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7月 ( 第 41 页)

重庆市内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2页、word版、可编辑)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图纸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标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列》。
三、标准规范
采用国家及重庆市现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设计施工图纸要求。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下列规范及标准规定的要求,如果下列规范、标准要求有不一致之处,以较严格者为准。
(一)材料
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2015)
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4、合金结构钢(GB/T 3077-2015)
5、烧结普通砖(GB/T5101-2003)
6、建筑用砂(GB/T14684-2011)
7、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
8、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2008)
9、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二)、施工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8-2011)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8、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02)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1、建筑机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1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4、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0)
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19、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2010)
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2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84-2011)
2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
2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4、建筑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25、其他有关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
四、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国家及地方颁发的有关建筑、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文件。
五、我公司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文件、管理规章制度。
六、本公司承建的类似供水工程的成功施工方法、施工经验。
第二节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工期定额,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
2、以让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将本工程建设成为优质、价省、工期短。
3、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及有关规定。
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以切实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工程重点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6、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生产组织方法,坚持对工程施工全工程严密监控,运用网络技术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7、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8、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安全会议,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简称安全检查制度,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实现“五无、二控制、一消灭”的安全目标。
9、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考虑环境保护措施,注重文明施工,把确保交通畅通、不污染洲河环境、周边经济秩序良好、居民正常生活作为施工组织的前提,树立我公司的良好形象。
10、严格执行IS09001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流程,抓住关键施工工序,把本标段建成精品工程。
11、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及施工工期要求,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发挥本公司施工工艺水平及管理水平,严格按设计及业主的要求组织施工,以合理配置人、财、机、物要素,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污水处理工程土建及安装调试工程
二、工程概况:
建设地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近期处理规模为0.5万立方米/日;处理工艺为CASS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服务范围为南通组团、建设组团。
三、主要工程项目
依据施工图、工程量清单包括的所有土建及安装工作内容。主要为:土石方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围墙、厂区管网工程、消防设施安装、厂区安装工程、绿化工程。
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0.5万m3/d,二期工程扩建至1.0万m3/d,远期工程总规模1.5万m3/d。新建构(建)筑物列表如下:
污水处理厂新建构(建)筑物一览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40.50
CCS P 63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830—2022
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grate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system
2022 - 03 - 03 发布 2022 - 07 - 01 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 合 发 布

DB42/T 1830,DB42/T 1830-2022,一体化,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智慧配电,智慧配电系统,DB42/T 1830-2022 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技术规范的基本规定、系统分类和架构、系统设计、系统设备、
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系统兼容性和升级、招标、安装、调试和验收、运行和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0.4 kV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验收、运行
及维护;同时预留与10 kV-35 kV的交互接口。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相关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714.3 雷电防护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T 21714.4 雷电防护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3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配电 intelligent electricity
具备专业标准数据库,为配电系统提供感知、记忆、学习、分析、判断、执行的综合能力。
3.2一体化 integrated
将系统中原有各自独立运行的子系统,组建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配合、协调运行、统一管理的系统。
3.3智慧配电系统 intelligent electrical system
由设备和平台组成,采用动态配电系统图形化界面及开放型的数据接口,运行状态自动关联数据库,
实现系统自动分析诊断、全方位保护、全过程控制、多系统融合、数据共享、用户端泛在互联的高效管
理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型、模块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3.4配电主回路 power distribution main loop
配电系统中为用电设备提供电能的设备及线路,由主电源、开关电器、供电线缆等组成,又称配电
系统一次回路。
3.5配电监控保护回路 power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loop
对配电主回路进行监测、保护、控制、管理的设备和相关线路,由智能终端、传感器、互感器、探
测器以及线缆等组成,又称配电系统二次回路。
3.6集成型智慧配电系统 integrated mode system
集成了配电主回路设备和配电监控保护回路设备的标准化箱柜,实现配电监测、保护、控制、管理
功能,并与组网通信设备、系统平台共同构建的智慧配电系统。
3.7模块型智慧配电系统 modular mode system
将智能终端安装于常规配电箱柜中,对配电主回路进行监测、保护、控制、管理,并与组网通信设
备、系统平台共同构建的智慧配电系统。
3.8混合型智慧配电系统 mixed mode system
同一配电系统中,由集成型智慧配电系统和模块型智慧配电系统两种模式组成的智慧配电系统称
为混合型智慧配电系统。
3.9系统平台 system platform
对智慧配电系统的各种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的系统后台,由系统软件和后
台设备构成。后台设备包括监控主机、数据库服务器、组网通讯设备、UPS电源、打印机等。系统平台
包括平台监控子站和平台监控主站。
3.10智慧配电设备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实现配电监测、保护、控制、管理的硬件组成,包括集成型设备和模块型设备。
3.11集成型智慧配电柜(箱) Integrate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panel
将配电主回路设备和配电监控保护回路设备统筹考虑、合理布局,集成于同一个配电柜或配电箱内,
具有电能分配、监测、计量、控制、保护、数据分析和传输、人机交互等功能的柜(箱)体总成,安装
有电柜操作系统。
3.12电柜操作系统 electric operation system
智慧配电柜(箱)的智慧内核,以智慧配电柜(箱)的整体为运行载体。
3.13智能终端 intelligence digital terminal(IDT)
具有数据收集、存储、分析、通信、人机交互等能力,能够实现电参量监测、综合保护、节能控制、
运行管理等功能的设备。可直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平台监控主站/子站通信,或通过智能中集器
与平台监控主站/子站通信。
3.14智能中集器 middle collection calculation unit(MCCU)
能够对多台设备(包括智能终端、剩余电流检测装置、智能浪涌保护器等)信息进行集中处理、计
算、存储、上传、下发指令的装置。
4 基本规定
4.1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能提升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管理水平,并有效减少配电系统
故障和电气火灾。
4.2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能提升配电系统与用电设备配合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更容易地进行电气节
能控制,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4.3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具备学习能力和专家诊断能力,可进行事故预判。
4.4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具备各级配电系统动态显示及关联功能,能改善人与配电用电设备和系统
的信息交互,使用户可及时获知配电用电系统的全面状况,更便捷地进行必要的人工或自动调整。
4.5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采用单一系统软件平台,监测供电与用电回路的各类参量和各种状况,实
现综合管理。
4.6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化架构的智慧型电箱和电柜。
4.7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具备备用电源自动转换功能,同时具备工作电源失电原因判断功能,当因
短路、过负荷等故障失电时备用电源不应投入。
4.8智慧配电系统功能应符合附录 A 功能列表的要求。
4.9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应按 GB/T 21714.3、GB/T 21714.4、GB 50057 及 GB 50343 的规定采取防雷
措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080.10
CCS K 48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851—2022
输电线路故障指示示温涂料
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indicating coating for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indication
2022 - 04 - 25 发布 2022 - 06 - 25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51,DB42/T 1851-2022,示温涂料,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故障指示,DB42/T 1851-2022 输电线路故障指示用示温涂料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输电线路电力金具(绝缘子连接与防护金具、导地线悬吊与锚固金具、设备固定与防
护金具、杆塔接地金具)用常温固化不可逆示温涂料施工过程中的通用要求,描述了涂料选用、涂刷金
具要求、涂料施工要求、涂刷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系统额定电压高于35 kV、自然环境温度-40 ℃~+50 ℃条件下运行的电力金具用
常温固化不可逆示温涂料施工技术。本文件可参照用于直流系统。
本文件只作为停电现场施工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720 漆膜划圈试验
DL 40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不可逆示温涂料 irreversible temperature indicating coatings
施涂于输电线路金属构件表面,在高于设定温度阈值时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且恢复到常温
后颜色不会改变的涂料(以下简称涂料)。
3.2电力金具 electric power fitting
连接和组合电力系统中的各类装置,起到传递机械负荷、电气负荷及某种防护作用的金属附件。
3.3温度阈值 temperature thresholds
涂料发生颜色变化时的温度临界值或温度范围。
3.4施工 construction
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
3.5输电线路 transmission line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
3.6耐磨性 temperature thresholds
涂料抵抗机械磨损的能力。
4 涂料选用原则
4.1外观
涂料应选用色泽均匀的粘稠性液体,无明显机械杂质和絮状物。
4.2性能指标
4.2.1 理化性能
理化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涂层表面的附着力按照 GB/T 1720 的划圈法检测,不低于 2 级;
——耐磨性不大于 0.5 g;
——在 25 ℃的酸、碱、盐试剂(3%)中作用 24 h,应无脱落、起皱、起泡、变色等现象。
4.2.2 机械性能指标
机械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硬度值不低于 0.5(HB);
——冲击强度不小于 5 Mpa;
——柔韧性不大于 0.5 mm。
4.2.3 阻燃性
阻燃性能不低于V-0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080.40
CCS P 25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863—202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深度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depth of assembled build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2022 - 04 - 25 发布 2022 - 08 - 25 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DB42/T 1863,DB42/T 1863-2022,深度设计,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DB42/T 1863-202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深度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全过程,包括技术策划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
设计、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预制构件安装图设计、基于BIM的数字化设计。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预制构件加工、运输、安装和验收的相关要求,给
出了各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深度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1981 建筑用轻钢龙骨
GB/T 23451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112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JGJ 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367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
JGJ/T 467 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
JGJ/T 491 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
DB42/T 1386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
配混凝土结构等。
3.2深化设计 detailed design
在已确定的各专业施工图基础上,综合考虑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支撑、连接等环节以及
各专业施工图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要求等方面因素而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行的详图设计。包括设计阶
段的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安装图设计。
3.3内装系统 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3.4预制构件加工图 processing drawing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表达与预制构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可直接用于预制构件加工的详细图纸。
3.5装图 installation drawing
由施工单位完成的用于施工阶段表示预制构件、部品、部件之间的装配组合关系、以及它们与现浇
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安装顺序和临时支撑等相关图纸。
4 基本规定
4.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均应进行装配式设计。
4.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设计前应进行技术策划,对规划条件、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实施
性进行评估分析,对地方政策和约束条件进行调查,合理提出装配式建筑建造目标和技术实施方案。
4.3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技术策划做好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构件生产加工的可行性,按
照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进行预制构件拆分和布置方案设计。
4.4初步设计阶段应在建筑图纸中完整表达预制构件布置,完善建筑平立剖面,优化预制构件拆分和
布置,优化连接节点设计,详细计算装配式技术指标,论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方案的合规性、主体结构
的安全性、建筑性能的可靠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4.5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内装等专业,考虑构件加工、堆放、运输和安装等因
素,进行装配式专项设计。
4.6深化设计阶段包括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和安装图设计两部分内容,前者应在装配式施工图基础上
进行,综合考虑建筑、设备、内装各专业以及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等各环节对预制构件的要求,完成
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后者是在施工阶段,由施工单位完成安装图,表达预制构件施工安装方向、安装
顺序等内容,指导现场安装,保证施工的准确度。
4.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制定构件工厂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的设计要求。
4.8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设计和信息化管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
CCS R 18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hyllite Subgrade

2021-01-19发布2021-02-19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 1398,DB61/T 1398-2021,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DB61/T 1398-2021 公路千枚岩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千枚岩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分类、技术要求、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5021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千枚岩 phyllite
千枚岩是指泥质岩石、粉砂岩及凝灰岩等原岩,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的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构造上具有千枚状的低级变质岩。
4 一般规定
4.1 垂直振动击实仪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4.2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定方法见附录 B。
4.3 试件制备方法见附录 C。
4.4 千枚岩路基填料 CBR 试验方法见附录 D。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30
CCS P6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49-2021
公路旋转式护栏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ayout of highway rotary guardrail
2021-03-09发布2021-04-09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 1449,DB61/T 1449-2021,公路旋转式护栏,DB61/T 1449-2021 公路旋转式护栏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旋转式护栏的结构、设置、材料、防腐和验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旋转式护栏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2 半圆头方颈螺栓
GB/T 470 锌锭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C级
GB/T 18226 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
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2040 公路沿线设施、塑料制品耐候性指标及测试方法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旋转式护栏 highway rotary guardrail
使用旋转桶作为主要接触介质的公路护栏,其旋转桶可承受撞击力,并在摩阻力作用下旋转,进
而带动车辆完成转向回复。
4 结构
公路旋转式护栏由旋转桶、立柱、横梁、套管、回旋圈、柱帽、U型架、反光条及螺栓等组成。公
路旋转式护栏构造见图1,构件规格及用途见表1,构件尺寸见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01
CCS P 66
D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58-2021
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about splicing of subgrades and pavement of highway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2021-04-30发布 2021-05-30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 1458,DB61/T 1458-2021,公路改扩建,拼接设计,路基路面,DB61/T 1458-2021 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改扩建路基路面工程拼接设计的总体要求、既有公路调查与评价、路基及路面拼
接设计、设计文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改扩建工程,二级以下等级公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1-05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T L11—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改扩建 highway reconstruction & extension
为提高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或改善技术指标,在现有公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公路改造工程。
3.2
拼宽 widened by lateral physical contact
公路加宽新建部分与既有部分通过横向物理联系组合成整体。
[来源:JTG/T L11—2014,2.0.1]
3.3
拼接 splicing
将公路构造物或其构件的加宽新建部分与既有部分进行连接。
[来源:JTG/T L11—2014,2.0.2]
4 总体要求
4.1 拼接后的路基、路面工程应满足相应规范的技术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4.2 设计前应对既有公路的现状进行勘察和试验检测,获取各项设计参数。
4.3 路基拼接设计应从地基处理、填料选择、搭接方式、防护工程、排水系统、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
综合设计。
4.4 路面拼接设计应从路面结构、材料、搭接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4.5 公路改扩建工程拼接设计应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80
CCS P 66
D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59-2021
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测试规程

Test method for rutting resistance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21-04-30发布 2021-05-30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459,DB61/T 1459-2021,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测试,DB61/T 1459-2021 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测试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车辙测试仪具和材料、芯样试件制备、芯样试件车辙试验及抗车辙性能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车辙性能 rutting resistance
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变形能力。
3.2
芯样动稳定度 dynamic stability of core sample
按规定条件进行路面芯样的车辙试验时,芯样试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 mm轮辙变形试验轮
的行走次数,以次/mm计。
3.3
芯样动稳定度标准值 standard value of dynamic stability of core sample
依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技术要求或设计动稳定度,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的沥青路面现场
芯样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值。
4 仪具和材料
4.1 芯样试件制备仪具
4.1.1 钻孔取芯机
手推式或车载式,由电力或汽油机、柴油机驱动,附金刚石钻头和淋水冷却装置,金刚石钻头直径
为150 mm。
4.1.2 切割机
台式,由电力驱动,附金刚石单锯片或双锯片,有淋水冷却装置。
4.1.3 磨光机
手持式,由电力驱动,附金刚石磨盘。
4.1.4 游标卡尺
量程150 mm,测量精度不低于0.1 mm。
4.1.5 游标量角器
可测试内角,测量精度不低于10′。
4.2 试模
4.2.1 模具
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模具内侧尺寸为长300 mm,宽300 mm,厚50 mm。
4.2.2 芯样夹套
4.2.2.1 芯样夹套为具有中空的正方形结构,如图 1 所示,图中尺寸以 mm 计。芯样夹套由对称的两
部分拼组而成,拼组后夹套的外侧尺寸为 300 mm×300 mm×60 m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
周家院子主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龙头寺-周家院子主所110KV线路电缆沟及排管)专项施工方案

110KV线路,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电力走廊,电缆排管,电缆沟,龙头寺-周家院子主所110KV线路(电缆沟及排管)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2
第一节 编制说明..............................................2
第二节 编制依据..............................................2
第二章 工程概况................................................4
第一节 工程概述..............................................4
第二节 工程特点..............................................6
第三章 施工组织管理和机构设置..................................8
第四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总平面布置................................9
第一节 施工部署..............................................9
第二节 施工准备..............................................9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10
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案.........................................12
第一节 施工测量.............................................12
第二节 土方沟(槽)开挖.....................................14
第三节 电缆沟施工方法.......................................16
第四节 电缆工作井工程施工方法...............................18
第五节 电缆排管工程施工方法.................................21
第六章 施工保证措施...........................................23
第一节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3
第二节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27
第三节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9
第四节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0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31
附件:外线路进度横道图


本工程电缆构筑物的结构部分以及基坑支护部分,新建构筑物长度为2563.5m(含重庆设计院设计的共用段591m,电缆沟246.5m,排管1280.01m,电缆桥架130m,工作井174.9m)。起点连接龙头寺主变电站电缆出口井,终点在周家院子主变电站电缆进口井。本工程结构主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为二级。
1、I1-I5采用电力排管,占用宽度0.8米,长度为55.9米,此处为龙头寺公园空地(部分为混凝土路面)
2、I6-I12为混凝土电缆沟,从龙头寺公园坡地绿化穿过,占用宽度为2.5米,长度127米;
3、I12-I14段采用电缆沟结构,占用重庆丝绸印染厂职工宿舍进场道路,此段长度81.66米;
4、I14-I16段采用电缆沟结构,占用人行小路,此段长度为42.58米;
5、I16-I19段采用电缆沟结构,占用电力部门废弃房屋的进出道路(断头废弃道路,无进出口)以及渝鲁大道人行道外侧坡地绿化,此段长度为42.57米。
6、I19-I27为电力排管结构,占用宽度为0.8米,此段占用渝鲁大道人行道(龙头寺公园大门右侧人行道),此段长度为162米;
7、I27-I31采用电力排管结构,此段占用龙头寺公园大门;
8、I31-I53采用电力排管结构,此段长度320米,大部分占用市政空地,有两处横穿鲁能星城后门进出道路结构(该道路未修通,断头路)。
9、I53-I54段电力通道为其他单位已建好,长度为约为580米;
10、I54-I57采用电力排管结构,此段长度40米,该部分在修建隧道项目部临时设施占用;
11、DLJ21、DLJ22为穿越渝鲁大道转盘采用顶管工艺的工作井;此段顶管长度为160米左右。
12、DLJ22到I61为电力排管,长度为60米,占用渝鲁大道人行道绿化;
13、I61-I64为电力排管,长度为50米,占用修建隧道项目部占用的范围;
14、I64-I75为电力排管,占用渝鲁大道人行道绿化;
15、I75-I78为电力排管,占用渝鲁大道支路(进出鲁能星城小区);
16、I78-I89为电力排管,占用渝鲁大道人行道(透水砖);
17、I89-I94为电力排管,占用渝鲁大道高架桥下方空地、坡地;
18、I94-I102为混凝土桥跨式桥涵结构。
19、I94-I102为混凝土桥跨式桥涵结构。
20、I102-I108为电力排管接周家院子主变电站。
五、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和参数
1、主要结构形式:电缆构筑物长度约2563.5米。
2、混凝土强度等级;电缆构筑物混凝土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垫层混凝土为C15,排管保护混凝土为C25.
3、钢筋采用HPB300(A),fy=270N/mm2 HRB400(B),fy=360N/mm2
4、地基承载力:电缆竖井、工作井fak≥180kpa,电缆排管fak≥120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20.40
CCS Z 05 DB61
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461—2021
含油污泥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recycle and disposal of oily sludge
2021 - 06 - 10 发布 2021 - 07 - 10 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T 1461,DB61/T 1461-2021,利用,含油污泥,处置,污染控制技术,DB61/T 1461-2021 含油污泥利用与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含油污泥利用与处置污染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利用与处置、污染控制、监测的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气田生产及炼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利用与处置的污染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30485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 30760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SY /T7300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84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水泥工业
HJ 2025 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
HJ 2042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DB 61/ 941 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61/T 1025 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控制限值
DB 61/T 1361 落地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含油污泥 oily sludge
油气田生产及炼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水与地面土壤混合形成的油泥、油罐底泥,污水处理等产生 的油泥水混合物。 [来源:DB 61/T 1025-2016,3.1]
3.2 利用 recycle
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来源:GB 5085.7-2019,3.3]
3.3 处置 dispose
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 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 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来源:GB 5085.7-2019,3.4]
3.4 调质 conditioning
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调整含油污泥中固体粒子群的形状和排列状态,以实现固液易于分离的预处理 过程。
3.5 化学热洗 chemical heat washing
通过化学药剂及热水共同作用于含油污泥,使其粘度降低,实现固液分离的处理过程。 [来源:SY/T 7300-2016,3.5]
3.6 热解 pyrolysis
在隔氧加热条件下,含油污泥中有机物发生裂解,从而实现油气回收和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的处理 过程。[来源:SY/T 7300-2016,3.7]
3.7 焚烧 incineration
在高温和富氧条件下,使含油污泥充分燃烧、彻底分解的处理过程。 [来源:SY/T 7300-2016,3.9] 3.8 水泥窑协同处置 co-processing in cement kiln
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 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 [来源:GB 30485-2013,3.1]
3.9 微生物处理 microbial treatment
利用天然存在或人为培养的专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降解功能,将落地油泥中石油烃类 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物质或矿化的过程。 [来源:DB 61/T 1361-2020,3.2]
4 利用与处置
4.1 一般要求
4.1.1 含油率大于 5 %(wt)的含油污泥应回收利用,不应采用填埋或焚烧方式直接处置。
4.1.2 含油污泥的收集、贮存和运输应符合 GB 18597、HJ 2025 的规定。
4.2 技术要求
4.2.1 调质-分离
4.2.1.1 调质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品种应根据含油污泥特性、脱油效率等现场试验情况确定。
4.2.1.2 经调质处理后含油污泥应进行固液分离,减量化后含油污泥含水率不宜高于 80 %。
4.2.2 化学热洗
4.2.2.1 宜采用搅拌匀化、加热、投加化学药剂等工艺措施,化学药剂品种、热洗时间等应根据含油污 泥特性、脱油效率等现场试验情况确定。
4.2.2.2 处理后含油污泥应进行固液分离。
4.2.3 热解
4.2.3.1 采用热解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含水率宜低于 30 %。
4.2.3.2 热解参数如热解终温、停留时间、氮气进量等根据含油污泥中含固量、固体颗粒粒径、含油量、 含水率等参数确定。
4.2.3.3 热解产生的气体须进行油品回收,回收油品后的不凝气优先作为热解的燃料利用,不能回收利 用的应焚烧处理后排放,热解炉加热烟气、焚烧炉烟气应采取急冷处理,烟气温度 1 s 内降到 200 ℃以 下,减少烟气在 200 ℃~500 ℃温区的滞留时间。
4.2.3.4 排渣系统应与炉体密闭连接防止飞灰。
4.2.4 微生物处理 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应符合DB61/T 1361的规定。
4.2.5 水泥窑协同处置 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符合DB61/ 941、GB 30760的规定。
4.2.6 焚烧 4.2.6.1 焚烧炉出口烟气中的氧气含量应为 6 %~15 %(干气)。
4.2.6.2 焚烧炉应设置二次燃烧室,保证烟气在二次燃烧室 1100 ℃以上停留时间大于 2 s;热能利用避 开 200 ℃~500 ℃的温度区间。
4.2.6.3 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应小于 5 %。
4.2.6.4 高温烟气采取急冷处理,烟气温度 1 s 内降到 200 ℃以下,减少烟气在 200 ℃~500 ℃温区的 滞留时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1.140.90
CCS Q 78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62-2021
在用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Rules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existing escalators and passenger conveyors

2021-06-10发布 2021-07-10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462,DB61/T 1462-2021,安全评估,自动人行道,自动扶梯,DB61/T 1462-2021 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内容、评估实施、判定规则和 评估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20438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IEC 61508(所有部分)]
GB/T 20900—2007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 30692 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
GB/T 37217—2018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T5002—2017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 T7005—2012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 16899—2011、GB/T 20900—2007和GB 306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安全评估委托方 safety assessment consignor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产权单位(所有人)、使用单位、管理单位以及需要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 道进行安全评估的单位或个人。
3.2 安全评估 safety assessment
通过查找使用环境、设备选型、设备本体、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等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 行风险分析和评定,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的活动。
3.3 风险隐患 potential risk
使用环境、设备选型、设备本体、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的危险缺陷。
3.4 故障 fault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注:故障通常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自身失效引起的,但即使失效未发生,故障也可能存在。
3.5 重复性故障 repetitive fault
同一部件(位)在30日内(非人为)出现达到2次以上(含2次)的同类故障。
3.6 修理 repair
通过采取更换零件、加工、修配等措施,使其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3.7 改造 reform
改变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额定(名义)速度、提升高度或调速方式。
3.8 报废 discard as useless
部件不能继续使用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而失效。
3.9 日常维护保养 daily maintenance
对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进行的清洁、润滑、检查、调整以及更换易损件的活动。
4 基本要求
4.1 从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应是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 测机构,具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或型式试验资质。
4.2 评估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文件要求,制定包括评估程序和评估流程在内的评估作业 指导文件。评估作业指导文件编制导则见附录 A。
4.3 评估机构应建立制度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评估质量实施控制,并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公正 性负责。
4.4 评估机构应制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评估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内容不得少于安全评估报告规定 的内容。评估报告格式见附录 B。
4.5 评估机构应配备能够满足评估需求的仪器设备和工具,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应满足 附录 C 的要求。
4.6 从事安全评估工作的人员应有三年以上相关检验检测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
4.7 评估小组应由三名(含)以上人员组成。评估小组组长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电梯检验师(含)以上资格;
b) 熟悉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c) 掌握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程序和流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220.20
CCS R 18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63-2021
桥梁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idge self-adjusting slope uniform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2021-06-10发布 2021-07-10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 1463,DB61/T 1463-2021,施工技术,桥梁,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DB61/T 1463-2021 桥梁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的施工和质量检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预制梁式桥支座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 self-adjusting slope uniform pressure support system
由自调坡均压支座调坡钢板、支座上垫板、橡胶支座组成的体系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 ZTP型支座系统 普通型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
4.2 ZTPF4型支座系统 滑动型自调坡均压支座系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93.040
P28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81.2-2019
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
第2部分:隧道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aintenance for bridge and tunnel in Wuhan
Part 2:Tunnel

2019-09-12发布 2019-10-12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01/T 581.2,DB4201/T 581.2-2019,桥梁隧道,武汉市,隧道,隧道养护,DB4201/T 581.2-2019武汉市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程第2部分:隧道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汉市桥隧养护技术,检测与评估,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养护,抗震设施和减振设
施、附属设施的养护,安全管理,信息和档案资料管理,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行政区域内已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一般城镇道路上车行隧道和人行地下通
道的养护,不适用于轨道交通隧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交办公路函Q17)1657线《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路隧道人口段行车安金积自套自纠工作的通知》。
凡是注日期的引文保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恋用手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隧道city tunnel
武汉市所辖各区、县所在地及建制填城市规划范围内,城市地下的车行隧道和人行地下通道。
3.2隧道养护tunnel maintenance
为了保持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日清巡查、清洁维护、检
查评定、定期保养维修、专项修工利程等工作。

3.2隧道养护tunnel maintenance
为了保持隧道建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日膏巡查、清洁维护、检
查评定、定期保养维修、专项绝修工程等工作。
3.3养护等级maintenance grad
根据隧道规模、所处位置、重要②突因瓷,对城市隧道划分不同等级实施差异化的养护标准和养
护频率等。
3.4土建结构civil structure
主要是指隧道的各类士木建筑工程结构物,包括洞口边仰坡、洞门、衬砌、路面、防排水设施、斜
(竖)井、检修道及风道等结构物。
3.5机电设施mechan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s
为隧道运行服务的相关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监控与通信设施、
排水及空调系统等。
3.6病害处治disease treatment
通过采取围岩或土体加固,结构补强,局部更换等措施对隧道土建结构的病害进行处理或加固,恢复其使用功能。
3.7安全保护区域protection region
城市隧道垂直投影面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水域或陆域。
3.8作业控制区traffice control zone for maintenance work
为隧道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左侧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右侧过
渡区和终止区等六个区域。
3.9城市隧道安全监测系统city tunne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由安装在一条隧道上的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管理等软硬件构成,对隧道的荷
载与环境作用以及隧道结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收集、处理、分析,并对隧道结构正常使用水平与安全
状态进行评估和预警的系统。
3.10
城市隧道安全信息监控管理平台city tunnel safety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以辖区范围内多条城市隧道为对象,应用先进传感、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集环境监测、隧道结
构监测、视频图像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处理、隧道状态评估与预警及隧道养护管理等各功
能子系统于一体的综合集群化监控管理平台。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I一总体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E一机电设施各项目的设备完好率,0一100%。
JGCI一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JDC1一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JGCI一土建结构分项检查结果评分,值域为0~4。
JGCI—土建结构各分项检查段落检测状况值,值域为0~4,)为检查段落号,按实际分段数量取值。
QTCI-其他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w一各分项权重。
Wjd一机电设施在总体中的权重。
Wjg一土建结构在总体中的权重。
Wqt一其他工程设施在总体中的权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20.25
CCS P15
DB4201
武汉市 地方标准
DB 4201/T 658—2022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
利用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Multifunction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Public Emergency
Shelter in Wuhan City
2022 - 04 - 13 发布 2022 - 05 - 13 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1/T 658,DB4201/T 658-2022,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建筑,武汉市,DB4201/T 658-2022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利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利用的术语和定义、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
计、机电设计和标识设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公共避难场所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所有部分)
GB/T 6952 卫生陶瓷
GB 2173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3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41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T 5035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1143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CJ/T 521 生活热水水质标准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JC/T 2116 非陶瓷类卫生洁具
MH 5013 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DB42/T 984 人防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突发事件 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2
城市公共避难场所 public emergency shelter
在城市人口聚集地附近,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
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场地和建筑。
3.3
应急避难场地 emergency sheltering sites
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场地。它包括公园(不含动物园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域)、绿地、广场、体育场、
学校操场等场地。
3.4
应急避难建筑 emergency sheltering buildings
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建筑。它包括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展中心、学校
教学楼等建筑。
3.5
紧急避难场所 temporary emergency shelter
或称为Ⅲ级避难场所。用于避难人员就近临时避难的场所,也是避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场
所的过渡性场所。
3.6
固定避难场所 resident emergency shelter
或称为Ⅱ级避难场所。具有宿住功能和生活保障设施,用于接收、安置避难人员宿住和开展救援工
作的场所。
3.7
中心避难场所 central emergency shelter
或称为I级避难场所。人员规模更大、开放时间更长、应急设施更完善的固定避难场所。
3.8
避难场所责任区 area served by emergency shelter
避难场所的应急避难宿住功能指定服务范围,该服务范围内的避难人员被指定使用场所内的应急避
难宿住设施和相应的配套应急设施。
3.9
有效避难面积 effective area for tents and facilities
用于人员避难的宿住区及其应急配套设施的面积。不包含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物资储备
及分发设施、应急综合管理设施、专业救灾队伍驻扎等应急功能区的面积。
3.10
人民防空工程兼作避难场所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as public emergency shelter
在具备战时防护功能的同时,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的人民防空工程。
4 规划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避难场所的用地范围、性质、等级应以批准的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所在区应急
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为依据。
4.1.2 避难场所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平灾结合、就近避难”的设计原则,突出“安全、
绿色、协调、创新”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配置应急设施,
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的需要,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4.1.3 避难场所设计应包括总体设计、避难场地设计、避难建筑设计、避难设施设计和应急转换设计等。
4.1.4 避难场所除应满足平时的使用功能外,还应进行避难场所的专项设计,并应符合 GB 51143、GB
21734 和本文件的有关规定。
4.2 场所选址
4.2.1 避难场所的选址应遵循场地安全、交通便利和出入方便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地势比较平坦空旷且地势较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
2) 避开周围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易燃易爆危险源;
3) 选择利于人员和车辆进出的地段;
4) 选择便于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设施接入的地段。
4.2.2 避难场所按照其保障性能、避难规模和开放时间,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其分级应符合表 1 的规
定。其中用地面积应扣除场地内的水域占地面积、道路交通设施占地面积、密林及大于 7 度的坡地占地
面积、文物古迹保护区域占地面积,建(构)筑物倒塌影响区域的面积。
4.2.3 除防洪建筑外,其他避难建筑宜为单层建筑。当采用多层避难建筑时,避难人员宿住功能不应
设置在 3 层以上的楼层。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建时,避难休息室和医疗救护室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4.3 责任区划分
4.3.1 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宜以街道(乡镇)、居(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等为基本单位。避难场
所责任区内的避难人数,应根据责任区内建设工程抗灾能力的评估结果,结合人口分布特点进行核算。
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4.3.2 避难场所设计应标出避难容量。避难场所的避难容量不应低于所在地区设定防御标准影响下责
任区的避难人数。当避难容量不满足要求时,应对责任区划分进行调整。避难场所的用地规模应满足重
要应急功能的用地要求与根据避难容量确定的避难用地需求之和的要求。重要应急功能是指应急综合管
理、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及分发、专业救灾队伍驻扎等应急功能。重要应急功能的用地
要求应符合市(区)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撤离和避难场所启用应急预案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
4.3.3 避难场地各功能区面积所占比例宜符合表 2 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80
CCS P 66
DB4201
武汉市 地方标准
DB 4201/T 663—2022
武汉市城市道路掘路修复技术规程
Code of excavation and repairing of urban road in Wuhan
2022 - 07 - 07 发布 2022 - 08 - 07 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1/T 663,DB4201/T 663-2022,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掘路修复工程,武汉市,DB4201/T 663-2022 武汉市城市道路掘路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掘路修复技术的基本要求、掘路修复设计、掘路修复施工和掘路修复质量控
制与检验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城市道路掘路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与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177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T 177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
DB42/T 159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42/T 1652 市政管线检查井技术规程
DB42/T 1713 城市道路路面维修养护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型掘路修复工程 small-scale engineering for road rehabilitation
开挖长度 100m 以下,且顺向掘路宽度小于原路路幅 1/2 的掘路修复工程。
3.2
大型掘路修复工程 large-scale engineering for road rehabilitation
开挖长度大于等于100 m,或顺向掘路宽度大于等于原路路幅1/2的掘路修复工程。
3.3
掘路快速修复 fast-repairing excavated road
当遇到过街掘路或管网事故抢修等对交通运营产生影响的情况时,完成埋设或维修地下管线之后,
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道路通行功能的掘路修复工程。
4 基本要求
4.1 城市道路挖掘修复工作应遵从非必要不挖掘原则,对确有必要实施的挖掘作业,其挖掘修复应符
合本文件对挖掘和修复的要求。
4.2 挖掘修复前,应提交占道施工方案及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依法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
4.3 掘路前应查明地下管线状况,应符合各地下管线管理单位的管理程序要求,掘路时不得损坏原有
的地下管线。在确有影响的情况下,应提前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后再行实施。
4.4 掘路修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遵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
法规以及各项规定。
4.5 开挖深度超过 5 m 或开挖深度未超过 5 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为复杂的城市道路挖掘作
业应依据 DB42/T 159 相关要求执行。
4.6 掘路修复工程宜优先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新设备在取得产品投入使用报告或论证通过后可采用。
4.7 除掘路快速修复外,其他管线、构造物工程的掘路不应在雨雪天气进行。
4.8 掘路修复后的整体性能应不低于开挖前的使用性能。
4.9 掘路修复的技术资料宜归入该条道路的技术档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3.100.20
CCS A 10
DB4202
黄石市地方标准
DB4202/T19-2022
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Market

2022-04-01发布 2022-05-01实施
黄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02/T 19,DB4202/T 19-2022,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农贸市场改造技术,DB4202/T 19-2022 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石地区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基本原则、新建市场规划选址、建筑及配套设施、场内
公共设施、场内布局及经营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无单独说明的条款于A、B类市场均适用。
本文件适用于黄石地区新建、改造的农贸市场,农村农贸市场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24803.1电梯安全要求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
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316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GB/T38738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农贸市场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CJJ1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B类市场B--level market

为“达标型”农贸市场,满足基本建筑及配套设施、场内公共设施、场内布局及经营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3.2
A类市场A-level market
为农改超“提升型”农贸市场,即在B类市场的基础上升级并达到商超化、智慧化。
4基本原则
4.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农贸市场建设应纳入国至现划、商业网点规划和农贸市场专项布局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状况、周边环境、发展态势)消费习惯等因素,前瞻性地予以规划布局。新建农贸市场应充分综合论证,办理规划、土地、建设等手续后方可建设,建成后通过相关验收方可营业。已建成的农贸市场不应擅自改变规划的使用功能。
4.2设计科学、设施克备原则
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应由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设计应符合国家各项规菴性要求,与周边环境和建筑
相匹配,体现地方特色。各项配套设施和经营设施应合理设计,
配置齐全,发挥功效。鼓励按照地域和文化特色,设计、实施统一的农贸市场标识和形象方案。
4.3
建设与改造标准原则
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应按照商品品质化、陈列场景化服务体验化、率物社教化、营运高效化等
“五化建设”标准推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020
CCS P 50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
Code of demarc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2022 - 05 - 26 发布 2022 - 07 - 26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77,DB42/T 1877-2022,城镇开发边界,城镇集中建设区,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划定流程和划定成果。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市级(地级及以上市、自治州)、县级(包括省直管市、市辖区、
县级市、县和神农架林区,以及功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CJJ 132-2009 城乡用地评定标准
TD/T 1064-2021 城区范围确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镇开发边界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规划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内可分
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城镇开发边界空间关系如图1所示。

3.2城镇集中建设区 urban concentrated development area
根据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划定的规划期内允许开展城镇开发和
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
3.3城镇弹性发展区 urban elastic development area
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镇集中建设区外划定的,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方可进行城镇开发和
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
3.4特别用途区 Special purpose area
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持城镇开发边界的完整性,根据规划管理需划入开发边界
内的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休闲游憩、防护隔离、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地
域空间。
4 总体要求
划定原则
4.1.1 安全为本,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安全与发展,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
态保护红线,避让地质灾害风险区、蓄滞洪区等不适宜建设区域,不得侵占和破坏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
空间格局。
4.1.2 实事求是,适度承载。确保数据真实、过程真实、判断真实,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城镇
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以下简称“双评估”)的结果以及城镇发
展定位等因素,引导人口、产业及用地的合理规模和布局,在适宜建设的空间内,实事求是划定城镇开
发边界。
4.1.3 节约集约,紧凑布局。发挥好城镇周边生态功能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对城镇“摊大饼”扩张的
阻隔作用,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用
地。充分利用现状各类边界使形态尽可能完整,避免城镇开发边界碎片化,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式
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4.1.4 因地制宜,刚弹结合。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城镇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阶段特
征,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资源环境底线约束的基础上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研判城镇发展潜
力,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可能的发展留有合理的弹性空间。
4.1.5 “三线”协调,明晰边界。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交叉、不重叠、不
冲突。城镇开发边界内,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开天窗”形式予以标注,不计入城镇开发边
界面积。利用国家有关基础调查明确的边界、各类地理边界线、行政管辖边界等界线,将城镇开发边界
落到实地,做到清晰可辨、便于管理。
4.2划定层次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依照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定位、规模指标等控制性要求,结合地
方发展实际,组织划定市辖区城镇开发边界;统筹提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各类开发区的城
镇开发边界指导方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方案,划定县域范围
内的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其他建制镇、各类开发区等。
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组织方式,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
要求,同步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整合形成城镇开发边界“一张图”。
4.3划定期限
城镇开发边界期限原则上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一致。资源环境超载的城镇,应划定永久性城镇开
发边界。
4.4调整勘误
城镇开发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因本级以上(不含本级)重大战略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或行政区划
调整等确需调整的,按国土空间规划修改程序进行。
规划实施中因地形差异、用地勘界、产权范围界定、比例尺衔接等情况需要局部勘误的,由市级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后,不视为边界调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10
CCS P 04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887—202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2022-06-28 发布 2022-11-01 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 布

DB42/T 1887,DB42/T 1887-2022,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DB42/T 1887-202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规定、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各市(县)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
城市水系等建设项目。本文件仅包含海绵城市源头建设部分,即低影响开发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39 土工合成材料 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NY/T 1253 植草砖
SL/T 231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014-2021、GB 50400-2016、GB/T 50513-2009、GB 51174-2017、GB 51222-2017、GB/T 51345-
2018等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
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
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
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
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
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来源:GB/T 51345-2018,2.1.1]
3.2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降低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
适应的排水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削减暴雨径流产生的峰值和流量,延缓峰值流量出现时
间,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来源:GB 50014-2021,2.0.8]
3.3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城市道路指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一般由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道路附属绿地等组成,包含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3.4
建筑与小区 building and sub-district
包含城市(镇)内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工业、物流仓储的开发建设
区域,一般包括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及工业建筑等。
3.5
绿地与广场 urban green space and square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绿地及广场的总称,包含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用地等。
3.6
城市水系 urban water system
城市规划区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 [来源:GB/T 50513-2009,2.0.1]
3.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
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来源:GB 50014-2021,2.0.7]
3.8
径流污染 runoff pollution
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
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来源:GB 50014-2021,2.0.6]
3.9
排水分区 catchment
指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
[来源:GB/T 51345-2018,2.1.4]
3.10
滨水区 waterfront
在空间上与水体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总称。
[来源:GB/T 50513-2009,2.0.6]
3.11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and retention
雨水调节和储蓄的统称。雨水调节是指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
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达到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雨水储蓄指对径流雨水进行储存、滞留、沉淀、
蓄渗或过滤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回收利用的目的。
[来源:GB 51174-2017,2.1.1]
3.12
海绵设施 sponge city infrastructure
指具备“渗、滞、蓄、净、用、排”一种或多种功能,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
的设施及附属构筑物,包含绿色设施与灰色设施。
3.13
绿色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
[来源:GB/T 51345-2018,2.1.6]
3.14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来源:GB 50400-2016,2.1.4]
3.15
断接 disconnection
指切断径流排放通道,将径流合理引导至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等海绵设施内,通过渗透、调蓄及净
化溢流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促使雨水径流遵循自然水循环的规律。狭义的雨水断接常指屋面雨落管断
接,广义的雨水断接还包括道路、停车场、广场等硬化不透水面雨水径流的断接。本文件除特殊说明外,
均为狭义的雨水断接。
3.16
绿色屋顶 green roof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又称种植
屋面或屋顶绿化。 [来源:GB 51222-2017,2.1.16]
3.17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
由透水面层、基层、底基层等构成的地面铺装结构,能储存、渗透自身承接的降雨。
[来源:GB 50400-2016,2.1.15]
3.18
植草沟 grass swale
用于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来源:GB 51222-2017,2.1.15]
3.19
下凹式绿地 sunk greenbelt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用于源头减排时,主要功
能为径流污染控制,兼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用于排涝除险时,主要功能为削减峰值流量。
[来源:GB 51222-2017,2.1.18]
3.20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来源:GB 51222-2017,2.1.14]
3.21
高位花坛 high position flower bed
高出地面的围合种植池,用于渗滞、转输雨水径流的设施,常用于建筑周边与屋面雨水管断接联合
使用或广场高差衔接区域径流组织。
3.22
雨水湿地 rain-fed wetland
雨水湿地是一种人工浅沼泽系统,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
3.23
湿塘 wet pond
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水体。
[来源:GB 50400-2016,2.1.21]
3.24
溢流排水口 overflow outlet
超过设施的体积控制能力,使降雨径流通过渗、滞、蓄等耦合效应达到饱和后溢流排放的附属构筑物。
[来源:GB/T 51345-2018,2.1.5]
3.25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initial rainwater removal equipment
利用降雨量、雨水径流量控制初期径流排放量的设施。根据功能需要,可有自控弃流装置、渗透弃
流装置、弃流池等。
3.26
渗管/渠 infiltration 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雨水渠。
[来源:GB/T 50400-2016,2.1.17,有修改]
3.27
环保雨水口 environment friendly gully
一种用于处理面源污染的海绵设施,在小雨时能沉淀初期雨水,大雨时不影响雨水顺畅排放,实现
截污环保功能的雨水口。
4 基本规定
4.1 湿塘、雨水湿地等大型海绵设施应配套设置警示标识及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应与海绵设施同步建
设、同步验收;施工期间应根据施工需要,在施工人员活动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及预警系统。
4.2 以渗透功能为主的海绵设施渗透面距离地下水位宜大于 1.0 m,渗透面从海绵设施竖向最低处计,
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地下水位小于 1.0 m 的区域,应采取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措施。
4.3 海绵设施内植物宜选择抗逆性强、耐粗放管养的植物,植物栽植应符合 CJJ 82 的规定。
4.4 海绵设施内种植土宜为沙壤土,且肥力适中,种植土配置要求应符合 CJ/T 340 的规定。
4.5 海绵设施施工时,应重点对设施规模、竖向、进水设施、溢流排水口、防渗、水土保持、安全等关
键环节进行控制。
4.6 海绵设施所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进行进场复检。
4.7 海绵设施施工时,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宜增加竖向控制点并确定其高程,加大竖向控制的精
细度。
4.8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海绵设施成品保护。
4.9 建设项目如有海绵城市监测系统的,所需安装的监测设备应按设计要求与建设项目同步安装调试,
同步验收。
4.10 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
(子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验收,并进行记录备档。
4.11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写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交备案机关。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