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梁杆索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数值实现与应用》陈政清 杨孟刚 著 2013年
内容提要
大跨虔的粲杆索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使用寿命期内在特殊荷载(如台风,姓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都具有明显的几刺非线性特性,雷要精确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祛。本书首先简要介印连埃介质力学的有限变形理论与虚功原理,在此基础上系皖论述梁杆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的理论数值实现方法。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结构分析实例。本书呵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轻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佚研究生学习使用。
内容提要
大跨虔的粲杆索结构的施工过程以及使用寿命期内在特殊荷载(如台风,姓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都具有明显的几刺非线性特性,雷要精确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祛。本书首先简要介印连埃介质力学的有限变形理论与虚功原理,在此基础上系皖论述梁杆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的理论数值实现方法。书中也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结构分析实例。本书呵供从事结构分析的工轻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佚研究生学习使用。
本书摘要
本书作者为《现浇混凝土主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 213—2010的主要起草人,全书共有5章内容。在详细介绍了该技术规程的产生背景,以及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OC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之外,还介绍了POC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脸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考使用。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2-13 20:54:47
提问网友:学习的小毛豆
解答网友:求己
闭卷考试,不能带书,带书就是作弊了
内客简介
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创新是灵魂。本书结合著者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围绕集成、逻辑推理和联想等思路。妇纳出了优缺点互补创新法、逆向思维创新法、组合技术创新法、希望点列举创新法、触英旁通创新法、强制联想创新法和扩散(发散》思维创新法等七种技术创新方法,并基于近年来研发的系列鹜新技术,围能上述的七种创新方法,分别阐述了各种技术的研发青景、研发过程和技术创新内容,并以PCC桩、现浇X形桩、茶固碎石桩和改性真空预压等技术创新为例,总结出从新技术开发、工程科学问题探索、项目申请、室内试验研究、理论研究、装备研制、现场试验、知识产权申请、标准与工法研制、工程推广应用和成果凝练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究之路,借以与同行交流。
本书可供土术、水利、交通、能源等部门的斯察、设计、工人员和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问题专业:土建 设计 土建算量GCL2013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3-02-13 20:45:55
提问网友:哆啦小萌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你的窗的标高应该是不对,核对一下立面图
还有梯柱的顶标高也应该不对,梯柱顶标高应该是平台标高
前言
随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使用,我国在混凝+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高层、大跨、特种结构、工业化建筑体系、结构抗震及现代化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基本理论和设计工作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为了使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快速计算,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
作为一名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除了要有优良的设计理念之外,还应该有丰富的设计、技术、安全等工作经验,掌握大量混凝土结构常用的计算公式及数据,但由于资料来源庞杂繁复,使人们经常难以寻找到所需要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人员迫切需要一本系统、全面、有效地囊括混凝土结构常用计算公式与数据的参考书作为参考和指导。本书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等标准规范编写。
本书共分为六章,包括:材料及基本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其他结构构件计算、预应力混凝+结构计算、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等。本书对规范公式的重新编排,主要包括参数的含义,上下限表识,公式相关性等。重新编排后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一目了然,既方便设计人员查阅,亦可用于相关专业考生平时练习使用。本书是以最新的主耍规程、规范、标准以及靠用设讣数据资料为依据,保证本手册数据的准确性及权威性,读者可放心使用。本书可供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帅生学习查阅。
问题专业:土建算量GCL2013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3-02-13 20:39:56
提问网友:雪狼
计量软件打开时提示重装此软件解决此类问题
2023-02-13 20:48:00 补充
解答网友:欢乐心中飞雪
忽略即可
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框架梁柱节点的性能,阐述了节点的构造、设计方法和施工特点,同时还介绍了- ~些节点的试验成果并做了一定的分析,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
本书适用于土建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及大专院校学生参考用书,还可用作企事业单位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用书。
前言OIANYAN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类高层建筑中,既有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根据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规律,采用混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些混合结构框架柱中有钢管混凝土柱,也有型钢(钢骨)混凝土柱;而框架梁有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和型钢(钢骨)混凝土梁等多种类型。这些梁和柱的连接更是种类繁多,既有合理的节点构造,也出现一些片面强调施工方便和节约材料的不尽合理的构造。
众所周知,框架的梁和柱是组成结构的骨干,受到设计者的重视,但把梁柱组合在一起的节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构件,如果节点发生破坏,梁柱构件再坚固,整个结构也必然破坏,甚至坍塌,这样的事故已屡见不鲜。当遭到强烈地震灾害袭击时,此类破坏尤为多见。1994 年美国加州北岭(Northbridge)大地震和1995 年日本阪神.(Kobe)大地震的震后调查报告表明,很多高层建筑中的梁柱节点破坏严重,造成了建筑物的严重损坏,甚至倒塌。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中梁柱框架节点的设计应予以十分重视,必须保证满足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设计原则。.
本书强调框架梁柱节点的设计必须满足框架设计中采用的力学模型。如假定梁柱节点为刚接或铰接时,节点的设计必须达到刚接或铰接的要求;否则,在使用中节点发生破坏将难以避免。更应提醒注意的是,要防止强调施工方便和节省材料的片面性,这违背了节点应更强的设计原则。美国加州北岭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本书从分析节点的工作性能出发,阐述了节点的合理构造和设计,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钢筋混凝土梁以及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同时,还介细了一些节点的试验结果,并对一些试验结果作了一定的分析,可供设计工作者参考。
本书第一章、第四章的第一节由钟善桐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二节(包括第一一章第七节之二中“型钢混凝土节点的计算”)由白国良编写,第二章由杨春和吴轶编写。
提问日期:2023-02-13 20:35:38
提问网友:赵
不锈钢跟钢怎么套定额?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不可以,这样主材无法计价。
前言
地震灾害及地震次生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并控制地震的发生,但人们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防止建筑倒塌,并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小地震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作为建筑抗震设计人员,除了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之外,还应拥有丰富的设计、技术、安全等工作经验,掌握大量建筑抗震常用的计算公式及数据。但由于资料来源庞杂繁复,设计人员经常难以寻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从事建筑抗震设计的人员迫切需要一本系统、全面、有效、囊括建筑抗震常用计算公式与数据的参考书作为参考和指导。鉴于此,我们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最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等标准规范,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包括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单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和非结构构件。本书对规范涉及公式的重新编排,主要包括参数的含义、上下限标识、公式相关性等。重新编排后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一目了然,既方便设计人员查阅,亦可用于相关专业考生平时练习之用。本书是以最新的建筑抗震方面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及常用设计数据资料为依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权威性,读者可放心使用。本书可供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查阅、参考。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经验、理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国家最新徽布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等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砌体结构中常用公式及数据,内容包括材料及基本设计规定、无筋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配筋砖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配筋砌块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砌体中的构忤承载力计算、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及验算。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可供砌体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值工人员及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学习查阅。
编写说明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实用图集》是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用以指导本院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图集。
随着建筑设计市场开放、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程,结合多年来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及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编制了《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实用图集》系列标准。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可碱少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及设计错漏,提高工作效率,使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规范化、标准化,使设计产品经济合理,提高设计产品质量,亦可作为建筑设计单位内部技术管理的统一技术标准。本图集实用性强,参考价值高,可供设计、开发商、监理、施工、管理、科研及教学人员参考《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实用图集》内容覆盖建筑结构专业施工图阶段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结构加固设计等多种结构设计说明;各种基础型式说明及大样;上部结构楼板、梁、柱、剪力墙、梁柱节点、楼梯等统一大样,并包括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组合结构节点及地下室逆作法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例。
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图集期间,如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进行修改,设计执行应以新版为准,我们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定期的修改和再版。设计时必须明确图集的设计意图及数据的正确选用,并可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设计复核、修改和补充,以确保结构安全。
本图集在编制中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总工程师及多位结构技术专家审查,他们对图集编制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国家规范不断更新,编制图集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序
廖振中先生是建华管桩的总工程师、中国预制混凝土管桩领域为数不多的知名专家。他专注于混凝土管桩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研发,一干就是二十年,直至古稀仍然壮心不已。这二十年,他不仅见证了建华管桩作为中国管桩产业的龙头企业的成长发展,而且在建华管桩的数十个生产基地和近百条管桩生产线的建设和数亿米管桩产品的生产中留下了他奋斗和成功的脚印。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大胆引进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进一步自主研发、技术改造,在实践中发展,使得中国的混凝土管桩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的编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拜读过廖振中先生大概5年前编著的《管桩与机械》,如果说那本书总结的主要是廖振中先生个人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那么这本书则汇集了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的共同智慧,是目前中国混凝土管桩先进制造技术的结晶。三年前我向廖振中先生提出编写这本手册的建议,现在看到这本书如期出版,非常欣慰。我相信这本书不仅有利于促进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提升,而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混凝土预制桩的技术进步。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国家标准图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适用范围中关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建筑场地类别是Ⅲ,Ⅳ类时慎用"的规定,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震性能及其工程应用,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全面,概念清晰,图文并茂,可供土建,水利,交通、铁道等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制造或同类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摘要
本书介绍了确定塔式起重机基础位置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塔式起重机板式基础、十字形基础、梁板式基础、桩基础、组合式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在各章中列举了必要的例题。为了提高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计算速度、避免计算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方便快捷地打印出设计计算书文本,本书还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各种设计计算书样本,供设计人员在编制计算程序和撰写设计计算书时参考。书末提供了必要的附录。供设计计算时查阅各种数据、系数等。
本书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长、塔式起重机管理人员、塔式起重机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摘要
midas Bailding为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可开发的基于三维的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软件,包帮了结构大师《Structure Master)、基础大师(Foundstion Mstee'.绘图师《Buildirg Drawr)和建模师《Bailiing Modelet》四个主要模块,内含楼板详细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性能设计、强柱藕粱险算、白动校审等高端分析和特色贡能模块。由于诙软件在建要上的直藕性和方便性、参数结果的开放性。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弹塑性分析的方便性等功能物点,自面世以来。即受到了广天工程师的青寐。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
本书汇橐了北京市院、甘肃省院、江苏省院、浙江省貌、中建国际、深圳奥意、深圳华森,中国汉嘉和北京时空筑缄等国内各大设计晚近一年来所承担的一指重点工程项日。项目类型涉及商业办公楼,住宅楼、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等,作者为各设计院总工或骨干工程第,主要介绍了midss Bauildng在这些工程项日当中的应用。希望零书能对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和高等院校土术专业师生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
大跨建筑结构是衔量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包括网格结构,钢管枋架结构、膜结构和弦支结构等结构形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交通枢纽等标志性建筑,并得到迅速发戚。
本书共分7章。第Ⅰ章讲述了大跨建筑结构的发展.应用,分类及特点,第2~6章闹述了网架结构.网壳结构.钢管析架结构.膜结构及弦支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第7章介绍了大跨建筑结构施工建造及防护处理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水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土建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