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358-2016 增雨防雹高炮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8-2016 增雨防雹高炮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artilery system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8-2016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组成与分类 1 3技术要求 .1 I QX/T35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文、刘伟、王广河、苏正军、张小培、卢怡. Ⅱ QX/T358-2016 增雨防雹高炮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增雨防雹高炮系统的组成与分类,以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增雨防雹高炮系统的设计、研发、定型、生产、验收和使用. 2组成与分类 增雨防雹高炮系统由增雨防雹高炮(以下简称高炮)和增雨防雹炮弹(以下简称炮弹)两部分组成, 其类别主要有37mm增雨防雹高炮系统和57mm增雨防雹高炮系统两类. 3技术要求 3.1高炮 3.1.1高炮高低射界应为45°~85°. 3.1.2高炮方向射界应为0~360°. 3.1.3作业后高炮垂直方向的仰角偏差应不大于士0.5°. 3.1.4高炮的适用海拔高度应不小于4500m. 3.1.5高炮的适用温度范围应为一20℃~50℃. 3.1.6高炮应具有遥控发射功能. 3.1.7高炮应易于操作并具有连发功能. 3.1.8高炮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条维码标识. 3.1.9高炮的外表面应清洁、完好,标识应清晰可辨. 3.2炮弹 3.2.1炮弹的标识应清晰可辨,外表面应清洁、完好. 3.2.2炮弹的有效作用高度应为2000m~8000m. 3.2.3炮弹最大射高(仰角为85°时): —37mm炮弹应不小于6700m; 一57mm炮弹应不小于8500m. 3.2.4单发炮弹弹丸最大破片分三级: ——A级应小于或等于5g; ——B级应小于或等于10g; —C级应小于或等于14g. 3.2.5炮弹引信瞎火率为: ——37mm炮弹A级小于或等于1/10000;B级小于或等于1/1000;C级小于或等于3/1000. —57mm炮弹小于或等于1/10000. 3.2.6炮弹应具有元余保险,应至少包括两个独立保险件,其中每一个都应能防止引信意外解除保险, 启动这至少两个保险件的激励应从不同的环境获得. 1 QX/T358-2016 3.2.7炮弹应采用具有延期解除保险功能的隔爆型引信. 3.2.8炮弹引信的无损落高应不小于1.5m. 3.2.9带包装的全弹安全落高应不小于4.5m. 3.2.10炮弹的催化剂成核率(试验室内,一10℃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1011个每克. 3.2.11炮弹适用海拔高度范围应不小于4500m. 3.2.12炮弹适用温度范围应为一20℃~50℃. 3.2.13炮弹使用有效期限应不小于5年. 3.2.14炮弹应具有符合规定的条维码标识. 2 ...
QX/T 357-2016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7-2016 代替QX332005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hydrogen operation safety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7-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通用要求 2 4.1特种设备 4.2电气和热工控制 2 4.3给水排水和消防 3 4.4采暖与通风 3 4.5管道 3 4.6防雷与接地 ....4 4.7仪表 4 4.8报警装置 4 4.9氢(氧)纯度分析 4 5储氢瓶 .4 5.1一般要求 5.2充装 .5 5.3运输 5.4储存 5 5.5使用 5 6水电解制氢 .6 6.1一般要求 6 6.2制氢作业 6 6.3应急处理 .6 7化学制氢 7 7.1一般要求 7.2制氢作业 7.3原料运输和储存 7.4制氢筒的运输和储存 8气球充氢 7 9事故预防 .8 9.1一般要求 .8 9.2氢气作业人员 8 9.3氢气作业紧急情况处置 I QX/T35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33一2005《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与QX33一2005相比,在标准结构 上保持基本一致,除编辑性修改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删除了3.2 3.4 3.5 3.10 3.11 3.12 3.14 3.15 3.17 3.18, 3.20 3.21 3.22 3.23(2005版第3章); —增加了仪表要求的内容(见4.7); 一一增加了气球充氢的技术要求(见第8章); ——增加了无人站自动充放球装置的技术要求(见8.9); 一修改了事故预防措施,增加了氢气作业紧急情况处置(见9.3).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中国气象局工程咨询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 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景云、孙宜军、李峰、侯柳、潘正林、梁如意、韩磊、郭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33—2005. Ⅲ QX/T357-2016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业务氢气作业中所涉及的储氢瓶、水电解制氢、化学制氢、气球充灌的安全技术 要求及事故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包括氢气生产、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及其作业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2一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GB150.3一2011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150.4一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4962一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GB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14194一2006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 GB16918气瓶用爆破片技术条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9一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7一2005氢气站设计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氢气作业hydrogen operation 氢气的生产、充装、运输、储存、使用等操作过程. 3.2 氢气站hydrogen station 采用相关工艺(如水电解法、化学法)制取氢气所需的制氢设施、灌充设施、压缩和储存设施、辅助设 施及其建筑物、构筑物或场所的统称. 1 QX/T357-2016 3.3 制氢室room for producing hydrogen 安装有水电解制氢主机或化学制氢装置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统称. 3.4 水电解制氢装置hydrogen-producing device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以水为原料,由制氢主机、整流控制器、储氢装置、氢分析仪、加水泵和水箱等制取氢气设备的统称. 3.5 制氢主机hydro...
QX/T 355-2016 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5-2016 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 Grades of meteorological risk of wire icing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5-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电线积冰类型和气象风险等级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全国电线积冰类型区分布图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准冰厚计算公式 4 参考文献 5 I QX/T35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宏敏、张洪玲、徐永清、刘春生、魏磊、姚俊英. Ⅲ QX/T355-2016 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电线积冰出现时的气象条件,规定了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及其划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线积冰风险评估,也可为电线积冰的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电线积冰wire icing 雨淞、雾淞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 注:附着在导线上的霜、干雪花和黏附的雨滴,因气温下降至零下而冻结少量的冰,均不作为电线积冰. [QX/T59一2007,定义3.1] 2.2 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 气温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单位为摄氏度(℃). [QX/T50一2007,定义3.1] 2.3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QX/T50一2007,定义3.5] 2.4 平均风速average velocity 在给定时段内风速的平均值. 注:单位为米每秒(m/s). [QX/T51一2007,定义3.6] 2.5 雾淞rime 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 2.6 雨淞glaze 过冷却雨滴碰到温度较低(0~一3℃)的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 2.7 标准冰厚standard ice thickness 均匀裹在导线上密度为0.9g/cm3的冰层的厚度. 注:单位为毫米(mm). QX/T355-2016 3电线积冰类型和气象风险等级 3.1电线积冰类型区 3.1.1雾松型区 电线积冰以雾淞为主的区域,雾淞出现频次超过70%. 3.1.2雨松型区 电线积冰以雨为主的区域,雨淞出现频次超过70%. 3.1.3混合型区 电线积冰以混合淞为主的区域,雾淞和雨淞出现频次相近. 具体分区见图A.1. 3.2电线积冰气象条件指标 前一天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同时满足表1中相应气象指标,相对应区域有可 能发生电线积冰现象. 表1电线积冰气象条件指标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相对湿度 日平均风速 区域 ℃ % m/s 雾凇型区 [-24 -3] [65 100] [0 7] 雨淞型区 [-10 -1] [75 100] [0 8] 混合型区 [-7 0] [70 100] [0 5] 3.3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 以表1所示气象条件的持续时间或标准冰厚(B)(计算公式见附录B)作为指标,将电线积冰风险 划分为4级,见表2. 表2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 气象条件持续时间 标准冰厚 风险等级 d mm 1级(轻) 1~3 B<5 2级(中) 4-6 5≤B0<10 3级(重) 7~11 10≤B<15 4级(严重) ≥12 Bu≥15 2 ...
QX/T 354-2016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4-2016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 Grade of lighting firework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4-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等级划分与指数计算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气象指数、扩散气象指数、污染气象指数及降水气象指数算法3 参考文献 6 I QX/T35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晶晶、尤焕苓、尹志聪、沈建红、甘璐、李津、邓长菊. Ⅱ QX/T354-2016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和等级划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烟花爆竹燃放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weather index for lighting fireworks;WILF 描述烟花爆竹燃放适宜程度的综合性气象条件指数. 2.2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grade of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GPMC 表示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能力的等级. 2.3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l 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HJ633—2012 定义3.1] 2.4 隶属度membership degree;MD 各种已知性能评价指标隶属于特定的评价等级的概率. 3等级划分与指数计算 3.1等级划分 依据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将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1~4级,见表1. 表1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 等级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 描述 1 、 适宜燃放 2 2 不太适宜燃放 3 3 不适宜燃放 4 4 极不适宜燃放 3.2指数计算 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由安全气象指数、扩散气象指数、污染气象指数及降水气象指数计算得到, 1 QX/T354-2016 其计算公式如下: Y=max(Y Y2 Y3 Y.) (1) 式中: Y一一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 Y1一—安全气象指数; Y2一—扩散气象指数; Y.—污染气象指数; Y4一—降水气象指数. 其中,Y1、Y2、Ys、Y4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2 ...
QX/T 353-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3-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piling annual report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3-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原则 1 5结构与格式 1 6主要内容 2 7报送与公示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制格式要求4 I QX/T35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亚丽、陆伟、朱平、黄仪虹、苏小山. Ⅲ QX/T353-2016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 制工作,制定本标准. QX/T353-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结构与格式、主要内容、报送与公示等 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年度报告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313一2016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313一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原则 4.1真实性 年度报告各项内容应真实、完整. 4.2公开性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提交的年度报告将由气象主管机构向社会公示. 4.3及时性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应及时提交年度报告. 4.4规范性 年度报告编制应按照规定的结构、格式、程序进行,做到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术语表述统一. 5结构与格式 5.1结构 年度报告主要由封面、前言、目录、正文构成. 5.2格式 年度报告封面、标题、正文、表格、图形、文字和数字格式见附录A. 1 ...
QX/T 352-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归档管理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2-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归档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ervice documents archive management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2-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归档内容及分类 1 4.1管理类 1 4.2协议类 4.3标准类 1 4.4产品类 2 4.5记录类 2 4.6归档类 5归档管理要求 2 5.1一般要求 2 5.2保管期限 2 5.3归档介质 2 5.4文件补救与佐证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归档记录表 4 参考文献 5 I QX/T35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石阳、唐小新、杨琳、杨悦新、关小文、胡娟、陈多、张琳琳、蓝润斌. Ⅲ QX/T352-2016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的 归档分类和管理,制定本标准. QX/T352-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归档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的归档分类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的归档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94一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DA/T22一2015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MISU 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 [QX/T313—2016 定义2.12] 3.2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服务文件related document of MISU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协议、服务标准、服务资料、服务产品、服务记 录、归档记录等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 [QX/T3132016 定义2.14] 4归档内容及分类 4.1管理类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气象探测站(点)备案、气象探测资料汇交、年度报告 编制、信用评价、能力评价、气象信息服务处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凭证文件. 4.2协议类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与用户(组织或个人)协商一致建立的约束性合约,包括但不限于协议、合同、备 忘录、纪要等. 4.3标准类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时所使用的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技术指标、质量要求等方面 1 ...
QX/T 351-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运行记录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51-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运行记录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al record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 2016-12-12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51-2016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记录内容 1 4记录要求 2 5记录的修正、补录与归档 2 参考文献 3 I QX/T35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新、孙石阳、张莉、杨悦新、冯静、关小文、薛登智、胡娟、周佐欢. Ⅲ QX/T351-2016 引言 本标准是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一.为规范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运行记录,特制 定本标准. V QX/T351-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运行记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在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应记载的内容和记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信息服务及其监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信息服务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利用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活动. [QX/T313—2016 定义2.1] 2.2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MISU 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 [QX/T313—2016 定义2.12] 2.3 气象预报weather forecast 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统称. [QX/T313一2016,定义2.2] 2.4 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清单inventory of basic meteorological data&product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可以向社会公众无偿提供的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目录. [QX/T3132016,定义2.11] 3记录内容 3.1气象信息来源 3.1.1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产品,属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清单的,应记录 信息来源单位和获取时间. 3.1.2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使用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的,应记录其来源和获取 时间. 3.1.3气象信息服务过程中按约定使用气象台站或其他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提供的预报或服务产品的, 应记录提供该产品的气象台站或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名称,并记录产品提供的时间. 3.1.4由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自行制作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应按照3.1.1~3.1.3中的要求,记录制作 该产品时用到的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来源情况,并记录该产品的制作单位、使用说明及其适用时间和地 域范围. 1 ...
QX/T 344.4-2021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 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44.4-2021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 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The method of fire monitorin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art 4:Burend area estimating 2021-10-14发布 2022-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44.4-2021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1 5数据准备 2 6过火区判识方法 3 7过火区面积估算方法 4 8过火区面积估算流程 ...4 附录A(资料性)过火区面积估算主要卫星遥感仪器通道参数6 附录B(资料性)过火区监测图制作方法 9 I QX/T344.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QX/T344《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的第4部分.QX/T34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火点判识; ——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伟、陈洁、单天婵、闫华、刘诚. Ⅲ QX/T344.4-2021 引言 为保证卫星遥感火情监测业务产品质量,便于遥感应用部门在森林草原防火服务中对卫星遥感火 情监测信息的充分应用和会商交流,有必要建立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监测信息内容、产品 形式及格式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以提高气象系统和有关行业遥感部门对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技术的服务 水平和应用效益.《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拟由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火点判识; —一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 —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第5部分:火点时空分布统计; ——第6部分:火情监测产品. 过火区是森林草原火灾最基本的描述因子,同时是森林草原火灾评估的最重要因子.过火区能反 映森林草原植被受火灾影响及其损失信息,评价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制定卫星遥感过火区面 积估算行业标准,规范处理方法,有利于气象行业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更加科学、客观地提供森林草原火 灾过火区信息. V QX/T344.4-2021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卫星遥感森林草原火灾过火区面积估算的数据准备要求,描述了过火区判识方法、过 火区面积估算方法,给出了估算流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卫星遥感森林草原火灾过火区面积估算的处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344.1一2016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过火区burned area 发生过火情的区域. [来源:QX/T344.1一2016 2.4,有修改] 3.2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 近红外通道与可见光红光通道反射率之差和二者之和的比值. 3.3 植被覆盖度fraction of vegetation 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注:以百分率表示(%).遥感实际计算时为植被面积与像元面积之比. 3.4 亚像元sub pixel 目标物占像元的部分面积. [来源:QX/T344.1—2016 2.4] 3.5 土地覆盖land cover 地球表面具有的自然和人为影响所形成的覆盖物.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
QX/T 344.3-2020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44.3-2020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3部分:火点 强度估算 The method of fire monitorin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Part 3:Fire spot intensity evaluating 2020-11-05发布 2021-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44.3-2020 目 次 前言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1 5数据准备 2 6火点强度估算方法 7火点强度等级划分 3 8火点强度估算处理流程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卫星有关通道的主要参数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牛顿迭代法估算PT方法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迭代公式初值计算方法 14 参考文献 15 I QX/T344.3-2020 前言 QX/T344《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火点判识; ——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 —一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第5部分:火点时空分布统计; ——第6部分:火情监测产品. 本部分为QX/T34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同华、刘诚、李亚君、郑伟、陈洁、高浩、赵长海. QX/T344.3-2020 引言 为保证卫星遥感火情监测业务产品质量,便于遥感应用部门在森林草原防火服务中对卫星遥感火 情监测信息的充分应用和会商交流,有必要建立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监测信息内容、产品 形式及格式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以提高气象系统和有关行业遥感部门对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技术的服务 水平和应用效益. 本部分制定的卫星遥感火点强度估算方法,包括基于具有中红外和远红外通道的多种卫星(极轨、 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的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估算方法,基于亚像元火点估算结果的火点强度分级方法 和处理规范,将为开展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应用和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和处理规范. QX/T344.3-2020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卫星遥感火点强度估算的数据要求、亚像元火点面积和温度估算方法、火点强度估算 和等级划分、火点强度估算处理流程. 本部分适用于卫星遥感森林草原火灾、秸秆焚烧等火情监测中估算火点强度及火势的数据处理和 信息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344.1一2016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1部分:总则 QX/T344.2一2019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第2部分:火点判识 3术语和定义 QX/T344.1一2016、QX/T344.2一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 重复列出了QX/T344.1一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火点像元fire pixel 卫星图像中含有火情的像元. [QX/T344.1一2016,定义2.5] 3.2 火点强度fire spot intensity 卫星观测到的火点像元明火辐射发射功率程度等级. [QX/T344.1一2016,定义2.13] 3.3 亚像元sub pixel 目标物占像元的部分面积. [QX/T344.1一2016,定义2.4]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C1:常数,其值为:1.1910659X10-5mW/(m2srcm-4). C2:常数,其值为:1.438833K/cm-1. EOS:地球观测极轨卫星. Nps:远红外通道辐亮度,单位为毫瓦每平方米球面度负一次方厘米(mW/(m2srcm-1). 1 ...
QX/T 344.2-2019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 第2部分:火点判识.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44.2-2019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 第2部分: 火点判识 The method of fire monitorin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Part 2:Fire spot discerni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30发布 2020-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344.2-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1 5数据准备 2 6自动火点判识方法 2 7人机交互火点判识方法 .5 8火点判识的基本处理流程 附录A(资料性附录)火情监测主要卫星遥感仪器关键参数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多通道图像增强公式 13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344.2-2019 前言 QX/T344《卫星遥感火情监测方法》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火点判识; ——第3部分:火点强度估算; —第4部分:过火区面积估算; ——第5部分:火点时空分布统计; —第6部分:火情监测产品. 本部分为QX/T34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亚君、刘诚、郑伟、赵长海、闫华、王萌、陈洁.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QX/T 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14-2020 代替QX/T314-2016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 registration 2020-12-29发布 2021-04-15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14-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X/T314一2016《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与QX/T314一2016相比,除编辑性 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2016年版的2); —修改了术语的定义的引导语(见3 2016年版的3); 一修改了备案需要提交的单位证明材料(见4.1.2 2016年版的4.1.2); —修改了备案提交材料的要求(见表1 2016年版的表1); —增加了备案有效期(见表2 2016年版的表2): —增加了动态备案管理的要求(见4.2.3); —修改了备案公示内容(见5.1 2016年版的5.1); 一修改了公示渠道(见5.2 2016年版的5.2); 一增加了公示时间的要求(见5.3); 一修改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表及填写说明: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原组织机构代码,增加 了注册资本、加入行业协会、信用评价结果、气象资料来源和气象服务范围填写项目,简化了联 系方式填写要求,修改了主要技术负责人员信息采集内容(见附录A 2016年版的附录A); 一修改了备案号位数,扩容了每年可备案单位数量(见附录B 2016年版的附录B).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平、陆伟、许艾米、庞子琴. 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QX/T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办理和备案公示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备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QX/T313气象信息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3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unit;MISU 依法设立并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来源:QX/T313—2016 2.12] 3.2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MISU registration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向其注册地或登记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告知本单位基本情况, 由气象主管机构登记在案以备查考的过程. [来源:QX/T313—2016 2.25] 4备案办理 4.1材料提交 4.1.1通过注册地或登记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行政服务窗口或网上办事大厅提交备 案材料. 4.1.2备案材料应包括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表、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具体要求见表1.备案表样 式及填写要求见附录A. 1 QX/T314-2020 表1提交的备案材料要求 序号 材料名称 网上提交要求 窗口提交要求 数量 1 备案表 原件的扫描件 原件或复印件 1份 2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原件的扫描件 原件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1份 注1:备案表可从中国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官方网站、网上办事大厅等信息公开平台下载. 注2:为适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持续深入,可通过信息共享,获得序号2材料的单位,只需 提供序号1材料. 4.2备案受理 4.2.1提交的备案材料符合表1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予以备案,并出具备案回执 (见表2). 表2备案回执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回执 已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 气象主管机构 (单位盖章) 意见 年月日 备案号 备案时间 备案有效期 各案号编码规则应符合附录B要求. 4.2.2提交的备案材料种类、数量、格式不符合表1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出具要求 补正材料意见的回执(见表3). 表3补正材料回执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补正材料回执 你单位需补充以下备案材料,请补正. 省、自治区、直辖市 气象主管机构 (单位盖章) 意见 年月日 备案表 法定代表...
QX/T 31-2018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1-2018 代替QX/T31一2005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ssessing and accepting the pleted 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2018-12-12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1-2018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竣工验收的内容 2 工验收组织工作3 5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 .3 6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3 7竣工验收的申请条件与时间要求 ..4 8竣工财务决算 9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 5 10竣工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的处理 .5 11档案管理 5 参考文献 6 I QX/T3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31一2005《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与QX/T31一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05版第1章);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05版第2章); 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2章,2005版第3章); 一删除了预验收(见2005版3.8、7.5); —修改了竣工验收的内容(见第3章,2005版第4章); 一修改了竣工验收组织工作(见第4章,2005版第5章); —修改了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见第5章,2005版第6章); 修改了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见第6章,2005版第7章); 修改了竣工验收的申请条件与时间要求(见第7章,2005版第8章); 修改了竣工财务决算(见第8章,2005版第9章); 修改了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见9.1、9.6 2005版10.1、10.6、10.7); 一修改了竣工验收不合格项目的处理(见第10章,2005版第11章); 一删除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见2005版附录A); —删除了预验收确认书格式(见2005版附录B); —删除了单项验收鉴定书格式(见2005版附录C); 删除了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2005版附录D); 一删除了竣工验收应提交的主要报告(见2005版附录E); 一删除了验收提供的资料参考目录(见2005版附录F).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毅、陈昭艳、赵书发、林卫华、孙海峰、张虎、张宝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312005. Ⅲ QX/T31-2018 引 言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 管理工作,强化气象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QX/T 31一2005).QX/T31一2005发布以来,在完善气象建设项目管理环节、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项目建设 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建设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制度创新,对国家标准《建 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新号为GB/T50326一2017),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 决算管理暂行办法》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因此,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按照相关管理政策要求,结 合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实践情况,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 V QX/T312018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内容、组织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申请条件与时间要求、竣 工财务决算、主要文件、不合格建设项目的处理和档案管理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以及使用其他资金的气象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全部使用地方财政资金且地方对竣工验收有特别规定的项目.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象建设项目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 使用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以及使用其他资金用于气象发展的建设项目. 2.2 大中型项目large-or medium-scale project 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及以上的气象建设项目. 2.3 小型项目small-scale project 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气象建设项目. 2.4 限额quota 基本建设投资的规定数额. 2.5 工程价款结算project price settl...
QX/T 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pdf
QX/T25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X/T255一2015《供暖气象等级》,与QX/T255一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增加了部分专业术语和定义(见3.2、3.3); 一修改了等级划分方法和服务指南内容(见第4章,2015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节能温度计算方法(见第5章,2015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节能温度阈值计算方法(见第6章,2015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供暖气象等级的确定方法(见第7章,2015年版的第6章); —删除了附录A(见2015年版的附录A).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尤焕苓、高锋、张迪、袁闪闪、闵晶晶. 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QX/T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供暖气象等级及其划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北方地区集中供暖气象服务和相关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0736一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节能温度energy efficiency temperature 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等环境因子得出的温度指标. 注:单位为摄氏度(℃). 3.2 供暖负荷率heating load rate 供热系统实际负荷与设计负荷的比值(即实际室内外温差与设计温差的比值). 注:以百分率表示(%). 3.3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outdoor calculated temperature for heating 用于计算供暖设计负荷时所采用的室外温度,为历年年平均不保证5天时的日平均温度. 注1:单位为摄氏度(℃), 注2:历年使用的是197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30年数据. [来源:GB507362012 4.1.2 有修改] 4等级划分 根据节能温度所处的阀值范围,将北方集中供暖不同区域供暖气象等级由低到高分为1级、2级、3 级、4级,详见表1. 1 QX/T255-2020 表1供暖气象等级划分及供暖负荷指南 节能温度(T) 供暖负荷率(r) 供暖气象等级 含义 服务指南 ℃ % 1级 T≥T0 低 少量供暖 r≤50 2级 T3T<To 中等 适度供暖 50<r≤75 3级 T1≤T<T5 高 充分供暖 75<r≤100 4级 T100 T5为供暖负荷率为50%时对应的节能温度值,T为供暖负荷率为75%时对应的节能温度值,T0为供暖负荷 率为100%时的节能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不同等级节能温度阔值应按照第6章进行计算. 注:供暖气象等级划分示例见附录A. 5节能温度的计算 节能温度应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T=TTRTv (1) 式中: T—一日平均气温值,单位为摄氏度(℃); T—一太阳辐射对气温的修正值,单位为摄氏度(℃),修正参考值:晴天、少云、轻度霾为1℃~ 2℃,多云、阴天、中度霾、重度霾为0℃,雨雪天气为一1℃~一2℃; 注:霾的等级参见QX/T113一2010. Tv一风速对气温的修正值,单位为摄氏度(℃),每1m/s风速对温度影响为一0.2℃. 6节能温度阈值计算 根据供暖气象等级对应的供暖负荷率,计算得出不同等级节能温度阈值: Tso=Tin-(Tin-T)X50% (2) Ts=T-(T-T)X75% (3) Ttoo=Tin-(Tin-Tw)X100% (4) 式中: Tn—室内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按照18℃计算. Tw一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不同地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见GB50736一2012 的附录A. 2 QX/T255-2020 附录A (资料性) 供暖气象等级划分示例 不同地区供暖气象等级的确定,以北京地区为例,假设某日预报气象参数为:平均气温为℃,晴, 西北风4级~5级,其供暖气象等级确定过程如下. A.1按照第5章计算供暖日的节能温度 根据公式(1),太阳辐射修正量为2℃;风力/级与风速对应关系见GB/T28591一2012中的表1,按 照取最大值原则,本示例取10.7m/s 风速修正量为一2.14℃.因此,上述某日的节能温度为一0.14℃. A.2按照第...
QX/T 238-2019 风云三号B/C/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38-2019 代替QX/T238一2014 风云三号B/C/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 接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oadcasting and receiving of FY-3B/C/D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at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38-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数据广播 3 6数据接收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FY-3B/C/D气象卫星数据传输格式 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轨道参数获取方式 16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3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238一2014《风云三号A/B/C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技术规范》.与QX/T 238一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 一将术语“风云三号A/B/C气象卫星”的名称修改为“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增加了其英文对应 词,并修改了其定义(见3.1 2014年版的3.1); —一修改了术语“高分辨率图像传输”“多路复用传输技术”的定义(见3.2、3.5 2014年版的3.2、 3.5); 一将术语“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图像传输”的名称修改为“中分辨率图像传输”,并修改了其定义 (见3.3 2014年版的3.3); —增加了“有效载荷”的术语和定义(见3.7); 一增加了缩略语GAS、HIRAS、IPM、LHCP、WAI(见第4章); —一删除了风云三号A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的规定(见2014年版的5.1.2、5.1.7、5.2.2、 6.1、6.2); —增加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的规定(见5.1.1、5.1.3、5.1.4、5.2.1、5.2.2、 5.2.3.1、5.2.7.2、5.2.11、6.3); —增加了轨道参数获取方式(见附录B).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象卫星数据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7/ 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509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爱军、朱杰、刘波、张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2382014. 业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QX/T 232-2019 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32-2019 代替QX/T232-2014 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Complil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eriodic inspection repor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32-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规定 .2 5编制要求 .4 6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6 7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6 8油(气)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7 9油(气)库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10通信局站(基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8 11大型浮顶油罐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8 12输气管道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封面格式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声明格式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用表格式 .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平面示意图 30 附录E(资料性附录)有关制图符号的国家标准 .31 附录F(资料性附录)有关计量单位的国家标准 32 参考文献 33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3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232一2014《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与QX/T232一2014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 —删除了GB/T2887一2011等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014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总表”“分类表”和“等电位连接”的术语和定义(见2014年版的3.3、3.4和3.5); 一增加了“防雷等电位连接”和“数据中心”的术语和定义(见3.3和3.9); 一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检测报告”和“电涌保护器”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 8 2014年版的3.1、3.2和3.10); 一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的编制依据(见4.1 2014年版的4.1); —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的组成(见4.2 2014年版的4.2); 增加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的“声明”和“综述表”的要求(见4.3.3和4.3.5); 一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表的分类和要求(见4.3.6 2014年版的4.3.4); —删除了检测报告的用词要求(见2014年版的4.4); 修改了原始记录的分析处理(见5.1 2014年版的5.1); —修改了检测报告的编码与编号(见5.2.1 2014年版的5.2.1); 修改了检测报告的编辑与排版(见5.2.3 2014年版的5.2.3); 修改了检测报告的校核和审批流程(见5.3 2014年版的5.3); 一修改了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填表要求(见6.2 2014年版的6.2); —修改了数据中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填表要求(见7.2 2014年版的7.2); 修改了油(气)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填表要求(见8.2 2014年版的8.2); 修改了油(气)库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填表要求(见9.2 2014年版的9.2); —修改了通信局站(基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填表要求(见10.2 2014年版的10.2); 增加了大型浮顶油罐和输气管道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填写要求(见第11章和第12章); 一一修改了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封皮要求、检测报告格式和平面示意图格式的属性,由 规范性附录改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A、附录C和附录D 2014年版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封皮要求(见附录A 2014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报告声明格式(见附录B); —修改了附录建筑物、数据中心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表的格式(见附录C 2014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亳州市气象局、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海 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合肥集云气象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
QX/T 212-2013 北方草地监测要素与方法.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85—2013 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12—2013 北方草地监测要素与方法 Monitoring factors and method of grassland in northern China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12-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监测要素与方法 ..4 4.1土壤 .4 4.2生物 5 4.3气象 .6 4.4灾害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容重测定方法10 参考文献 12 I QX/T21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青海省草原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亮东、周秉荣、肖宏斌、李凤霞、郭安红、陈素华、傅玮东、乌兰巴特尔、庞立英、 张国胜、辛延俊、李旭谦. QX/T212-2013 北方草地监测要素与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方草地监测要素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天然草地地面定点监测和调查.人工草地监测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228一1999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 LY/T1229一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LY/T1232一1999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 LY/T1233一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LY/T1234一1999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 LY/T1236一1999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北方草地grassland in northern China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天然植被. 3.2 土壤湿度soil moisture 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比值. 注1:单位为百分率(%). 注2:改写GB/T20481一2006,定义2.8. 3.3 土壤田间持水量soil field capacity 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分含量.以水分占同容积或同质量土壤烘干后质量的比值 表示. 注1:单位为百分率(%). 注2:改写GB/T20481一2006,定义2.9. 3.4 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比值. 注1:单位为百分率(%). 注2:改写GB/T20481一2006,定义2.7. QX/T212-2013 3.5 土壤容重bulk density of soil 没有遭到破坏的自然土壤结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土重量. 注1: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 注2:改写QX/T812007 定义2.10. 3.6 地表径流surface runoff 降水超过土壤下渗和蒸发时形成的沿地表流动的水流. 3.7 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in sofl 土壤中含有的有机态氮和 态氮两者的总和. 3.8 土壤水解氮hydrolyzable mtrogen in soil 土壤中,在短期内可Q质化,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氮化物、钱态氮和硝态氮等. 3.9 土壤全磷totalephosphorus in soil 土壤中含有的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两者的总和. 3.10 土壤有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土壤全磷中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离子态磷酸根、易溶的无机磷化合物和吸附态磷. 3.11 土壤全钾 total potassium in soil 土壤中原生 0物中的钾、固定态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的总和. 3.12 土壤速效钾 available potassium in soil 土壤中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 3.13 草层高度sward height 平视的自然状态下 突出少量的叶和茎不予考虑的牧草整层的高度. 注:如果草层的高度分为 分为高车层和低草层. 3.14 物候期phenophase HO 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季节现象. 注:牧草种的主要物侯期包括返青(出苗八、开花、成熟、黄枯等 3.15 可食草产量yield of forage 牧草...
QX/T 211-2019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11-2019 代替QX/T211-2013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n expressway faciliti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11-2019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3 4.1工作程序 3 4.2检测仪器设备 .4 4.3检测报告 .4 4.4检测周期 ....4 5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来来来 .....4 5.1建筑物 .4 5.2加油加气站 6 5.3机电系统 .6 5.4通信系统 .8 5.5接地电阻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方法 18 附录D(资料性附录)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20 参考文献 22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 QX/T21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211一2013《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QX/T211一2013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的第2章); 一删除了电气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见2013年版的3.4),修改了雷电防护装置、人工接地体、接地 电阻、防雷等电位连接、磁屏蔽的定义(见3.5、3.8、3.9、3.11、3.13 2013年版的3.4、3.6、 3.9、3.10、3.12、3.14); —删除了检测机构和人员要求(见2013年版的4.1); 一修改了现场环境和有关资料的调查应包含的内容(见4.1.2 2013年版的4.2.2); —删除了标准中防静电的有关内容和条款(见4.1.2的条、5.3.1.5、5.5.3、5.5.4 2013年版的 4.2.2的条、5.2.9、5.3.1.5、5.4.3、5.4.4、5.4.6); 一修改了检测仪器设备的检定要求(见4.2 2013年版的4.3); 修改了检测报告的要求(见4.3.3 2013年版的4.4.3); —修改了接闪器的检查要求(见5.1.1.1、5.1.1.3、5.1.1.4 2013年版的5.1.1.1、5.1.1.3、 5.1.1.4); 修改了引下线的检查要求(见5.1.2.3、5.1.2.4 2013年版的5.1.2.3、5.1.2.4); —增加了引下线防接触电压的检查要求(见5.1.2.5); 一一修改了接地装置的检查要求(见5.1.3.1 2013年版的5.1.3.1、5.1.3.2); —增加了接地装置防跨步电压的检查要求(见5.1.3.4): —修改了等电位连接的检查要求(见5.1.4.5 2013年版的5.1.4.5); 修改了SPD的检查要求(见5.1.6.1、5.1.6.2 2013年版的5.1.6.1、5.1.6.2); 一修改了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的SPD的测试参数和方法要求(见5.1.6.6 2013年版的5.1.6.6); 修改了2013版5.3.4条为5.4节(见5.4 2013年版的5.3.4); 一修改了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过渡电阻的要求(见5.5.5、5.5.6 2013年版 的5.4.5); 修改了附录A中表A.1、A.3的内容(见附录A.1、A.3 2013年版的附录A.1、A.3); 修改了附录B中表B.1、B.2、B.3、B.4的内容(见附录B 2013年版的附录B); —修改了附录C的性质(见附录C 2013年版的附录C);日 一修改了附录D中D.4的内容(见附录D 2013年版的附录D)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防雷中心、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武汉市气象局、武汉天宏防雷检 测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学良、冯民学、刘学春、余田野、焦雪、黄克俭、史雅静、李国棵、李鑫、朱传林、 张科杰、贺妍、陈仁君、张谦、朱秦超、李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211-2013. Ⅱ QX/T211-2019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装...
QX/T 208-2019 气象卫星地面系统遥测数据格式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08-2019 代替QX/T208-2013 气象卫星地面系统遥测数据格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elemetry data format of meterological satellites ground syste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30发布 2020-01-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08-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遥测数据通信传输格式1 4遥测数据信息格式 2 5遥测数据存档格式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类型定义表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标识定义表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遥测种类定义表 .7 参考文献 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20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208一2013《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遥测遥控数据格式规范》.与QX/T208一 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为《气象卫星地面系统遥测数据格式规范》(见标准名称); —增加了引言(见引言); —增加了引用文件“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和“QX/T 205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删除对“GJB1198.2A航天器测控和数据管理第2部分: P℃M遥测”的规范性引用,修改为参考文献(见第2章,2013版的第2章、4.1、参考文献); —对通信传输格式重新定义及说明(见第3章,2013版的第3章); 一对遥测数据帧结构重新定义,并增加了遥测数据源包格式(见4.1、4.2 2013版的4.1、4.2、4.3); —增加了第5章遥测数据存档格式(见第5章); 修改了“遥测数据存档格式”(见5.1 2013版的4.2、4.3); 一修改了“遥测数据存档文件命名规则”(见5.2 2013版的4.2、4.3); —增加了“数据类型定义表”(见附录A); —增加了“数据标识定义表”(见附录B); 一增加了“遥测种类定义表”(见附录C); —增加了参考文献“GJB1198.6A航天器测控和数据管理第6部分:分包遥测”(见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琦、郭强、贾树泽、彭艺、康宁、何兴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20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3. Ⅲ ...
QX/T 205-2013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78—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05—2013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Terminologies for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05-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通用术语 .1 3气象卫星名称 3 4气象卫星观测仪器 4 5气象卫星数据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象卫星编号对照 8 参考文献 9 索引 .10 I QX/T20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咸迪、钱建梅、徐喆、高云、刘立葳. Ⅲ QX/T205—2013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中国气象卫星使用的名词术语,内容涉及中国的气象卫星、观测仪器和相关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应用服务、通信传输以及教学. 2通用术语 2.1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提供大气和地球表层探测资料的卫星. 2.2 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 轨道周期约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轨道. 2.3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的地球同步轨道. 2.4 极地轨道polar orbit 轨道倾角接近90°,卫星每旋转一周都经过两极附近的轨道. 2.5 太阳同步轨道sun synchronous orbit 卫星轨道平面东进角速度和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平均角速度相等的轨道. 2.6 极轨气象卫星polar 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沿地球极地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 2.7 静止气象卫星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 2.8 有效载荷payload 安装在卫星平台之上,执行特定任务的仪器或设备. 2.9 地面应用系统ground segment 由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和多个地面站组成,用于卫星管理和卫星观测数据接收的信息系统. 2.10 数据处理中心data processing center 负责气象卫星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分发、应用和服务的信息系统. 2.11 1 QX/T205-2013 气象卫星地面站ground st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气象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之间交换指令和数据的枢纽. 注:负责对卫星发送业务遥控指令,指挥有效载荷工作,接收、储存并向数据处理中心传送从卫星发回的对地观测数 据,接收数据收集平台的观测报告,并通过主、副地面站配合测定卫星的位置. 2.12 姿态控制系统attitude control system 用于调整和保持在轨卫星姿态的系统. 2.13 自旋稳定姿态控制spin stabilized attitude control 利用星体旋转保持其在惯性空间的指向,以实现卫星的姿态稳定的控制方法. 2.14 三轴稳定姿态控制 thre axis stabilized attitude control 通过姿态敏感器感肌①态的偏差,借助姿态调节设备补偿外部力矩的作用,实现卫星的姿态稳 定的控制方法. 注:该方式属于主动的卫星姿态控制方式. 2.15 轨道根数orhital element 表征卫星轨通 要的参数. 注:由轨道偏心 道半长轴、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辐角和平近点角六个参数组成 2.16 轨道预报 forecast 对未来某时段四卫星轨道参数所作的预测 2.17 地标导航 landmark navigation 利用地物目标池球上的精确位置和在观测图像上的实际位置,纠正卫星位置和姿态的偏差,以确定 卫星图像像元位置的法. 2.18 图像配准image registration 调整图像上像元降列的相对位置以及接续图像上对应像元的相对位置,使其连续一致的图像处理 过程. 2.19 图像定位image navigati 利用一系列的参数确定在现在以及有限的未来时间内,卫星像像元在地球上的位置. 2.20 定标calibration 建立星上探测仪器观测计...
QX/T 203-2013 涉农网站信息分类.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2176—2013 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03-2013 涉农网站信息分类 Class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websites 2013-10-14发布 201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03-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分类 1 3.1总则 1 3.2分类结果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新闻分类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政策法规分类 4 附录C(规范性附录)科学技术分类 附录D(规范性附录)市场信息分类 6 附录E(规范性附录)商务信息分类 7 附录F(规范性附录)人才劳务分类 8 附录G(规范性附录)防灾减灾分类 9 附录H(规范性附录)农业气象服务分类 10 附录I(规范性附录)教育培训分类 .11 附录(规范性附录)健康卫生分类 12 附录K(规范性附录)休闲娱乐分类 13 附录L(规范性附录)便民服务分类 14 附录M(规范性附录)海外农业分类 15 参考文献 16 I QX/T20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永康、王明田、薛勤、何险峰、王闫利、欧丽萍、李春璐、张欣. Ⅲ QX/T203-2013 涉农网站信息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涉农网站栏目信息的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行业涉农网站,其他行业涉农网站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涉农网站agriculture-related website 主要面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站. 3分类 3.1总则 按照信息属性或特征,将涉农网站信息分为新闻、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市场信息、商务信息、人才劳 务、防灾减灾、农业气象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卫生、休闲娱乐、便民服务、海外农业13类,每类不超过 3级. 3.2分类结果 3.2.1新闻 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本站快讯、专题报道、图片新闻、视频新闻七个二级类目,见附 录A. 3.2.2政策法规 包含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三个二级类目,每个二级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见附录B. 3.2.3科学技术 包含科技动态、实用技术、品种信息、专家咨询、农业词典、科普知识六个二级类目,部分二级类目又 分若千三级类目,见附录C. 3.2.4市场信息 包含价格信息、供求信息、行情分析、市场警示、网上农展、市场介绍六个二级类目,部分二级类目又 分若干三级类目,见附录D. 3.2.5商务信息 包含招商引资、名人名企、各地展台三个二级类目,每个二级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见附录E. 1 QX/T203-2013 3.2.6人才劳务 包含劳务动态、权益维护、招聘信息、求职信息、中介机构、劳务培训六个二级类目,见附录F. 3.2.7防灾减灾 包含灾害报道、灾害监测、灾害预警、灾害评估、防御措施、减灾知识六个二级类目,见附录. 3.2.8农业气象服务 包含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农业气候资源四个二级类目,每个二级类目 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见附录H 3.2.9教育培训 包含教育动态、网上 PRESS 业培训、学校介绍四个二级类目,部分二级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 见附录I. 3.2.10健康卫生 包含疫情公借健康指南、育儿知识、医院、药房五个二级类目,部分二级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 见附录J. 3.2.11休闲娱 乐● 包含旅游、美食 影视、音乐、彩票、运动休闲六个二级类目,部分二级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目,见 附录K. 3.2.12便民服 多● 包含地图集、通指南、宾馆饭店、养老院、常用电话、天气预报、涉农收费七个级类目,每个二级 类目又分成若干三级类,见附录L 3.2.13海外农业 包含农业概况、热点案集 分析预测、海外市场、相关网站、知名商家、政策指南七个二级类目,见附 录M. NIHO 2 ...