量:采用同一尺寸规格、同一设计、同一制造工艺、同一复合材料型号连续制造的缠绕气瓶的限定数量。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内胆材料断后伸长率,%;
a。
拉伸试样的原始厚度,mm;
b。
拉伸试样的原始宽度,mm;
D。
内胆公称外直径,mm;
D
冷弯试验弯心直径,mm;
E
人工缺陷长度,mm;
l。
拉伸试样的原始标距,mm;
P
公称工作压力,MPa;
Ph
水压试验压力,MPa;
4型式和参数
4.1型式
缠绕气瓶瓶体结构应符合图1所示的型式。
4.2参数
4.2.1缠绕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P(20℃)应为20MPa、25MPa或30MPa。
4.2.2
公称容积和内胆公称外直径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四层公寓BIM模型(RVT格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7966-2022 声学 超声功率测量 辐射力天平法及其要求
ICS17.140
CCS A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966-2022/IEC61161:2013代替GB/T7966—2009
声学
超声功率测量
辐射力 天平法及其要求
Acoustics-Ultrasonic power measurement-Radiation force balances and the requirements
(IEC61161:2013,Ultrasonics—Power measurement-Radiation force balance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IDT)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使用辐射力天平测定超声换能器总辐射声功率的方法;阐明了由靶截取待测声场并使用辐射力天平测量的原理;明确了辐射力方法在发生空化和温升情况下的使用限制;明确了辐射力方法在发散和聚焦波束情况下的定量使用限制;提供了利用辐射力法估计发散和聚焦波束声功率的资料;提供了评估所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资料。
本文件适用于:
a)使用辐射力天平,0.5MHz~25MHz频率范围内不超过1W的超声功率的测量;
b)使用辐射力天平,0.75MHz~5MHz频率范围内不超过20W的超声功率的测量;
c)平行型、发散型和聚焦型超声场总超声功率的测量;
d)使用重力型或力反馈型辐射力天平的测量。
(见A.1)。
注1:聚焦波束在焦点前区段会聚,焦点之后发散。
注2:在高强度治疗超声(HITU)范围内,即分别超过1W或超过20W的超声功率的测量,由IEC62555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声冲流acoustic streaming
声场引起的流体整体性运动。
3.2
自由场free field
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边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声场。
[来源:GB/T2900.86一2009,定义801-23-28,有修改:不包含“声”字]
3.3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
P
在规定媒质(首选水)中,规定条件下,超声换能器向近似自由场中发射的时间平均超声功率。
注:输出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3.4
辐射力radiation force
声辐射力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F
由声场引起,作用于声场中物体上,除声冲流引起的分量之外的时间平均力;或者更广义地说,在声场中,出现在声学特性不同的两种媒质界面处或单一衰减媒质中的时间平均力(除声冲流引起的分量之外)。
注:辐射力、声辐射力的单位为牛顿(N)。
3.5
辐射压radiation pressure
声辐射压acoustic radiation pressure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力。
注:该术语在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严格地说,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力是一个张量力,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时,宜称之为声辐射应力张量。本文件中通常首选积分量“声辐射力”。无论何时,凡是术语“声辅射压”出现时,将被理解为是在声轴方向上的法向辐射应力的负值,
注2:辐射压、声辐射压的单位为帕斯卡(Pa),
3.6
靶target
专门设计,用以截取整个超声场和用作辐射力作用目标的器件。
3.7
超声换能器ultrasonic transducer
超声频率范围内,能实现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或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3.8
辐射导radiation conductance
G
声输出功率与换能器输入电压的有效值(RMS)平方之比。
注1:用于表征超声换能器电声转换的特性。
注2:辅射导的单位为西门子(S)。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圆形发射超声换能器的半径。
b:,b,:分别为矩形发射超声换能器x向和y向长度的一半(即2b,和2b,为换能器的边长)。
c:声速(通常为水中的数值)。
d,,dy:分别为聚焦超声换能器x-z平面和y-z平面的几何焦距。
d:d,=d,=d时,聚焦超声换能器的几何焦距。
F:沿入射超声波方向作用于靶上的辐射力。
g:重力加速度。
G:辐射导。
hd:矩形换能器对角线的一半,hd=(b,2+b,2)1/2。
hh:bx和b,的调和平均值,hh=2/(1/b,十1/b,)。
k:圆波数,k=2/入。
P:超声换能器的输出功率。
s:距圆形超声换能器的归一化距离,s=z入/a2。
z:靶和超声换能器间的距离。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5842-2022 液化石油气钢瓶
ICS23.020.30
CCS J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842—2022代替GB/T5842一2006
液化石油气钢瓶
Liquefied petroleum steel gas cylinders
CISO 22991:2004,Gas cylinders-Transportable refillable welded steel cylinders
for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Design and construction,NEQ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下简称“气瓶”)的符号和说明,型式,材料,设计,制造,试验方法
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涂敷、贮运和出厂文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制造在正常环境温度(一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为2.1MPa,公称容积不大于150L,可重复盛装符合GB11174的液化石油气的钢质焊接气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651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2653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6653焊接气瓶用钢板和钢带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T7512液化石油气瓶阀
GB/T8335气瓶专用螺纹
GB/T9251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B/T9252气瓶压力循环试验方法
GB/T12137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GB/T13005气瓶术语
GB/T15385气瓶水压爆破试验方法
GB/T17925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GB/T33209焊接气瓶焊接工艺评定
GB/T35208自闭式液化石油气瓶阀
CJ/T33液化石油气钢瓶热处理工艺评定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充装量maximum filling weight
TSG23规定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系数与气瓶公称容积的乘积。
3.2
气瓶编号(瓶号)cylinder number
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湖性的气瓶产品编号。
4符号和说明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222.2-2022 声学 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 第2部分:声压级测定
ICS17.140
CCS A 59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22.2—2022/IS01996-2:2017代替GB/T3222.2—2009
声学
环境噪声 的描述、测量与评价
第2部分:声压级测定
Acoustics-Description,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noise-
Part 2:Determination of sound pressure levels
(ISO1996-2:2017,IDT)
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范围
环境噪声限值评估和空间研究中情景对比以声压级为基础,本文件对如何测定声压级进行了描述。
声压级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和测量结果的外推计算确定。本文件主要用于户外,但也给出了室内测量的
一些指南。很大程度上,每个案例中确定和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变化的,其与用户在测量中付出的努
力分不开,因此未对允许的最大不确定度设定限值。由于实际测量期间运行和传播条件与参考运行或
传播条件有差异,通常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相结合,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环境噪声源,如道路和轨道交通噪声、飞机噪声和工业噪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22.1一2022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第1部分:基本参量与评价方法(ISO1996-1:2016,IDT)
ISO1996-1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第1部分:基本参量与评价方法(Acoustics-Description,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noise-Part 1:Basic quantities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ISO20906:2009/Amd1:2013声学机场周围无人值守的飞机噪声监测修改单1
(Acoustics-Unattended monitoring of aircraft sound in vicinity of airports-Amendment 1)
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注:GB/T27025一201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17,IDT)
ISO/IEC导则98-3测量的不确定度第3部分:测量中不确定度的表述指南[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Part 3: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1995)]
IEC60942电声学声校准器(Electroacoustics一Sound calibrators)
注:GB/T15173一2010电声学声校准器(IEC60942:2003,DT)
IEC61260电声学倍频程与分数倍频程滤波器(Electroacoustics一Octave-band and fractional-octave-band filters)
注:GB/T3241一2010电声学倍频程与分数倍频程滤波器(IEC61260:1995,MOD)
IEC61672-1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Electroacoustics Sound level meters-Part1:Specifications)
注:GB/T3785.1一2010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IEC61672-1:2002,IDT)
3术语和定义
ISO199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注:下列网址存有IEC和ISO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
一IEC世界在线电工词汇:可在http://www.electropedia.org/找到;
—ISO在线浏览平台:可在http://www.iso.org/obp找到。
3.1
测量时段measurement time interval
执行单次测量的时段。
注1:对暴露声级或等效连续声压级的测量而言,测量时段为积分的时间范围。
注2:对最大声压级或累计百分数声级等的测量而言,测量时段为观测时段(3.2)。
3.2
观测时段observation time interval
执行一系列测量的时段。
3.3
预测时段prediction time interval
进行声级预测的时段。
注:或许现在更常见的是利用计算机来预测而不是测量某些声源(如像运输噪声源)的声级。预测时段相当于测量时段(3.1),只不过前者声级是预测的,而后者声级是测得的。
3.4
长期测量long-term measurement
长到足以包含为获得有代表性的平均值而需要的所有声发射情况和气象条件的测量。
3.5
短期测量short-term measurement
在具有已知噪声发射和气象条件测量时段(3.1)内的测量。
3.6
接收点位置receiver location
用于噪声评价的位置。
3.7
计算方法calculation method
根据测得的或预测的声功率级和声衰减数据计算指定接收点位置(3.6)声压级的一组算法。
3.8
预测方法prediction method
用于计算未来噪声级的一个计算方法(3.7)子集。
3.9
气象窗meteorological window
测量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使测量结果足以产生有限和可知变化的一组天气条件。
3.10
发射窗emission window
测量过程中,由于工况变化使测量结果足以产生有限变化的一组发射条件。
3.11
声线曲率半径sound path radius of curvature
R
与大气折射产生的声线弯曲相近似的半径。
注1:R的单位为米(m),
注2:通常用的参数是1/R,以避免直线传播时Rr的值为无穷大。
3.12
监测仪monitor
用来作为一个自动连续噪声监测终端的仪器,该仪器监测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频谱以及所有有关的气象量,如风速、风向、雨、湿度、大气稳定度等。
注:不需要在每台监测仪处进行气象测量,只要这样的测量是在距监测仪器适当的距离进行的,并在报告中给出这个距离即可。
3.13
自动声监测系统automated sound monitoring system
包括所有监测仪(3.12)的整套自动连续噪声监测系统,基站或中央数据采集位置(主站)以及运行中包含的所有软件和硬件。
3.14
参考条件reference condition
作为测量结果进行参照(修正)的条件。
注:年平均温度和湿度的大气声吸收以及昼间、晚间和夜间的年平均交通流量是参考条件的示例。
3.15
独立测量independent measurement
以长到足以使声源工况和声传播条件都与一系列其他测量的相同条件统计无关的时段进行的测量。
注:为了获得独立的气象条件,需要几天的持续时间。
3.16
低频声low-frequency sound
包含频率范围从16Hz~200Hz的1/3倍频带频率成分的声音。
注:这个定义只适用本文件。不同国家的不同规范可能使用其他的定义。
4测量不确定度
按照本文件测定的声压级不确定度取决于声源和测量时段、气象条件、与声源的距离、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仪器。测量不确定度应根据ISO/IEC导则98-3(GUM)来确定。选择下列所有GUM兼容的方法中的一种。
a)以识别和量化所有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为主的建模法(所谓的不确定度计算表)。这是首选的方法。
b)通过多个实验室的循环测试来测定测量方法复现性标准偏差的方法。
注1:如果对某个测量量有一个以上的测量方法,则通过执行相关标准(如IS0217481)考虑所有系统偏差。
c)建模法和多实验室法联合使用的混合法。对这种情况,多实验室法则用于因缺少技术知识而无法用建模法数学模型来量化其贡献量的那些不确定度计算表的分量。
注2:b)注1同样适用。
根据建模法,应识别每个重要的不确定度来源。应尽可能通过修正来消除或降低系统影响。如果被测量L是量x;的函数,则有公式(1):
如果每个量有不确定度u;,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公式(2)给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45/T 011.1-2020 公路养护管理数据标准化指南 第1部分:高速公路
ICS 93.080.01
R 18
DBJT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交 通 运 输 行 业 指 南
DBJT 45/T 011.1—2020
公路养护 管理数据标准化 指南
第 1 部分:高速公路
Guideline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ata—Part 1:Expressway
2020 - 07 - 27 发布 2020 - 08 - 20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发 布
1 范围
DBJT45/T 011的本部分规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标准化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基本规定、路况调查与技术状况评定数据、日常巡查数据、养护方案数据、养护计划、养护工程管理数据。
本部分适用于广西境内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数据的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764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JT/T 132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T 697.10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10部分:交通统计信息基础数据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E6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防养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公路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防护工程。
3.2
修复养护 repair maintenance
公路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服务功能,为恢复技术状况而进行的功能性、结构性修复或定期更换,包括大修、中修、小修。
3.3
专项养护 special maintenance
为恢复、保持或提升公路服务功能而集中实施的完善增设、加固改造、拆除重建、灾后恢复等工程。
3.4
应急养护 emergency maintenance
在突发情况下造成公路损毁、中断、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等,为较快恢复公路安全通行能力而实施的应急性抢通、保通、抢修。
3.5
养护资源 maintenance resource
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进行养护维修时所需要的设备、物资、材料以及方法措施。
3.6
日常巡查运维 routine patrol
养护科工作人员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进行上路巡查,通过智能终端系统及时发现、记录、上报并处理公路及其沿线设施损坏情况。
3.7
养护工程 maintenance project
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修、预防和修复灾害性损坏,以及为提高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加固、改善和增建。
3.8
养护方案 maintenance plan
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制定的详细可操作的计划。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a——表示该指标为字符型,用数字、符号或汉字表示,a为字符长度;
d(a) ——表示该指标为日期型,a为总位数(含分隔符);
n..a,b或n..a——表示该指标为数值型:a为总位数(含小数点位),b表示小数点后的位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6 056-2020 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5465-2021
海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6-056-2020
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 及处理设施
运行监管 标准
Operation supervision standard of domestic waste transfer and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Hainan Province
2020-12-26 发布 2021-01-01 实施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为规范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简称“转运站)”、生活垃圾焚烧厂(简称“焚烧厂”)、生活卫生填埋场(简称“填埋场”)、厨余垃圾处理厂(简称“厨余厂”)的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健全过程监管,促进企业运营管理和工艺水平,保障公众利益。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有 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监管的程序和要求;5.基本运行条件;6.运行过程检查评估内容及方法;7.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果;8.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措施;9.检查评估。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本标准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运行监管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进行整合;2.对评价等级内容进行调整,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评价等级划分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3.对部分评价内容进行调整;4.对部分评价内容的分值权重进行了调整;5.增加术语章节;6.增加厨余厂运行监管内容;7.增加独立 法人渗沥液处理站监管表单。
1 总 则
1.0.1 为加强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简称“转运站”)、生活垃圾焚烧厂(简称“焚烧厂”)、生活卫生填埋场(简称“填埋场”)、厨余垃圾处理厂(简称“厨余厂”)的过程监管,规范监管行为,促进企业运营管理和工艺水平,保障公众利益,修订了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投入运行的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运行监管,试运行的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亦可参照执行。
1.0.3 对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运行监管全过程应遵循独立、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1.0.4 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运行监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垃圾转运设施 waste transfer facilities
在垃圾产地(或集中地点)至垃圾处理设施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设施,包括垃圾转运站、垃圾(压缩)转运车等。
2.0.2 垃圾处理设施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
市 / 县 / 乡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 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焚烧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厂等。
2.0.3 生活垃圾 municipal solid waste
在日常生活中及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 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0.4 厨余垃圾 food waste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2.0.5 垃圾清运车辆 waste truck transfer vehicle
将垃圾从收集设施运至垃圾转运站或终端垃圾处理设施的车 辆,一般为密闭式专用机动车辆。
2.0.6 垃圾焚烧炉(焚烧炉) waste incinerator
利用高温氧化作用处理垃圾的设备。
2.0.7 烟气净化系统 flue gas cleaning system
烟气净化处理所采用的各种处理和设施组成的系统。
2.0.8 炉膛 furnace
焚烧炉中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空间。
2.0.9 烟气停留时间 retention time of flue gas
焚烧垃圾产生的烟气处于炉膛主控温度区(≥850℃)持续的 时间。
2.0.10 焚烧飞灰 incineration fly ash
烟气净化系统捕集物和烟道及烟囱底部沉降的底灰。
2.0.11 飞灰稳定化 fly Ash stabilization
通过添加某些稳定化物质,使飞灰中的重金属达到稳定、并满足浸出毒性要求的工艺过程。
2.0.12 焚烧炉渣 incineration fly ash
生活垃圾焚烧后从炉床直接排出的残渣,以及过热器和省煤器排出的灰渣。
2.0.13 排放限值 emission limits
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物允许的最大排放浓度。
2.0.14 在线监测 online monitoring
利用仪器设备对控制指标进行自动连续实时监测。
2.0.15 垃圾暴露比 exposure proportion
填埋过程中垃圾暴露面积的平方米数与垃圾日处理量吨数的 比值。
2.0.16 堆体边坡 pile side slope
当填埋的垃圾高于地面后,为保障堆体稳定而在其四周做成 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3 基本规定
3.0.1 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监管主体为所属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可委托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第三方。
3.0.2 监管主体应对管辖范围内的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进行监督检查,运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管活动,根据相应的监管要 求,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3.0.3 运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运行条件、运行过程、污染防治设施配置及运行效果、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等。
3.0.4 监管主体可通过资料审核、现场核查、监督性检测、驻场以及智能化远程监管等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实施对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运行进行监管。
3.0.5 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运行监管内容应按照附录
A、B、C、D 中的统计表进行分类填报。本标准附录 A、B、C、D 中的统 计表按性质分为业务报表和监督检查表,业务报表应由运营单位负责填写,按填报频次可分为年报、月报、日报及一次填报共四类: 检查表应由监管主体从事监管活动及现场查验时负责填报。
1 年报应由运营单位每年填写该表格一次,每年第一个月完 成上一年的年报整理、归档,并上报监管主体;
2 月报应由运营单位每月填写该表格一次,每月前三天完成 上一月的月报整理,每年随年报归档;
3 日报应由运营单位做好台账记录,次日完成前日记录,每月 一次归档;
4 一次填报报表应在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正式运 营后的第一个月填报并归档。如后期表中内容有重大变动调整,应
及时进行补充说明,并按原报送范围报送至主管部门或相关单位进行备查。
3.0.6 按频次填写的四类报表,除作为设施运行管理技术档案外, 也可作为监管抽检依据。作为抽检表时,应由监督检查方填写,不 需加盖公章,但必须有监管检查人员签名。
3.0.7 所有报表均应按规定注明填写时间、填报人,年报和月报在存档或呈报监管部门前应加盖运行管理单位公章;日报则由填报 人签名。
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接受监管主体监管检查时,应 提供有关报表原件备查,可按要求提供其复印件。
4 监管程序和要求
4.0.1 监管工作为日常性常规监管。包括前期准备、检查/监测、综合 分析、意见反馈、整改和复查等若干阶段。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需 要开展工作,修改调整监管的具体项目内容,并确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1 前期准备:包括材料收集和监管实施计划编制两部分内容。 材料收集内容包括经营许可、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制度化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二次污染情况以及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合同/协 议、相关批文等;实施计划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明确监管对象、监管工作范围、监管工作依据、监管工作的目标、监管工作内 容、监管工作程序、监管工作方法以及措施等。
2 检查/监测:根据实施计划对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转运站包括从垃圾进入转运站,经转运、运输至末端处理设施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对其中单一环节的运行状况的进行针对性检查;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包括从垃圾进场到污染物出口的各设施,即主体设施、辅助设施运行和管理情况现场全面核查,或某一运行环节的针对性检查。现场检查应配置采集样品、拍照摄像、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的必要检查手段或器材, 不影响现场生产,有关资料的纸质及电子档案保存时间须 10 年 以上。对转运站的检查、监测包括收集转运设施运行过程中主要指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进站垃圾量及性状,出站垃圾量,垃圾污 水量,噪声、臭气、粉尘控制情况,苍蝇密度检测、安全与卫生情况等);转运机械设备技术指标(如卸料、填装、压实效果等)、运输车 辆技术指标(车辆的使用、维修应规范管理、并应做好记录);机械 设备、仪器使用、维护技术档案;通风、除尘、除臭设施设备;站内交通标志应规范清楚,通道应保持畅通;运行费用及对进站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 对焚烧厂的监测包括对焚烧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指标(进场垃圾量及性质、年垃圾焚烧量、焚烧炉年运行时间、炉渣热灼减率、炉 膛温度、二噁英排放、烟气排放、飞灰处理、炉渣处理、渗沥液处理、臭气控制、噪声控制、物料燃料消耗量、安全管理、综合管理、主要设备启停管理等)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以及对焚烧厂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报告的核查及数据分析。 对填埋场的监测包括对填埋场运行过程中主要指标(进场垃圾量、性状、填埋作业、雨污分流、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填埋气收集与处理/利用、甲烷浓度、苍蝇密度、堆体密度、臭气、地下水、地表 水、运行管理、运行费用等)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对厨余厂的监测包括对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指标(进场垃圾量、垃圾含水率、含油率、成分、收集与处理、污水处理、臭气控制、噪声控制、毛油去向、沼气产量、产品检测、运行费用等)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
3 综合分析:应全面分析和评价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运行总体情况,对存在的各项问题要逐一列明,形成监督检查结论;需要进行整改的,应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和整改限期。
4 意见反馈:监管部门应将监督检查结论、整改通知送收集转运设施、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运营单位。
5 整改阶段:收集转运设施、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应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及整改意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6 复查阶段:监管部门应根据整改意见逐一复查转运站、焚烧厂、填埋场、厨余厂整改情况,出据复查评价意见。
4.0.2 监管检查人员开展工作时应出具监管委托书、正式公文等,并在进行现场检查遵守以下要求:
1 现场检查应有 2 名以上监管检查人员同时参加;
2 现场检查应配置采集样品、拍照摄像、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 料的必要检查手段或器材,并妥善保管所获资料;
3 现场检查应严格遵守现场安全制度和信息保密制度,不得泄露被检查单位的技术与商业敏感信息;
4 监管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客观、详实、规范的记录,并 请被检查单位的代表予以确认。监管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对检查记录的内容发生分歧如不能即时解决,监管检查人员应会同被检查单位的代表就分别陈述内容和各方意见做好登记并签名;
5 监管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应及时通知运营单位和监管主体。
4.0.3 监管主体应根据本标准所提出的内容和要求,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档案检查和二次以上的现场验查及等级评估。
4.0.4 监管主体可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建立常 态化的日常巡查监管机制,对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违法,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以免 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67-2021 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67—2021
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
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is of energy saving in continuous hot galvanizing steel strip enterprise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或工厂(车间)节能诊断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节能管理诊断、节能信息化诊断、能耗实绩诊断、节能技术诊断、诊断综合分析与诊断报告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或工厂(车间)的节能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2136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8924钢铁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
GB/T29728热浸镀锌钢带生产线加热炉能耗分级
GB/T30258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30715钢铁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
GB/T36025钢带连续热镀锌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YB/T4211连续热镀锌生产线加热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
YB/T4259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线用加热炉节能运行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节能诊断diagnosis of energy saving in continuous hot galvanizing steel strip
enterprise
对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或工厂(车间)的节能管理、节能信息化、能耗实绩、节能技术进行全面的调研、检测、分析、评估,判定能源效率,发现用能问题,查找节能潜力,提出优化节能技术和改进措施。
4一般要求
4.1节能诊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生产和节能技术,熟悉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并具有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4.2节能诊断工作开展前应做好计划和准备,应规划好合理的诊断步骤,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和生产情况,与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4.3节能诊断工作应充分收集和现场检测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线详细的运行和能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客观。
4.4节能诊断工作应计算出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线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效指数等指标,判定出能耗分级,以对节能水平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4.5节能诊断工作应对连续热镀锌钢带生产企业或工厂(车间)的节能管理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对管理水平做出评价,对先进管理方法做出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4.6在生产现场进行检测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65-2021 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65—2021
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
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aste heat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for exhaust gas of reheating furnace in steel rolling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铁企业连续式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 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余热回收方式、余热利用方式、技术要求、运行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钢铁企业连续式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验收。本文件
不适用于间歇式加热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618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
GB/T17195工业炉名词术语
GB/T32972一2016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YB/T4209—2010钢铁行业蓄热式燃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7195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heat recovery for exhaust gas of reheating furnace in steel rolling
回收轧钢加热炉排烟的烟气显热。
4工艺流程
4.1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加热炉规模、排烟温度、区域能源平衡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并经过方案
比较选择后确定。
4.2轧钢加热炉余热回收工艺流程主要分为蓄热式、蓄热式十余热锅炉、空气/煤气预热+余热锅炉三种。
4.3蓄热式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见图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199-2022 地上式市政消火栓建设安装技术规程
ICs13.220.01
CCS c8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199-2022
地上式市政消火栓 建设安装 技术规程
2022-05-09发布2022-08-0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上式市政消火栓的设计、施工、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地上式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室外消火栓的建设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共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52室外消火栓
GB5003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1080城市消防规划规范
GB/T36122-2018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上消火栓pillar hydrart
与供水管路连接,由阀门、出水口和栓体等组成,且阀门、出水口及部分壳体露出地面的消防供水(或泡沫混合液)装置。
[来源:GB4452—2011,3.1]
3.2
防撞型地上消火栓cash-worthy pillar hydrant
受撞击后,只有某一部件断裂而栓体和阀体不损坏,且保证水不泄漏的一种地上消火栓。
[来源:GB445一2011,3.3]
3.3
减压稳压型消火栓pressure reducing-sta bilized hydrant
能将规定范围内的进水口压力减至某一出水口压力,并使出水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消火栓。
[来源:GB44522011,3.4]
3.4
市政消火栓municipal hydrant
与市政供水系统连接,由阀门、出水口和栓体等组成的公共消防供水装置。
[来源:GB/136122—2018,3.2]
3.5
市政消防给水设施municipal water supply facility
供灭火救援使用的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和江、河、湖、海、水库等天然水源的消防取水设施。
[来源:GB/T361222018,3.1]
3.6
防撞设施crash barrier
市政消防给水设施周围防止外力碰撞冲击的保护装置。
[来源:GB/T361222018,3.5]
3.7
刚性接口rigid joint of pipeline
不能承受一定量的轴向线变位和相对角变位的管道接口,如用水泥类材料密封或用法兰连接的管道接口。
[来源:GB/T50268—2008,2.0.5]
3.8
法兰接管flange pipeline
上端与消火栓栓体法兰连接,下端与消火栓阀体法兰连接,视为消火栓向下延伸的消防管道,与消火栓一起由厂家配套供应,订购长度根据冻土深度按档定制,一般250mm为一档。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消火栓的建设地点应符合GB50974和GB51080的规定。
4.1.2消火栓的设计要求应符合GB50974和GB4452的规定。
4.1.3消防管道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32的规定。
4.2消火栓选型及设计参数
4.2.1消火栓设计应满足防冻和防沉降要求。
4.2.2消火栓防沉降设计主要包括井室与管道连接处以及井体的防沉降措施,相应措施应符合GB50268的规定。
4.2.3消火栓应选用公称压力为1.6Ma的防撞型法兰式消火栓,栓口动压大于0.7MPa的应选用防撞减压稳压型消火栓。
4.2.4消火栓在易碰撞的地点应设置防撞设施,防撞设施宜采用防撞杆。防撞杆应按照GB/36122-2018中5.4.2的规定。
4.2.5消火栓平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4.2.6消火栓的接口直径宜采用DN150,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4.3消火栓的安装形式
4.3.1消火栓底部供水竖管应设置在消火栓井内,不应采用直理的方式敷设。
4.3.2消火栓井与阀门井宜合并设置。
4.3.3阀门井单独设置时,共相关设计应符合本文件4.5的规定。
4.4阀门管件
4.4.1水表、倒流防止器等其他附件设计应对管道进行水力计算。
4.4.2支管阀门宜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闸阀或消防专用弹性座闸阀.
4.4.3当管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2MPa时,可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当管道工作压力大于1.2MPa时,应采用热浸锌无缝钢管。
4.4.4井室内消火栓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
4.4.5平时管内有水的消防管道及泄水孔顶标高应设在冰冻线以下。
4.4.6法兰接管上端除法兰外均应设在井室内或室外地面以下。
4.4.7法兰接管应按当地最大冻土深度确定设计长度,也可根据当地的防冻经验进行选取,保证泄水口以下的管道在冬季不会冻胀。接管长度参见附录B.1。
4.4.8消火栓的泄水装置应泄水性能可靠,泄水流畅,在闷盖扣紧的情况下每次泄水时间不应大于5min。
4.5消火栓井
4.5.1消火栓井井内设备应合理布局,保证检修维护人员的可操作性。
4.5.2地下水位高于消火栓井井底时,井体应采用钢桶式,并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4.5.3地下水位低于消火栓井井底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式。
4.5.4消火栓井顶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500mm。
4.5.5钢桶式消火栓井井体应采用厚度不小于8mm的钢板焊接,井底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焊接,钢板材质应采用Q235B。
4.5.6钢桶式消火栓井外壁300mm内应采用中粗砂填充。
4.5.7钢筋混凝土井式消火栓井井室尺寸不宜小于1500mm×1200mm,钢桶式消火栓井井室直径不宜小于1700mm.
4.5.8消火栓井的设置位置应靠近供水干管。在具备相应条件下,宜设置在地下供热管道附近。
4.5.9消火栓井的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应小于冻土层以下600mm。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3/T 3198-2022 墙壁式消防水池取水口建设技术规程
ICS13.220.01
CCS C 80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198-2022
墙壁式消防水池取水口 建设技术规程
2022-05-09发布2022-08-0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墙壁式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设计、施工、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墙壁式消防水池取水口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32室外给水排水和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范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T1176铸选铜及铜合金
GBT2100通用耐蚀钢铸件
GB/T9439灰铸铁件
XF836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3术语和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专用消防水池spedial fire reservoir
人工建选的专门供固定或移动消防水泵吸水的储水设施。
3.2
墙壁式取水口wlb ased water intake
建筑物外墙上安装的向消防车供水的消防取水口。
3.3
安全防护箱safety protection box
设置在墙壁上用于保护墙壁式取水口及其配套设施(如电子水鼎示表、开闭电磁阀按钮、固定消防电话等)的箱体。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一一法兰外径;
D1一一螺栓孔中心图直径;
d0一一绿栓礼直径。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2/T 5119-2022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系统应用技术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薄灰缝墙体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autoclaved san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with thin mortar joint
DB22/T5119-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05月19日
2022长春
1总则
1.0.1为规范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技术要求,做到保证质量、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9度的自承重和承重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autoclaved san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以高硅磨细砂为硅质材料,生石灰、水泥为钙质材料,以铝粉(膏)为发气剂,经浇注、静停、切割且经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均匀细密气孔结构的砌块。
2.0.2薄灰缝thin layer mortar of wall structure
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灰缝厚度(或宽度)不大于3mm。
2.0.3薄层抹灰thin layer plastering
墙体采用薄抹灰工艺,其抹灰层厚度不大于5mm,简称薄抹灰。
2.0.4蒸压砂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special mortar for autoclaved sand aerated concrete
以水泥或石膏、砂、掺合料、外加剂等为组成材料,经搅拌而成的满足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抹灰、修补的砂浆的总称。
2.0.5薄层砌筑砂浆(粘结剂)thin-bed masonry mortar
以通用硅酸盐水泥、砂为主要原材料、添加保水剂等外加剂制成的、专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薄层砌筑(灰缝不大于3mm)或粘结用的干混砂浆。
2.0.6薄层抹灰砂浆thin layer plastering mortar
以通用硅酸盐水泥、砂为主要原材料、添加保水剂等外加剂制成的、专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抹灰的干混砂浆。
2.0.7抹灰石膏gypsum plaster
以半水石膏(CaSO41/2H2O)和Ⅱ型无水硫酸钙(Ⅱ型CaSO4)单独或两者混合后作为主要胶凝材料,含有砂等集料,添加缓凝剂、保水剂等外加剂制成的、专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室内)抹灰的干混砂浆。根据体积密度,分为底层抹灰石膏(B型)和轻质抹灰石膏(L型)。
2.0.8防水界面砂浆special waterproof inter face agent
以水泥和细骨料为主要材料,以聚合物等添加剂为改性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可使墙体基层与抹灰层结合牢固,并对墙体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的界面处理材料。
2.0.9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glass fibre alkali screening
以耐碱腐蚀的玻璃纤维织成的玻璃纤维网格布。
2.0.10干法施工dry lay
在砌筑和抹灰施工过程中,砌块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润湿,采用薄灰缝、薄抹灰以及免抹灰等大幅度减少砂浆用量、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工艺。
2.0.11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autoclaved sand aerated concrete block thin layer mortar of wall
利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薄层砂浆工艺砌筑的墙体。
2.0.12免抹灰施工free-plastering construction
在完成薄灰缝砌筑的蒸压砂加气墙体上,不需要抹灰,直接或经简单界面处理后即可进行腻子等装饰面层施工。
3基本规定
3.0.1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3.0.2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5d以上方可出厂,或经检验含水率不大于30%时可以出厂。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其含水率不应大于30%。
3.0.3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薄灰缝墙体砌筑和墙面抹灰宜采用干法施工;砌块薄灰缝墙体砌筑时应采用专用薄层砌筑砂浆,抹灰时应采用抹灰专用砂浆;砌块用作外墙时,应做饰面防护层;内墙面宜采用薄层抹灰或免抹灰。
3.0.4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得在下列条件下使用:
1建(构)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2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3砌体表面温度高于80℃的部位;
4长期处于振动源环境。
3.0.5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体所用材料,其放射性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4材料
4.1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4.1.1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1.2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尺寸偏差和外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4.1.4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冻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5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导热系数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4.1.6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值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4.1.7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尺寸偏差等要求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 标准》JGJ/T17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的有关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ICS03.080.01
P10 DB21
辽宁省 地方标准
DB21/T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 设计标准
Liaoning desig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我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我省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
1.0.3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绿色性能,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踪合性能,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1.0.4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ast of green building
因实施绿色建筑理念和策略而产生的投资成本的增加值或减少值。
2.0.3建筑全寿命期building1 ife cyel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0.4绿色能源green energy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在能源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2.0.5风切变wind shr
风切变简单的定义是空间任意两点之间风向和风速的突然变化,属于气象学范时的一种大气现象。除了大气运动本身的变化所造成的风切变外,地理、环境因素也容易造成风切变,或由两者综合形成。这里的地理、环境因素主要指山地地形、水陆界面、高大建筑物、成片树林与其他自然地和人为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能引起风切变现象。其风切变状况与当时的盛行风状况方向和大小有美,也与山地地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场地迎风背风位置、水面的大小和建筑场地离水面的距高、建筑物的大小和外形有美。一般山地高差大、水域面积大、建筑物高大,不仅容易产生凤切变,而且其强度也较大。
2.0.6绿容率green capacity rate
绿容率也称绿量容积率,指果规划建设用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绿量。
2.0.7绿视率green looking rate
指人的视野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来量化披市街道空间绿量可视佳。
2.0.8非传统水源noi-traditia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total anmual runoff cantrol rate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漆、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10综合能源利用率couprehensive energy uti1 izatian rate
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率。
3基本规定
3.0.1绿色设计应遵语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本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并应符合本地披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3.0.2绿色设计成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的技术与经济特性,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并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3.0.3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宜采用团队协同的工作模式
3.0.4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绿色建筑策划,初步设计、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编制绿色设计专项说明,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还明确对绿色建筑工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技术要求。
3.0.5绿色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室内设计、景观、经济等各专业应协同配合。
4绿色设计策划与绿色设计文件
4.1一旗电
4.1.1绿色设计策划应在项目建设方案阶段进行。
4.1.2绿色设计策划威包括建筑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
4.1.3绿色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折,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
4.1.4绿色设计策划应提供绿色设计文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符合绿色设计文件要求。
4.2景划内容
4.2.1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折;
3绿色建筑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策略分折;
4绿色技术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折。
4.2.2前期调研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调开: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规划条件等;
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助政策等。
4.2.3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折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自身特点和雷求分折;
2达到的现行国家、辽宁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等级或要求;
3适宜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可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相应的指标要求。
4.2.4绿色建筑能源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策略分折宜符合下列要求:
1优先采用动设计策略;
2选用适宜、集成技术;
3选用高性能建筑产品和设备;
4当实际条件不符合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整、平衡和补充设。
4.2.5绿色技术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可行性分折;
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折。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T 3353-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ICS91.01030
CCS P36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353-2020
JXXXXX-20XX
高延性混凝土 加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with high ductile concrete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高延性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砌体结构及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农村房屋加固领城的高延性混凝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结构加固前,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3GB50144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3GB50292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3GB50023或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3GB50117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鉴定。农村房屋加固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3GΓ363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农房进行危险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1.0.4高延性混凝土的加固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高延性混凝士high ductile concrete
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成型以后,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
2.1.2等效弯曲强度equivalent flexural strength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根据荷载挠度曲线下的面积计算所得的等效弯曲强度。
2.1.3等效弯曲韧性equivalent flexural toughness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等效弯曲强度与挠跨比的乘积,与等效弯曲强度一起作为高延性混凝土弯曲韧性的评价指标。
2.1.4材料强度利用系数strength utilization factor of material
考虑加固材料自身变形能力高于砌体或混凝土、以及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引入的折算系数。
2..5农村房屋rural building
指农村地区自建的一层或二层用于居住或生活的一般房屋。
2.1.6高延性混凝面层加固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high ductile concrete 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2.1.7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high ductile concrete strip
在结构关键部位增设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条带,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2.1.8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einforced high ductile concrete 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配筋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加固方法。
3基本规定
3.0.1高延性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高延性混凝土的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不宜超过90°C。
3.0.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结构或混凝士构件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业主提出的要求,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按本规程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加固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综合确定,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或采用其他加固方法加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兔不必要的拆除和更换。
4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丹塌的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5采用高延性混凝士加固时应避兔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结构构件造成不利的影响。
6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7采用配筋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的砌体结构及混凝土构件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固后结构或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结构的技术状况和使用需求,由委托方和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且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加固后的结构构件设计使用年限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3GB50023的有关规定。
3.0.4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原则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3GB50702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3GB50367的有关规定,抗震加固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多GJ116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5高延性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且不宜进行冬期室外施工。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3G14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保温措施。冬期施工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冬期室内施工时,应监测室内温度,且不宜浇水养护。
3湿拌高延性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应适当缩短高延性混凝土凝结时间,但应经试配确定。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储存容器应采取保温措施。
4雨天不宜进行外墙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如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且高延性混凝
土凝结前不应受雨淋。
5在高温、多风、空气干燥的季节进行室内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宜对门窗进行封闭。
6在夏季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压抹高延性混凝士时应控制好各层压抹的间隔时间。
7夏季气温高于30℃时,外墙高延性混凝士面层应采取措施遮阳,并应加强养护。
4高延性混凝土
4.1原材料性能
4.1.1高延性混凝土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增韧材料,合成纤维应为单丝纤维或粗纤维。合成纤维的规格、力学性能宜分别符合表4.1.1-1、表4.1.1-2的规定。其中,纤维力学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秒浆用合成纤维3GB/T21120的规定。
4.1.2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3GB175、道路硅酸盐水泥3GB/T13693的相关规定。
4.1.3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3GB/Γ14684的规定,并宜采用中砂。
4.14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3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3GB50119的规定。
4.1.5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3GB/T18046的规定。粉媒灰等级不应低于Ⅱ级。
4.1.6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3G63的规定。
4.2拌合物性能
4.2.1高延性混凝士应按产品要求的用水量拌合,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添加水。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4.2.2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4.2.2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士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3G/322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T 3315-2020 户用沼气池增温保温技术规程
ICS27.010
F13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315—2020
户用沼气池 增温保温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warming and heat preservation of household anaerobic digester
2020-10-30发布2020-11-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户用沼气池增温保温的术语或定义、基本要求、增温保温方法、检验与验收、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户用沼气池的增温保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1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
NY/T466户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北方模式设计施工和使用规范
NY/T2451户用沼气池运行维护规范
3术语或定义
3.1
户用沼气池household anaerobic digester
是指一家一户使用的,容积为6m2~10m的沼气发酵装置。
4基本要求
4.1在农户房前、屋后或田园选择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土质坚实、出料方便、无树木或建筑物遮光的地点修建沼气池,池址与灶具的距离宜控制在25m以内。沼气池修建可参照Y/T466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4.2沼气池内料液温度不低于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T 3298-2020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规范
ICs01.140.20
A14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2982020
特种设备 技术档案 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echn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
2020-08-30发布2020-09-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组织及职责任务、纸质档案管理要求及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等一项或多项活动的单位(以下称档案管理单位),对特种设备技术档案(以下简称档案)的管理,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609.3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GB/T11822-2008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股要求
GB/T18894-2016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DA/T1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6档案装具
DA/T12全宗卷规范
DA/T18档案著录规则
DA/T25档案修裱技术规范
DA/T47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
3术语和定义
DA/T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档案管理ar chives management
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
注:本标准所指的社会活动是指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等活动。
3.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technical archives of special equipment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指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图纸、照片、报表、文字材料等,包括设计文件、制造资料、施工资料、检验检测资料、评审资料、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2.1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挡案safety and energy saving techn ical archives of specialequipment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
a)使用登记证;
b)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c)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
d)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
e)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
f)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g)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
h)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
i)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包括锅炉能效测试报告、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
3.2.2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8 afety and energy8 av 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
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包括:
a)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b)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c)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锅炉能效测试申请实施管理制度;
d)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e)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
f)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g)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h)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i)高耗能特种设备技能管理制度。
3.2.3操作规程operating procedures
操作规程一股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操作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巡回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置规定,以及相应记录等。
3.3电子档案electronic archives
电子文件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3.4挡号archival code
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3.5案卷files
由互有联系的若干文件组合而成的档案保管单位。
3.6卷内文件目录(以下简称卷内目录)inner-file item list
登录卷内文件题名和其他特征并固定文件排列次序的表格,排列在卷内文件之前。
3.7卷内备考表file note
卷内文件状况的记录单。
3.8案卷目录file1ist
登录案卷题名、档号、保管期限及其他特征,并按案卷号次序排列的档案目录。
4基本要求
4.1档案管理单位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技术资料(以下简称技术资料)做好收集、整理、立卷、装盒、归档、排架、保管、利用、统计、保护、移交、鉴定和销毁等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4.2档案管理工作应纳入档案管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归档或者占为己有,业务上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4.3为满足档案管理单位的特种设备相关活动在证据、责任和信息等方面的需要,档案应保证完整、准确、系统、规范和安全。
4.4档案同时存在纸质和电子两种载体形式的,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应保持一致。不一致时,宜以纸质档案记载信息为准。
4.5档案管理单位应加强档案管理,配备档案工作所需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等各项管理资源。
4.6档案管理单位应设置相对独立的档案管理区(档案库房),并采取防护设备和管理措施维护档案实体的完整与安全。
4.7档案管理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工作。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1/T 3284-2020 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规程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284-2020
J XXXX-2020
绿色建筑 施工质量 验收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green building
2020-08-30发布2020-09-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1总则
1.1.1为加强辽宁省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保证绿色建筑工程质量,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程。
1.1.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1.3绿色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
1.1.4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绿色建筑分部工程的验收。
1.1.5绿色建筑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1.2绿色性能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1.3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1.4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2.1.5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在自然界中可以再生并永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1.6再生水renewable water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2.1.7进场验收site acceptance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8复验repeat test
建筑材料、设备等进入施工现场后,在外观质量检查和质量证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检验的活动。
2..9非透明幕墙nontransparent curtain wall
可见光不可直接射入室内的幕墙。主要指金属幕墙、石材幕墙及人造板幕墙等。
2.1.10透明幕墙transparent curtain wall可见光能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
2.1.11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 guarantee document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送检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12核查check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及整理归档情况等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13型式检验type inspection
由生产厂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指标进行的检验,其检验报告为型式检验报告。通常在产品定型鉴定、正常生产期间规定时间内、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材料及工艺参数改变、停产后恢复生产或有型式检验要求时进行。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工程应通过辽宁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并按照经审查的设计文件施工验收。
3.1.2工程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原设计的绿色建筑性能,且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
3.1.3绿色建筑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
3.1.4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在单位工程验收前完成验收工作。
3.1.5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和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中达标的所有控制项、得分项、加分项应纳入验收范围。对于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和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中不参评的条款,若涉及施工过程,应按本规程进行验收。
3.1.6对于验收不达标的绿色建筑工程,应进行整改后另行组织评价其绿色建筑等级。
3.2材料、设备检测与验收
3.2.1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3应按照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应为见证取样检测。当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则该材料、构件和设备不得使用;
4经绿色建筑产品认证或具有节能标识的材料、构件和设备,见证取样送检时,可按规定数量的50%进行抽样检测。
在同一工程中,同厂家、同类型、同规格的节能材料、构件和设备连续三次见证取样检测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后的现场抽样检测数量,可按规定抽样数量的50%进行抽样检测。当按规定数量5%抽样检测后出现不合格时,除按“不合格处理外,再有该材料进场时仍应按原规定抽样数量进行抽样检测。
3.2.2绿色建筑工程的现场检测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2.3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所有单位产品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的要求。
3.2.4绿色建筑工程采用的预制构件和定型产品,以及采用成套技术现场施工的外墙外保温工程,供应单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的有效期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当标准无规定时型式检验报告的有效期不应超过2年。
3.2.5绿色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3.2.6绿色建筑分部工程包括室外工程的一个绿色建筑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一个绿色建筑分部工程。室外工程绿色建筑分部质量验收的划分应符合表3.2.6的规定。单位工程绿色建筑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绿色建筑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2绿色建筑工程应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的顺序进行验收;
3表3.2.7中子分部工程验收时,应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分项工程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验收。
4墙体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采用板材、浆料、块材及预制复合墙板等墙体保温材料或构件的建筑墙体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1.2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墙体节能分项工程验收。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
4.1.3墙体节能工程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保温层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2保温板粘结或固定;
3错固件及错固节点做法;
4增强网层数、大面铺设及门窗洞口部位翻包增强网做法;
5墙体热桥部位处理;
6预置保温板或预制保温墙板的位置、界面处理错固、板缝及构造节点;
7现场喷涂或浇注有机类保温材料的界面;
8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
9保温砌块填充墙;
10各种变形缝处的节能施工做法。
4.1.4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在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
4.1.5墙体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为一个检验批;
2检验批的划分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4.2主控项目42.1用于墙体节能工程的材料、构件等,其品种、规格和性能应进行进场验收、监理确认、形成记录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称重、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4.2.2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产品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
1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或热阻、密度、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吸水率、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
2复合保温板等墙体节能定型产品的传热系数或热阻、单位面积质量、拉伸粘结强度、燃烧性能(不燃材料除外);
3保温砌块等墙体节能定型产品的传热系数或热阻、抗压强度、吸水率;
4反射隔热材料的太阳光反射比,半球发射率;
5粘结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
6抹面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压折比;
7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随机抽样检验,核查复验报告,其中:导热系数(传热系数)或热阻、密度或单位面积质量、燃烧性能必须在同一个报告中。
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照扣除门窗洞口后的保温墙面面积所使用的材料用量,在5000m2以内时应复验1次:面积每增加5000m2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期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可合并计算抽检面积。当符合本标准第3.2.3条的规定时,检验批容量可以扩大1倍。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江西
提问日期: 2022-06-21 09:56:56
提问网友: 丢火车
解答网友: 陌上花开‘’
看下装饰面层里面有没有铝板的定额
1
…
60
61
62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