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49 页)

ICS07.060 CCS B 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31-2021 北方牧区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 Meteorological grade of grassland locust and grasshopper occurence in the northern pastoral areas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31-202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 2 5判识指标的计算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草原蝗虫主要生育期气象适宜指数3 参考文献 6 I QX/T63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新疆 兴农网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素华、郭安红、杨丽萍、王彦平、高红霞、韩芳、王志春、闫伟兄、玉刚、颜亮东、 李新建. Ⅱ QX/T631-2021 北方牧区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北方牧区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的划分,给出了相应的判识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北方牧区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预报和灾情评估等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北方牧区northern pastoral area 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以天然牧草为主的斋牧业生产区. 3.2 草原蝗虫grassland locust and grasshopper 在草原上发生、分布的直翅目蝗总科和蚱总科昆虫的总称. [来源:GB/T25875-2010 3.1] 3.3 典型草原typical steppe 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尤其是以丛生禾草为建群种,可伴生不同数量的中早生杂类草及旱生根 茎苔草,有时混生早生灌木或半灌木,居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的植物群落. 3.4 荒漠、半荒漠草原desert and semi-desert steppe 以旱生或超早生丛生禾草、小半灌木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 3.5 环湖山地、盆地草原the mountain around the lake basin steppe 以耐寒冷、密丛短根茎地下芽蒿草以及苔草、禾草、杂类草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 3.6 降温值cooling value 日平均气温与前一日平均气温差值为负值时的差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 3.7 累计降温值accumulated cooling value 一定时段内降温值的累计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日(℃d). 1 QX/T631-2021 3.8 相对累计降温指数relative cumulative cooling index 累计降温距平与历年平均累计降温值的比值. 注:累计降温距平是累计降温值与历年平均累计降温值的差值. 4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 根据北方牧区草原蝗虫秋季过渡期、越冬期和孵化出土一蝗蝻期的判识指标D 将草原蝗虫发生气 象等级划分为I~Ⅳ级,分别代表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为非常高、高、中、低.等级的划分应满足表1 的要求. 表1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 发生气象等级 判识指标D 定性描述 I级 D2.2 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非常高 Ⅱ级 2.2<D≤2.8 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高 Ⅲ级 2.83.4 草原蝗虫发生气象等级低 5判识指标的计算方法 判识指标主要取决于蝗虫秋季过渡期、越冬期和孵化出土一蝗蝻期的气象适宜指数,依据这三个时 期的气象适宜指数,按照公式(1)计算北方牧区草原蝗虫发生判识指标. D=aD1bD2cDa十E (1) 式中: a、b、c ——权重系数,根据历史上草原蝗虫成灾年份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和草原部门昆虫学 专家的经验,a、b、c宜分别取值0.35、0.25、0.40. D1、D2、D3一一分别为蝗虫秋季过渡期、越冬期和孵化出土一蝗期的气象适宜指数,取值为1一 4 应按照附录A赋值. E —一订正项,根据上一年度草原部门对蝗虫发生程度监测结果赋值.具体为:当上一年 度草原蝗虫发生程度达到极重度时,=1;达到重度和中度时,=0;达到轻度 时,e=一1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N 9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30-2021 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 Agrometeorological crop growth measuring instrument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30-2021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组成 2 5技术要求 2 5.1一般要求 2 5.2安全 3 5.3观测性能 3 5.4采集频次 4 5.5数据存储和传输 4 5.6设备状态信息 5 5.7远程控制 5 5.8时钟 5 5.9功耗 5 5.10电源 5 5.11环境适应性 5 5.12电磁兼容性 6 5.13可靠性 .7 6试验方法 7 6.1试验环境条件 7 6.2试验仪器仪表 6.3一般要求 7 6.4安全 8 6.5观测性能 8 6.6采集频次 9 6.7数据存储和传输 9 6.8设备状态信息 6.9远程控制 10 6.10时钟 .10 6.11功耗 10 6.12电源 10 6.13环境适应性 10 6.14电磁兼容性 .12 6.15可靠性 .13 7检验规则 13 7.1检验分类 13 7.2检验项目 13 I QX/T630-2021 7.3缺陷的判定 14 7.4定型检验 7.5出厂检验 15 8标志和随行文件 16 8.1标志 16 8.2随行文件 16 9包装、运输和贮存 .16 9.1包装 16 9.2运输 .17 9.3贮存 17 附录A(资料性)作物发育期主要特征 18 附录B(规范性)观测数据和设备状态信息 .19 参考文献 22 Ⅱ QX/T63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限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华云升达(北京) 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环天仪(天津)气象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红伟、周望、徐爱国、蔡斌辉、李宁、张金喜、韩冰、李翠娜、胡树贞、李肖霞、康 凯、惠俭、周昱、王龙、姜雪来、刘阳、余国河. Ⅲ QX/T630-2021 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业气象作物生长观测仪(以下简称观测仪)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观测水稻、小麦、玉米与棉花生长状况的观测仪的设计、生产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 MOD)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1EC60068-2- 1:2007 IDT)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 2:2007 IDT)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12循环)(IEC60068-2-30:2005 IDT) GB/T2423.5一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1EC60068-2-27: 2008 IDT) GB/T2423.7一20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 设备型样品)(1EC60068-2-31:2008 IDT) GB/T2423.10一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 60068-2-6:2007 IDT)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1EC60068- 2-11:1981 IDT)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N 9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9—2021 P波段风廓线雷达 P-band wind profiler radar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9-2021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2 5通用要求 2 6试验方法 .....12 7检验规则 26 8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 .28 9包装、运输、贮存 ....29 附录A(资料性)风廓线雷达状态文件格式 30 附录B(资料性)风廓线雷达通用数据格式 34 附录C(资料性)P波段风廓线雷达中的部分计算方法 53 附录口(规范性)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59 参考文献 62 I QX/T62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晓星、陈俊、孙祥、任迎新、熊尚威、陈少应、张建云、李忧. Ⅱ QX/T629-2021 P波段风廓线雷达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P波段风廓线雷达的分类,通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标签和随行文件以 及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P波段风廓线雷达的研制、生产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3096一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3784一2009电工术语雷达 GB/T5080.7一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 验方案 GB8702一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37467一2019气象仪器术语 GB6556.3一2008军用气象装备定型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空气象探测仪器和设备 GJB6556.5一2008军用气象装备定型试验方法第5部分:可靠性和维修性 QX/T78一2007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QX/T162风廓线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784一2009和GB/T37467一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r radar;WPR 利用大气湍流引起的大气折射指数起伏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采用多普勒雷达技术探测大气风速、 风向及垂直气流等参量随高度分布的遥感设备. 注1:亦称风廓线仪. 注2:风廓线雷达有三波束和五波束二种,倾斜波束的发射倾角通常为15或20°. [来源:GB/T37467—2019 3.2.13] 1 QX/T629-2021 3.2 无线电一声探测系统radio-acoustic sounding system;RASS 一种利用声波波前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测量地面上空不同高度的声速从而获取大气温度随高度 的分布的系统. [来源:GB/T37467-2019 3.2.17] 3.3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constant C 在惯性子区间内表征大气折射指数波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4分类 P波段风廊线雷达根据探测高度不同,分为P波段I型风廓线雷达(以下简称“P波段I型”)和P 波段Ⅱ型风廓线雷达(以下简称“P波段Ⅱ型”)两类. 注1:P波段1型最大探测高度范围为12km~16km. 注2:P波段I型最大探测高度范围为6km~8km. 5通用要求 5.1组成 5.1.1P波段风廓线雷达由天馈、发射、接收、信号处理、时序与监控、标定、无线电-声探测(选配)、数 据处理及显示、通信和配电等分系统构成,见图1. 远程数据终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8-2021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Data processing of routine upper-ai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8-2021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处理方法 .2 4.1观测项目 2 4.2温度订正 3 4.3气压订正 .3 4.4各层空间定位(相对经度、相对纬度)数据计算 3 4.5空间定位数据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3 4.6量得风层计算 .4 4.7规定等压面位势高度计算 .4 4.8计算规定层风特殊情况处理方法5 4.9规定等压面气象要素值计算 .5 4.10零度层的选取和气象要素值计算 .6 4.11对流层顶的选取和气象要素值计算6 4.12温、湿特性层选取和气象要素值计算 7 4.13风特性层的选取和气象要素值的计算 .8 4.14温、压、湿失测处理方法 4.15 规定高度层风计算 .10 4.16最大风层的选取和气象要素值的计算 12 4.17综合观测无斜距的处理方法 12 4.18气球下沉记录的处理方法 12 4.19仰角低于测站高空观测系统天线最低工作仰角的处理13 4.20常规报文编制方法 13 4.21高空气象标准格式文件编制 ...13 4.22高空记录月报表的编制与统计方法 13 4.23高空全月观测数据归档格式文件的制作 14 附录A(规范性)计算公式 15 A.1本站气压(水银气压表) 15 A.2水汽压及相对湿度 15 A.3露点温度及温度露点差 16 A.4厚度及海拔位势高度 17 A.5量得风层 .17 A.6线性插值公式 19 A.7规定等压面间的平均升速 20 A.8平均升速 20 A.9矢量风 20 I QX/T628-2021 A.10观测系统测量位势高度 20 A.11观测系统(雷达)测高反算气压22 A.12相对经纬度偏差 22 A.13相对时间 22 A.14基测检定箱和气压基测值测量设备不在同一海拔高度的气压订正公式23 参考文献 24 Ⅱ QX/T62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河北省气象局、陕西省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荣康、任晓毓、徐磊、刘立辉、白水成、夏元彩、李欣. Ⅲ QX/T628-2021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计算公式. 本文件适用于固定陆地测站基于计算机处理、使用上升气球携带探空仪的雷达、无线电经纬仪、探 空接收机、小球测风类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20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QX/T121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QX/T234气象数据归档格式探空 QX/T418高空气象观测数据格式BUFR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独测风观测only wind-finding observation 只获取高空风资料的观测过程. 3.2 量得风层wind level vary with time 使用高空观测系统获取的气球球坐标仰角、方位、斜距数据计算得到的从地面至高空随时间变化的 风层资料. 3.3 位势高度geopotential height 把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某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来表示的高度. 注:单位为位势米. 3.4 规定等压面standard pressure level 高空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和整理的气压层. 3.5 零度层freezing level 在高空气象观测中观测到大气温度为零度的最低高度层.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7-2021 气象观测元数据 Metadata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7-2021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质量控制 .2 6类别 2 7要素描述 3 8要素信息 .3 附录A(规范性)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信息 4 参考文献 10 I QX/T627-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北京市延 庆区气象局、山东省莒县气象局、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唐山市丰南区气象局、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丽娟、温华洋、郑丽英、伍永学、宋树礼、祁生秀、张志龙、景号然. Ⅱ QX/T627-2021 气象观测元数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观测元数据的基本要求,给出了气象观测元数据的质量控制、类别、要素描述和 要素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观测元数据的采集、整理、汇交、存储、服务和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37一2020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QX/T119一2010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 QX/T485一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QX/T543一2020气象台站元数据 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观测元数据metadata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描述气象观测要素、观测条件、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式等信息的数据. 3.2 气象观测元数据类别class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metadata 对拥有不同属性的气象观测元数据(3.1)种类的描述. 3.3 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element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metadata 构成气象观测元数据类别(3.2)的基本单元. 4基本要求 气象观测元数据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采集:采用人工填报/自动导入方式; b)处理:分为自动质量控制和人工审核两个环节; )汇交:由气象观测台站/气象观测平台向省级、国家级气象观测业务部门逐级汇交; 注:本文件中的“气象观测台站”“气象观测平台”“气象观测”分别简称为“台站”“平台”“观测”. d)保存期限:与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一致; 1 QX/T627-2021 )更新频次: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应用需求和气象观测元数据变化情况确定; f)传输: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 5质量控制 气象观测元数据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格式检查:气象观测元数据的文件结构和内容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约束条件符合附录A 的要求; b)界限值检查: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的值符合附录A的释义范围; )内部一致性检查: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之间具有时间、空间及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d)时变检查: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的变动保持时间的连续性. 6类别 气象观测元数据由10个类别和1个预留类别构成,每一类别至少包含一个气象观测元数据要素. 气象观测元数据类别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气象观测元数据类别 序号 类别中文名称 类别英文名称 释义 01 观测变量 observation variable 观测要索及其基本特征,符合表A.1的要求 02 观测目的 purpose of observation 的主领及调所的装测网络计划. 符合表A.2的要求 03 台站/平台 station/platform 开象测的国定/移动设能及所符合表人3 04 台站/平台环境 station/platform environment 观测场地理条件及周边环境,符合表A.4的要求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 05 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 观测仪器的特性及其观测方法,符合表A.5的要求 servation 06 数据采样 s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6—2021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 Digitization of pressure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utographic records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6-2021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流程 1 5技术要求 .2 附录A(规范性)自记纸图像文件命名规则 6 附录B(规范性)自记迹线数据文件格式 8 附录C(规范性)自记分钟数据文件格式 10 附录D(规范性)自记小时数据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15 I QX/T62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陕西省气象信息 中心、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少平、鞠晓慧、李长军、李亚丽、王凌、张智、刘海燕、王钰、秦莉、谷永利、成晓 裕、李婵、刘焕莉. Ⅱ QX/T626-2021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的流程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及其产品的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18一2020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pressure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utographic recording paper 用于记录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随时间连续变化曲线的专用纸张. 3.2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ressure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utographic record 将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通过扫描形成图像文件后,自动提取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随时间变 化信息以及统计处理获取单位时间其他相关信息的过程. 3.3 定时观测fixed time observation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 3.4 器差值instrument error 定时观测值与同时间自记迹线读数的差值. 3.5 时间记号time mark 在定时观测时,读取自记纸上要素值后在自记纸上划的一短垂线. 4流程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流程,包括自记纸预处理、自记纸图像扫描、迹线数据提取、 数据计算、数据文件生成、数据质量检查及数字化成果数据等步骤,具体流程应符合图1的规定. 1 QX/T626-2021 自记纸预处理 自记纸图像扫描 未通过 图像质量检查 通过 迹线数据提取 数据计算 未通过 数据文件生成 数据质量检查 通过 数字化成果数据 图1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自记纸记录数字化流程 5技术要求 5.1自记纸预处理 自记纸预处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自记纸整理和检查:将装订成册的自记纸拆分为单页,按顺序排放,检查时间是否连续、纸面是 否完整(含记录是否完整、纸张是否残缺),对不完整情况进行登记; b)相关信息的补充完善:补充完善自记纸上缺漏的站名(或区站号)、日期信息,可将自记纸背面 与数字化有关信息标记到自记纸正面空白处. 5.2自记纸图像扫描 扫描自记纸生成图像文件,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应采用彩色方式,在自记纸图像文件的头文件(描述区)中保存图像化设备、软件和参数等数字 化元数据信息; b)扫描图像应清晰、完整、不失真,偏斜角度小于0.5°,横向保存; c)分辨率不应小于200dpi 如清晰度较差时,扫描分辨率宜采用300dpi; d)图像文件应采用压缩格式保存,以不影响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迹线提取为原则选定适当的图 像压缩率; €)自记纸背面与观测记录相关的备注信息,应扫描并生成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5—2021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 管理平台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 系统接入协议 National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release system terminal management platform-Electronic display screen and loudspeaker management system access protocol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5-2021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通信流程 2 6通信协议 3 7安全性要求 .10 附录A(资料性)示例 .11 附录B(规范性)代码表 16 参考文献 18 I QX/T62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江、顾红兵、郑延庆、江楚涛、魏炜. Ⅱ QX/T625-2021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管理平台 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接入协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管理平台之间 的通信流程、通信协议和安全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管理平台, 开展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2907一2016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GB/T34283一2017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平台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GB/T35561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national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release system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设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的实 现面向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多手段广覆盖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来源:GB/T34283—2017 3.3 有修改] 3.2 终端管理平台terminal management platform 管理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的系统. 注:根据终端类型一般宜具有向预警发布终端发送信息、获取预警发布终端发送结果、监控预警发布终端实时状态 的功能. [来源:GB/T34283—2017 3.5 有修改] 3.3 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electronic display screen and loudspeaker management system 厂商自行研发的,用于管理和控制电子显示屏和高音喇叭发布预警信息的系统. 1 QX/T625-2021 3.4 数据包data package 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管理平台之间通信的数据单元.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LMS: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管理系统(Electronic display screen and Loudspeaker Management System) TMP:终端管理平台(Terminal Management Platform)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SSL:安全套接字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 5通信流程 TMP和ELMS间双向通信,请求与应答操作应一一对应,具体通信流程应符合图1的规定.通信 流程包括建立连接、发布预警、控制流程及发布情况和终端状态上报. TMP ELMS 建立连接鉴权 建立连接成功 发布预警信息 应答收到发布预警请求 发起心跳 应答收到心跳 发起暂停、激活、终止等控制请求 应答收到控制请求 发布情况 应答收到 发布情况 司 终端状态上报 应答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4-2021 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Classification of space weather disastrous event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4-2021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应急响应启动等级划分 2 附录A(资料性)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危害程度与应急响应启动等级的对应关系3 参考文献 5 I QX/T62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海娟、毛田、郭建广、刘墨寒. Ⅲ QX/T624-2021 引言 为了高效、规范地做好空间天气灾害的预防和应急保障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空间天气灾害的综合管 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降低灾害性空间天气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技术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空间 天气保障服务水平,根据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监测和预报结果,以统一、量化的标准确定灾害性空间 天气事件应急响应启动等级,为国家气象部门启动相关应急响应预案提供重要依据,特制定本文件. QX/T624-2021 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级气象部门启动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相关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 气象部门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耀斑solar flare 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变亮的活动现象,常伴有增强的电磁辐射和粒子发射. [来源:GB/T31157-2014 2.1] 3.2 太阳软X射线耀斑solar soft X-ray flare 在软X射线波段发生的太阳耀斑现象. [来源:GB/T31157—2014 2.2] 3.3 太阳软X射线耀斑强度intensity of solar soft X-ray flare 地球大气层外,距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太阳软X射线耀斑在1.0×10-1m~8.0×10-1m波段范 围内电磁辐射流量的峰值. 注1:用符号Fx表示,单位为Jm2s1. 注2:1个天文单位=149598000km. [来源:GB/T31157—2014 2.3 有修改] 3.4 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 太阳活动导致地球静止轨道处,能量大于10MeV的质子流强度连续15min达到或超过10pfu的 事件. [来源:GB/T31161—2014 2.2 有修改] 3.5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卫星在地球赤道面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且与地 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圆形轨道. [来源:GB/T31161一2014 2.1,有修改]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0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aircraft-based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2021-05-10发布 2021-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 办公室、湖南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克俊、刘晓璐、马新成、张景红、樊志超、张正国、孙海燕、陈碧辉、余芳、马超、 范思睿、刘志、黄裕文、郑键、田泽彬、任超. Ⅲ QX/T60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的人员、装备、作业实施、信息收集归档和作业效果评估等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有人驾驶的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QX/T505一2019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作业人员 4.1专业技术要求 应具备气象等相关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流程和操作技术. 4.2技能要求 4.2.1设备操作与维护 应具备操作与维护人工影响天气探测、作业、通信、数据传输等机载设备的能力. 4.2.2作业协调 应具备协调联络机组人员、地面指挥中心,适时调整作业方案和播撒方式的能力. 4.2.3宏观记录 应掌握气象观测技能,能记录空中云和降水、气象要素、积冰和颠簸等宏观观测与作业情况. 5作业装备 监测、催化、通信设备和集成系统应符合QX/T505一2019中6.2及7.2规定的相关要求. 1 QX/T602-2021 6作业实施 6.1基本要求 6.1.1作业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 6.1.2作业人员应按照飞行计划和作业方案实施作业. 6.1.3飞行作业应遵守空域管制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6.1.4应保持机载作业、监测、通信等设备工作正常. 6.2监测要求 6.2.1作业实施期间,地基雷达等观测设备应与飞机作业同步观测. 6.2.2机载监测设备应保持连续观测. 6.2.3作业人员应连续进行宏观观测记录. 6.3作业条件 6.3.1冷云催化作业 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a)应满足催化剂成冰的温度要求; b)催化区过冷水含量宜不低于0.01g/m3; c)云体厚度宜不小于2km. 6.3.2暖云催化作业 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a)云中缺乏大云滴; b)云体厚度应不小于1.5km. 6.4催化作业部位 6.4.1冷云催化 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a)使用人工冰核作为催化剂,催化作业环境温度应低于一4℃; b)使用致冷剂作为催化剂,催化作业环境温度应不高于0℃. 6.4.2暖云催化 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a)大颗粒吸湿性催化剂,播入云的中上部; b)小颗粒吸湿性催化剂,播撒在云底上升气流区或云底上方200m~300m处. 6.5催化剂量 应根据云的宏微观条件、催化剂成核率、环境气象条件和飞行参数等综合因素确定. 6.6飞行作业航线设计要求 6.6.1飞行作业航线应依据作业目的设计并与作业层的风向垂直. 2 QX/T602-2021 6.6.2飞行间距应根据飞机性能和空中风速确定. 6.6.3飞行作业高度应与催化剂特性相匹配. 7信息收集归档 7.1信息收集 7.1.1收集机载设备监测和飞行、作业、宏观观测等记录信息. 7.1.2收集地面、探空、卫星、雷达等常规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特种设备观测资料信息. 7.2信息归档 7.2.1每次飞机作业过程结束后,作业信息应及时报上级业务单位和管理部门. 7.2.2每月飞机作业结束后应归档一次,纸质文本和电子文件应保持完整一致,不应有缺项或漏项. 8飞机作业效果评估 8.1作业后应通过物理检验、统计检验或数值模式检验等方式,对当次作业目标云系的云物理宏微观 特征变化和地面降水量人工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8.2应综合分析飞机作业、云降水、水文、粮食、环境和生态等相关信息,开展飞机作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01-2021 气象数据元湿度、降水与蒸发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Humidity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1-2021 气象数据元湿度、降水与蒸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湿度、降水、蒸发数据元的描述方法、编制规则及组成.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服务等环节中对湿度、降水、蒸发数据元的表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534一2020气象数据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X/T534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度humidity 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3.2 降水precipitation 大气中液态或固态水粒子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3.3 蒸发evaporation 液态或固态水转变为水汽的过程.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UFR:气象数据的二进制通用表示格式(Binary Universal Form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mete- orological data) GRIB:气象数据的格点化二进制格式(GRIdded Binary) 5总体要求 湿度、降水、蒸发数据元描述方法和编制规则应符合QX/T534一2020中第5、6、7章的规定. 6数据元组成 湿度、降水、蒸发数据元的类型码为13,主要包括32个数据元,索引应符合表1的规定,内容和属性 1 QX/T601-2021 符合附录A的规定,特征值取值符合附录B的规定,代码含义符合附录C的规定. 表1湿度、降水、蒸发数据元索引 序号 中文名称 编码 简称 内容和属性 1 比湿 13001 SHU 符合A.1 2 混合比 13002 MHU 符合A.2 3 相对湿度 13003 RHU 符合A.3 水汽压 13004 VAP 符合A.4 水汽密度 13005 VAD 符合A.5 6 最小相对湿度 13007 RHUMIN 符合A.6 7 最大相对湿度 13008 RHUMAX 符合A.7 8 降水量 13011 PRE 符合A.8 9 雪深 13013 GSSD 符合A.9 10 水汽总量 13016 PREW 符合A.10 11 蒸散 13031 EVPT 符合A.11 12 蒸发量 13033 EVP 符合A.12 13 降水强度 13055 PREI 符合A.13 14 云光学厚度 13093 COT 符合A.14 15 雪压 13195 GSSP 符合A.15 16 蒸发水位 13196 EVPWL 符合A.16 17 降水粒子数 13206 RDC 符合A.17 18 最大降水量 13302 PREMAX 符合A.18 19 最小降水量 13303 PREMIN 符合A.19 20 面降水量 13304 PREA 符合A.20 21 降水概率 13305 PREP 符合A.21 22 降水量距平 13306 PREANOM 符合A.22 23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3307 PREAP 符合A.23 24 降雨量等级 13308 RAG 符合A.24 25 降雪量等级 13309 SNG 符合A.25 26 最大雪压 13331 GSSPMAX 符合A.26 27 最大雪深 13334 GSSDMAX 符合A.27 28 小型蒸发量 13341 EVPS 符合A.28 29 大型蒸发量 13342 EVPB 符合A.29 30 最大蒸发量 13343 EVPMAX 符合A.30 31 可能蒸发量 13348 EVPPR 符合A.31 32 可能蒸散 13349 EVPTPR 符合A.32 2 QX/T601-2021 附录A (规范性) 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A.1比湿 中文名称:比湿. 编码:13001. 同义编码:BUFR:013001 GRIB:000.001.000. 英文名称:Specific humidity. 简称:SHU. 版本:V1.0. 定义: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 关系:无.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gkgi kgkg-. 数据精度:10E-2 10E-5.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当计量单位为gkg-1时,数据精度是10E-2;当...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00-2021 气象数据元温度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Temperature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00-2021 气象数据元温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温度数据元的描述方法、编制规则及组成.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服务等环节中对温度数据元的表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534一2020气象数据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X/T534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度temperature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UFR:气象数据的二进制通用表示格式(Binary Universal Form for Representation of meteoro- logical data) GRIB:气象数据的格点化二进制格式(GRIdded Binary) 5总体要求 温度数据元描述方法和编制规则应符合QX/T534一2020中第5、6、7章的规定. 6数据元组成 温度数据元的类型码为12,包括30个数据元,索引应符合表1的规定,内容和属性符合附录A的 规定,特征值取值说明符合附录B的规定. 1 QX/T600—2021 表1温度数据元索引 序号 中文名称 编码 简称 内容和属性 1 气温 12001 TEM 符合A.1 2 湿球温度 12002 WBT 符合A.2 3 露点温度 12003 DPT 符合A.3 4 虚温 12007 VTEM 符合A.4 5 最高气温 12011 TMAX 符合A.5 6 最低气温 12012 TMIN 符合A.6 7 土壤温度 12030 STEM 符合A.7 8 变温 12049 TEMCSP 符合A.8 9 温度标准差 12051 SDT 符合A.9 10 等效黑体温度 12062 EBBT 符合A.10 11 亮度温度 12063 BTEM 符合A.11 12 观测设备温度 12064 ITEM 符合A.12 13 亮温标准差 12065 SDBT 符合A.13 14 地表温度 12120 GTEM 符合A.14 15 地表最高温度 12311 GTMAX 符合A.15 16 地表最低温度 12121 GTMIN 符合A.16 17 路面温度 12128 RST 符合A.17 18 路基温度 12129 RSST 符合A.18 19 温度露点差 12301 DDPT 符合A.19 20 气温日较差 12303 MTEM 符合A.20 21 气温年较差 12306 YTEM 符合A.21 22 草面(雪面)温度 12314 GSTEM 符合A.22 23 草面(雪面)最高温度 12315 GSTMAX 符合A.23 24 草面(雪面)最低温度 12316 GSTMIN 符合A.24 25 体感温度 12332 ATEM 符合A.25 26 冠层温度 12333 CTEM 符合A.26 27 气温距平 12337 ANTEM 符合A.27 28 采暖度日 12610 HDD 符合A.28 29 制冷度日 12611 CDD 符合A.29 30 积温 12700 ACTEM 符合A.30 2 QX/T600-2021 附录A (规范性) 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A.1气温 中文名称:气温. 编码:12001. 同义编码:BUFR:012001 BUFR:012023 BUFR:012101 GRIB:000.000.000. 英文名称:Air temperature. 简称:TEM. 版本:V1.0. 定义: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关系:无.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K. 数据精度:10E0 10E-1 10E-2.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计量单位为℃时,数据精度可使用10E0、10E-1;计量单位为K时,数据精度可使用10E-1、 10E-2. A.2湿球温度 中文名称:湿球温度. 编码:12002. 同义编码:BUFR:012002 BUFR:012102 GRIB:000.000.027. 英文名称:Wet-bulb temperature. 简称:WBT. 版本:V1.0. 定义:暴露于空气中而又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湿球温度表上所读取的数值. 关系:无. 数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33—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2013 代替QX/T6-2001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 Model and nomenclature methods for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仪器命名 1 5型号组成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象仪器类别、组别、列别代号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气象仪器型号示例 15 QX/T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6一2001《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与QX/T6一2001相比,在标准的结构与 产品分类方法上基本一致,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一删除了“命名的程序”的规定(见2001版4.3); —一修改了气象仪器类别、组别和列别的部分内容(见附录A).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展、刘文芝、李伟、沙奕卓、丁海芳、王明蕊、陈曦. 本标准代替了QX/T6一2001.该标准只在2001年发布过一次. Ⅱ QX/T6-2013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仪器(以下简称“仪器”)型号与命名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8气象仪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仪器命名 4.1命名原则 命名时应遵循的原则: )简单、准确、合理、统一,并适当兼顾沿用习惯; b)反映仪器的功能及主要特征,必要时也可以加应用范围; )仪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不适宜用型号命名时,可在名称中表达出来; d)仪器名称与仪器型号应互相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仪器全称,反映仪器的主要用途和特征; e)仪器名称的选用与确定应符合QX/T8和本标准的规定. 4.2名称组成 4.2.1仪器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a)引导要素:表示仪器的所属领域、特征、结构特点等; b)主体要素:表示仪器的类(组)别测量要素; c)补充要素:表示仪器的不同性能和复杂程度等. 示例: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仪. 地面气象——引导要索; 综合观测—一主体要素; 仪——补充要素. 4.2.2仪器的名称在不需要引导要素时,可以省略. 示例:温度计. 温度——主体要素; 计——补充要素. 1 QX/T6-2013 5型号组成 5.1型号结构 仪器型号结构框图见图1. × X 改型代号 分隔符 型别代号 FRES8 列别代号 组别代号 类别代号 图1仪器型号结构框图 5.2型号内容 仪器的型 号由类别代号、组别代号、列别代号、型别代号分隔符和改型代号组成: a)类别 校仪器的应用领域及测量方式划分; b)组别 按仪器对气象要素测量的对象划分; c)列别 按仪器的原理、结构等特征划分; d)型别 按仪器定型的先后顺序划分: c)分隔 f)改型仪器在基型不变的情况下,对局部改变设计的次数. 5.3代号 5.3.1仪器的类别组别和列别的代号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3.2本标准未给出类别、组别和列别代号的,可按下列方法选取代号 a) 在其名称中选择个汉字作为关键字,将该关键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作为代号; b) 当选取的字母与其他类别代号(或同类别的其他组别代号或同组别的其他列别代号)重复时, 则选用该关键字的子个汉语拼音字母作为代号,如再有重复则选用第三个汉语拼音字母作 为代号,依次类推.如选用的关键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重复时,应另外选取关键字. 5.3.3型别代号和改型代号均由阿拉伯数字及其顺序:1、2、34、5组成;仪器没有改型时,改型代 号应省略. 5.4分隔符 5.4.1型别代号和改型代号之间加分隔符:“一”. 5.4.2没有改型号时,省略分隔符. 5.5应用示例 仪器型号示例参见附录B.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9-2021 气象数据元高度与气压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Height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9—2021 气象数据元高度与气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度与气压数据元的描述方法、编制规则及组成.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服务等环节中对高度与气压数据元的表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534一2020气象数据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X/T534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度height 某点向上沿一条垂直于参照测量面的垂线到该参照测量面的距离. 注:低于参照面的高度为负值. [来源:GB/T17694—2009 B.236 有修改] 3.2 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 大气的压强. 注:单位为百帕(hPa). [来源:GB/T35225-2017 3.1]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UFR:气象数据的二进制通用表示格式(Binary Universal Form for Representation of meteoro- logical data) GRIB:气象数据的格点化二进制格式(GRIdded Binary) 5总体要求 高度与气压数据元描述方法和编制规则应符合QX/T534一2020中第5、6、7章的规定. 1 QX/T599-2021 附录A (规范性) 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A.1高度 中文名称:高度. 编码:10002. 同义编码:BUFR:010002 BUFR:010007 GRIB:000.003.006. 英文名称:Height. 简称:HGT. 版本:V1.0. 定义:某点向上沿一条垂直于参照测量面的垂线到该参照测量面的距离. 关系:无.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m. 数据精度:10E-1 10E0.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无. A.2气压 中文名称:气压. 编码:10004. 同义编码:BUFR:010004 GRIB:000.003.000. 英文名称:Atmospheric pressure.. 简称:PRS. 版本:V1.0. 定义:大气的压强. 关系:无.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hPa Pa. 数据精度:10E-1 10E1.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在地面观测业务中称为“本站气压”.计量单位为hPa时,数据精度为10E-1;计量单位为Pa 时,数据精度为10E1. A.3位势高度 中文名称:位势高度. 3 QX/T599-2021 编码:10009. 同义编码:BUFR:010009 GRIB:000.003.005. 英文名称:Geopotential height. 简称:GPH. 版本:V1.0. 定义:在重力场中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海平面所具有的位能所表征的高度. 关系:无.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gpm. 数据精度:10E-1 10E0.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无. A.4最低海平面气压 中文名称:最低海平面气压. 编码:10010. 同义编码:BUFR:010010. 英文名称:Minimum sea-level pressure.. 简称:SLPMIN. 版本:V1.0. 定义:给定时间段给定空间范围内的海平面气压最低值. 关系:derive-from10051. 数据类型:数值型. 计量单位:hPa Pa. 数据精度:10E-1 10E1. 特征值:999999 999998 999996. 提交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状态:标准. 备注:计量单位为hPa时,数据精度为10E-1;计量单位为Pa时,数据精度为10E1. 注:根据QX/T534一2020中6.5,derive-from为派生关系,“derive-from10051”表示本数据元由数据元10051派生 而来. A.5最高海平面气压 中文名称:最高海平面气压. 编码:10011. 同义编码:BUFR:010011. 英文名称:Maximum sea-level pre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8-2021 桑拿天气等级 Sauna weather grade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8-2021 桑拿天气等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桑拿天气的判定、等级划分和指数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桑拿天气的监测、预报与评估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桑拿天气sauna weather 桑拿天 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给人们感觉类似蒸桑拿的闷热天气. 3.2 桑拿天气指数sauna weather index 表征桑拿天气强度的指标. 4桑拿天气判定 桑拿天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0℃(1区)或者大于或等于33.5℃(2区); b)日平均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60%; c)日最大风力小于或等于3级. 注:1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 2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香港、澳门、台湾. 5等级划分 5.1按照桑拿天气指数1,将桑拿天气划分为3级:桑拿天(Ⅲ级)、较强桑拿天(Ⅱ级)、强桑拿天(1 级),桑拿天气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等级划分指数应按照第6章给出的方法进行计算. 5.2桑拿天气强度的分级,是根据常年桑拿天指数1的取值按百分位法进行划分,以60%、90% 的两个百分位数值作为阙值. 1 QX/T598-2021 表1桑拿天气等级划分 等级 指数 桑拿天(Ⅲ级) 1<0.85 较强桑拿天(Ⅱ级) 0.85≤1<1.03 强桑拿天(I级) 1≥1.03 6指数计算方法 选取气温和相对湿度两个因子作为桑拿天气强弱的评定因子,指数1按照公式(1)计算. I=ITIR (1) 式中: I—桑拿天气指数; 1T—一气温指数,按公式(2)计算; Ik——相对湿度指数,按公式(3)计算. T-T(1- It=3 T-T门 LTma-Tmi Tda-Ti (2) 式中: Tm—日最高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Tm——取值为32℃(1区)或33.5℃(2区); Tm—常年桑拿天气的日最高气温极大值,单位为摄氏度(℃); T一日气温差(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差值),单位为摄氏度(℃); T—常年桑拿天的日气温差极小值,单位为摄氏度(℃); T山—常年桑拿天的日气温差极大值、极小值,单位为摄氏度(℃). R-R IR-R.-R: (3) 式中: R平均相对湿度,以百分比表示(%); R;——取值为60%; R.—常年桑拿天日平均相对湿度极大值,以百分比表示(%). 注:这里的“常年”通常指气候上常用的标准期,为最近的三个连续整年代.如,2011一2020年所使用的常年为 1981-2010年. 2 QX/T598-2021 参考文献 [1]张志薇.基于舒适度研究的中国大陆健康气候评估[D].兰州:兰州大学,2014:161 [2]刘梅,于波,姚克敏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J门.气象科技,2002 30(1): 11-14 [3]吕伟林.体感温度及其计算方法[J].北京气象,1997(4):23-25 [4]孙凤华.“体感”温度计算方法[].气象科技,2002 30(5):282-283 [5]李宁,徐永明,何苗,等.基于遥感的北京市体感温度指数反演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8, 27(6):1113-1121 [6]孔锋.透视中国不同强度桑拿天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1961一2017年)[J].灾害学,2019 34 (3):85-92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7-2021 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of regional drought process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7-2021 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确定方法、评估指标和等级划分.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旱过程drought process 某一区域范围内持续一定时间的干旱. 注:可用于气象干早、农业干早和水文干早等. 3.2 干旱指数drought index 反映干早程度的指标. 注:不同类型的干早可以采用不同的干早指数来表征. 3.3 干旱等级drought grade 描述干旱强度的级别. 注:一般分为轻早、中早、重早和特早四个等级.气象干旱等级的判定可参考GB/T20481一2017. 3.4 累积干旱强度cumulative drought intensity 表征干旱强度与持续时间的综合指标. 3.5 干旱过程强度intensity of drought process 反映干旱过程持续时间、影响面积和干旱强度的综合指标. 4单站干旱过程监测方法 4.1干旱过程的确定 4.1.1当某站连续15天及以上出现轻旱及以上等级干旱,且至少有一天干旱等级达到中旱及以上,则 确定为发生一次干旱过程. 4.1.2干早过程时段内第一次出现轻早的日期,为干旱过程开始日. 4.1.3干早过程发生后,当连续5天干早等级为无早或偏湿时,则干早过程结束,干早过程结束前最后 1 QX/T597-2021 一天干旱等级为轻旱或以上的日期为干旱过程结束日. 4.1.4某站干旱过程开始日到结束日(含结束日)的总天数为某站干旱过程日数. 4.2干旱过程强度 4.2.1累积干旱强度 累积干旱强度反映了干旱指数强度与持续时间的综合,按公式(1)计算: S(n)=n-1 (1) 1 式中: S(n)一某站干旱持续n天的累积干旱强度; ”—一某站干旱持续天数; a——权重系数,一般取0.5~1.0,宜取0.5; I:一一第i天干旱指数的绝对值,1≤≤n 轻旱以下等级的干旱指数记为0. 4.2.2干旱过程强度 通过滑动干旱过程内持续干旱天数计算累积干早强度,取干早过程内最强累积干旱强度作为单站 干旱过程强度(Z ) 按公式(2)计算: Z =max- mn一i.(S(n)) (2) 式中: max=1.mn=1.e()一—通过不断滑动比较寻找某时段内干旱日k(1≤k≤m) n(1≤n≤k)天累积干旱 强度的最大值; m ——单站干旱过程总天数; S(n) 一—干早持续(1≤n≤m)天的累积干早强度,按公式(1)计算. 5固定区域干旱过程监测方法 5.1监测区域 针对某相似气候地区或省(市)级行政区等固定区域范围,宜通过区域内站点平均干旱强度来判断 干旱过程. 5.2区域日干旱强度 当某日监测区域内站点平均干早强度的等级达轻早及以上,且至少有一站干旱等级达到中早以上, 则认为该日发生区域干旱.区域日干旱强度1:按公式(3)计算: Id= (3) 下台 式中: k——区域内总站数; j一一区域内干旱等级达轻旱及以上的站点数; I;一一区域内干旱等级达轻旱及以上的第个站点的干旱指数. 5.3干旱过程的确定 5.3.1当区域日干早强度的等级达到轻早及以上,且连续15天及以上,至少有一日达中早及以上等 2 QX/T597-2021 级,则确定发生一次区域干早过程. 5.3.2区域性干旱过程时段内第一次出现轻旱的日期,为区域干旱开始日. 5.3.3干早过程发生后,当连续5天出现区域日干早等级为无旱时,则确定区域干旱过程结束,干早过 程结束前最后一天区域日干旱等级达轻早及以上的日期为区域干早结束日. 5.3.4区域性干早过程开始日到结束日(含结束日)的总天数为区域干旱过程日数. 5.4区域干旱过程强度 5.4.1区域累积干旱强度 区域累积干旱强度是区域日干早强度与持续时间的综合,按公式(4)计算: D(n)=nl I() (4) 式中: D(n)一区域累积干旱强度; ”—区域干早过程日数; 1()—一区域干旱过程内第天的区域日干早强度的绝对值,按公式(3)计算; a——权重系数,一般取0.5~1.0,宜取0.5. 5.4.2区域干旱过程强度 通过滑动区域干旱过程内持续干旱天数计算区域累积干旱强度,取区域干旱过程内最强累积干旱 强度作为区域干旱过程强度(Z) 按公式(5)计算: Z=...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6-2021 气候资源评价滨海旅游度假 Climate resource assessment-Coastal holiday cities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6-2021 气候资源评价滨海旅游度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旅游度假气候适宜性评价内容,描述了滨海旅游度假气候适宜性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滨海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海洋表面海水温度的数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 [来源:GB/T33666—2017 2.1] 3.2 海温舒适度fortability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描述人体对环境海面温度感受的指标. 3.3 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描述人体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综合感受的指数. [来源:GB/T279632011 2.7] 3.4 风效指数wind chill index 描述人体对风、温度和日照综合感受的指数. [来源:GB/T27963—2011 2.8] 3.5 气候舒适度climatic fortability 健康人群在无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装备和设施情况下对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气候因子感觉 的适宜程度. [来源:GB/T27963—2011 2.6] 3.6 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ical normal 气候态 常年值 QX/T596-2021 最近连续3个整年代的气象要素平均值. 注: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0)的相关规定,每个年代更新一次,即2011年一2020年期间,采用1981年一2010年的 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依次类推. [来源:QX/T5412020 2.2] 3.7 长期平均值period average 为期至少10年的时段计算出的气候资料平均值. 4评价方法 4.1气候舒适度评价 4.1.1以县(市)为地域单位,以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或参证气象站)作为该站所在县(市)代表站:以旬 为时间单位;选取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气候平均值为评价指标,应按附录A中的A.1和A.2计算相 应的评价指标. 4.1.2当两种指数不一致时,冬半年使用风效指数,夏半年使用温湿指数.评价时段平均风速大于 3m/s的地区使用风效指数. 4.1.3应按表1进行气候舒适度评价. 表1气候舒适度评价 气候舒适度评价 温湿指数(I) 风效指数(K) 健康人群感觉描述 寒冷 I≤14.0 K≤-400 很冷,不舒服 冷 14.0<1≤16.9 -400<K≤-300 偏冷,较不舒服 舒适 17.0<1≤25.4 -299<K≤-100 舒适 热 25.5<1≤27.5 -9927.5 K>-10 闷热难受,不舒服 4.2海滨浴场舒适度评价 4.2.1以县(市)为地域单位,以该县(市)海滨浴场观测点或海温格点数据临近格点站为代表站;以旬 为时间单位;以海温的气候平均值或长期平均值为评价指标. 4.2.2应按表2进行海滨浴场舒适度评价. 表2海滨浴场舒适度等级 海温 海滨浴场舒适度等级 健康人群感觉描述 T/℃ 冷 T≤17.0 冷 微冷 17.0<T≤20.0 微冷 微凉 20.0<T≤23.0 微凉,较舒适 舒适 23.026.0 很舒适 2 QX/T596-2021 5评价内容 5.1滨海气候胜地 5.1.1以县(市)为地域单位,以年为时间单位,以气候舒适度为舒适、海滨浴场舒适度为舒适或很舒适 的旬个数气候平均值为评价指标. 5.1.2气候舒适度或海滨浴场舒适度为舒适、很舒适的旬个数达到9个及以上的为滨海气候胜地. 5.1.3应按表3进行滨海气候胜地评价. 表3滨海气候胜地评价 气候舒适旬个数 海滨浴场舒适旬个数 评价 个 个 ≥9 ≥9 滨海优质气候胜地 ≥9(二者之一) 滨海气侯胜地 5.2滨海最佳度假期 5.2.1以县(市)为地域单位,以旬为时间单位,以气候舒适度和海滨浴场舒适度的气候平均值为评价 指标. 5.2.2当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热且海温舒适度为微凉、舒适、很舒适时,该旬为滨海最佳度假期. 5.2.3附录B给出了大连、青岛、杭州、厦门和海口的最佳度假期. 3 QX/T596-2021 附录A (规范性) 统计方法 A.1温湿指数计算方法 按公式(A.1)计算温湿指数. I=T-0.55X(1-RH)X(T-14.4) (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5-2021 气候指数 高温 Climate index-High temperature 2021-05-10发布 2021-09-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5-2021 4.3单站月高温气候指数 单站月高温气候指数为单站日高温气候指数月平均值的无量纲化值,按公式(2)计算. X-X min X100 Im=Xmax一Xmin (2) 式中: Im—单站月高温气候指数; X—单站某月平均高温气候指数,按公式(3)计算; Xmin一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X最小值; X—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Ⅹ最大值. I(i) X= i-1 (3) na 式中: n——某月总日数; I()—一某月第i日的单站日高温气候指数. 4.4单站年高温气候指数 单站年高温气候指数为某年单站各月高温气候指数累计值的无量纲化值,按公式(4)计算. Y-Y min X100 Iy =Ymax-Y min (4) 式中: I —单站年高温气候指数; Y—一某年单站各月高温气候指数累计值,按公式(5)计算; Ymin一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Y值的最小值; Ymx—一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Y值的最大值. 12 Y= Im(j) (5) j-l 式中: Im(j)一一某年第j月的单站月高温气候指数. 4.5全国月高温气候指数 全国月高温气候指数为某月全国站点的月高温气候指数累计值的无量纲化值,按公式(6) 计算. W-Wsin Im=Wmx一Wmin -×100 (6) 式中: Im—全国月高温气候指数; W一某月全国站点的月高温气候指数累计值,按公式(7)计算; w—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月份的W的最小值; Wmx——最近三个整年代的全国月份的W的最大值. N W= Im(k) (7) -1 式中: 2 QX/T595-2021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Z] 2016 [4]LU Er ZHAO Wei ZOU Xukai et al.Temporal-spatial monitoring of an extreme precipita- tion event:Determining simultaneously the time period it lasts and the geographic region it affects [J].Journal of Climate 2017 30:6123-6132 [5]WANG Yujie SONG Lianchun YE Dianxiu et al.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climate risk index for China [J].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8 32(6):937-949 4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round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observation 2020-12-29发布 2021-04-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北省防雷中心、黑龙江 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 技术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晨辉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限公司、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 有限责任公司、漳州市气象局、江苏云脉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金全、朱彪、曾颖婷、肖再励、王学良、吕东波、刘晓东、陈华晖、李萍、林彬彬、 张恬、吴海荣、徐明、叶文军、朱传林、张春龙、杨悦新、朱浩、严碧武、陈青娇、刘冰、张磊、王惠君. Ⅲ QX/T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大气电场观测的观测内容、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场地与安装、数据记录与传输及 维护与检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大气电场的自动观测和资料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电场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存在于大气中与带电物质产生电力相互作用的物理场. 注:用表征大气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电场强度来描述,方向垂直向下的大气电场规定为正电场,方向垂直向上的大气 电场规定为负电场. 3.2 地面大气电场ground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大气中带电物质相互作用在地面产生的合成电场. 3.3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标示值和按参考标准的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该术语用于“不确定度”方式. 注2:原则上,标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校准图表示. [GB/T2900.772008 定义311-01-09] 4观测内容 4.1观测内容包括地面大气电场的采样值、分钟平均值、分钟内电场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电场方 向、变化率及对应时间. 4.2观测流程包括数据采样、数据处理、数据记录和数据传输. 5观测方法 观测设备利用置于电场中的导体(定子)上产生感应电荷的原理来测量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和方向. 1 QX/T594-2020 6.3功能要求 6.3.1观测设备电源供电宜优先采用工频交流电源,应支持直流电源供电,供电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 4793.1的要求. 6.3.2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应具备远程智能监控管理和异常告警功能. 6.3.3观测设备应能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系统复位、参数配置等功能. 7场地和安装 7.1场地 7.1.1安装场地应选择在无遮挡以及周边空旷的室外地带(或楼顶屋面的中间位置),观测设备的安装 点与最近遮挡物的距离宜大于观测设备探头感应面与最近遮挡物高度差的2倍. 7.1.2观测设备不宜安装在下列场所.当有特殊需求,观测设备安装在下列场所时,观测设备厂家应 采取有效措施及现场对比观测试验,制定数据订正方案,保障观测数据质量: —陡坡、洼地等场所; 一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高(或低)压线路可能对观测数据有影响的场所; ——电磁环境干扰严重、局地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场所. 7.2安装 7.2.1观测设备基础底座的安装应稳固,探头感应面应保持水平. 7.2.2观测设备的探头感应面与地面高度的间距应为1.5m 设备各金属构件之间应保持可靠的电气 连通,且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7.2.3观测设备宜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域内,且应设置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7.2.4当观测设备的安装环境处于高盐雾的沿海或海岛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7.2.5当观测设备独立安装时,其周围应设置警示牌,或采取围栏的方式加以隔离.围栏尺寸宜采用 4m×4m 高度宜为0.8m 材质应采用绝缘抗静电感应材料,且不应采用尖端立柱. 7.2.6当观测设备安装在屋面时,应考虑建筑物高度对大气电场观测数据的影响,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X/T593-2020 气候资源评价通用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候资源评价的通用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气候资源评价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一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一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一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27963一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GB/T34814一2017草地气象监测评价方法 GB36600一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候资源climatic resource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活动提供可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的总称. 注:包括太阳能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生态气候资源和风资源. 3.2 农业气候资源agroclimatic resource 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资源. 3.3 旅游气候资源tourism climatic resource 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观赏功能或激发旅游动机功能的气候资源. 3.4 宜居气候资源livable climatic resource 直接或间接影响某地居住适宜性的气候资源. 3.5 气候生态环境clim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要素,包括大气环境、生物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 1 QX/T593-2020 4通用指标 4.1气温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如年、季、月等,下同)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以气候平均值、距 平值、极值和某阈值出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2气温日较差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气温日较差,以气候平均值、距平值、极值和某值出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3积温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积温,以气候平均值、距平值、极值和某阔值出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4降水量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累积降水量,以气候平均值、距平百分率、极值和某阈值出现概率等指标 表示. 4.5日照时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累积日照时数,以气候平均值、距平百分率、极值和某阈值出现概率等指标 表示. 4.6相对湿度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平均相对湿度,以气候平均值、距平值、极值和某阀值出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7风速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平均风速,以气候平均值、距平值、极值和某阈值出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8气压比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的平均大气压与标准大气压的比值,以气候平均值、距平值、极值和某阈值出 现概率等指标表示. 4.9台风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发布台风蓝色及以上等级预警信号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0暴雨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24h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mm或者12h降雨量大于或等于30mm的天 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1暴雪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24h降雪量大于或等于10mm或者12h降雪量大于或等于6mm的天 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2 QX/T593-2020 4.12大风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2m/s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3沙尘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发生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4低温日数 评价区域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平均温度持续低于常年同期平均温度,造成农作物减产 或品质、效益降低的气象灾害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5高温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6气象干旱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人而造成地表水 分短缺的现象发生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7霜冻日数 评价区域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低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气象灾害发生的天数, 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8冰冻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过冷水滴、雾滴或湿雪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现象发生的 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19大雾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使水平 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天气现象发生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20霾日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自然日内霾现象持续6h及以上的天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21龙卷次数 评价区域在给定时段内,龙卷发生的次数,以气候平均值表示. 4.22舒适温度日数 评价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92-2020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柑橘 Assessment for climat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Citrus 2020-12-29发布 2021-04-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592-2020 5评价方法 5.1评价模型 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模型见式(1): = ∑aM (1) 式中: IQ一一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指数; a;一一第i个气候品质指标的权重系数,a1~4分别为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最长持续天数、 6月下旬一10月下旬累计日照时数、9月下旬一10月下旬气温日较差的平均值、4月下 旬一10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9月一10月累计降水量的权重系数,宜分别取 0.10 0.20 0.25 0.20 0.25; M —第i个气候品质指标的分级赋值. 5.2评价指标 5.2.1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由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最长持续天数、6月下旬一10月下旬累计 日照时数、9月下旬一10月下旬气温日较差的平均值、4月下旬一10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0℃活动积 温和9月一10月累计降水量组成. 5.2.2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的分级赋值见表1. 表1评价指标分级赋值 全年日最高气温 6月下旬一10月 9月下旬一10月 4月下旬一10月下旬 9月一10月累计 M ≥35℃的最长 下旬累计日照 下旬气温日较差 日平均气温≥10℃ 降水量(R) 赋值 持续天数(D)1 时数(S)2 的平均值(△T)3 活动积温(A)1 mm h ℃ ℃d 3 D≤5 S≥850 △T≥7.0 A≥4680 240<R<340 200≤R≤240 2 5<D≤8 770<S<850 6.0≤△T<7.0 4500≤A<4680 或340≤R≤490 150≤R<200或 1 8<D≤10 600<S≤770 5.0≤4T<6.0 4000≤A<4500 49010 S≤600 △T<5.0 A<4000 R600 6等级划分 按柑橘气候品质评价指数,将柑橘气候品质划分为:特优、优、良、一般4个等级.等级划分与评价 指数见表2.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