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7月 ( 第 8 页)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16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2021-02-22发布 2022-02-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316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服务活动中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配送和餐(饮)具、食品容器及工具清洗、 消毒等环节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的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从事的各类餐饮服务活动,如有必要制定某 类餐饮服务活动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按小餐饮管理的餐饮服务活动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2.1餐饮服务 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或食品和消费设施的服务活动。

2.2半成品 经初步或者部分加工,尚需进一步加工的非直接入口食品。

2.3分离 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2.4分隔 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者独立隔间等进行隔离。

2.5食品处理区 食品贮存、整理、加工(包括烹任)、分装以及餐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等场所。

2.6餐饮服务场所 与食品加工、供应相关的区域,包括食品处理区、就餐区等。

2.7专间 为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以分隔方式设置的清洁程度要求较高的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

2.8专用操作区 为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以分离方式设置的清洁程度要求较高的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区域。

2.9易腐食品 在常温下容易腐败变质,微生物易于繁殖或者形成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此类食品在贮存中需要 控制温度-时间方可保证安全。

1
GB 31654-2021 2.10餐用具 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

3场所与布局 3.1选址 3.1.1餐饮服务场所应选择与经营的食品相适应的地点,保持该场所环境清洁。

3.1.2餐饮服务场所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污染风险,以及有害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点。

3.1.3餐饮服务场所周围不应有可导致虫害大量擎生的场所,难以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2设计和布局 3.2.1应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

食品处理区的设计应根据食品加工、供应流程 合理布局,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在存放、加工和传递中发生交叉污染。

3.2.2应设置独立隔间、区域或者设施用于存放清洁工具(包括扫录、拖把、抹布、刷子等,下同)。

专用 于清洗清洁工具的区域或者设施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并与其他区域或设施能够明显区分。

3.2.3食品处理区使用燃煤或者木炭等易产灰固体燃料的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

3.3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3.3.1基本要求 3.3.1.1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3.3.1.2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的结构应能避免有害生物侵人和栖息。

3.3.2天花板 3.3.2.1餐饮服务场所天花板涂覆或装修的材料应无毒、无异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

3.3.2.2食品烹任、食品冷却、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区域天花板涂覆或装修的材料应不吸水、耐高温、耐 腐蚀。

3.3.2.3食品半成品、成品和清洁的餐用具暴露区域上方的天花板应能避免灰尘散落,在结构上不利于 冷凝水垂直下落防止有害生物擎生和霉菌繁殖。

3.3.3墙壁 3.3.3.1食品处理区墙壁的涂覆或铺设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不透水、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

3.3.3.2食品处理区内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还应光滑、防水、不易积聚污垢且 易于清洗。

3.3.4门窗 3.3.4.1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闭合严密,采用不透水、坚固、不变形的材料制成,结构上应易于维护、清 洁。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门窗玻璃破碎后对食品和餐用具造成污染。

需经常冲洗场所的门,表面还 应光滑、不易积垢。

3.3.4.2餐饮服务场所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安装空气幕、防蝇帘、防虫纱窗、防 鼠板等).防止有害生物侵人。

2
GB31654-2021 3.3.4.3专间与其他场所之间的门应能及时关闭。

专间设置的食品传递窗应专用,可开闭。

3.3.5地面 3.3.5.1食品处理区地面的铺设材料应无毒、无异味、不透水、耐腐蚀,结构应有利于排污和清洗的 需要。

3.3.5.2食品处理区地面应平坦防滑,易于清洁、消毒,有利于防止积水。

4设施与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5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 2021-02-22发布 2022-02-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3165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采收、储存前处理、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过程中控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基本要 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玉米、核桃、榛子、开心果、松子、巴西果、无花果和油料棉籽的黄曲霉毒素污染 控制(见附录A~附录D). 2术语和定义 2.1水分活度 Av 食品或食品原料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或食品原料结合的程度(游离程度).通常用食 品或食品原料中水分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来反映其量值. 2.2就仓干燥 新收获的高水分食品原料,按规定装入符合条件的仓房后,在仓内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干燥,干燥完 成后食品原料继续在该仓内储藏的技术. 3采收技术要求 3.1采收前应检查采收设备,清理设备上的残留物,确保用于收获和储存的设备、设施均能正常工作, 避免造成果实损伤. 3.2应及时采收成熟的果实,成熟程度基本一致的果实宜同时采收. 3.3应避免在雨天等过度潮湿环境中采收,如无法避免,应在采收后立即干燥. 3.4对受病虫侵害、倒伏等而造成损伤甚至死亡的作物植株宜单独采收或予以剔除. 3.5采收时,宜由同一农田不同位置多个采样点采集样本进行水分测量,并根据水分含量综合确定后 期收储方式. 3.6采收的运输工具应清洁和干燥,无霉变、昆虫、残留物. 3.7采收后应避免作物与土壤接触,剔除泥土、秸秆等残留物,防止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黄曲霉毒素产 毒菌侵染. 4储存前处理 4.1预清洁 果实采收后应进行预清洁,去除可能携带真菌或真菌孢子的植物残留物等异物.预清洁可采用风 选或分栋的方式,如采用机械清洁设备应避免对果实造成损伤. 1 GB31653—2021 4.2干燥 4.2.1新采收的果实应尽快干燥,可采用机械干燥、晾晒等干燥方式,降低真菌生长的风险. 4.2.2干燥能力应与储存量匹配.干燥处理应确保将果实的水分含量降低至安全水分范围内,同时尽 量减少对果实的损伤. 4.2.3干燥时应适时取样测定水分含量,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2.4干燥后的果实应单独储存,避免同一批果实干燥前后混存,引起水分含量变化. 4.2.5可采用就仓干燥的方式,将新收获的果实放在配有机械通风的库房,用循环风或适度加热空气 作为干燥介质,对仓内高水分含量的果实进行机械通风干燥,干燥后直接放在仓内储存. 4.2.6如不具备机械干燥条件,应在洁净的场地上尽可能利用日光对果实进行露天晾晒,并避免受到 雨雪、露水、泥土、昆虫、鸟粪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晾晒时应将果实摊铺成薄层并适时翻动,加快水分 散失,使干燥更加均匀快速,减少晾晒时间.无法自然晾晒不得不进行阴干时,应保持阴干场所必要的 通风. 4.3清杂 干燥完成后,应对果实进行清杂处理,可选择重力分选、光学分拣、人工分拣或其他方式去除霉变、 病斑、虫蚀、生芽、破损及其他受到污染的果实和杂质.清杂时应避免果实受到损伤. 5储存 5.1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雨雪、地下水、冷凝等影响以及啮齿类动物、鸟类和昆虫的侵扰. 应确保储存设施正常工作,如具备良好的干燥和通风设施. 5.2人库前,应对储存设施进行清洁,降低或去除真菌孢子、作物残留物、动物和昆虫排泄物、泥土、昆 虫、石块、金属、玻璃、灰尘等污染物. 5.3应建立储存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 2021-02-22发布 2022-02-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316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即食鲜切果蔬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 施与设备、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即食鲜切果蔬企业的生产. 本标准不适用于超市、餐饮、便利店等自制现售鲜切果蔬加工. 2术语和定义 GB148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即食鲜切果蔬 以新鲜的水果、蔬菜为原料,采用预处理、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或不切分、消毒、漂洗、去除表面 水等处理,密封包装后经冷链贮运销售,可直接入口食用的产品. 3选址及厂区环境 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4厂房和车间 4.1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4.2厂房和车间应根据生产流程、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避免交叉污染.按 照即食鲜切果蔬工艺流程,厂房和车间可划分为一般作业区(如仓储区、外包装区和预处理区等)、准清 洁作业区(如蔬菜切分区、清洗区、清毒区及漂洗区等)和清洁作业区(如水果切分区、内包装区等). 5设施与设备 5.1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5.2应配备足够的供水、清洗和消毒设施,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5.3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场所和洗手、消毒设施,且清洁作业区应和其他作业区分开.清洁作 业区内应设置洗手和消毒设施,供员工定时洗手和消毒. 5.4生产车间应配备通风、空气过滤装置等设施,通风口应安装滤网或其他保护性网罩,并按照规定拆 卸、清洗和维护. 5.5生产车间应配备臭氧等环境消毒设施. 5.6生产车间和仓储区应配备温控设施,必要时配备湿度控制设施,并按照规定校准和维护. 5.7清洗区应配备清洗设备,加工区应配备切分、脱水或沥水等设备,包装区应配备称量、包装和金属 1 GB31652-2021 探测等设备. 6卫生管理 6.1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6.2应对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等按照规定清洗和消毒. 6.3应对工器具和周转箱等进行清洗,按照规定消毒. 6.4食品加工人员应根据作业区域的划分,按照要求穿着工作服,佩戴手套、工作帽、口罩,穿着工 作靴. 7果蔬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要求 7.1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7.2应建立果蔬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等管理制度. 7.3果蔬原料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等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等有关规 定,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应分别符合GB14930.1和GB14930.2的规定,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7.4应加强果蔬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7.5果蔬原料应及时贮藏,以保持足够新鲜. 7.6不宜生食的果蔬不应作为原料. 7.7应根据原料特性设置适宜的贮存温度和时间,对贮存温度和时间进行监控并记录. 8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8.1一般要求 8.1.1应符合GB14881的相关规定. 8.1.2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制定清洁消毒程序,以保证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场所、设备和设施等清洁卫 生,防止产品污染. 8.1.3应根据工艺特点选择合理的清洁消毒方法,对环境、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和监控, 并记录. 8.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5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 2021-02-22发布 2022-02-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3165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具集中消毒过程中物料的要求、餐(饮)具回收、清洗、消毒、烘干、包装、储存和 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活动. 2术语和定义 2.1餐(饮)具 又称餐具、饮具,指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给用餐者的用餐工具,包括碗、筷、杯、碟、匙、刀叉等. 2.2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 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餐(饮)具进行集中回收、清洗、消毒、烘干、包装、配送的经营者. 3选址及厂区环境 3.1选址 3.1.1不应选择对厂区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 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3.1.2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 的地址. 3.1.3厂区不宜选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2厂区环境 3.2.1应考虑环境给餐(饮)具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3.2.2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2.3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 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发生. 3.2.4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3.2.5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3.2.6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4厂房和车间 4.1设计和布局 4.1.1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储存及人员操作. 1 GB31651—2021 4.1.2厂区应按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用房等功能区域布局,且衔接合理. 4.1.3应按照回收、除渣、浸泡、清洗、消毒、烘干、包装、储存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布局,设置回收暂存 间(区)、除渣间(区)、粗洗间(区)、清洗消毒间(区)、包装间、成品间、包装材料与物料间,设计中要考虑: a)除渣间(区)与粗洗间(区)宜设置(采取)有效的分离或分隔; b)设立筷子清洗消毒与包装间(区),并有专用设备; c)设立周转箱清洗、消毒、晾干间(区),周转箱穿越清洗消毒间(区)、包装间等天花板上空时应设 立防滴水装置. 4.1.4出入包装间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措施,进出包装间的人员、物料、包装材料、废弃物、设备等应 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设置二次更衣室,专用物流通道等. 4.1.5厂房、车间、仓库出入口和通风处应设置防尘、防虫、防鼠设施. 4.2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4.2.1顶棚 4.2.1.1车间等场所的室内顶棚和顶角应易于清扫,防止灰尘积聚、长霉或脱落等情形发生.顶棚应易 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 4.2.1.2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顶内层 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涂料. 4.2.2墙壁 4.2.2.1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铁皮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9-201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60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 法》、GB/T5009.61一2003《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4一2003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5一2003《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 分析方法》、GB/T5009.66一2003《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7一2003《食品包装用 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8一2003《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 分析方法》、GB/T5009.70一2003《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9一2003《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GB/T5009.98一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 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5009.99一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 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00一2003《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 分析方法》中的重金属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GB/T5009.60一2003等被代替的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修改了适用范围的表述; —修改了原理的表述: —删除了原各标准中的取样方法; 删除原各标准中的浸泡条件; —修改了分析结果的表述. I GB3160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模拟物(4%乙酸)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在食品模拟物(4%乙酸)中重金属的测定. 本标准第二法适用于食品接触橡胶制品在食品模拟物(4%乙酸)中重金属的测定. 第一法直接比色法 2原理 经迁移试验所得的食品模拟物试液中重金属(以铅计)与硫化钠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形成黄棕色硫 化物,与铅标准溶液的呈色相比较. 3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九水合硫化钠(NagS9H2O). 3.1.2甘油(C3HO3). 3.1.3冰乙酸(CH COOH). 3.1.4硝酸(HNO 60% 质量分数). 3.2试剂配制 3.2.1硝酸溶液(10%,质量分数):移取16.7mL硝酸(3.1.4)加水定容至100mL. 3.2.2硫化钠溶液:称取15.4g九水合硫化钠(3.1.1),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溶解,然 后加人30mL甘油(3.1.2),混匀,密闭保存.本溶液常温下可稳定保存一个月. 3.2.3食品模拟物: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量取40mL冰乙酸(3.1.3)于1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 刻度. 3.3标准品 硝酸铅[Pb(NO)2 >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铅标准溶液(每毫升含1mg 铅).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铅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598g硝酸铅(3.3.1,精确至0.0001g) 溶于10mL硝酸溶液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8-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2021-09-07发布 2022-03-0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31604.8-2021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31604.8一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本标准与GB31604.8一201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 —修改了精密度要求; —增加了“第二部分橄榄油中总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8-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部分水基食品模拟物、化学替代溶剂中总迁移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采用水基食品模拟物、化学替代溶剂[如正己烷、异辛烷、9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正庚烷], 在选定的迁移试验条件下进行迁移试验,将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蒸发并干燥后,扣除相应空白得到试样 向水基食品模拟物、化学替代溶剂迁移的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无水乙醇(C2HO). 3.1.2乙酸(C2HO2). 3.1.3三氯甲烷(CHCl3). 3.1.4正己烷(CH1). 3.1.5异辛烷(CgH18). 3.1.695%乙醇. 3.1.7正庚烷(C H16). 3.2试剂配制 水基食品模拟物的配制:GB31604.1中水性食品或酒精饮料所对应的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 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配制按GB5009.156 操作. 3.3材料 3.3.1蒸发皿:玻璃或陶瓷,50mL~250mL. 3.3.2玻璃干燥器:配有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 3.3.3滤纸:定性滤纸,快速.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8-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60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 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61一2003《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 GB/T5009.64一2003《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65一2003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66一2003《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 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67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 发残渣、GB/T5009.68一2003《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 GB/T5009.69一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70一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79一2003《食品用橡胶管 卫生检验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80一2003《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中蒸发残渣、GB/T5009.98一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 分析方法》中蒸发残渣、GB/T5009.100一2003《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中蒸发残渣、GB/T5009.203一2003《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中蒸发残渣的分析方法》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60—2003、GB/T5009.61—2003、GB/T5009.64—2003、GB/T5009.65—2003、 GB/T5009.66—2003、GB/T5009.67—2003、GB/T5009.68—2003、GB/T5009.69—2008、 GB/T5009.70—2003、GB/T5009.79—2003、GB/T5009.802003、GB/T5009.98—2003、 GB/T5009.100—2003、GB/T5009.203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一一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修改了计算公式及单位. I GB3160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总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总迁移量的测定.不适用于植物油类食品模拟物总迁移量的 测定. 2原理 试样用各种食品模拟物浸泡,将浸泡液蒸发并干燥后,得到试样向浸泡液迁移的不挥发物质的 总量. 3试剂和材料(食品模拟物)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食品模拟物:按GB31604.1操作. 3.1.2三氯甲烷(CHC13). 3.2试剂配制 食品模拟物的配制:按GB/T5009.156操作. 4仪器和设备 4.1天平:感量为0.1mg. 4.2电热恒温干燥箱. 4.3玻璃蒸发皿:规格50mL. 5分析步骤 5.1采样方法 按GB/T5009.156中采样方法操作. 5.2试样的清洗 按G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7-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60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中脱色试验、GB/T5009.61一2003《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脱色试验、 GB/T5009.67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脱色试验、GB/T5009.78一200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脱色试验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60—2003、GB/T5009.61—2003、GB/T5009.67—2003、GB/T5009.78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I GB3160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 2原理 试样经溶剂擦拭及浸泡液浸泡,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无水乙醇(C2HO). 3.1.2乙醇溶液(6535):量取65mL无水乙醇,加35mL水,混匀. 3.1.3植物油:无色或浅色植物油. 3.1.4浸泡液:按GB/T5009.156中浸泡液的制备操作. 3.2材料 脱脂棉. 4分析步骤 4.1采样方法 按GB/T5009.156中采样方法操作. 4.2试样的清洗 按GB/T5009.156中试样的清洗操作. 4.3试样的浸泡液及浸泡条件的选择 按相应的产品标准操作. 4.4试样的浸泡试验预处理方法 按GB/T5009.156中试样的浸泡试验预处理方法操作.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6-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58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灼烧残渣的 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58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 I GB3160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聚乙烯树脂中灼烧残渣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碳化后于800℃灼烧后的残渣的质量. 3仪器和设备 3.1天平:感量为0.1mg. 3.2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900℃. 3.3干燥器. 3.4坩埚:石英坩埚或瓷坩埚. 4分析步骤 4.1采样方法 按GB/T5009.156操作. 4.2试样的测定 称取5g~10g(精确至0.1mg)的粒子试样,置于已在800℃士25℃灼烧至恒量的坩埚中,先小心 碳化至无烟,再置于800℃士25℃高温炉内灼烧2h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30min 称量.再放人高温炉内,于800℃士25℃灼烧30min 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之差不超 过2.0mg. 5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灼烧残渣含量按式(1)计算: m1-m2×100 X= (1) 1m3 式中: X—试样中灼烧残渣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1一—坩埚加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53—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的测定 2022-06-30发布 2022-12-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31604.53—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涂层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5-亚乙基-2-降冰片烯迁移量的测定. 2原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按照GB31604.1和GB5009.156的规定进行迁移试验后,对4%(体积分数) 乙酸、10%(体积分数)乙醇、20%(体积分数)乙醇、50%(体积分数)乙醇和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5-亚 乙基-2-降冰片烯采用顶空进样,对化学替代溶剂95%(体积分数)乙醇和异辛烷采用液体进样,气相色 谱质谱法测定,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冰乙酸(C2HO2). 3.1.2无水乙醇(C2H;O) 3.1.3异辛烷(CgH18). 3.1.4橄榄油:须符合GB5009.156中附录A的要求. 3.1.5正己烷(C6H4):色谱纯. 3.1.6四氢呋喃(C4HO):色谱纯. 3.2试剂配制 酸性、含乙醇食品模拟物:按照GB5009.156的规定配制. 3.3标准品 5-亚乙基-2-降冰片烯(CH12 CAS号:16219-75-3):纯度≥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 书的标准品.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 准确称取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品25mg(精确到0.1mg) 用正己烷溶解后转移至25mL棕色 1 GB31604.53-2022 容量瓶中,并用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混匀.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玻璃容器中,于0℃~4℃下避光保存,保 存期3个月. 3.4.2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中间溶液(100mg/L) 吸取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2.50mL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加正己烷 定容至刻度,混匀.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玻璃容器中,于0℃~4℃下避光保存,保存期3个月. 3.4.3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中间溶液A 分别吸取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中间溶液(100mg/L)0.15mL、0.30mL、0.50mL、 1.50mL和3.00mL于5mL容量瓶中,用四氢呋喃定容并摇匀.此时系列标准中间溶液浓度分 别相当于3.0mg/L、6.0mg/L、10mg/L、30mg/L和60mg/L.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玻璃容器中, 于0℃~4℃下避光保存,保存期1个月. 3.4.4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中间溶液B 分别吸取5-亚乙基-2-降冰片烯标准中间溶液(100mg/L)0.15mL、0.30mL、0.50mL、1.50mL和 3.00mL于5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并摇匀.此时系列标准中间溶液浓度分别相当于3.0mg/L、 6.0mg/L、10mg/L、30mg/L和60mg/L.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玻璃容器中,于0℃~4℃下避光保存, 保存期1个月. 3.4.5酸性和含乙醇食品模拟物标准工作溶液 分别在5只顶空瓶内加人5L不含5-亚乙基-2-降冰片烯的食品模拟物,再依次加入0.050mL5- 亚乙基-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 2021-02-22发布 2021-08-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31604.5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9种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 2原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根据GB31604.1及GB5009.156进行迁移试验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 法进行检测.其中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食品模拟物及化学替代溶剂95%乙醇经过 滤后直接进样;化学替代溶剂异辛烷通过甲醇-水溶液萃取后取水层过滤进样.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酸性、酒精类食品模拟物及化学替代溶剂:所用试剂依据GB5009.156的规定. 3.1.2甲醇(CH3OH):色谱纯. 3.1.3甲酸(HCOOH):色谱纯. 3.1.4乙腈(CHCN):色谱纯. 3.1.5冰醋酸(CH COOH):优级纯. 3.1.6异辛烷(CH18):色谱纯. 3.2试剂配制 3.2.1酸性、酒精类食品模拟物及化学替代溶剂:按GB5009.156配制. 3.2.20.1%甲酸:取1mL甲酸(3.1.3)于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L. 3.2.3甲醇-水提取液:量取50mL甲醇(3.1.2)和50mL水,吸取0.4mL冰醋酸(3.1.5),混匀. 3.3标准品 29种芳香族伯胺:标准品(见附录A) 纯度≥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 物质.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29种芳香族伯胺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准确称取29种芳香族伯胺标准品各25mg(精确 到0.1mg) 分别用甲醇溶解后转移至25mL棕色容量瓶中,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于4℃冰箱中避光 密闭保存,保存期为1个月. 3.4.2芳香族伯胺标准中间溶液A(1mg/L 甲醇):分别吸取29种芳香族伯胺标准储备溶液10μL于 1 GB31604.52-2021 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于4℃冰箱中避光密闭保存,保存期为1个月. 3.4.3芳香族伯胺标准中间溶液B(1mg/L 异辛烷):分别吸取29种芳香族伯胺标准储备溶液10μL 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至刻度,于4℃冰箱中避光密闭保存,保存期为1个月. 3.4.4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 3.4.4.1异辛烷标准工作液 准确吸取芳香族伯胺标准中间溶液B(3.4.3)30L、50L、100μL、300μL、500L于10mL容量 瓶中,用异辛烷定容,得到芳香族伯胺浓度分别为3.0μg/L、5.0μg/L、10.0μg/L、30.0μg/L、50.0g/L 的标准工作溶液.移取2mL异辛烷标准工作溶液至试管中,加入2mL甲醇-水提取液(3.2.3),振荡 30s 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水溶液,用尼龙滤膜过滤后供测定用. 3.4.4.2其他食品模拟物、化学替代溶剂的标准工作溶液 准确吸取芳香族伯胺标准中间溶液A(3.4.2)30L、50L、100L、300μL、500uL于10mL容量 瓶中,用10%乙醇定容,得到芳香族伯胺浓度分别为3.0g/L、5.0μg/L、10.0g/L、30.0g/L、 50.0μg/L的标准工作溶液.采用同样方式,分别用4%乙酸、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5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 4-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2021-02-22发布 2021-08-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31604.5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 4-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 4-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涂层、使用粘合剂和油墨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 4-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2原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采用食品模拟物或替代溶剂浸泡,1 4-丁二醇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测定食品 模拟物中1 4-丁二醇的迁移量.水性、酸性和酒精类食品模拟物经甲醇稀释后检测,油脂类食品模拟 物经甲醇萃取后检测.试液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采用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D)的气相色谱仪 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橄榄油:须符合GB5009.156中附录A的要求. 3.1.2乙酸(C2HO2). 3.1.3乙醇(C2H;O). 3.1.4甲醇(CHO). 3.1.5丙酮(CH;O). 3.2试剂配制 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 醇溶液和9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配制按GB5009.156操作. 3.3标准品 1 4-丁二醇(CH1O2 CAS号:110-63-4),纯度大于99%,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品.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储备液(1000mg/L) 准确称取50mg(精确到0.1mg)的1 4-丁二醇标准物质,甲醇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甲 醇准确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后,静置,存储于玻璃试剂瓶中.此溶液在0℃~4℃冰箱中保存,有效期 为3个月. 1 GB31604.51-2021 3.4.2标准中间液1(10mg/L) 准确移取1.00mL1 4-丁二醇标准储备液(3.4.1)到10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到刻度,摇匀,静 置,现配现用. 3.4.3标准中间液2 分别准确移取0.40mL、0.80mL、1.20mL、1.60mL、2.00mL和4.00mL储备液(3.4.1)于6个 10mL容量瓶中,丙酮定容,摇匀,静置,得到质量浓度分别为40mg/L、80mg/L、120mg/L、 160mg/L、200mg/L和400mg/L的标准中间液,现配现用. 3.4.4标准工作溶液 3.4.4.1标准工作溶液[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 和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 分别准确移取标准中间溶液1(3.4.2)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和2.00mL.于 6个10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加入2.0mL对应的食品模拟物,甲醇准确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后,静 置.得到质量浓度分别为0.20mg/L、0.40mg/L、0.60mg/L、0.80mg/L、1.00mg/L和2.00mg/L的 标准工作溶液,现配现用. 3.4.4.2标准工作溶液(油脂类食品模拟物) 分别准确称取2.0g(精确到0.001g)油脂类食品模拟物橄榄油于6个具塞离心管中,分别加人6个 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脂类食品模拟物标准中间溶液2(3.4.3)各50μL 充分摇匀后静置,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50—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壬基酚迁移量的测定 2020-09-11发布 2021-03-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GB31604.50-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壬基酚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壬基酚迁移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水、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20% (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橄榄油、9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食品模拟物或采 用9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异辛烷化学替代溶剂经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中壬基酚的测定. 2原理 以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为食品模拟物经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加氨水中和后进样测定;以橄榄 油为食品模拟物经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经乙腈萃取和正己烷净化后进样测定;以异辛烷为化学替代溶 剂经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蒸干后用甲醇复溶,进样测定;其他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化学替代溶剂浸泡 液直接进样测定.浸泡液中的壬基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冰乙酸(C2HO2) 3.1.2无水乙醇(C2H;O). 3.1.395%乙醇. 3.1.4异辛烷(CH18). 3.1.5橄榄油:化学纯,符合GB5009.156的要求. 3.1.6甲醇(CHO):色谱纯. 3.1.7乙腈(C2H3N):色谱纯. 3.1.8正己烷(CH14). 3.1.9氨水:色谱纯,体积分数≥25%. 3.2试剂配制 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50%(体积分数)乙 醇溶液的配制按GB5009.156操作. 3.3标准品 壬基酚(支链异构体的混合物,C1sH2O CAS号:84852-15-3)标准溶液:1000mg/L. 1 GB31604.50-2020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标准中间液(100mg/L) 准确移取壬基酚标准溶液(1000mg/L)1.0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在0℃~4℃冰箱中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 3.4.2标准中间液(5mg/L) 准确移取壬基酚标准中间液(100mg/1)0.5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 混匀. 3.4.3标准工作溶液 3.4.3.14%(体积分数)乙酸标准工作溶液 分别准确移取标准中间液(5mg/L)0.02mL、0.04mL、0.06mL、0.10mL、0.20mL、0.40mL于6个 10mL容量瓶中,用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定容至刻度.得到质量浓度分别为0.01mg/1、0.02mg/L、 0.03mg/L、0.05mg/L、0.10mg/L、0.20mg/L标准工作溶液.上机前需按照5.1.2.1与食品模拟物浸泡液 同步处理. 3.4.3.2油基食品模拟物标准工作溶液 分别准确称取5.00g(精确到0.1mg)橄榄油于6个具塞玻璃离心管中,分别加人标准中间液 (5mg/L)0.01mL、0.02mL、0.03mL、0.05mL、0.10mL、0.20mL 涡旋混匀,得到分别为0.01mg/kg、 0.02mg/kg、0.03mg/kg、0.05mg/kg、0.10mg/kg、0.20mg/kg标准工作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5-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58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正己烷提 取物、GB/T5009.59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正己烷提取物、 GB/T5009.71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正己烷提取物、GB/T5009.99一 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13114一1991《食品容器及包装 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中提取物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58—2003、GB/T5009.592003、GB/T5009.712003、GB/T5009.99一 2003、GB13114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 修改了测定方法. I GB3160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树脂中提取物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 脂中提取物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提取液提取,提取液蒸发至干,残渣干燥后,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提取物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提取液)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乙酸(CH COOH). 3.1.2无水乙醇(C2HOH). 3.1.395%乙醇. 3.1.4正己烷(C%H14). 3.1.5正庚烷(C H16). 3.2试剂配制(提取液) 3.2.14%乙酸溶液(体积分数):量取40mL乙酸,加960mL水,混匀. 3.2.22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量取200mL无水乙醇,加800mL水,混匀. 3.2.365%乙醇溶液(体积分数):量取650mL无水乙醇,加350mL水,混匀. 4仪器和设备 4.1天平:感量为0.1mg. 4.2电热恒温干燥箱. 4.3镊子. 4.4水浴锅.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 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9-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SN/T2829一2011《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N/T2597一2010《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铅、镉、铬、神、锑、错迁 移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SN/T2594一2010《食品接触材料软木塞中铅、 镉、铬、砷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中砷、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及纸制品和软木塞中 砷、镉、铬、铅元素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与SN/T2829一2011、SN/T2597一2010和SN/T2594一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锅、铬、铅的测定和砷、镉、 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 I GB31604.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 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在食品模拟物中浸泡后砷、锅镉、铬、镍、铅、锑和锌迁移量测定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规定了纸制品和软木塞中砷、镉、铬、铅元素 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神、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以及纸制品和软 木塞中砷、镉、铬、铅的测定. 第一部分砷、镉、铬、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原理 纸制品及软木塞经粉碎后采用硝酸进行消解,所得溶液经水稀释定容后,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仪测定,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硝酸(HNOa). 3.1.2气(A):纯度≥99.99%,或液氩. 3.1.3氮气(He):纯度≥99.995%. 3.2试剂配制 硝酸溶液(595):量取50mL硝酸,缓慢加入950mL水中,混匀. 3.3标准品 3.3.1元素标准储备液(1000mg/L或100mg/L):砷、锅、铬、铅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 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储备液. 3.3.2内标元素储备液(1000mg/L或100mg/L):钪、锗、铟、钱、铼、铋等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 物质证书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储备液.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8-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178一2003《食品包装材料中甲醛的测定》、GB/T5009.61一2003《食品包 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8甲醛”部分、GB/T5009.69一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 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7.2游离甲醛”以及GB/T23296.26一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 材料食品模拟物中甲醛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中水基模拟物中甲醛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178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一删除了示波极谱法,增加了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I GB31604.4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甲醛迁移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甲醛迁移量的测定. 第一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2原理 食品模拟物与试样接触后,试样中甲醛迁移至食品模拟物中.甲醛在乙酸铵存在的条件下与乙酰 丙酮反应生成黄色的3 5-二乙酰-1 4-二氢二甲基吡啶,用分光光度计在410m下测定试液的吸光度 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得出食品模拟物中甲醛的含量,进而得出试样中甲醛的迁移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3.1试剂 3.1.1无水乙醇(CHCH2OH) 3.1.2无水乙酸铵(CH3 COONH). 3.1.3乙酰丙酮(CHgO2) 3.1.4冰乙酸(CH COOH):优级纯. 3.1.5氢氧化钠(NaOH). 3.2试剂配制 3.2.1水基食品模拟物:按照GB5009.156的规定配制. 3.2.2乙酰丙酮溶液:称取15.0g无水乙酸铵溶于适量水中,移人100mL容量瓶中,加40L乙酰丙 酮和0.5mL冰乙酸,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溶液现用现配. 3.3标准溶液配制 3.3.1甲醛溶液(37%~40%,质量分数):0℃~4℃保存. 3.3.2甲醛标准储备液:吸取甲醛溶液5.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0℃~4℃保 存,有效期为12个月,临用前进行标定(见附录A) 或直接使用甲醛溶液标准品进行配制. 3.3.3甲醛标准使用液:根据标定的甲醛浓度,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甲醛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用相应的 模拟物稀释至每升相当于10mg甲醛,该使用液现用现配.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 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7-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78一2003《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荧光物质检测部分和 SN/T2901一2011《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纸和纸制品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与GB/T5009.78一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 的测定”; —增加了确证实验; —增加了适用范围. I GB31604.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纸、纸板及纸制品 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用纸、纸板及纸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2原理 由于荧光增白剂在吸收近紫外光(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之间)后,分子中的电子会从基态 跃迁,然后在极短时间内又回到基态,同时发射出蓝色或紫色荧光(波长范围在420nm~480nm之 间).因此,在波长365m紫外灯照射下,通过观察试样是否有明显荧光现象来定性测定试样中是否 含有荧光增白剂.如果试样出现多处不连续小斑点状荧光或试样有荧光现象但不明显时,可用碱性提 取液提取,然后将提取液调节为酸性,再用纱布吸附提取液中的荧光增白剂,在波长365m紫外灯下, 观察纱布是否有明显荧光现象,来确证试样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所用试剂和材料在紫外灯 下应无荧光现象. 3.1试剂 3.1.1乙(CHCN):色谱纯. 3.1.2三乙胺[(CH.CH2)aN]. 3.1.3氢氧化钠(NaOH):优级纯. 3.1.4盐酸. 3.2试剂配制 3.2.1盐酸溶液(10%,体积分数):用量筒或移液管按9:1的体积比分别量取水和盐酸,放入合适的 容器中,混匀即可. 3.2.2乙腈溶液(40%,体积分数):用量筒按40:60的体积比分别量取乙腈和水,放入合适的容器中, 混匀即可. 3.2.3碱性提取液:用量筒或移液管按40:60:1的体积比分别量取乙腈、水和三乙胺,放入合适的容 器中,混匀即可. 3.3标准品 荧光增白剂220标准品(C4H4N12O1;SNa4 简称C.1.220 CAS号:16470-24-9),纯度大于95%.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 迁移量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6-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69一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 GB/T5009.99一2003《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GB/T5009.69一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 测定”; 一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方法的检出限; —删除了极谱法. I GB31604.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游离酚的测定和 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酚醛涂料、聚碳酸酯)游离酚的测 定方法及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酚醛涂料、聚碳酸酯)游离酚的测 定及迁移量的测定. 游离酚的测定 2原理 利用溴与酚结合成三溴苯酚,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析出定量的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 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的量,即可计算出酚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盐酸(HC). 3.1.2乙醇(CHOH). 3.1.3三氯甲烷(CHC13) 3.1.4碘化钾(KI). 3.1.5可溶性淀粉[(CH1O)]. 3.1.6溴水(Brz). 3.1.7无水碳酸钠(Nag COa). 3.2试剂配制 3.2.1碘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g碘化钾,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mL 3.2.2淀粉指示液(10g/L):称取1.0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至糊状,然后倒人100L沸水中,煮 沸片刻,现用现配. 3.3标准品 3.3.1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优级纯. 3.3.2溴酸钾(KBrO3):优级纯.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氰酸酯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5-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23296.22一2009《食品接触材料塑料中异氰酸酯类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 谱法》和SN/T2741一2010《进出口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 谱法》. 本标准与GB/T23296.22一2009和SN/T2741一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氰酸酯的测定”; —一分析物增加至7个; —去掉空白试样的制备; —基质标准曲线修改为标准溶液标准曲线; 修改了分析结果的表述. I GB31604.4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异氰酸酯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用塑料及其制品中甲苯-2 6-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 4’-二异氰酸 酯、甲苯-2 4-二异氰酸酯、萘-1 5-二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和 以上7种异氰酸酯总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氨酯塑料及其制品中甲苯-2 6-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 4-二异氰酸酯、甲苯-2 4-二 异氰酸酯、萘-1 5-二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和以上7种异氰 酸酯总量的检测. 2原理 试样中异氰酸酯经二氯甲烷振荡提取后,与9--甲氨甲基蒽进行衍生反应,衍生产物采用C8液相色 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二氯甲烷(CH2C12):5A分子筛干燥过夜,备用. 3.1.2乙醚(C2H;O). 3.1.3磷酸(HPO3) 3.1.4乙腈(CH3N):色谱纯. 3.1.5N N-二甲基甲酰胺(CHNO):纯度大于99%. 3.1.6三乙胺(CH15N). 3.1.79-N-甲氨甲基蒽(C1H15N):纯度大于99%. 3.2试剂配制 3.2.1衍生试剂(260mg/L):称取9-N-甲氨甲基蒽0.013g 用二氯甲烷溶解并转移至50mL容量瓶 中,用二氯甲烷定容,避光保存.现用现配. 3.2.2衍生物溶剂:量取50mLN N-二甲基甲酰胺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40mL乙腈,用水定容. 3.2.3三乙胺溶液(3%,体积分数):在1L容量瓶中,加人30ML三乙胺,用水定容. 3.2.4缓冲溶液:在1L容量瓶中,加入950mL3%三乙胺溶液(3%,体积分数),用磷酸调节H至3, 用水定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604.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乙二醇二甘醇 迁移量的测定 2016-10-19发布 2017-04-1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31604.44-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23296.18一2009《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乙二醇与二甘醇 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与GB/T23296.18一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测定”; ——增加了食品模拟物的试验种类. I GB31604.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乙二醇和二甘醇 迁移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乙二醇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测定. 2原理 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模拟物中乙二醇和二甘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 测器进行检测.其中水基、酸性、酒精类食品模拟物直接进样分析,油基食品模拟物通过水萃取后进样 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内标物为1 4-丁二醇.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试验中容器及转移器具应 避免使用塑料材质. 3.1试剂 3.1.1冰乙酸(C2H4O2) 3.1.2无水乙醇(C2HO). 3.1.3甲醇(CHO). 3.1.4庚烷(C H16) 3.1.5配制水基、酸性、酒精类、油基食品模拟物所需试剂:符合GB31604.1的规定. 3.2试剂配制 水基、酸性、酒精类、油基食品模拟物:按GB5009.156的规定操作. 3.3标准品 3.3.1乙二醇(C2H;O2 CAS号:107-21-1) 3.3.2二甘醇(C4H1nO3 CAS号:111-46-6). 3.3.31 4-丁二醇(CH10O2 CAS号:110-63-4) 3.4标准溶液配制 3.4.1乙二醇(7500mg/L)和二甘醇(7500mg/L)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乙二醇和二甘醇各0.75g于 两个烧杯中(精确至0.1mg) 用甲醇溶解后分别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此溶液于0℃~ 4℃密封避光保存1个月.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