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2月 ( 第 83 页)

 

2012年,园林设计,朱丹,朱小平,朱彤,高清PDF《园林设计》朱小平 朱彤 朱丹 编著  2012年

内容提要
本书从园林设计的“三境",即“生境"、“画境”和“兹境”入手,综合历史人文、文学、绘画及回艺,深入地网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内容、技艺和精髓。全书共6章。详润介绍了中外园林发展简史与基本类型,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团林建筑,园林建筑装物,中国园林的理水、叠石与花木造景以及中国园林家具与陈设。在阐述国林设计理念,方法的同时,水书所附儿盘还展示和分析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设计实例,可进一步启发读者的设计思维和创怍联想.。
本书可供髻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环壁艺术设计以及国林专业的本专科师生使用。也可侯从事园林设计、管理及筒工的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供函林爱好者鉴贫。

2012年,园林设计,朱丹,朱小平,朱彤,高清PDF《园林设计》朱小平 朱彤 朱丹 编著  2012年 2012年,园林设计,朱丹,朱小平,朱彤,高清PDF《园林设计》朱小平 朱彤 朱丹 编著  2012年

 

2015年版,园林艺术,洪丽,设计原理,高清PDF《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洪丽 编  2015年版

本书简介

本书共分10章,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了园林相关概念及基本要素、园林艺术的欣赏、世界园林体系与发展趋势﹔第2章从对美的认识开始,讲述了美感的特性及自然美和园林美的认识﹔第3章介绍了传统园林布局形式的基本特征、园林布局审美与其影响因素等,同时结合案例介绍了西方景观设计的新思潮﹔第4章从景和境的概念入手,讲述景的感知方法和园林选景艺术手法(包括主配景的布局、分景手法、借景与框景手法、前景处理手法、层次手法等下;第5章介绍了园林空间的基本知识、园林空间的组织方法﹔第6章主要讲述了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园林形式构图原理(包括重点与一般、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园林意境表达);第7章介绍了园林地形和假山艺术,水景设计要点;第8章介绍了地被、花卉、乔灌木、攀援与水生植物配置要点﹔第9章和第10章,分别讲述了园林建筑布局艺术、园林广场道路与小品布局艺术。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性强,可作为园林、风景园林、园艺、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艺术、旅游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设计人员和园林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建设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目前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园林规划与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环境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它的宗旨在于营造优美适宜的人居城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兴起、旅游及休闲度假产业崛起、国民环保意识提高,再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建设对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等配套项目的拉动,中国园林产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会带动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我国园林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将趋于生态化和精细化,对于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提高设计的质量?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园林?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人员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积淀。
任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是园林、风景园林行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为今后学习相关规划与设计类课程打基础的入门课程。它涉及园林艺术欣赏、园林美的创造、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园林山水地形和水景设计要点、园林艺术构图原理、园林空间艺术、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方法、园林建筑和广场布局等诸多领域。
本书着重介绍传统园林艺术原理与手法,突出对传统的继承﹔介绍现代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等,体现时代性;引用大量实例和图片讲述抽象概念,凸显行业的实践特性﹔引入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与建设的内容,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本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掌握整个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创作规律,培养学生发展性和相对性思维方式,并为将来解决专业性问题、打下坚固的基础。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性强、案例丰富、图文并茂,主要作为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教材用书,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林建筑、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员的参考用书。
限于笔者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不乏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诚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2015年版,园林艺术,洪丽,设计原理,高清PDF《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洪丽 编  2015年版 2015年版,园林艺术,洪丽,设计原理,高清PDF《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洪丽 编  2015年版 2015年版,园林艺术,洪丽,设计原理,高清PDF《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洪丽 编  2015年版

 

问题专业:土建 装饰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3-02-06 18:19:55

提问网友:飞翔的小鸟


工地立一台塔吊需要哪些费用?1、进出场及安拆,2 塔吊基础,3塔司及信号工工资,4附着费用,还有那些费用?塔吊的顶升费用含在哪项费用里面?

解答网友:《理想之城》


还有燃油动力费。顶升费用摊销在塔吊的人工和燃油动力费里。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本书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实毁,在力求吸收已有类似书籍优点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读者的实际设计水平和创造能力。首先介绍中国历代古典园林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总体布局,之后对园林建筑、叠山置石、园林理水、园林植物等设计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书中附有大量设计案例的实景图、效果图和施工图,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今各种不同类型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园林景观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和从事园林景观施工的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凤景园林、环境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2013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姜彬,黄勤,高清PDF《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周玉明 黄勤 姜彬 编著 2013年

ICS 29.040.10

CCSP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852——20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grounding connection electric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2022-11-13 实施   2022-05-13 发布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852-2022,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电气装置,验收,DL/T 5852-20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9)58号)的要求,以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为基础,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行业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接地装置的选择、接地装置的敷设与连接、接地装置的降阻、电气设备的接地、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配电网的接地、其他电气装置的接地、工程交接验收。

1 总则

1.0.1 为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

1.0.3 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接地 grounded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2.0.2 接地装置 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和。

2.0.3 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

电气设备、接闪器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2.0.4 接地极 grounding electrode

埋入地中并与大地接触的导体。接地极分为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

2.0.5 自然接地极 natural grounding electrode

可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建(构)筑物基础中的钢筋网,以及建(构)筑物的金属结构、金属管道等。

2.0.6 接地电阻 ground resistance

接地阻抗的实部,工频时为工频接地电阻。

2.0.7 接地网 grounding grid

由垂直和水平接地极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2.0.8 中性线 neutral line

电气上与中性点连接并能用于配电的导体。

2.0.9 放热焊接 exothermic welding

利用金属氧化物与铝粉的化学反应热作为热源,通过化学反应还原出来的高温熔融金属,直接或间接加热工件,达到熔接的目的。

2.0.10 集中接地装置 concentrated grounding connection

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如在避雷针附近装设的垂直接地极。

2.0.11 保护接地 protective ground

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

2.0.12 等电位接地网 equipotential grounding grid

由水平导体纵横连接构成的各节点处于等电位的接地网,其最终与土壤中接地网相连接。

2.0.13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接受雷电闪击装置的总称,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

3 基 本 规 定

3.0.1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

3.0.2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时,应经过相应的评审。

3.0.3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在隐蔽前相关单位应做检查及验收并形成记录。

3.0.4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

1 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

2 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4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5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6 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头盒、终端头和金属保护管及二次电缆的屏蔽层。

7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8 变电站(换流站)构、支架。

9 装有架空地线或电气设备的电力线路杆塔。

10 配电装置的金属遮栏。

11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3.0.5 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应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连接。

2 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宜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3 直流正极的接地线、接地极不应与自然接地极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3.0.6 电气装置与接地网的连接应可靠,扩建工程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不少于两点连接。

3.0.7 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宜在接地装置施工后,且线路架空地线尚未敷设至厂(站)进出线终端杆塔和构架前进行,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0.8 当接地参数测试不能满足设计文件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3.0.9 附属于电气装置和电力生产设施的二次设备等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

1 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的外壳。

2 与机床、机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

3 额定电压为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支架。

3.0.10 接地线不得作其他用途。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接地装置的选择…………………………………………………6

5接地装置的敷设与连接…………………………………………9

6接地装置的降阻………………………………………………13

7电气设备的接地…………………………………………………15

7.1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接地…………………………15

7.2主控楼、集控楼、调度楼的接地…………………………17

7.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地…………………………18

7.4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20

8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21

9配电网的接地…………………………………………………23

10其他电气装置的接地……………………………………………25

10.1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光热发电站的接地……………25

10.2接闪器的接地……………………………………………27

10.3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28

10.4携带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接地………………………29

10.5防静电接地…………………………………………………30

11工程交接验收……………………………………………………32

本规范用词说明……………………………………………………33

引用标准名录…………………………………………………………34

附:条文说明………………………………………………………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852-20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01.040.27

CCSF2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190.9—2022代替DL 5190.9—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art 9: Hydraulic structures engineering

2022-05-13 发布2022-11-13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190.9-2022,施工技术,水工结构工程,电力建设,DL/T 5190.9-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本部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9〕58号)的要求,由电力行业火电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在《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DL5190.9—2012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是《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DL/T5190的第9部分。

本部分共分12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水工混凝土,冷却塔,地表水取水建(构)筑物和水泵房,地下水取水建(构)筑物,输水管、排水管、沟和渠道,水处理建(构)筑物,水力除灰沟及管道基础,贮灰场。

本部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本部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的标准的最新版本对条文做了修订。

——对本部分涉及的强制性条文不再做突出显示。

——合并第3章“基本规定”涉及的相关内容,不再独立成节;将各个章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内容合并到“一般规定”对全文进行了精简。

——第 4 章删除了“井点孔、井点管的施工要求”“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的主要内容""钢板桩的矫正方法"等内容。

——第5章增加了"与海水接触混凝土的相关规定",对混凝土"养护期""施工缝""矿物掺合料"等内容进行明确、删减及合并。

——第6章“冷却塔模板体系”“后浇带”“环梁”“刚性环”等内容进行细化、修订。

——第7章“二次混凝土”名称内容进行了更改界定。

——第9章增加"球墨铸铁""HPDE"等相关的施工内容。

——第11章删除“水力除灰管”“灰水回收管”两节内容。

——删除原第13章“其他工程”。

1 总则

1.0.1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建设水工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本部分。

1.0.2 本部分针对电力建设特点,是以主要水工结构工程的施工为对象制定的。

1.0.3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火力发电工程,核电常规岛、新能源工程、输变电工程的水工结构建(构)筑物工程施工。

1.0.4 施工过程中,除应符合本部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水工结构工程 hydraulic structures engineering

电力工程中的水工建(构)筑物和水工设施,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泵房,取水建(构)筑物和水泵房,输水管、排水管、沟和渠道,水处理建(构)筑物,水力除灰沟,贮灰场等。

2.0.2 围堰 cofferdam

在施工期间围护基坑,挡住(江、河、湖、海)水,避免主体建(构)筑物直接在水体中施工的导流挡水设施。

2.0.3 管井 tube 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0.4 沉井 open caisson

在地面上先制作井室(井筒),然后在井室(井筒)内挖土使井室(井筒)靠自重或外力下沉至设计标高,再实施封底和内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2.0.5 取水建(构)筑物 intake structure

给水系统中,为集取、输送原水而设置的各种建(构)筑物的总称。

2.0.6 大口井 dug well; open 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2.0.7 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0.8 水处理建(构)筑物 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

给水(排水)系统中,对原水(污废水)进行水质处理、污泥处置而设置的各种建(构)筑物的总称。

2.0.9 管渠 canal;ditch;channel

采用砖、石、混凝土砌块砌筑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的矩形、U形、拱形等异形(非圆形)断面的输水通道。

2.0.10 顶管法 pipe jacking method

借助于顶推装置,将预制管节顶入土中的地下管道不开槽施工方法。

2.0.11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采用盾构机在地层中掘进的同时,拼装预制管片或现浇混凝土构筑地下管道的不开槽施工方法。

2.0.12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经污水处理厂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2.0.13 反滤层 filter

沿渗流方向将沙石料或土工织物按颗粒粒度或孔隙逐渐增大的顺序分层铺筑而成的滤水设施。

2.0.14 水力冲填 hydraulic fill

利用水力使土分散成泥浆,或汲取水域泥沙,再借水力将它们压送到需填土场地,待其沉淀固结的填筑方法。

3 基 本 规 定

3.0.1 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

3.0.2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3.0.3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应编制特殊措施:

1 地下、半地下建(构)筑物基坑施工应编制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地下水排水中断及防止边坡失稳的工程措施;

2 已施工完但未回填的地下池体或管道的抗浮措施,必要时进行抗浮验算;

3 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编制防汛、防冲刷、防漂浮物、防冰凌的措施以及对防洪堤的保护措施;

4 冬期、大风(台风)、雨期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3.0.4 沉井和基坑施工降排水、开挖等,除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的规定外,尚应按照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要求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必要时应编制基坑工程监测和防护措施。

3.0.5 工程所用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或复验,合格后使用,见证取样和送样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工程所用的水泥、钢筋、商品混凝土、高强螺栓等主要材料应进行跟踪管理。

3.0.6 工程所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锈蚀和变质。

3.0.7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新装备时,应经过技术鉴定或具有允许使用的证明。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措施及操作规程。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技术、材料及产品。

3.0.8 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3.0.9 所有进场的起重设备、吊装机械的安装、检验、使用、维护、拆卸等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3.0.10 在建筑结构上增加设计未考虑的施工荷载,应进行核算,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在结构混凝土强度或结构体系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加载,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3.0.11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重要部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要求编制检测计划,并进行结构实体检测。

3.0.12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3.0.13 水工结构工程施工时,宜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并应防止工序间相互干扰。

3.0.14 对建在地表水水体中、岸边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建(构)筑物,其主体结构宜在枯水期施工。

3.0.15 地下管沟不宜在雨期进行施工;露天施工的防水、防腐工程不宜在雨天进行。

3.0.16 有抗冻、抗渗和防腐要求的水工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 5021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22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的有关规定。

3.0.17 施工测量和变形测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及《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范》DL/T 5445等有关规定。

3.0.18 在扩(改)建工程中,应取得原建(构)筑物的资料,采取可靠措施处理新旧建(构)筑物的衔接。

3.0.19 施工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的有关规定,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并应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或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和方法。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活动。

3.0.20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保护人身安全和健康。

3.0.21 工程验收时应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不限于本部分各章所列,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土石方及基础工程………………………………………………7

4.1一般规定……………………………………………………7

4.2地下水控制…………………………………………………8

4.3基坑开挖与支护……………………………………………10

4.4基坑回填……………………………………………………11

4.5围堰…………………………………………………………12

5水工混凝土……………………………………………………17

5.1一般规定……………………………………………………17

5.2材料…………………………………………………………18

5.3配合比………………………………………………………20

5.4试验与施工检验……………………………………………22

5.5对拉螺栓……………………………………………………23

5.6施工缝………………………………………………………24

5.7变形缝………………………………………………………26

5.8止水带………………………………………………………27

5.9后浇带………………………………………………………27

5.10穿墙管(盒)……………………………………………30

5.11埋设件……………………………………………………32

6冷却塔…………………………………………………………33

6.1一般规定……………………………………………………33

6.2基础工程……………………………………………………34

6.3斜支柱工程…………………………………………………35

6.4筒壁工程……………………………………………………36

6.5塔芯工程……………………………………………………41

6.6附属工程……………………………………………………41

6.7其他冷却塔…………………………………………………42

6.8安全施工……………………………………………………43

6.9技术文件资料………………………………………………43

7地表水取水建(构)筑物和水泵房…………………………45

7.1一般规定……………………………………………………45

7.2沉井…………………………………………………………46

7.3泵房及取水口………………………………………………51

7.4技术文件资料………………………………………………52

8地下水取水建(构)筑物……………………………………53

8.1一般规定……………………………………………………53

8.2管井…………………………………………………………53

8.3大口井、渗渠………………………………………………57

8.4技术文件资料………………………………………………62

9输水管、排水管、沟和渠道…………………………………63

9.1一般规定……………………………………………………63

9.2沟槽开挖和管基施工………………………………………63

9.3混凝土管……………………………………………………66

9.4钢管和玻璃钢管……………………………………………70

9.5球墨铸铁管…………………………………………………71

9.6 HDPE管材(PE)…………………………………………72

9.7管道功能性试验……………………………………………73

9.8钢筋混凝土沟………………………………………………79

9.9进排水涵、渠………………………………………………80

9.10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81

9.11技术文件资料……………………………………………83

10水处理建(构)筑物…………………………………………84

10.1一般规定…………………………………………………84

10.2池体………………………………………………………85

10.3井…………………………………………………………85

10.4建(构)筑物防腐蚀……………………………………86

10.5技术文件资料……………………………………………88

11水力除灰沟及管道基础………………………………………89

11.1一般规定…………………………………………………89

11.2支墩、支架………………………………………………89

11.3灰渣沟……………………………………………………89

11.4技术文件资料……………………………………………90

12贮灰场………………………………………………………91

12.1一般规定…………………………………………………91

12.2测量………………………………………………………91

12.3排水与度汛………………………………………………93

12.4坝基与岸坡处理…………………………………………94

12.5筑坝材料…………………………………………………95

12.6坝体填筑…………………………………………………101

12.7坝体施工缝及接合部位处理……………………………105

12.8反滤层及排水设施………………………………………107

12.9坝顶与护坡………………………………………………109

12.10坝体安全监测设施设置及观测………………………110

12.11干贮灰场………………………………………………111

12.12配套设施………………………………………………111

12.13技术文件资料…………………………………………111

附录A通用技术文件资料………………………………………112

附录B水泵房基坑开挖方案选用参考表………………………114

附录C满水试验………………………………………………115

附录D坝基与岸坡处理记录…………………………………118

附录E贮灰坝巡视检查记录…………………………………119

本规范用词说明…………………………………………………120

引用标准名录………………………………………………………121

附:条文说明……………………………………………………12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190.9-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27.100

CCS P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190.1——2022代替DL 519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artl:Civil structure engineering

2022-11-13 实施2022-05-13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190.1-2022,土建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电力建设,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前 言

本部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9)58号)的要求,由电力行业火电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在《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DL5190.1——2012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是《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DL/T5190的第1部分。编制组参考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本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动力设备基础、地下结构、烟囱工程、其他工程、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季节性施工。

本部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本部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等对条文做了修订。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对正文与条文说明进行梳理,调整、精简正文。

——第4章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增加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固两节内容。

——第8章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两节顺序进行互换。

——第10章空冷工程一节更名为筒型柱,脱硫、脱硝工程一节内容删除,增加圆形煤场、球形煤仓及永久性边坡两节内容,原金属压型板围护结构一节内容调整至第6章。

——第11章删除11.2节“控制测量”内容。

1 总则

1.0.1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建设土建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制定本部分。

1.0.2 本部分针对电力建设特点,是以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工程施工为对象制定的。

1.0.3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火力发电工程、核电常规岛工程、新能源工程、输变电工程等土建结构工程施工。

1.0.4 施工过程中,除应符合本部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劲性拉锚 stiffness anchor dead-men anchors

直埋于结构或地基上,用于模板支撑的拉杆。

2.0.2 焊接火焰加热矫正 welding flame heating correction

用气焊工具加热矫正。

2.0.3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high strength bolt connection fittings

高强度螺栓和与之配套的螺母、垫圈的总称。

2.0.4 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 workability of concrete

混凝土拌和物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及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应具备的特性,主要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简称混凝土工作性。

2.0.5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0.6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和物,通过拌和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2.0.7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8 混凝土塔筒 concrete tower

基础以上用于承载风力发电机组回转部分及以上部件的混凝土结构。

3 基 本 规 定

3.0.1 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

3.0.2 工程所用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按国家现行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检验规范》DL/T 5710 的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测或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见证取样和送样检测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工程所用的水泥、商品混凝土、钢材(钢筋、型钢)、高强螺栓等主要材料应进行跟踪管理。

3.0.3 工程所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锈蚀和变质。

3.0.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新装备时,应经过技术鉴定或具有允许使用的证明。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措施及操作规程。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技术、材料及产品。

3.0.5 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3.0.6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暗挖工程等,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3.0.7 所有进场的起重设备、吊装机械的安装、检验、使用、维护、拆卸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0.8 在建筑结构上增加设计未考虑的施工荷载,以及在结构强度或结构体系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加载,应进行核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3.0.9 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重要部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编制检测计划,并进行结构实体检验。

3.0.10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3.0.11 在扩(改)建工程中,应取得原建(构)筑物的资料,并应采取可靠措施处理新老建(构)筑物的衔接。

3.0.12 汽轮机、锅炉、汽动给水泵等重要设备基础的图纸会检应有安装单位参加;设备基础浇筑混凝土、二次灌浆前应会同安装单位联合验收。

3.0.13 施工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的有关规定,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明确绿色施工的内容和方法。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活动。

3.0.14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保护人身安全和健康。

3.0.15 工程验收时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不限于本部分各章所列,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现浇混凝土结构…………………………………………………5

4.1一般规定……………………………………………………5

4.2模板工程……………………………………………………6

4.3钢筋工程……………………………………………………11

4.4混凝土工程…………………………………………………14

4.5钢梁现浇混凝土板组合结构………………………………22

4.6钢梁压型钢板底模混凝土结构……………………………23

4.7钢管混凝土结构……………………………………………24

4.8型钢混凝土结构……………………………………………28

4.9混凝土结构加固……………………………………………29

4.10技术文件资料……………………………………………31

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32

5.1一般规定……………………………………………………32

5.2构件制作……………………………………………………34

5.3构件的运输和堆放…………………………………………40

5.4构件的安装…………………………………………………40

5.5技术文件资料………………………………………………46

6钢结构…………………………………………………………48

6.1一般规定……………………………………………………48

6.2钢结构制作…………………………………………………49

6.3钢结构安装…………………………………………………51

6.4构支架结构…………………………………………………56

6.5网架结构……………………………………………………58

6.6钢结构防腐、防火…………………………………………62

6.7金属压型板围护结构………………………………………65

6.8技术文件资料………………………………………………67

7动力设备基础…………………………………………………69

7.1一般规定……………………………………………………69

7.2基础施工……………………………………………………69

7.3二次灌浆……………………………………………………71

7.4技术文件资料………………………………………………72

8地下结构………………………………………………………73

8.1一般规定……………………………………………………73

8.2基坑支护……………………………………………………73

8.3基坑降、排水………………………………………………74

8.4基坑开挖……………………………………………………75

8.5地下混凝土结构……………………………………………77

8.6沟道和廊道…………………………………………………78

8.7防水、防腐蚀………………………………………………79

8.8基坑回填……………………………………………………81

8.9技术文件资料………………………………………………84

9烟囱工程………………………………………………………85

9.1一般规定……………………………………………………85

9.2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工程…………………………………86

9.3内筒(衬)工程……………………………………………87

9.4附属工程……………………………………………………89

9.5技术文件资料………………………………………………89

10其他工程………………………………………………………91

10.1筒型柱……………………………………………………91

10.2筒仓………………………………………………………92

10.3圆形煤场、球形煤仓……………………………………93

10.4永久性边坡………………………………………………94

10.5技术文件资料……………………………………………96

11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97

11.1一般规定…………………………………………………97

11.2施工测量…………………………………………………98

11.3变形观测……………………………………………………99

11.4技术文件资料……………………………………………101

12季节性施工…………………………………………………102

12.1冬期施工…………………………………………………102

12.2雨期施工…………………………………………………105

12.3高温施工…………………………………………………106

附录A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液压滑模施工…………107

本规范用词说明…………………………………………………109

引用标准名录……………………………………………………110

附:条文说明……………………………………………………1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27.010

CCS F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526—2022

热电厂智能热网运行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of intelligent heat supply network in thermal power plant

2022-11-13实施2022-05-1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2526-2022,智能热网,热电厂,运行技术,DL/T 2526-2022 热电厂智能热网运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电厂智能热网运行技术的智能监控系统构成、智能热网调度、智能热网运行与调节及智能热网应急处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热电厂供热为生和锅炉房供热为辅,且热源、热网能够满足网源一体化控制的智能热网运行技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道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真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271 锅炉大46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41 锅炉房设计标准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能热网 smartheating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安全、节能、舒适为主要目标,具有自感灯、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技术特点的新型热网。

3.2供热首站 heating station

布置在热电厂或热液由实现热源与供热管网介质参数转换,改变供热器网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给供热管网的设施

3.3热力站 heating station 换热站

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设施。

3.4一级管网 primary network

在设置一级热力站的供热系统中,由热源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3.5二级管网 secondary network

在设置一级热力站的供热系统中,由热力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网。

3.6热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for load estimation

单位建筑面积的设计热负荷、单位体积在单位室内外设计温差下的设计热负荷或按单位产品计算的设计热负荷。

3.7水压图 pressure diagram

表示热源和管道地形高度、热用户或热力站高度以及热水供热系统运行和停止工作时系统内测压管水头高度的图形。

3.8水力平衡 hydraulic balance

热力站或热用户运行中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的一致性。

3.9初调节 initial regulation

为保证供热系统运行工况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在投入运行初期对系统的调节。

4 智能监控系统的构成

4.1 监控中心

4.1.1 监控中心应根据供热规模、管理需求等因素分级设置。

4.1.2 监控中心机房设置应符合GB 50174的有关规定。

4.1.3 监控中心应通过网络传输对本地监控上传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显示,并将监控指令下达至本地监控站。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智能监控系统的构成…………………………………………………………………………………2

4.1监控中心………………………………………………………………………………………………2

4.2通信网络……………………………………………………………………………………………3

4.3热源监控………………………………………………………………………………………………3

4.4热力管网监控……………………………………………………………………………………4

4.5热力站监控………………………………………………………………………………………4

4.6热用户监控………………………………………………………………………………………5

5智能热网调度……………………………………………………………………………………5

5.1一般规定…………………………………………………………………………………………5

5.2热源调度运行…………………………………………………………………………………6

5.3热网调度运行………………………………………………………………………………6

6智能热网运行与调节……………………………………………………………………………6

6.1一般规定………………………………………………………………………………………6

6.2供热首站运行与调节……………………………………………………………………6

6.3智能热网运行与调节……………………………………………………………………7

7智能热网应急处理……………………………………………………………………………8

7.1热源应急处理…………………………………………………………………………………8

7.2热网应急处理………………………………………………………………………………8

7.3热力站及热用户应急处理………………………………………………………………8

7.4监控中心应急处理…………………………………………………………………………9

参考文献…………………………………………………………………………………………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3.200

CCS F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2520—2022

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s of power channel

2022-05-13发布 2022-11-13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2520-2022,安全技术,有限空间作业,电力管道,DL/T 2520-2022 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的一般要求、作业程序、应急救援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力施工及运维行业自行开展的进出电力隧道、工作井等电力管道有限空间的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艺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女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6220 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

GB 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

GB/T16556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 20653 防护服装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Z2.1—2019C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电力管道有限空间 contined space of power channel

封闭或者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敷设有电力电缆的隧道、工作井等电力作业空间。

3.2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s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来源:GB/T29639—2020,3.1,有修改】

4 一般要求

4.1 制度文件要求

4.1.1 电力企业应建立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4.1.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

4.2 安全培训要求

4.2.1 电力企业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24个学时。

4.2.2 专项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防触电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4.2.3 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记录应留档保存,留存时间不应少于1年。记录档案应包括培训签到表、培训学习资料、培训试卷及成绩、培训过程的影像资料、培训评价和总结。

4.3 风险管理要求

4.3.1 电力企业应辨识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作业安全风险。

4.3.2 电力企业应建立电力管道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定期更新。台账信息应包括有限空间数量、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等情况。

4.3.3 电力管道有限空间相关文件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有限空间作业交底单、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记录单、有限空间作业检测数据记录单等(见附录A)。作业记录相关文件应留档保存,留存时间不应少于3年。

4.3.4 电力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设备等,并进行建档管理和定期维护保养。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符合GB 12358规定。长管式呼吸器应选用连续送风式或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应符合GB 6220规定。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符合GB/T16556要求。设备用品配置见附录B。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作业程序 ……………………………………………………………………………………………………2

6 应急救援…………………………………………………………………………………………………… 5

附录A(资料性)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文件样例……………………………………………7

附录B(资料性)电力管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清单…………………………11

附录C(资料性) 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和爆炸范围………………………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