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36-041-201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设计标准.pdf
前言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关于下达2017年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图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设〔201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开展专题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原则、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设计、预制外挂墙板设计、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信息模型设计等。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和问题,请寄送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何坊西路355号,邮政编码:330001,电子邮箱:380942437@qq.com)。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在装配整体式 混凝土住宅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的设计。
1.0.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的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术语
2.1.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s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住宅。
2.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s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简称装配整体式住宅。
2.1.3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留混凝土粗糙面及受力结合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包含叠合板和叠合梁。
2.1.4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1.5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外围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略)
3基本原则
3.0.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满足住宅使用功能、消防、抗震、节能及环保要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预制部品部件使用率。
3.0.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满足体系化设计的要求,充分考虑部品部件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并编制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成套技术文件。
3.0.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设计应遵守模数协调标准,按“少种类、多组合”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做到建筑与部品、部品与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和部品的集成化、工业化生产,实现各专业在模数协调原则下的一体化,并尽可能做到装修一次性到位。
3.0.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可分为施工图设计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设计两个阶段,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结构构件的平立面布置、结构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节点连接构造设计等,其内容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条件,深度应满足相应要求。
4材料
4.1混凝土与灌浆材料
4.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所采用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计算指标及有关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4.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构件不宜低于C30。
2现浇混凝土不应低于C25。
3预制预应力构件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4预制构件后浇节点和连接部分应比预制部分提高一等级,且不应低于C35.
4.1.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简灌浆料》JG/T408的规定;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简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和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2钢筋与钢材
4.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所采用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抗震结构所采用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还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4.2.2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4.2.3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的规定。
4.2.4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其他材料
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
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2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的规定。
3背衬填料宜选用宽度为缝宽1.3倍一1.5倍的聚乙烯棒。
4.3.2夹心外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等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A级的要求。
4.3.3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
2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
4.3.4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连接用钢材及预埋件锚板应采用Q235-B级钢材,其技术要求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331023/T 005-2020 绿色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pdf
ICS 03.200
C08A12
DJG331023
天台县地方标准规范
DJG331023/T005—2020
绿色公共厕所 建设 与管理 规范
2020-12-01 发布
2021-01-01 实施
天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天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方大标准信息有限公司、天台县文化与广电旅游体育局、天台县城区环境卫生事务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诩、葛其灵、朱旭丽、魏春梅、陈群、王燕、房树仁、葛世杰、姜喜娅。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公共厕所建设的基本要求、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用高效、文明开放、服务保洁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台县绿色公共厕所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绿色公共厕所
在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体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理念,以科学的生态、景观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为手段,追求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公共厕所。
3.2第三卫生间
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间。
4基本要求
4.1应遵守设计建造和管理服务中涉及的节能、环保、卫生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4.2应以人为本,遵循文明、卫生、方便、安全、节能、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
4.3公厕选址应不破坏周围文物古迹、自然环境、景观景点。
4.4公厕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景区公共厕所应结合景区定位,体现当地景观特点。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09-2022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pdf
UDC江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T36-009-2022
P 备案号J12281-2022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ings for buildings
2022-09-07 发布
2022-10-01 实施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设〔2018〕1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要求;
4.建筑构造设计;5.热工设计;6.施工;7.工程质量及验收;附录A、附录D、附录C。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2.提出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技术指标;3.调整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取值;4.明确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热工设计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由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负责条文的解释工作。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地址:南昌市文教路418号;邮编:330046;电子邮箱:495551488@q4.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
参编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吉安市城镇发展服务中心 江西省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南昌交通学院 江西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江西赣腾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江西建苑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省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南昌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员:彭莉 王萌 彭小云 朱杰 廖亮 周向民 郭良 吴梵 万重山 邹亮 朱群敏 万飞 彭强 饶力鹏 青 朱小林 姜钦青 陈鹏 陈进 余丽 付洪尚 蔚温聪 徐骏鹏 于鸿洋 曾蔚 莫甲杰 邓君 徐红军 曾晓庐 彭茂龙 余琳 盛华忠 主要审查人员:许强 张学洪 应向东 龚福根 胡松 丁成平 王磊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加强建筑用反射隔执涂料的设计、规范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应用,统一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外墙和屋面采用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江西省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coat-ings for buildings
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料,与功能性颜填料及助剂等配制而成,施涂于建筑物外表面,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的涂料。
2.0.2墙面腻子wall putty
填嵌墙面基层的孔隙,为涂装涂料提供符合要求基层的厚浆状材料。
2.0.3底涂层(封闭底漆)bottom coating
对墙面基层(包括腻子层)起封闭作用,并对基层表面薄弱部分起增强作用的涂层。
2.0.4太阳光反射比solar reflectance
在300nm~2500nm波段内反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通量的比值。
2.0.5近红外反射比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在780nm~2500nm波段内反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通量的比值。
2.0.6半球发射率hemispherical emittance
热辐射体的半球方向上的辐射出射度与处于相同温度的全辐射体(黑体)的辐射出射度的比值。
2.0.7等效热阻equivalent thermal resistance
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使用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时,与相同条件下采用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为0.7的普通涂料相比等效增加的热阻。
3材料要求
3.0.1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JG/T235的有关规定,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技术指标尚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3.0.2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使用在金属屋面时,应符合《金属屋面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JG/T375、《金属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HG/T4341的有关规定。
3.0.3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使用在外墙时,应符合《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溶剂型外墙涂料》GB/T9757、《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弹性建筑涂料》JG/T172、《交联型氟树脂涂料》HG/T3792或《水性氟树脂涂料》IG/T4104等相应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3.0.4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的底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的有关规定。
3.0.5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的柔性腻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的有关规定。
4建筑构造设计
4.1基本要求
4.1.1采用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其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西省有关建筑节能工程标准的有关规定。
4.1.2屋面采用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时,宜为非上人坡屋面。
4.1.3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使用在建筑外墙和屋面,宜结合建筑造型设置分格缝,并应采用下列构造措施防止雨水沾污墙面:
1檐口、窗台、线脚等构造应设置滴水线(槽);
2女儿墙、阳台栏杆压顶的顶面应有指向内侧的泛水坡;
3坡屋面檐口应超出外墙面。
4.1.4应根据建筑隔热保温的技术要求、区域和自然条件、建筑结构特点、工程使用寿命耐久性要求、维修管理等因素,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的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应用设计4.3基层要求
4.3.1非金属基层采用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时,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基层应牢固,无开裂、掉粉、起砂、空鼓、剥离、爆裂点和附着力不良的旧涂层等:
2基层应表面平整,立面垂直、阴阳角垂直、方正和无缺方案。
4.1.5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构造应包覆门窗外测洞口侧面、女儿墙、凸窗侧板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
4.1.6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
4.2基本构造
4.2.1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与外墙内保温材料组合使用时,其系统构造从外到内应包括反射隔热涂料层、底涂层、找平层、基层墙体、外墙内保温层,具体构造见图4.2.1。
4.2.2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与外墙外保温材料组合使用时,其系统构造从外到内应包括反射隔热涂料层、底涂层、找平层、外墙外保温层、基层墙体,具体构造见图4.2.2。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63/T 2054-2022 高寒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 593.040
CCS P04
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54-2022
高寒地区 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孔道 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2022-11-24 发布
2023-01-01 实枪
膏海省市场监督管里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通检测有限公司、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忠卫、陈建友、赵延娥、吴厚鑫、韩永斌、任吉宏、孙润东、吴佳华、张远
军。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赛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和锚下预应力检测的术语和定义、缩路语、总体要求、检测准备、压浆密实度检测、锚下预应力检测、质量评定、检测报告与数据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高赛地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孔道压浆密实度和锚下预应力的检测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828公路水运试险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冲击弹性波
冲击作用下的质点以波动形式传裕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运动,亦称应力波。[来源:JGJ/T411-2017,2.1.3]
3.2线性标定
在混凝土密买部位布此一条与孔道密实度检测线长度和方向一致的测线,该测,的检测数据作为孔道密实度检测的判断基准。
3.3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
根据神击弹性波反别时国变化判定缺焰类型和范围的定位检测方法。
3.4冲击回波共振偏移法
根据冲击弹性波频率特征变化判定缺陷范围的定位检测方法。
3.5压浆密实度
预应力孔道中单位体积内浆体所占的比值。
3.6压浆密实度指数
压浆无缺陷孔道长度占检测孔道总长度的此例。
3.7反拉法
压浆前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方法,通过对锚索(或锚头)施加反向预应力并测量锚索(锚头)位移的方法测定锚下预应力。
3.8等效质量法
压浆后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通过对锚头敲击诱发其自由振动,并测定其动力响应的方法来推算锚下预应力。
4缩路语
下列缩咯语适用于本文件。
A/D:模数转换。
FFT:离做傅立叶变换快速算法。
FLEA:全长衰减法。
FLPV:全长波速法。
E:最大熵算法。
PFTF:传递函数法。
IEV: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
IERS:冲击回波共振偏移法。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45/T 2624-2022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程.pdf
ICS07.050
CCS A 45
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624-2022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 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ffect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in coastal zone
2022-12-01 发布
2022-12-30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提出、归口并宜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赖廷和、宁秋云、林金兰、何斌源、黄中坚、刘所明。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的工作程序、评估实施方案编制、工程绩效评估、综合效果评估以及评估成果应用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2一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6一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一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一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一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30363一201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GB/T51015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CH/T2009一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HY/T081一2005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海岸带coastal zone
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波地带。注:海岸带范围上限起自现代海水能够作用到的陆地的最远界,下限为波浪作用影响海碳的最深界,或现代沿岸沉积可以到达的海底最远界限。[来源:GB/T18190一2017,2.1.3]
3.2海岸带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coastal zone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或在适当的人工措施的辅助作用下,促进己经退化、受损或毁坏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和活动。
注:广西主要海岸带生态核复类型包括红树林、明彻选、海草床、滨海盐沼、潮上带植被、砂质海岸等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悠复及海提生态化建设。
3.3人工修复artificial restoration
对于无法通过消除外在压力,自我调节完成生态恢复的受损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辅助或者生态重建方式,加速自然恢复进程的修复模式:
3.4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
3.5工程绩效评估project per formance evaluation
对拟竣工验收的工程开展总体目标和考核指标实现程度的成效评估。注:评估框架酒盖“投入和保障实施和管理”和“目标和效益3个方而.
3.6综合效果评估comprehensive effect evaluation
对完成竣工验收一定时间后的工程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功能提升和服务增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注:评估柜架酒盖“资源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
3.7基线对比法baseline correlation method
通过在设定的基线时刻测定某一评估指标的基线值,对比评估时间的现状值与基线值以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由此评估工程修复效果的分析方法。
4总体原则和要求
4.1评估目标
针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类型及其特征,建立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标准及权重,科学评估工程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反馈指导修复方案及工程验收制度优化完迸,推动工程组织有力、技术优化、效能提高,为实施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促进形成以生态代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常态。
4.2评估原则
4.2.1全过程原则
评估工作宜贯穿工程实施至效果验证全过程,包括工程设计期的问题诊断,工程施工期的动态监测及中期评估、验收评估,工程后评估及工程验收后若干年的再评估。及时总结评估工作中发现的经验教训,强化对后续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4.2.2系统性原则
生态修复工程注重短期和长期的资源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宜对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准动修复工程组织得当,技术改进完迸,提高工程效能。
4.3评估对象
评估针对为解决主要生态问题开展的各类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潮上带植被、砂质海岸等生态修复工程,及海堤生态化建设工程。
4.4评估内容
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估包括工程绩效评估与综合效果评估两部分:
工程绩效评估重点关注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预定绩效目标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包括“投入和保障”“实施和管理”“目标和效益”3个方面;
综合效果评估重点关注海岸带生态修复月目标的实现程度、修复措施实施前后退化生态系统在完整性、多样性、稳定性、弹性等方面的恢复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态服务效能的提升,设置涵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综合评估工程实施达成的资源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4.5评估时间
4.5.1完成工程所有计划任务后,可开展工程绩效评估。
4.5.2完成竣工验收后若干时间后可开展综合效果评估。具体时间依修复工程类型而定,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砂质海岸等修复工程设为1年~3年,红树林、潮上带植被等修复工程和海堤生态化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闽2022 G 131 福建省静钻根植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df
福建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设计图集
福建省静钻根植 复合配筋先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统一编号:DBJT13一99
图集号:闽202X-G一125
202X
一、适用范围
1.本图集静钻根植复合配筋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复合配筋桩,代号PHC)是配置非预应力主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般采用根植法施工,也可采用锤击法、静压法施工。该桩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低承台桩基础,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水利、市政工程的桩基础设计可参考使用。
2.本图集适用于福建省抗虑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及0.15g以下)地区的建筑物。当承受较大水平力或表层液化土层很厚时,应进行相应核算,根据验(核)算结果,调整相应的钢筋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加强构造措施。
3.本图集复合配筋桩按照二a类、二b类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中等及以上腐蚀性情况可按有关规范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
4.本图集复合配筋桩主要用于承受竖向受压荷载和竖向抗拔荷载的桩基础工程。当承受水平荷载时,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计算分析后选用或另行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工程结构通用标准》GB55001-2021
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4.《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9.《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2018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13476-2022(报批稿)
16.《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
1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19.《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2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2017
21.《建设用砂》GB/T14684-2022
22.《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22
2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24.《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188-2019
25.《静钻根植桩技术规程》T/CECS738-2020
27.《桩基础与地下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DBJ/T13-200-2021
三、分类与编号
(一)分类
1.复合配筋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C80、C100。
2.复合配筋桩按桩身外径分为:400、500、600、700、800、1000等规格。
3.复合配筋桩按主筋配筋率及配筋方式不同分为I型、Ⅱ型、I型、Ib型、Ⅱb型、b型。
(二)编号
四、原材料与构造要求
(一)混凝土
1.制作复合配筋桩的混凝土质量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并按该标准要求进行检验。
2.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
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3.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质量应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且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5%。
4.粗骨料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不应超过5%,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且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且含泥量应不超过0.5%,疏化物及疏酸盐含量不大于0.5%。碎石的岩石抗压强度宜大于所配混凝土强度的1.5倍。
5.对于有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复合配筋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混凝士拌合水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和油质,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7.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不得采用含有氯盐或有害物的外加剂。
8.掺合料宜采用矿渣微粉、粉煤灰或硅灰等,质量要求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的参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鉴定,确认符合复合配筋桩用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二)钢材
1.预应力钢筋采用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35级延性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槽钢棒,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士用钢棒》GB/T5223.3的规定。
2.非预应力钢筋及锚固钢筋采用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规定。
3.螺旋箍筋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其质量应分别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的规定。
4.端板、连接钢板、桩尖应采用Q235B钢,套箍、销钉应采用Q235钢,转换接头采用45号钢,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端板的性能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瑞板》JC/T947的规定。
(三)构造要求
1.复合配筋桩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2.复合配筋桩的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得低于0.5%,并不得少于6根,【型、Ⅱ型、Ⅲ型的复合配筋桩非预应力钢筋为桩身通长配置,且最小配筋率分别不得低于0.6%、1.1%和1.6%,并不得少于6根。Ib型、IIb型、Ⅲb型的复合配筋桩仅在桩两端配置非预应力钢筋,其两端的非预应力钢筋不得少于详图中的规定。
3. I、Ⅱ、型复合配筋桩用作承压桩时,桩端锚固筋可根据设计选用。当用作抗拔桩时,应根据计算要求设置桩端锚固筋,并加强端板连接,锚固筋的数量及直径见各结构配筋示意图。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CABEE 040-2022 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pdf
ICS13.060.30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 P41
T/CABEE040-2022
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碳排放计算标准
Standard for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and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project
2022-08-09 发布
2022-11-01 实施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建节协〔2017〕40号)及《关于印发〈2021年第二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建节协〔2021)50号)的要求,由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考察有关国内外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本文件。
本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5.工程建造与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联系电话:010-57811218,010-57811483,邮箱:biaobancabee.org),由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大街15号,邮政编码:100130)。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规范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制定本文件。
1.0.2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运行、建造及拆除的碳排放计算。
1.0.3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的计算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术语
2.1.1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carbon emission of sewage treatment and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project
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在运行、建造及拆除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2.1.2碳排放因子carbon emission 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耗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2.1.3碳捕获carbon capture
收集温室气体,避免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
2.1.4碳汇量carbon sink amount
植被从空气中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的量。
2.1.5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在固定时间范围内1kg物质与1kg二氧化碳的脉冲排放引起的时间积累辐射力的比率。
2.2符号
(略)
3基本规定
3.0.1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应包括直接碳排放和因外购电能/热能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宜包括因材料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可包括因设备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3.0.2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应以污水处理工程或污泥处理处置工程为计算对象。
3.0.3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应包含CO2、CH4、N2O三种温室气体,其中生物源CO2不应纳入碳排放计算。
3.0.4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应根据需要按运行、建造、拆除不同阶段进行计算,并将分段计算结果累计作为工程碳排放总量。
4工程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
4.1一般规定
4.1.1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运行阶段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应包含工程运行阶段直接碳排放量和因外购电能/热能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应对碳捕获量和碳汇量进行核减,宜包含运行阶段因材料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4.1.2运行阶段直接碳排放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CO2、CH2、N20的碳排放,其中生物源C02不纳入计算。
4.1.3运行阶段材料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应包括:运行期间消耗材料的生产碳排放、材料的运输碳排放。
4.1.4材料生产碳排放应包括:材料生产涉及原材料的开采、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材料生产涉及能源的开采、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材料生产涉及原材料和能源的运输过程碳排放;材料生产加工过程的碳排放。
4.2污水处理工程碳排放计算
4.3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碳排放计算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63-2021 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pdf
1总则
1.0.1为规范江西省 智慧灯杆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推进“一杆多用”智慧灯杆共建共享,统一智慧灯杆基本功能和要求,节省城市空间与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慧灯杆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
1.0.3智慧灯杆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西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智慧灯杆Smart lighting pole
由杆体、综合机箱和综合管道等组成,与系统平台联网,挂载各类设施设备,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城市公共设施。
2.1.2杆体pdle
杆体由杆身、悬摩、基础等部分组成,作为挂载设备的安装载体。
2.1.3视频采集Video capture
通过摄像机、传输及储存设备把模拟视频转换成数字视频,并按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可在远端查看或供事后追溯。
2.1.4移动通信基站Mobile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
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为移动终端提供无线电信号接人和传送的节点,如4G基站、5G基站等。通常情况下,一个移动通信基站由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电源设备、传输设备及天线、馈线、光纤等组成。
2.1.5信息设备nformation equipment
能够处理信息、信号、图形、图像、动画、录像及声音等的器材。
2.1.6交通流检测Traffic flow detection
通过安装交通流检测仪器采集交通信息,可实时传递交通状态信息,如车流量、车道平均速度、车道拥堵情况等。
2.1.7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气体、声音等传感器监测环境质量参数,相关指标包括PL25、PM、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扬尘、臭氧等。
2.1.8气象监测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通过气象传感器监测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气压、能见度、紫外辐射、路面温度、积涝等。
2.1.9一键呼叫Oie-button call
安装在智慧灯杆上的一种按键设备,可在紧急状态下快速传递报警信息。
2.1.10信息发布屏Information release
通过显示屏可远程发布多媒体信息,如异常天气警报、公益广告、天气情况、环境信息等。
2.1.11公共广播Public broadcasting
可远程控制播放公共信息的设备,又称公共播送服务或公共媒体。
2.1,12多媒体交互终端Multimedia interactive terminal
多媒体终端是能综合各种不同媒体为一体的新型交互终端。作为通信网与用户之间直接的接口,通信终端是通信网的能力和性能的最终体现者,通过触摸显示屏,可实现信息查询、电动车充电等交互操作。
2.1.13公共WLAN Publie WLAN
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公共服务区域,提供可随时随地接人的无线网络,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并实现无线公共接入、无线定位、视烦服务、无线支付等功能。
2.2符号
(略)
3基本规定
3.1总体要求
3.1.1智慧灯杆应能作为智慧城市所需的多种接入设备的主要载体,能够提供智慧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一键呼叫、公共广播、信息发布、多媒体交互、公共LAN、电动车充电等功能,应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治、共享。
3.1.2智慧灯杆应采用“基础杆+挂载设备”结构,基础杆设计应采用垂直结构,挂截设备及连接件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便于设备的安装、更换、拆卸、维护,挂载设备按照实际需求配置。
3.1.3智慧灯杆及其挂截设备、综合机箱等应进行系统设计,色彩、风格、造型等应与道路环境景观整体协调。
3.1.4智慧灯杆、综合机箱及配套设施应合理预留一定的荷载、接口、机箱仓位和管孔等,满足未来使用需要。
3.1.5智慧灯杆系统宜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减小智慧灯杆杆径和综合机箱箱体体积,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及安装、维护和管理的便捷性。
3.1.6智慧灯杆的杆体及各挂载设备应具有专属并唯一的标识和编码,以方便对设备的统一管理,结合GS(地理信息系统),便于设备查找时准确定位、识别。
3.2系统组成
3.2.1智慧灯杆由杆体、挂载设备、配套设施、系统平台组成,其中包括:
1杆体由杆、土建基础等部分组成。
2挂载设备由各类功能模块及连接件组成,如照明模块、交安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通信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充电桩模块等。
3配套设施即为满足智慧灯杆的正常使用需要而配套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如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综合机箱等。
4系统平台将各挂载设备子系统集成到统一总平台中,具备对各挂载设备的汇聚和分配、远程集中管理、控制、运行监测、数据分析、查询、定位等功能,实现对现场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保章设备安全运行。
3.3结构类型
3.3.1智慧灯杆依据其结构类型通常可分为固定式、滑槽式、机架式,以及其他组合式。
固定式:设备一次性安装在智慧灯杆的指定位置,可通过杆休预留接口扩展设备,建设完成后设备位置不能改变。
滑槽式:以单杆或双杆铝制杆体为主,在杆体设计多个滑槽,设备通过连接件灵活安装在滑槽上,可灵活选择安装位置。
机架式:可按需通过标准机架单元和安装背板灵活安装多种设备。
3.3.2智慧灯杆的结构类型应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及经济合理性需求,应用场景及推荐结构类型见表3.3.2:
3.4编码标识
3.4.1智慧灯杆系统内设备编码应在全网和整体系统中具有唯一性,编码规则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1和《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2统一编码。
3.4.2智慧灯杆系统内设备编码规应包括设备类型信息,以方便识别,设备编码位数应能承载亿级的设备数量,以保证每个设备编码在系统中能够达到唯一性。
3.4.3灯杆编号应包含地区、道路信息,以方便挂载设备能够通过灯杆编号快速定位到相应位置,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数宇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1按以下规则统一编码:灯杆类型(1位)+区编码(1位)+道路编码(4位)+流水号(3位)。
4杆体
4.1总体要求
4.1.1智慧灯杆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多GB50068和现行行业标准《灯杆第1部分:一般要求》QB/T5093.1中相关规定,使用年限应为25年,安全等级符合二级标准。
4.1.2智慧灯杆应按照本标准及现有路灯杆、监控杆、通信杆、交通杆等城市杆件标准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挂截设备的工作环境、安装空间、承重、整体安全性、稳定性、通信、用电等因素,技术参数指标需满足杆体所挂截设备正常工作需求。
4.1.3智慧灯杆可在满足总体功能性指标设计前提下,根据应用环境(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公园等)和景观美化的要求进行外观设计,并严格控制非功能性反光、眩光材质使用;在进行智慧灯杆外观设计时宜采用符合江西地方特点的外观设计风格(如红色基因文化风格、绿色生态环保风格、青色陶瓷文化风格等)。
4.2设计原则
4.2.1智慧灯杆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4.2.2智慧灯杆应按承截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4.3杆体高度要求
4.3.1智慧灯杆的高度应充分考虑挂载设备的安装需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45规定。
4.3.2智慧灯杆的高度在满足挂载设备的安装需求前提下,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净空高度等因素设计,以达到能性和环境协调一致。
4.4杆体结构要求
4.4.1智慧灯杆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安装有交通设施的智慧灯杆,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513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的相关规定。
4.5设备安装位置
4.5.1智慧灯杆自下而上分为四层,第一层主要搭载充电桩、多媒体交互终端、一键呼叫等功能设备;第二层主要搭载视频采集、信息发布屏、特色主题艺术附挂、公共广播等功能设备:第三层主要搭载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执法等功能设备;第四层主要搭载智慧照明、移动通信、环境监控、气象检测等功能设备。
4.5.2智慧灯杆挂载设备的安装位置见图4.5.2,具体安装位置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62-2021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标准.pdf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和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设〔2017]1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内容不涉及任何专利。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生产组织方式,原材料及配件,模具设计与组装,预制构件制作,构件吊装、存放与成品保护,构件质量检验,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地址:南昌市文教路418号;邮政编码:330000;电子邮箱:583473883@q4.com;传真:079188511603)。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装配式建筑 预制混凝土构件 生产技术要求,加强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
1.0.3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江西省装配式建筑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或PC构件。
2.0.2全预制构件all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在工厂内运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实心截面构件。(如: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预制楼梯、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阳台板、预制混凝土空调板等)
2.0.3预制径合构件precast composite members
预制混凝土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以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如:预制混凝土叠合梁、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空心叠合墙、预制空心叠合柱等)。
2.0.4固定台座法fixed pedestal method
常用PC构件的制作工艺。是指模具的位置不动,通过制作人员的流动来完成各个模具上构件制作的各个工序。
2.0.5模台循环die cycle
常用PC构件的制作工艺。是指模台在流水线上移动,制作工人相对不动,等模台循环到自己的工位时重复操作本岗位的工作。
2.0.6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grout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可通过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实现钢筋对接连接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3基本规定
3.0.1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3.0.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具备生产场地、生产设施及专业人员。
3.0.3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可追溯管理系统。
3.0.4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具备自检能力。
3.0.5深化设计图应满足设计要求,包含图纸目录、图纸说明、数量统计表、构件模板图、构件配筋图、节点详图、预留预埋件详图等。
3.0.6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制定符合预制构件生产各个环节的方案。
3.0.7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宜在构件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M)、无线射频识别芯片(RD芯片)、二维码等。
3.0.8在构件生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宜对管理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编码、存储、传递、分析和维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0.9预制构件生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时,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制定专项方案,并进行工艺检验。
3.0.10预制构件制作过程及成品质量检查可按本标准附录A记录。
4生产组织方式
4.0.1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组织应考虑产品结构体系、产品类型、生产规模和成本等因素。
4.0.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场地、生产设施以及生产规模等条件选择生产组织方式,主要包括模台循环流水生产方式、固定台座生产方式、成组立模生产方式等。
4.0.3生产设备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且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
4.0.4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以保障构件生产便利、流水顺畅为原则,设置原材料储存、钢筋制作及钢筋半成品储存、模具拼装、混凝土搅拌与浇筑、饰面加工等加工区域。
4.0.5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用于生产、检测、试验、张拉、计量等特种设备及仪器仪表均应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8/T 36-060-2021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技术标准.pdf
前言: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科设〔2021〕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内容不涉及到任何专利。
本技术标准共分29章和3个附录。主要章节内容包括:01总则、02、术语和定义、0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04车辆、05限界、06线路、07道岔、08车站建筑、09车站结构、10轨道梁桥、11供电系统、12、列车控制系统、13通信及其他系统、14综合调度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5机电设备、16综合车场、17防灾与救援、18、环境保护、19轨道梁桥施工、20车站(场)施工、21道岔施工、22供电系统施工、23通信系统施工、24自动售检票系统、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26列车控制系统施工、27站台门施工、28工程验收、29试运行。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江西省建筑技术促进中心(地址: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418号;邮政编码:330000;电子邮箱:583473883@q9.com;传真:0791-88511603)。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适应胶轮有轨电车 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胶轮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发挥胶轮有轨电车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地形适应性好、无人驾驶等优势,响应国务院《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政策要求,使胶轮有轨电车工程设计符合国情、省情,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标,制定本技术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80km/h的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
1.0.3胶轮有轨电车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
一,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遵循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
1.0.4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线网中各条线路之间应换乘便捷,并应与其他公共交通统一规划、有机衔接。
1.0.5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车辆及机电设备应产品成熟可靠,技术经济合理,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主体土建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
2术语
2.0.1胶轮有轨电车rubber-tyred tram
由动力电池驱动的有轨电车的一种,宜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和橡胶车轮,利用走行轮和设于走行轮下方、内侧的导向轮,实现在轨道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辆。
2.0.2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rubber-tyred tram transit system
一种利用动力电池驱动,具备在专用线路上网络化灵活运营组织能力,可实现建筑和环境友好的小运量交通系统。
2.0.3走行轮running wheel
支撑车辆荷载并在轨道梁项面上滚动运行的橡胶轮胎车轮。
2.0.4导向轮guiding wheel
水平方向安装在转向架下部的橡胶轮胎车轮,通过与轨道梁内侧面作用实现车辆导向功能。
2.0.5轨道梁guideway
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同时也是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疏散通道等的截体。
2.0.6轨道梁桥guideway girder bridge
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
2.0.7滑移道岔slider switch
通过滑块结构的水平移动,改变滑块与道岔前方和后方轨道梁的衔接方式,实现胶轮有轨电车行驶方向转换的机械设备。
3.1一般规定
3.1.1运营组织设计应满足设计年度预测客流的需求,并采取灵活的运营组织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3.1.2列车旅行速度不宜低于25km/小h,区间跳站不停车最大速度为60km/h。
3.1.3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线路宜以高架敷设为主,采用全封闭运营管理模式,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3.1.4运营设备配置应满足运营管理模式要求;运营管理应保证安全,提高效率: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运营功能需求,定员应根据管理机构进行配置。
3.1.5运营行车上下行方向应全线网统一,行车上下行方向应按照由南向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对于双线环线,外侧线路应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
3.2系统运能设计
3.2.1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运能应满足各设计年限预测客流的需求,依据车辆及其定员的有关标准,确定列车编组、行车密度及设计运能。
3.2.2计算设计运能时,车厢内有效空余地板面积站立乘客数宜按6人/m2计算。
3.2.3全线双线区段各折返站的折返能力应根据道岔转撒时间、过岔速度、列车长度、列车车门数量及停站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且折返站折返功能宜满足运营要求。
3.2.4系统应确定应急疏散模式,并应具备紧急情况下疏散乘客的能力和乘客自救方式所需的应急设施及疏散程序。
3.2.5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系统能力不宜低于30对/h,远期最大行车密度不应小于24对/h。
3.3行车组织
3.3.1线路应采用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高峰时段宜采用密集发车,站站停的模式:平峰时段宜灵活选择发车间隔,无上下客车站可跳站通过。
3.3.2线路宜根据全线客流量和断面客流量特征采用多交路灵活运营的组织模式。
3.3.3为保证线路服务水平,近期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5min,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mim;远期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3min,平峰时段不宜大于6min。
3.3.4车站设计停站时间应满足车站预测客流上下车时间要求。车站设计最小停站时间一般站宜为255,换乘站和折返站停站时间宜为30S。
3.3.5列车应采用灵活的编组方式,列车编组数应根据线路功
能、规划要求和客流需求确定,最大编组不宜大于6编组。
3.4车站配线和辅助线
3.4.1配线是为满足运营要求而设置的辅助线,应满足运营时车辆折返、停车、联骆和出人综合车场等要求。
3.4.2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单双线宜结合周边建筑和工程条件灵活设计。
3.4.3线路应根据客流特点和运营组织模式选择合理的折返形式,折返形式应满足远期的折返能力要求。
3.4.4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应结合非正常运营状态的需求,在双线区段设置必要的渡线或停车线:宜在沿线不大于10km区段加设具备渡线功能的配线。
3.4.5综合车场出人线宜在车站接轨,宜设置为双线;当综合车场规模受限,出入线设置条件闲准时,可采用单出人线,但应满足系统能力要求。
3.5运营管理
3.5.1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应明确管理模式和票务制式,确定设计线路的运营管理标准和系统配置。
3.5.2票务系统宜采用自动检票方式,实现车站简易检票或上车检票。票务系统可采用一票制、计程制或计时制。
3.5.3系统应设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应具备行车调度、综合调度和乘客服务等功能。系统设备配置宜集中化、自动化。
3.5.4当列车在高架或地面线上运行时,遇下列情况应级行或停运相关区段:
4车辆
4.1一般规定
4.1.1列车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列车救援的条件。
4.1.2车辆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2列车编组及定员
4.2.1列车为全动车,列车最大编组不宜大于6编组。
4.2.2列车各编组间采用半永久式车钩连挂,头尾车应设置应急救援车钩连接装置。
4.2.3列车载客量应按下列计算确定:
1定员为列车上的座席全部被乘客坐满,同时车内立席面积(S)的额定立席乘客为6人/m2载客量:座席+(6×S)。
4.3列车安全与应急设施
4.3.1列车应设置列车运行自动保护装置以及通信、广播、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控制中心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
4.3.2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安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3.3列车内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以及必要的防护设施。
4.3.4列车两端应设置专用乘客疏散门。在建筑限界内应预留乘客疏散和救援的通道和空间位置。
4.3.5列车应配备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的能力应满足列车在超员条件下能在最大坡道上的可靠停放。
4.4车体
4.4.1车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寿命为30年。
2车体应采用铝合金或其他轻质材料。在使用期限内承受正常载荷时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疲劳损伤。
4.4.2车牺的结构材料、内部设施宜采用不燃性材料,困难情况下采用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车列车阻燃材料技术条件》TB/T3138的相关要求。
4.4.3车体应标识起吊位置。
4.4.4车体的内外墙体之间,以及底架与地板之间,应敷设吸湿性小,膨胀率低,性能稳定的隔热、隔声材料。
4.5转向架
4.5.1转向架采用单轴结构。由构架、牵引机构、走行轮、导向轮、电动总成、二系悬挂系统及其他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主要尺寸应与轨道梁相匹配。
4.5.2转向架走行轮轮胎采用充氨气的橡胶轮胎,轮胎应设计有应急保护装置,且应设置胎压监测报警装置。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55-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标准.pdf
前言:
本标准根据《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科设〔2019)1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参考了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并结合江西省的工程地质特点,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总则、术语和符号、施工准备、旋挖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清孔、混凝土灌注、质量检验与验收、安全与绿色施工等。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请寄送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北二路66号,邮政编码:330046,电子邮箱:jxsjzsjyjzy(@126.com,传真:0791-86224693)。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江西省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中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
1.0.3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应用,应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1.0.4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检验与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西省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旋挖钻机rotary drilling rig
旋挖钻机是利用伸缩钻杆传递扭矩并带动回转钻斗、短螺旋钻头或其他作业装置进行钻进、逐次取土(岩屑)、反复循环作业成孔的一种专用机械设备。
2.1.2干作业旋挖成f孔dry rotary drilling
不使用泥浆护壁旋挖钻机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
2.1.3泥浆护壁旋挖成孔slurry-supported drilling
使用泥浆护壁,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
2.1.4全钢护筒(钢套管)护壁旋挖成孔retaining casing pipes rotary drilling
全钢护筒(钢套管)跟进对易塌、易缩颈地层进行护壁旋挖钻机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
2.1.5混合护壁旋挖成孔mixing rotary drilling
使用泥浆护壁和钢护筒(钢套管)护壁相结合旋挖钻机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
2.2符号
2.2.1几何参数
H一桩基施工面至设计桩顶的距离;
d一设计桩径;
D—扩底直径。
3施工准备
3.1一般规定
3.1.1旋挖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填土、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卵石、软岩、风化岩及硬质岩等岩土层。
3.1.2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 前应进行试成孔,并确定施工参数。
3.1.3旋挖成孔灌注桩按护壁方式可分为十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全钢护筒(钢套管)护壁成孔灌注桩、混合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柱四种类型。
3.2勘察与设计
3.2.1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工程勦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应特别查明孤石强度及分布;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3.2.2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工程设计应符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3.3技术准备
3.3.1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1)场地地层分类、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2)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土、水的腐蚀性评价。
3.4场地准备
3.4.1场地平整度、承载力应满足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对场地的要求。直观标准:旋挖机行定和施工范围内不得有明暗坑,不得有软湿土基。使用说明书未作具体要求时,应确保钻塔倾斜小于2°,场地地面(地基)承载力大于150kPa要求或采取其他有效保证措施。
3.4.2施工现场不应有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当无法避免时应进行处理。
3.4.3邻近边坡的桩基施工应与边坡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坡顶施工时应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复核验算。
3.4.4施工前应了解进场线路及施工现场周边建(构)筑物状况,施工过程中不得影响邻近建(构)筑物安全和使用功能。
3.4.5应掌握水、电、天然气、消防等设施的资料,特别是地下设施的详细资料,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4.6旋挖成孔灌注桩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进行复测。
3.4.7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桩位合理设置泥浆池位置。
3.4.8应根据场地条件、桩位、泥浆池位置设定对外排废泥浆及钻渣路线。
3.5设备准备
3.5.1应根据桩基设计图中的桩径、桩长、场地条件及地层情况等选择旋挖钻机的钻具及配套设备。
3.5.2旋挖钻机的进场运输、安装、启动、工作、拆卸和存放,以及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
3.5.3旋挖钻机的钻具应根据实际地层和施工情况实时进行调整、优化和维修。
3.5.4现场应配备泥浆搅拌设备和泥浆测试仪器。测试仪器应包括黏度计、比重秤、含砂率计、量筒、pH试纸等。
4旋挖成孔
4.1一般规定
4.1.1试成孔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场地、地层特点确定,且不得少于2个。
4.1.2成孔工艺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试成孔情况合理选用。
4.1.3钻机就位时,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位置准确,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调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旋挖钻机就位后应对钻机进行调平对正,施工中应随时通过平衡仪检查钻机水平状况;开孔时对深度仪进行归零,并应在施工中随时校核深度仪。
2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
3当相邻桩间距不满足安全距离时,相邻桩作业时间不得少于6h。
4作业在6h内,施工安全臣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全钢护(套)筒护壁的,打拔钢护(套)筒施工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d(d取两桩中大桩径值):
4.2泥浆
4.2.1泥浆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施工地层、造浆原材料、水质等条件合理制备泥浆。
2各种地层泥浆制备及常用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3护筒制作与施工
4.3.1旋挖成孔灌注桩护筒分为钢制护筒和混凝土护筒。护筒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3.2钢护筒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100mm~300mm,钢护筒直径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
4.3.3混凝土护筒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5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螺旋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混凝土护筒宜在顶端设置锁口。锁口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
4.3.4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筒顶端应高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1.5m。
4.3.5护筒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孔壁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
4.3.6护筒埋设时,应确定钢护筒的中心位置。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筒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4.3.7用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筒时,应先采用稍大直径的钻头钻至预定位置,提出钻头后,再用钻斗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深度。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54-2019 江西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设计导则.pdf
前言:
本导则根据江西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3(赣建科设〔2019)15号)的要求,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近年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兼顾人防工程 的设计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本导则共分6章。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结构防护、附属设施、孔口防护。本导则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江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贵日常管理和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江西省人防工程设计科研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56号;邮政编码:33000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战时防护能力,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西省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
1.0.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综合管廊municipal 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1.2兼顾人防工程civil air defense projects
在城市建设项目中,依法履行修建人防工程之外的,以平时功能为主,通过适当增加战时功能的设计和平战转换措施,满足战时或临战时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建筑。分为单建式兼顾人防工程和附建式兼顾人防工程。
2.1.3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胁的时期。
2.1.4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人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5临战时imminence of 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爆发的时期。
2.1.6楼梯式出入口entrance with stairs
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出入端从楼梯通至地面的出入口。
2.1.7竖井式出入回vertical entrance
防护密闭门外的通道出人端从竖井通至地面的出入口。
2.1.8临空墙blast proof partition wall
一侧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不接触岩、土的墙。
2.1.9舱室cabin
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的用于敷设管线的封闭空间。
2.2符号
(略)
3基本规定
3.0.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及江西省的相关规定。
3.0,2进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啷的给水、排水、电力和通信等管线应满足战时安全使用要求,并应满足战时维修人员维修操作的需要。
3.0.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至少设置2个战时出入口,且至少1个为楼梯式出人口。战时出入口之间距离不宜大于3000m。楼梯式出入口宜设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之外。
3.0.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平时通风口、投料口以及与战时人员出入无关的平时人员出人口,战时应采取临战封堵等措施满足可防护要求。
3.0,5进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应预埋满足防护要求的套管。
3.0.6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战时楼梯式出入口应设置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防护密闭门门前通道净宽和净高应满足门扇开启及安装的要求。
3.0.7洞口封堵宜采用防护密闭门,当采用封堵构件进行封堵时,洞口周边应按战时的防护密闭要求预留或预埋封堵转换所需的预埋件,且洞口大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中防护功能平战转换的要求。
4结构防护
4.1一般规定
4.1.1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在常规武器暴炸动荷载作用下,其动力分析可采用等效静荷载法。
4.1.2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在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应验算结构承载力:对主体结构变形、裂缝开展以及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变形可不进行验算。
4,1.3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设计,应做到结构各个部位抗力相协调。
4.1.4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应根据平时使用条件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进行设计,还应符合本导则要求,取其中控制条件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的依据。
4.2工程材料
4.2.1钢筋严禁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经冷加工处理的钢筋。
4.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4.2.3在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式4.2.3计算确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52-201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标准.pdf
前言:
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和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设[2017]1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驻厂监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监理文件资料管理、质量验收等。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南昌市文教路418号;邮编:330000;电子邮箱:583473883@qq.c0m;传真:0791-88511603)。
内容摘抄:
1总则1.0.1为规范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理工作,提升
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监理服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本省新建、扩建、改建的装配式结构工程监理服务活动。
1.0.3在装配式结构工程项目开始前,监理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特点和规模设置项目监理机构及配置设施;按规定编制装配式结构工程项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1.0.4装配式结构工程实施驻厂监理时,应遵照本标准第4章要求开展监理工作。
1.0.5鼓励监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M)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1.0.6装配式结构工程监理服务活动,除应遵循本标准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结构。
2.0.2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预制构件生产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
通过灌注在金属套筒中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带肋钢筋对接连接所形成的钢筋连接方式。
2.0.4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简grout sleeve for rebar splicing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2.0.5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cementitious grout for rebar sleeve splicing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钢筋套简灌浆连接的干混料,简称套简灌浆料
2.0.6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7驻厂监理in-plant supervision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项目监理机构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和预制构件生产合同约定,派驻监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核验。
3基本规定
3.0.1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前,监理单位应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监理合同宜使用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监理工作的范围。监理工作范围包括驻厂监理的,应包含驻厂监理的工作范围、内容等。
3.0.2监理依据包括:
1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
2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及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文件。
3工程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及预制构件生产及其他合同文件。
3.0,3项目监理机构应建立与装配式结构工程特点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系、监理工作流程和监理工作制度,应对监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技术交底。
3.0.4在签订监理合同及收到设计图纸后,应编制监理规划。监理规划应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编制,在充分熟悉监理合同条款和设计图纸的前提下,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进行编制,在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其中监理规划的编制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中规定及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内容外,还必须增加下列内容:
1预制构件生产厂生产的构件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2构件吊装过程的安全管理方法及措施。
3构件安装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4防水构造施工及防渗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4驻厂监理
4.1一般规定
4.1,1监理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驻厂监理工作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工程特点、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环境等因素组建驻项目监理机构。驻项目监理机构可设置总监理工程师驻厂代表,并根据驻厂监理工作需要配备监理人员。
4.1.2项目监理机构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履行进场材料检查、见证、隐蔽工程验收及巡视等监理职责。项目监理机构巡视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使用材料的质量、品种是否与批准的一致。
2预埋件、预埋管线及钢筋连接套筒等材料的型号、规格、位置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预制构件生产厂生产工艺、混凝土构件的养护质量、养护措施是否与批准的方案一致等。当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预制构件生产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发出监理通知单要求预制构件生产厂整改,并重新组织对材料、工艺等的验收,符合合同和标准要求才能继续生产。
4.1.3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预制构件生产厂建立预制构件生产首件验收制度,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预制构件生产厂生产的同类型首个预制构件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1.4项目监理机构应检查预制构件生产厂的生产场地、工艺设施、人员配置和质量检验检测手段。
4.2生产准备
4.2.1项目监理机构应检查预制构件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试验报告。预制构件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筋、水泥、砂、石、穆合料、水、外加剂、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和套简等。
4.2.2项目监理机构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要求对进场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见证取样。
4.2.3对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的预制构件生产厂,项目监理机构应对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检查
4.2.4灌浆套筒预埋前,项目监理机构应检查灌浆套简是否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有关规定。
4.2.5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预制构件生产厂制定模具方案,建立健全模具验收、使用制度,并按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相关规定对模具、脱模剂进行检查和验收。
4.,2.6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预制构件生产厂对相关设备(仪器)》作定期鉴定,并检查其鉴定证明文件。
4.2.7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预制构件生产厂开工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并按本标准附录B中表B1要求填写,签署审查意见后报建设单位。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8/T 36-051-2019 江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检查标准.pdf
前言:
根据江西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和建筑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科设[2019]1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5章,主要内容为:1总则;2术语:3检查评定项目;4检查评分方法;5检查评定等级:2个附录。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请寄送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418号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邮政编码:330046:电子邮箱:jxjkyyf(@163.com;传真:0791-88521379)。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切实有效防治江西省建筑施工 扬尘污染,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科学评价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促进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防治的检查评定。
1.0.3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检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江西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保证项目assuring items
检查评定项目中,对扬尘防治起关键性作用的项日。
2.0.2一般项日general items
检查评定项目中,除保证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2.0.3优选项目optimum items
检查评定项目中,在扬尘防治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具有引领、推广作用的项日,如场地清洁度、装配式围挡等。
2.0.4建筑施工扬尘construction dust
在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颗粒物统称。
2.0.5装配式围挡assembled enclosure
以轻钢等材料为主受力构件,轻质板材作围护,可拆分为独立单元体,通过与围挡基础稳固连接能够独立发挥功能效用,并可重复使用的围挡。
2.0.6裸土bare earth
建筑工地范围内,裸露的场地、堆放的土方及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物质(体、面)的统称。
2.0.7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在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等。
3检查评定项目
3.1扬尘防治管理
3.1.1扬尘防治管理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CJJ/T275的规定。
3.1.2扬尘防治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扬尘防治责任制、扬尘防治专项方案、扬尘监测、扬尘防治检查、扬尘应急响应。一般项目应包括:分包单位扬尘防治管理、公示标牌、扬尘防治技术交底、扬尘防治教育。
3.13扬尘防治管理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扬尘防治责任制
1)工程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扬尘防治责任制:
2)扬尘防治责任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3)工程项目部应识别扬尘污染源,建立扬尘污染源清单管理制度:
4)工程项目部应有扬尘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5)工程项目部应建立扬尘防治机构并按规定配备扬尘防治管理人员:
6)对实行经济承包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中应有扬尘防治考核指标:
7)工程项目部应制定扬尘防治资金保障制度:
8)按扬尘防治资金保障制度,应编制扬尘防治资金使用计划,并应按计划实施:
3.2工地围挡
3.2.1工地围挡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CJJ/T275的规定。
3.2.2工地围挡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平面布置、现场围挡、大门设置、门卫管理、安全整洁。一般项目应包括:围挡美化、不扰民及便民措施、建筑物围挡、加工区围挡。优选项目应包括:装配式围挡、场外加工。
3.2.3工地围挡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布置
1)专项方案中应明确现场围挡及加工区围挡的平面布置:
2)工地围挡应按专项方案进行布置:
3)施工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布局应合理清晰、功能分区应明确。
2现场围挡
1)施工现场应设置硬质围挡:
2)市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
3)一般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
4)房建工程应沿工地周边设置连续全封闭围挡:
5)市政工程应按分段区域周边设置连续全封闭围挡:
3.3棵土摄盖
3.3.1裸土覆盖检查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CJJ275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的规定。
3.3.2裸土覆盖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应包括:场地土方、易扬尘物料、垃圾覆盖、覆盖材料。一般项目应包括:覆盖作业、覆盖搭接、覆盖维护。
3.3.3裸土覆盖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地土方
1)短期裸露的,应采取洒水保湿或覆盖等防尘措施:
2)裸露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覆盖防尘措施:
3)裸露超过3个月的,应采取绿化、铺装、固化或覆盖等防尘措施。
2易扬尘物料
1)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易扬尘物料应存放在库房、专用密闭容器或严密覆盖,密闭容器出料口处应搭设防尘棚,并采取防尘降尘措施:
2)砂、石、渣土等易扬尘物料应集中堆放、覆盖:
3)其他细颗粒易扬尘物料应封闭存放、覆盖。
4检查评分方法
4.0.1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检查评定中,保证项目应全数检查。
4.0.2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检查评定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中各检查评定项日的有关规定,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B的评分表进行评分。检查评分表应分为扬尘防治管理、工地围挡、裸土覆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车辆冲洗、密闭运输分项检查评分表和检查评分汇总表。
4.0.3各评分表的评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检查评分表保证项目与一般项目合计的满分分值应为100分,检查评分汇总表的满分分值应为100分,评分表的实得分值应为各检查项目所得分值之和:
2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评分应采用扣减分值的方法,扣减分值总和不得超过该检查项目的应得分值:
3优选项目评分应采用增加分值的方法:
4当按分项检查评分表评分时,保证项目中有一项未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分不足40分,此分项检查评分表不应得分: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DBJ/T 36-044-2018 微晶石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pdf
前言:
本标准根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7年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赣建设〔2016)1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和测试,参考了有关先进标准和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7章和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性能要求、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
本标准由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主编单位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通信地址:南昌市青云谱区何坊西路355号;邮政编码:330001;电子邮箱:jxsjcsjy@163.com;传真:0791-8521285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微晶石保温装饰 一体板 外墙外保温系统 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微晶石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微晶石保温装饰一体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江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微品石保温装饰一体板the microcrystalline stone board integrated with insulation and decoration
以适当组份的玻璃化颗粒为主要原料,经配料、布料、烧制及切割加工等工序,制成质地坚实、色泽均匀的微品石饰面层,与无机发泡体保温层高温一次烧结成一体,具有保温防火、防水、饰面层与保温层粘结强度高、耐久耐候等性能,是集保温与装饰于一体的新型无机建筑保温材料。以下简称微品石保温装饰板。
2.0.2微品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the microcrystal-line stone board integrated with insulation and decoration in ex-ternal insulation for outer-wall systems
由粘结砂浆粘贴,并辅以专用卡扣锚固件的锚、托方式将微品石保温装饰板固定于外墙外表面,板缝采用嵌缝材料封填并打胶密封,形成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外保温系统。
2.0.3粘结砂浆bonding mortar
用于微品石保温装饰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简称粘结砂浆。
2.0.4卡扣错固件block buttons and mechanical fixings
用于锚固和承托微品石保温装饰板的专用机械固定件,按使用功能要求,卡扣锚固件分为“双叶式”卡扣锚固件和“单叶式”卡扣锚固件(见附录A)。
2.0.5嵌缝材料caulking material
用于微品石保温装饰板板缝进行保温封填处理的聚氨酯泡沫(PU泡沫)、EPS条、PE泡沫棒填缝材料。
3基本规定
3.0.1微晶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组成材料应符合国家与江西省相关标准的规定和本标准第4章的性能要求。
3.0.2微品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应满足国家和江西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0.3微品石保温装饰板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应采取嵌缝材料填缝与密封胶密封。
3.0.4微晶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不应产生裂缝、空鼓,且具有防腐性和防水渗透性能。
3.0.5微晶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配套材料应采用A级不燃材料,填缝材料、密封胶等有机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材料。
3.0.6微晶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4性能要求
4.1微晶石保温装饰一体板
4.1.1微品石保温装饰一体板的规格尺寸宜符合表4.1.1的规定。
4.2外墙外保温系统配套材料及配件
4.2.1粘结砂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4.3外墙外保温系统
4.3.1微品石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答疑:给排水算价的时候,人材机管理利润中不包含管材本身的价格-河南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河南
提问日期: 2023-01-28 14:25:55
提问网友: 湫苏
套这个定额子目的时候是不是要在这个子目本身上加上材料的钱
解答网友: 青山白马
套这个定额子目的时候是要在这个子目本身上加上材料的钱.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江苏
提问日期: 2023-01-28 14:22:28
提问网友: 打工人
如果是桩基础,需要再加机械打桩的工期吗
解答网友: 翔宇789
计算垂直运输费不需要考虑桩基的工期
问题专业: 安装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1-28 14:12:28
提问网友: 觉得
解答网友: 造价行者
截图参考: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3-01-28 14:07:23
提问网友: 大魔王陆柒柒
请问像图中这样连梁和外墙标注在一起是需要重叠布置吗还是哪里画什么?
解答网友: 雪莲
有洞口的地方才有连梁,是不是设计标错了?跟设计人员明确一下
问题专业: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3-01-28 14:04:26
提问网友: llll
解答网友: xagcc
原位标注中输入次梁加筋
1
…
15
16
17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